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探討
時間:2022-01-10 11:05:50
導語: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可以提供符合《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標準(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DTMB)的數字電視業務、數字聲音廣播業務、多媒體廣播和數據服務業務等。當前,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方式不僅已經廣泛應用到公共汽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之中,而且還能夠支持手機的移動接收,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一、數字移動電視的業務信息傳輸
1.1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的特點。相較于面向手持終端的數字電視業務信息傳輸,移動電視的業務信息和信令傳輸應當盡可能的壓縮數據量,提高其響應速凍,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移動數字電視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避免額外因素的干擾。此外,移動電視的業務信息和信令傳輸還應該適應DVB-H的業務工作范式,具備靈活高效的PSI/SI與IP業務流之間的映射機制,并能夠與PSI/SI結構相協調[1]。1.2基于DVB-H的PSI/SI業務信息體系。DVB-H技術是DVB和DVB-T兩種技術的融合,其標準也在兩者之上,其關鍵技術為時間分片技術、多協議封裝-前向糾錯(MPE-FEC)技術、4K模式和深度符號交織技術和傳輸參數信令(TPS)。基于DVB的業務信息架構,構建PSI/SI業務信息體系,首先,要對網絡信息表(NetworkInformationTable,NIT)、節目關聯表(ProgramAssociationTable,PAT)、節目映射表(ProgramMapTable,PMT)、業務群關聯表(BouquetAssociationTable,BAT)、條件接收表(ConditionalAccessTable,CAT)等表格進行本地化剪裁,以簡化業務指令信息,以提升各信息表的解析和傳輸速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PSI/SI信息具備不同的輪播周期,無法獲得多協議封裝-前向糾錯(MPE-FEC)技術的保護,因此,需要利用增加冗余度的方法,保障低頻度信息表(輪播周期≤10~30s)在移動環境中傳輸的可靠性。其次,需要對節目事件信息表(EventInformation進行單獨的處理,通過采用DVB-IPDC的工作方式和分級傳輸的方式,以提高該表格結構與功能定位與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的適配性。再次,要在有效協調網間關系的前提下,適當的保留的原業務信息(ServiceInformation,SI)的NTI和業務描述信息表(ServiceDiscriptionTable,SDT)方式,以實現越區業務的信息交換,并為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InternetProtocol,IP)提供穩定而直接的前期識別。最后,要利用基于DVB同密標準的物質數字識別號碼(ChemicalAbstractsService,CAS)以提高系統的兼容性和延續性。
二、數字移動電視的專用信息應用
基于DVB-H的專用信息是在原有MPEG-2組織(MovingPieturesExpertsGroup-2)傳輸流(TransportStream,TS)結構上增加IP域結構,其包含IP平臺、IP數據流以及IP流。IP平臺是一個確定的無沖突IP地址空間;IP數據流專指IP平臺內的具有無歧義唯一標識的IP數據報碼流,其是完全屬于IP域的,與DVB網絡無關;IP流是指用于傳送經過多協議封裝(Multi-ProtocolEncapsulation,MPE)的單路IP數據報碼流,能夠承載各項具體業務[2]。DVB-H可以采用IP/MAC通告表(IP/MACNotificationTable,INT)強化DVB-H/IPDC的IP業務碼流定位方式,INT與NIT具有相同之處,都屬于轉靜態表格,在構建移動終端初始化和跨網絡漫游時,要及時更新本地數據庫的NIT/INT信息,并借助PMT實時監控IP域的變化,以報站業務信息傳輸的連續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IP域的組織結構與TS域并非是一一對應的,兩者之間的約束能力較弱,不能精準定位IP流的性質及其承載的業務,需要通過INT表格以確定IP流的相關參數。
三、結論
綜上所述,DVB-HIP數據廣播業務具有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對相關信息的數據處理需要在信號鎖定之后再進行,業務進入時間較長,建立統一而高效的業務導航機制將有利于數字移動電視業務信息傳輸與專用信息應用的完善。參考文獻[1]馬群,孫程遠.數字通信網技術的發展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18(05):132.[2]周一青,李國杰.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中的通信與計算融合[J].電信科學,2018,34(03):1-7.
作者:曹萌 單位:辛集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百鳥朝鳳》傳統文化精神研究
- 下一篇:電視文化類節目創新發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