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文學節目生存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2 04:12:00

導語:廣播文學節目生存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文學節目生存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文學的衰落,使廣播文學節目也有所式微。要讓廣播文學節目在新時期重振視聽,除了加強節目的互動策劃、眼光朝下和得到決策部門的支持和投入外,節目主持人的苦練內功、具備較好的藝術感悟和清雅語言也至關重要。廣播文學節目必須既不離下里巴人之親愛、又具陽春白雪之高雅,做到雅俗共賞,給人們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呼應。

關鍵詞廣播文學;生存對策;平民KTV;主持人內功;清雅語言

文學的美常常在朗讀中得到最好的表達,所以我們對19世紀的西方上層社會生活總有著這樣的印象:貴族小姐們在花園里一邊讀著小說或吟著詩歌,一邊為愛的心思煩惱著;要么就是年邁的英國老爺對著暖暖的壁爐,聽家庭教師用帶著鄉音的倫敦腔念誦剛剛出版的培根詩集。而后來隨著廣播在20世紀的普及,收聽與欣賞無線電波中的文學節目成為了幾代人的習慣與享受。懷想上個世紀80年代,江蘇人民廣播電臺《文藝天地》中那首男女對播的著名的《四月的紀念》,如今30歲以上的過來人一定難忘當時廣播文學曾經的輝煌。

然而,曾幾何時,文學衰落了,與文學休戚相關的廣播文學自然也受到影響。廣播的聽眾已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廣播文學與聽眾的關系更是發生了歷史性的位移。過去的文學聽眾,聽廣播文學節目不僅講究播音演繹的意境韻味,還要尋找深刻的思想意義,為的是能陶冶性靈。現在,這種聽眾越來越少了,充斥眾多頻率的是各種流行音樂、娛樂惡搞節目,這個時代的主體聽眾們似乎認為這種情感宣泄的方式遠比那些舒緩的文學來得更直接、更便捷,文學尤其是廣播文學已經退守為廣播媒體的一種似乎有些勉為其難的責任和自覺行為,退守為少數主持人堅守的一塊精神凈土。

雖然,很多的聽眾離開了廣播文學,并不代表留下的廣播受眾就無所謂于廣播文學節目的有無與好壞,相反,他們對廣播文學的鐘愛與專一,更應該激發起廣播媒體工作者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廣播文學節目,讓這些品位受眾享受同樣有品味的節目。《今日有約》是揚州新聞臺創辦了12年的廣播文學專欄,曾被評為江蘇省廣播電視“優秀欄目”,節目多次在全國及全省評比中獲獎,該欄目的生存與發展折射出中國廣播文學節目的共同命運,本文主要將以此為例,分析與探討基于廣播文學主持人自身及外部的生存對策。

一、強化互動,定位平民,讓廣播文學成為受眾的精神KTV

1、多形式的互動是網絡時代傳媒文學生存的“吸氧機”

廣播文學要繼續生存發展,首先必須改變自身傳統的存在方式。廣播文學不能自暴自棄,它的興旺與否不能完全取決于其他介質文學的影響,而是要多從自身尋找原因。以往的文學節目大多采用播音加朗誦的形式,但在文學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廣播文學應該用更加新穎的播出形式來吸引聽眾。廣播文學節目的播出形式不應該僅僅限于過去呆板的那種“你播我聽”,它像其他文藝節目一樣,同樣大有潛力可挖。比如,如果是網絡搶走了你的風頭,你照樣可以利用網絡;既然音樂娛樂節目能夠通過短信、熱線進行互動,你不妨也引進這種現代資訊工具。揚州新聞臺的《今日有約》便是當地相當有影響的文學專欄,賞析的都是聽眾的原創作品,其中不乏高質量的美文,該欄目每周都要選出一位“文友之星”,并從每周評出的聽眾中再遴選出一位“月度之星”。在每月的月結節目中,主持人會邀請上月獲獎聽眾共同主持,回顧精彩文稿、采訪作者及專家,作者交待寫作背景、講述遺憾與得意之筆。因此,專家點評到位,聽眾參與積極,他們的作品不僅可以在這里發表,更可以通過網絡跟帖投票的方式支持他們喜愛的作品。正因為如此,該節目始終集聚著一批固定聽眾。

《今日有約》專設的網站,最初考慮只是希望能給聽眾提供新的與主持人和嘉賓交流的平臺,增強參與性,但是主持人很快發現,這個平臺不僅僅是傳者與受者之間的交流平臺,論壇、鏈接作者博客還成為了受者與受者之間直接交流的途徑,這些文學愛好者在參與節目后,相互之間構建了更緊密的聯系,舉行小型聚會,甚而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執子之手的夫妻。

