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探討論文
時間:2022-05-17 08:25:0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21世紀藝術人才的培養有賴于創作能力的發揮,而創作能力的培養依賴于人的個性解放,文章著力探索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教育研究,培養藝術人才的健康個性,挖掘藝術創作能力,最終實現德藝雙馨、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個性教育個性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全面發展”的目標和“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告訴我們:高校教育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把教育與人的自由、尊嚴、幸福、終極價值緊密聯系起來,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即個性的教育。
一、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教育內涵
21世紀是以知識創新和人的健康個性的實現和超越為主要特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將培育健康個性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把實施個性教育作為一條重要的途徑,而對于教育工作者應首先清楚個性及個性教育的內涵。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在時間和空間的縱橫擴展中,每個人都以其獨立的個性存在著。”“都是作為無可替代的獨立個體存在著。”在人的個性品質中,既有惰性、保守性、依賴性等不良個性品質,也有獨立性、開拓性、創造性等積極的個性品質。個性教育是為了自覺地、有意識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個性品質,防止與克服消極的個性品質,使受教育者積極的個性在當前條件下得到自由發展。也就是說,在促進受教育者個性發展方面,做得更自覺、更有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教育在重視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時,更注重人的主體性、人固有的潛能和創造精神的發揮,試圖通過培養個性健全、人格獨立、富有創造性的人來滿足社會的需要,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實現教育本體功能與社會功能的整合。具體來說,能動性是個性教育的基本內容。能動性相對于被動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選擇性。明確的目的支配著主體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和活躍的狀態中,能自覺地調動潛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自主性是個性教育的核心內容。主體性是相對于依賴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積極個性特征的人絕非依賴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能夠認識自己和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夠自然而又充分地顯示個人的潛能、意志和魅力,表現出獨特的能力和品質,最大限度地求取發展。創造性是個性教育的最高目標。創造性不僅是對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對主體自身的超越,它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具有創造個性特征的個體,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權威挑戰,能獨立提出問題、設想并進行驗證。激發人的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終目的。
鮮明獨特的個性和充滿活力的創造性是一個杰出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每個藝術家終生為之奮斗的方向。藝術創新的基點是藝術個性。一個有個性的藝術家總是能從前輩沒有走過或沒有走完的地方,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他們總是能用獨特的眼光尋找適合自己行走的方向,在無人問津的領域和地帶獨辟蹊徑。而一代代藝術家富有個性的不斷變革、不斷創新,才是推動藝術繁榮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正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個性教育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為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以德性人格影響德性人格形成的交互活動。這就要求育人者既要有完美的德性人格,更要有科學的育人理念。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應避免三種偏見:一是懼怕個性教育,認為學生有個性,就會影響集體的教育;二是過分強調個性,把個人與群體對立起來,甚至以個人需要代替群體需要;三是認為強調個性教育,就是在否定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把握好教師作用的“度”,把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相結合。克服以往把德育處理成一個單向的知識傳授與灌輸的過程,不顧及學生發展所需要的土壤和適宜的空氣,使正確的育人目標無法實現,又常通過開會和聽報告的形式,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接受的被動與抵觸情緒。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更新觀念,改善育人辦法。
1.堅持民主原則,營造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民主性原則要求我們通過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藝術氛圍,注重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創新的原則。英國哲學家約翰·密兒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我們所面對的并不都是天才,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學生,但他們同樣需要自由的空氣,需要自由自在的呼吸。因此,給學生一片民主、和諧、寬松的天地。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活躍,擅長形象思維,這是推行個性教育的良好基礎,老師們要讓學生的思維任意馳騁,心理獲得自由安全,從而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氣氛中充分開展藝術思維活動,突破舊的傳統觀念,很難想象一個思想保守、因循守舊的人會在藝術上有所造詣。
2.堅持合作性原則,創造良好的協作關系。藝術教育的合作性原則就是要努力完善個體獨立與群體協作關系,激起學生的創新欲望。首先,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樹立自立、自信、自強的信念,積極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挑戰現有的藝術形式及思維,發表不同看法。其次,要完善群體協作關系。學生個體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的沐浴,而集體中個體與個體的碰撞更能產生創造的火花、藝術的靈感。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知識不僅僅是來自于老師和書本,還可來自于同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樣,通過集體學習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堅持實踐性原則,以實踐促學習。藝術教育的審美特性,需要實踐作導向。而重視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以及獨立思考和創作的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藝術院校要把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藝術節、“全國大學生短劇小品大賽”“桃李杯”舞蹈比賽、CCTV舞蹈大賽及其他重大演出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營造“第二課堂”“實踐課堂”,激勵學生在實踐中突顯專業個性。
(二)堅持充分發揮環境的熏陶作用,形成思想教育的最大合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是環境的產物。個性發展與人的成長都需要良好環境的滋潤和呵護。在適宜的環境下,人的個性會得到健康發育而豐富多彩;反之,在受到歧視和排斥的氛圍里,個性發展會受到壓抑、扭曲甚至扼殺。素質教育理論大力倡導“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為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但是,要真正形成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良好環境,還需要從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去努力,務必實現三者目標的一體化,并形成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教育環”,努力做到齊抓共管、相互配合,從而使三者形成個性教育的最大整合力。優化社會環境要求社會形成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成長的輿論力量、價值觀念和文化條件。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社會的輿論工具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民族優秀文化,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的輿論環境,增加黨和社會主義的凝聚力。社會是源,學校和家庭是流,學校、家庭教育只有依托社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依據。寬松自由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具有啟蒙性、基礎性的作用,尤其在情商方面影響更大。不能只重視智力培養,重智輕德的危害性很大。個性形成和發展,學校環境的作用最為關鍵。這不僅因為學校是專門的育人機構,還在于處在性格鑄造最佳時期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活動在學校,這里個體性格豐富多彩,可比較、參照的對象眾多,相互激勵效應好。
(三)建立科學評價機制,采取發展特長的“多維評價”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少不了對學生的評價,但評價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為評價不是為了甄別,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有正面作用,也有副面作用,評價學生力求將負面作用減少為零。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種傾向,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簡單化。我們往往只強調重視遠大理想、宏偉目標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對人的基礎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質教育關注較少,強調政治教育較多,強調思想教育較少。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學生個性的差異,缺乏層層遞進的演進,沒有將所有學生納入自己的工作視野。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走向極端,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發展形成“兩張皮”的現象。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就必須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一個學生的發展狀況,建立多元評價指標體系,這個評價指標體系反映在評價內容上應該是多維度的,不要將一切評價的出發點僅僅放在教育者、管理者是否滿意的基礎上,也要同時放在受教育者是否滿意的基礎上。要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構成要素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采用多視角、多維度評定,提高測評的信度和效度。如多主體評價,有自我評定、同伴評議、輔導員評定、任課教師評定等。
參考文獻:
[1]劉曉民譯.為了自由的教育改革——從劃一主義到多樣化的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00頁.
[2]呂靈治.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教育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3]當代大學生個性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論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個性培養
[5]劉文霞.個性的特點、要素及其性質,前沿,1997年第10期.
[6]顧梅.談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7]劉世華.從吳冠中談藝術個性和藝術創新.四川省美術網,2006年6月.
[8]蘇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育導刊.2000年第7期.
[9]張曉靜.自我教育——當代學校教育的主題[J].教育研究,1994年第10期.
[10]劉文霞.個性教育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
- 上一篇:山水寫生課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聲樂教師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