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11-07 04:38:46

導語: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一、電子信息人才培養現狀

1.國內培養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方向的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問題,如:偏向傳統知識的傳授,不夠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缺乏互動,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內容陳舊,跟不上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實驗教學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比例不高,驗證性實驗較多,實驗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專業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環節沒有得到重視,缺乏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造成學生就業能力較差,難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1]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造成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就業能力甚至不及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

2.國外先進經驗

國外高等學校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廣泛而深入,成果豐碩。美國的大學生創新教育更加注重應用型目標和學術性目標的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注重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英國、法國等歐洲一些國家對大學生的培養目標也都是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國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運用啟發式教學、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鼓勵個性發展[1];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強調個性的自由發展,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2]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應當結合當地社會的需要,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辦學歷史,結合現實的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來不斷推進。[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完善的過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指面向生產一線,培養用人單位實際需要且能夠快速適應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專業型、技術型為特點,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3]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是指要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知識水平、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是指要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獲得能夠適應、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電子信息類專業有較強的應用背景,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要體現在思想、觀念上,更體現在實踐創新上。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法

1.加強內涵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的創新機制是要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外在保障,人才培養的教育觀念轉變是改革創新的內在發展動力。金陵科技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主要是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2個專業,近幾年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增加實踐環節學分比例,提高實驗教學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在修訂方案中,課內外實踐教學學分總計達到了66學分,占總學分(180學分)的比例為36.7%。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邀請重慶郵電大學、東南大學、南京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教育電視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和企業單位專家擔任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專家對我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定位、專業方向設置、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方法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

2.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優化,構建卓越工程師(軟件類)模塊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優化的原則是學科和專業的整體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適應。結合南京軟件名城的建設及學校籌建軟件科技大學的需要,根據電子信息類卓越工程師實際需求,增加軟件類課程和企業合作課程,將以往依附于理論課的實驗課進行整合,形成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電子信息領域不斷應用,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的軟件設計與運用能力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4]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工程師(軟件類)模塊化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與計算機軟件類課程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將更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進行強化訓練,做到學有所長。

3.改進教學方法,建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6]創新能力的提高是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改革的核心,培養創新能力需要課堂作為主戰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7]針對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科技活動和科研中引入軟件仿真技術。當前電子信息學科中用于仿真的計算機軟件很多,如Multisim、Labview、Matlab、Proteus、ADS、HFSS等。這些EDA工具軟件有些雖然沒有單獨設置課程,但在相關的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均會涉及,通過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電子電路專業軟件的使用能力。將仿真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將抽象的理論問題利用仿真軟件圖形化或可視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仿真技術引入實驗教學,突破傳統實驗箱的限制,改變驗證性實驗成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可以在完成實驗箱實驗的基礎上去設計實驗、仿真實驗。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內容采用項目驅動,結合項目的完成設置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實踐性學習活動。

4.加強企業實習環節、建設校企合作實踐教育中心

企業實習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的重要途徑,是學生今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重要的實踐訓練環節。根據電子信息類專業特點,加強與電子信息類軟件企業的合作,建設校企合作實踐教育中心。我校電子信息專業校外實習環節包括:專業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校外實習主要在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嘉環科技有限公司、無錫智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南京優耐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各實習單位提供數據通信、網規網優、嵌入式系統設計、FPGA應用開發、android軟件開發等不同方向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到企業進行1個月或3個月的專業實習和工程實踐。企業培養過程中為學生配備有豐富項目開發經驗的工程師做指導老師,參加三個月或更長時間企業實習的學生由企業指導老師指導完成畢業設計,近3年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校外畢業設計課題達到30%以上。學生通過到企業去實習,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鞏固專業知識,培養和增強了工程實踐經驗,鍛煉了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5.開放共享的大學生實踐創新平臺建設

充分利用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室、校內外實訓基地等實踐教學資源,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開放實驗室力度,建設大學生實踐創新平臺。大學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給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提供一個橋梁,教師科研項目分解,選擇部分學生參與自己的課題研究,企業和學校合作的課題也可吸引部分優秀的學生參與。創新平臺的建設便于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開展創新實驗,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通過傳幫帶形成良性循環,逐漸形成大學生創新團隊。學生可以參加科技競賽的合作團隊,或者老師課題或企業項目而組建團隊,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自行組建科技創新小組。創新團隊是學生實現自我發展、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創新團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大學生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培養、充分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一個可以參與科技活動的平臺,它能夠吸引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促進每個學生發揮潛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四、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結合金陵科技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際,提出新的歷史機遇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路。結合金陵科技學院應用型軟件科技大學建設,總結出一套滿足地方區域經濟社會需求、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電子信息類卓越工程師(軟件類)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徐志國田錦單位:金陵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