2、平民的情感、平民的天地。是當下廣播文學的生存抓手

我們身處一個急速轉型的社會,弄潮兒笑意人間,但時代生活更造就了大量的普通百姓和邊緣人群。作為這個時代生活的鏡子,當今的文學,內容可謂豐富龐雜,光怪陸離。受眾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文學?歸根到底,人是根本,只有表現人,尤其是表現普通人的文學才最具有活力,廣播文學同樣如此。多年的廣播文學創作實踐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商業英雄的時代,但更是一個平民化的時代,廣播文學只要面向平民,注重對平民的人文關懷,節目一定會受到受眾的喜愛。

所謂面向平民,首先是題材上關注百姓身邊的事——他們的苦樂、他們的奮斗、他們的抗爭,他們的故事即使失敗也能給我們以悲劇的美,他們的生活也許平凡卻散發著真實的芳香,《北京人在紐約》也許傳奇,卻離我們太遠;《省委書記》也許驚心動魄,卻與我們百姓生活紅墻相隔。如果說報刊尤其是那些大報是辦公室族群們的專利,那么我們廣播卻應該甘愿與平民為伍,不僅關注他們,更要請他們成為我們的座上賓。事實上,他們用自己的熱情與才華已經成為了我們廣播文學節目的主角。比如《今日有約》全部的文學稿件都是來自聽眾的創作,而他們中的大部分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的人也許是月薪三百元的企業保安,也許是小商品市場的擺攤賣襪者,也許是根本就沒有工作。《今日有約》近年來有多件作品在全國及省級廣播節目評比中獲獎,節目題材幾乎都是平民作者的草根故事。獲全國二等獎的《寫在生命的邊緣》講述的是一位來自鹽城的中學老師、一位視寫作為生命的重癥肝炎患者的悲劇人生;獲省一等獎的《風雨兼程》講述的是一位生活清貧的文學青年創作并自費出版長篇小說的故事;《“玻璃之海”的夢》則見證了揚大人文學院一位女生四年的創作之路和文學夢想的實現……凡此種種,是廣播文學對平民的人文關注,是平民聽眾對廣播文學的深深摯愛。

3、廣播文學敏感脆弱,始終需要傳媒部門的政策性關愛

中國的媒體已經走入市場,廣播文學同樣要面向市場,但市場從來是媚強凌弱,弱者不應該、也不可能指望市場的照顧。但廣播文學可以尋求作為公益事業的一分子而得到政府部門的關照,比如演藝事業要產業化運作,但依然有昆曲、清曲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額外保護一樣;又比如中國加入WTO,有幼稚產業需要得到幾年的保護期,廣播文學也應該得到廣播電視管理與生產部門的政策性保護,否則它的存在和發展就必然面臨危機。廣播文學節目的確難以成為營利性為主的創收節目。它的運行,需要得到各級領導部門的支持和認同,因為它的存在最終贏得的不是利潤,而是愛心與口碑、品位與責任。縱觀歐美發達國家,一方面,物質生活異常豐富,另一方面,文學的創作、欣賞和出版依然旺盛,甚至成為了品質生活的外部特征之一。而各級國營電臺對文學的傳播與繁榮承擔著自始至終的責任角色。在莫斯科地鐵站,你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候車者不是面色焦躁地徘徊,而是手捧書卷、靜靜讀書,而且大多為文學著作。據了解,俄羅斯的電臺也大多開辟有大量的文學欣賞節目。我國的主流媒體至目前為止,依然身兼公益事業與產業經營雙重角色,為公益事業進行必要投入依然是一種義務,文學作為一件塑造人類靈魂的事業,當然需要得到政府及媒體的公益性彰顯。因為迎合受眾的趣味從來不是媒體生產的創造性行為,只有開發興趣、引導興趣才是體現媒體高尚社會責任感的創新舉措。現代傳媒若將商業邏輯過多地置入文化領域,讓受眾興趣一味地掌握傳媒文化,讓文化與商品等同、公民與消費者混一,讓消費能力、收視興趣代替文化品位,則不僅限制了受眾的文化選擇權利,傳媒文化也將淪為金錢的暴政或群氓的狂歡。文學凝聚著時代精神的精華,代表的是有品位的人生,它應該成為國人及其媒體共同持有的精神外貌。

當然,目前國內部分電臺還保留著一些文學節目,只是播出時間在縮短、播出頻次在降低、播出安排在非黃金時段。而就在許多電臺熱議要不要撤除最后的文學時間之際,上海臺曾經名震業內的文學欄目《午夜星河》在停播后又恢復播出,已經成為廣播文學節目存在需求的最好例證。

