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管理以人為本思想研究
時間:2022-04-21 02:51:51
導語:中學德育管理以人為本思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留守兒童多,教師與家長溝通難
隨著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城鄉經濟差距不斷拉大,兩者原來的發展狀態被高速發展的經濟所打破,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當中成為“新城市人”,隨之帶來的是留守兒童的出現。無數的父母把孩子交給家里的老人與學校,使其承擔著育人的重大責任。而本該由家長與教師共同協作培育下一代責任中,由于家長這一重要角色的缺席,導致教師孤掌難鳴,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學生自我意識強,教師威嚴受挑戰
市場經濟不僅帶來我國經濟的騰飛,也帶來諸多外來文化與思想,原來含蓄的中國人也逐漸在傳統思想中不斷解除束縛,與世界接軌。追趕潮流、強調自我、個性獨立在當今90后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大多數學生對外來思想與文化缺乏甄別能力,一味地尊崇,忽視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尊師重道,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在學生心中不再具有絕對的權威,雖然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嚴肅的師生關系得到改善的表現之一,但卻超過了師生關系應有的“度”。
3.外界誘惑多,師生情感交流少
網絡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與工作的便利還侵蝕著少年與青年乃至部分中年人的思想與觀念。以往的操場游戲已經被90后的網絡游戲所取代,促膝而談地交流正在被90后的QQ聊天與手機代替,原始情感交流方式被社會所淘汰。師生間本該流暢的交流也難以避免地受到網絡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網絡世界表達著自己的真實情感或宣泄著內心的孤獨、煩惱、不滿、壓力等情緒。另外,還有部分學生被網絡世界毒害,成為科技的犧牲品。如2003年6月15日,北京某縣17歲的初中學生李陽(化名),為籌集玩網絡游戲的錢款深夜潛入叔叔家,將爺爺、奶奶、叔叔等一家五口殺害,其中一人身中60多刀;2006年6月中旬,北京某名牌大學二年級學生宋某,因迷戀網絡游戲,被醫生診斷為“重度網絡成癮患者”。在被父親送到醫院治療的當晚,他用玻璃碎片割腕自殺,幸虧搶救及時才保住了性命。如果這些學生能把情感的交流與學習之余的交流的對象改為與同學或老師,那么這樣的悲劇一定可以避免。
二、教師如何開展農村中學德育工作
教師是學生求學路上的引導者,其根本任務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應做好學生人生路上的領航者。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原則,針對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做好德育工作:
1.新形勢下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
當今校園里的中學生已經沒有六、七十年代學生的單純思想,早熟是現代學生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對于現代教師而言以往的教師形象已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必須要順應時代變遷,改變對自身角色的認識。(1)為師者必尊也。此處的“尊”包含學生對教師的尊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尊。由于四方民主思想的涌入,公平與對等的觀念在90后的意識里較為突出,在師生的相處中他們追求平等對待,希望自己能被大人所重視,渴望在與大人交流中處于對等的地位。(2)師者,良師益友也。以往教師把自己定格為權威,高高在上,給學生觸不可及之感,加重了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在封建時代以成績定人才的格局下,這種教師形象可以發揮著重大作用,但在當今提倡全面發展與創新意識的新形勢下,教師必須要拋棄此種觀念,真正做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授業解惑為良師,課后互相交流與探討為益友。(3)“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古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在當代教學當中教師也同樣可以以“父親”與“母親”的角色進行教學。把課堂知識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之中既可感受到教師所給予的父愛與母愛般的溫暖,還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此外,對于留存兒童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部分缺失的父愛與母愛,不但增進了師生的感情而且也利于提升班級的整體凝聚力。
2.新環境下拓展師生間交流方式
由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手機與電腦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購置了電腦、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手機、電腦與外界溝通。減少了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溝通,增加了教師德育工作的開展必要性,必須要不斷拓展與學生交流的方式。(1)教師應站在學生的對等面而不是對立面與之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在交流中使之暢所欲言,進而找出其思想中的不足或不利因素加以引導和糾正,使之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切忌采取強硬的打壓措施,避免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2)建立班級QQ群。網絡聊天是時代的主流,也是當今學生鐘愛的聊天方式,因此教師可加以利用,合理掌控群內聊天的話題與氛圍,以情感交流與學習探討為主線。使平時不敢于表達內心想法以及不善于口頭表達的同學擁有一個表達自我的機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存在,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不但學生獲得了與同學間情感交流的平臺,教師更獲得了掌握學生心理變化的途徑。
3.新情況下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
當前大多數學生不僅缺乏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更缺乏與父母間的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缺失的情況下,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顯得極為重要。在德育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在缺乏父母日常教育的前提下,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之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位置,促使他們自己做好教育工作,常懷律己之心,加強對自我的要求。在學習上,不斷發現和總結自身的不足與優勢,針對優勢不斷進取,針對劣勢迎頭趕上,并保持現有優勢;在生活中,自強自立,提升獨處能力,提高對外界事物的分辨力,正確認識事物的兩面性,避免其對自身造成不良影響;在交流上,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朋友之情,同時彼此之間可以互相監督與勉勵;改變對老師的恐懼心理,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保持與父母的良好溝通,即使父母在外也可通過其他方式加強聯系,莫讓關愛因此流失。在整個自我教育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引導其走向正確的學習與人生軌道,用細心、愛心、父母之心寬嚴相濟,授業解惑,教書育人。中學是學生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這個轉折能否順利度過,學校德育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正確的德育理念與方法對中學生起著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農村中學中,留守兒童在缺乏日常父母關愛的情況下,性格容易走向偏執與內向,要求教師充分認識時代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愛學生的成長。
作者:曾偉春工作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北滘莘村中學
- 上一篇:中學德育課程實踐問題研究
- 下一篇:道德價值與德育實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