當然,廣播文學欄目除了正常的節目以外。也需要通過面向社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富有創意的活動,如“征文”、“朗誦”、作品結集出版等,以爭取最廣泛的社會影響、吸引盡可能多的商業贊助,從而更好地回饋媒體本身。

二、內功扎實的文學主持是廣播文學節目的生存本體

當然。就廣播文學節目而言,外在的構思、互動、策劃再精巧,媒體單位和領導部門在政策上再傾斜,節目本身無魅力,這樣還是難以真正樹立品牌,不能吸引受眾收聽。由于中國目前廣播節目除新聞資訊外,大多已衍化為主持人節目,即一個節目在正常運行下的策劃、選題、主持、播出均由主持人一人獨立完成,所以主持人已成為一檔廣播欄目能否真正受歡迎的關鍵。廣播文學節目的傳播方式至關重要,其最大的優勢和迷人之處,就在于它通過聲音氣質的塑造、情感流向的展現,來構筑如詩如畫的空中場景,從而提供給聽眾如癡如醉的心靈交流和聽覺享受。也許作者送來的是未經雕琢甚至可能是外形粗陋的璞玉,而到主持人奉上的必須是外表細致又內核光彩的精品之作。1、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要成為文學節目主持人的看家本領

我們深知,文學欣賞雖然不排除理智的認知因素的參與,但作為聽眾,主要借助于音響的感知、聯想、情感體驗以及理性把握觀照,一步步接受欣賞對象的情感,從而在心靈深處產生對假丑惡的憎惡摒棄,對真善美的向往追求。所以文學節目給予聽眾的是多種心理要素的綜合運動過程。在對這些作品的聆聽過程中,我們常常產生情感的對流和宣泄,悲苦時淚濕青衫,暢懷時笑人彩云。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文學節目主持人能夠沉潛于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交流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記憶。如果缺少了相應的敏銳的情感體驗,主持人就很難進入作品的規定情境,也就不能帶領聽眾獲得心靈上的震顫和靈魂上的凈化。

《今日有約》里獲省一等獎的節目《點亮心燈》中,曾介紹到主人公作者寫給家鄉妹妹的一首詩:《家書——致小妹》。詩中這樣寫道:“可是妹妹你別哭/我們都是吃過生鐵的孩子/所以看透了饑餓的深淺也認識死神的猙獰/妹妹你放心/我可以背叛上帝/心卻不會離開你一瞬/就像小時候我們淪落在滄州/面對一群惡狗/我抱起你的哭聲……/我們雖不是勇敢的水手/但頭顱必須高出浪峰。”這首詩寫出了一對經常被饑餓折磨、流落街頭村口但決不服輸的貧苦孩子的形象,詩的語言質感厚重粗礪又令人心酸。主持人在朗誦這首詩時,用心感受這首詩所蘊涵的面對苦痛愈加深沉的兄妹情感,所以朗誦時注重用內斂而堅定的處理方式打動聽眾。不少聽眾在網上留言,說他們從節目中似乎聞到了一股泥土的腥味。因此,只有當主持人沿著稿件提示的軌跡去充分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體會作者的心,才可能在豐富多彩的感知中領悟到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按照自己的審美體驗對作品進行補充和加工,最終實現作品的審美價值。

主持人對文學作品的把握感受還表現在要擁有較強的文學判斷力。因為從傳播效果上考慮,并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合走入廣播,雖然現在聽眾的來稿普遍水準不斷提升,但只有那些原作有意境而不抽象、內涵深而又形象、順暢而又有感染力的作品才能被選擇播出。而對于一些作品的文字艱澀之處,主持人必須進行深入淺出的潤筆。獲省一等獎的節目《亭亭小荷少年心》介紹的是在揚州舉行的第五屆“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大賽”的獲獎作品,才露尖尖角的亭亭小荷們固然才情萬丈。但某些段落章句不免辭藻華麗恣肆、奇幻過度,播講時就進行了合理修正,雖然當初刪改時多有不舍,但實踐證明,明白曉暢才能真正適合廣播媒介的傳播。

此外,隨著文學事業的發展,如今創新作品不斷增多,面對無數佳作,如何從聽眾心理出發,避免“大路貨”,多給他們選擇一些新鮮、有韻、獨具特色的作品,也是對主持人的考驗。而關鍵是熟悉文壇現狀,善于對比、篩選,百里挑一。播撒良種,才會開出鮮麗之花。獲省一等獎的節目《西域的憂傷》講述的是漢代第一位和親西域的公主——劉細君的故事,它得力于揚州作者的一部同名網絡小說,由于節目的推介,聽眾不僅感受到這部網絡小說獨特的語言魅力,而且了解到這位早于昭君出塞72年的和親公主的傳奇,更為她凄美的故事以及被后人的遺忘而感傷。

2、準確的音樂鑒賞能力也為文學節目主持人之必備

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對于每一位節目主持人來說都必不可少,對于廣播文學節目主持人更是至關重要。深厚的藝術鑒賞力不僅有助于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改善一個人的精神氣質,體現在節目制作中更能為節目直接添彩,而在藝術鑒賞力當中,音樂的鑒賞能力又是首當其沖。

詩人斯好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所有的語言都在歲月走過后蒼白凋零,如果我們的心靈仍回蕩著什么,那就是音樂。”

有人或許認為音樂鑒賞力對音樂節目主持人至關重要,但對于文學節目主持人來說似乎可有可無,這種觀點其實是一種想當然。實際上,音樂與文學的結合更能增添聽覺藝術的魅力,抒發和渲染情感,大大豐富語言的表現力,強化語言的感情色彩,并可以彌補語言無法表述的空間。誠然,音樂和文學都各有獨特的魅力,這是任何別的藝術所不能替代的,但單純的音樂往往由于抽象而不易被一般人理解,只有當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才可互為補充。比如,獲省一等獎的節目《六月星辰》賞析了四位聽眾的作品:中文系學生寫作的《親愛的小弟》,其背景音樂深情濃郁;網絡老辣凝練的《刀手》則使用了風格冷峻的配樂;教師作者《土地啊,土地》的音樂則跳躍靈動、充滿生機;一位擦澡工寫來的《人間百態》墊樂清淡,還加配了浴室里淅瀝的水聲,四篇風格迥異的作品配上相應融合的音樂,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文學節目要緊隨時代,除了文學作品本身的內容、文字特色要具有時代感外,使用的背景音樂同樣需要時尚、新鮮,切忌幾盤CD“萬人配”,因為即使情緒很契合,也有老調重彈之嫌。《今日有約》節目就始終主張采用意境貼合的最流行的中外歌曲為文章畫龍點睛,此外由于電影藝術已成為目前形勢下的最高綜合藝術形式,所以它往往集中了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音樂家的最新最好的創作,所以電影音樂也可以成為廣播文學節目豐富的音樂源泉。也因為主持人平日收藏了大量的影碟及其電影音樂,所以在制作后來獲全國二等獎的廣播作品《高山流水遇知音》時,就能自如地使用到多部電影大片中或磅礴或空靈或詭異的音樂素材。也由于墊樂時尚不老舊,所以聽眾說,這樣的文學節目從沒有酸腐之感。

3、文學節目是否足夠品位,還依賴于主持人清雅的語言表達力

文學是有品位的語言,文學節目主持人作為新型的文化傳播者,使用的語言也應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從而與作為節目本體的文學語言相匹配。

有聲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它由語符、語義、語言的文化內涵三個層次構成,其中語義隱藏于語言代碼的背后,反映了人們傳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聲語言的實質。所以,夏丐尊說:“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吧。”語言的文化內涵是能夠將語言作為一種刺激物,使人們在獲得信息的同時,引起審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內涵,高層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文學節目主持人語言的基本特征,它首先表現在語詞的選擇搭配上。如主持人在《亭亭小荷少年心》的結尾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一場開在夏日里的盛宴已經在輕起的夜風中落幕,但我仿佛看到那滿塘亭亭小荷的花蕾像飽蘸了朱砂的大號羊毫,正準備著要去書寫更美好的文字、點染更絢麗的青春。等攢足了徹夜的雨露,他們,一定會綻放。”

把嶄露頭角的少年作者比作小荷,再將小荷比作朱砂筆,意指他們將描繪人生的青春篇章,這樣不僅使語言顯得雅致,又能引起受眾的聯想。

語詞的選擇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知識積累越多,文化內涵就越豐富,語言的品位也就越高。當然,主持人的語匯要雅,并非文澀之詞的堆砌,那反而會有一種做作和酸氣,搞不好還會弄巧成拙。

古人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說做詩、寫文章要字斟句酌才能寫出傳世篇章。其實,文學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同樣需要精于修辭、錘煉字句,做到高雅而不粗俗,韻味無窮而不是味同嚼蠟,給人以美感享受。

三、結語

綜上所言,要讓廣播文學節目在新世紀的時空里重振視聽,除了加強節目的互動策劃、眼光朝下和得到有關決策部門的支持投入外,節目主持人的苦練內功、具備較好的藝術感悟和清雅語言也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我們的廣播節目產品才能既具陽春白雪之高雅,又不離下里巴人之親愛,雅俗共賞,給人們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呼應,用文學的光芒照亮我們并不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