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認知沖突激化認知矛盾論文

時間:2022-05-24 10:15:00

導語:構建認知沖突激化認知矛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認知沖突激化認知矛盾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片斷設計的基本原則;片斷設計的基本依據;片斷設計的基本方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發自內心的思想認識,源于學習活動和生活實踐中的情感體驗、寓實踐性于趣味性、情景、情境的設計,要體現兒童的興趣特點和情感需要、寓明理于活動、活動中獲得的感悟、體驗更能夠促進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寓導行于體驗、片斷設計,就是把特定的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個獨立的或相聯系的教學片斷、問題指向,引導體驗、引發質疑,學習辨別、發動參與,收獲感動、激發情感,深化領悟、創新形式,促進養成等,具體請詳見。

一、片斷設計的基本原則

發自內心的思想認識,源于學習活動和生活實踐中的情感體驗,是情感體驗下的思想內化的結果,是產生社會規范化行為的原動力。因此,片斷設計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若干個獨立的或相聯系的情景、情境中,提煉問題指向,引發認知沖突,激發思考的自主性和活動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并產生相應的真情實感,形成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的欲望和沖動,促進形成個性化的思想情感。基于這一目標,片斷教學設計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寓實踐性于趣味性

情景、情境的設計,要體現兒童的興趣特點和情感需要,激發學生熱情地在活動和過程中體驗。如教學《愛爸爸媽媽》一課,可預先組織一次“小鬼當家”活動,讓學生當一天家,從早晨買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碗筷,收拾房間。課堂上,讓學生交流這一天的感受,特別是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說,在理菜時最好需要幫忙;有的說,在感到累的時候需要歇一歇。這時可以切入:“是啊,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和你們一樣,最需要這些,請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給你的爸爸媽媽。”這種萌發于生活的情感是最真摯的、發自內心的。

趣味性的活動形式如編兒歌、趣說公益廣告用語、編童謠、師生共同表演、做游戲、畫卡通畫、講童話故事和科幻故事等等,都有利于兒童在快樂的參與中獲取和鞏固德育知識。

2、寓明理于活動

活動中獲得的感悟、體驗更能夠促進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印證和自我約束。如教學《團結力量大》一課,可以讓學生通過聽小螞蟻的故事感悟道理,通過參與游戲活動《五指操》、欣賞表演《拔蘿卜》、制作日常生活中的水果拼盤,體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又如指導學生搜集社會生活中的諸如交通問題、社區的衛生問題,學習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向有關部門反映等等,能夠更好地將現代公民意識落實為具體的文明言行。

3、寓導行于體驗

導行注重的是正確行為的示范,對正確的行為動作進行分解,讓學生分析在不同情況下選擇最正確、最合適的行為方式。如三年級《家里來了客人》一課,為了讓學生了解、實踐待人接物的一些常規禮儀,可以向學生提出具體的行為要求,讓學生回家去做一做、比一比,看誰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反饋到課堂,根據反饋情況予以及時評價。

二、片斷設計的基本依據

片斷設計,就是把特定的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個獨立的或相聯系的教學片斷,設計成直觀的具體的情景、情境,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操作和實踐活動,體驗、提煉和感受其中蘊含的學習主題及其內涵,實現正確思想認識的科學內化,形成具有個性特征的思想信念,并以此來規范自己的社會活動,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片段設計之所以是打開小學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窗口,在于直覺體驗在兒童自我意識的萌發和形成中起著直接作用,知情合一和知行統一是一個漸進的、不斷融合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兒童的學習活動和過程不可能是系統的、理性的,而是具有零碎的、感性的、直觀的、具體的特點。

學生在學習活動、生活實踐中所展示的情感世界和道德行為,在主動參與、充分展示的過程中所暴露出的真實思想和生活狀態,即他們所說、所做、所思、所惑,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的基本實踐來源。

兒童的心理品質、思想品質、個性品質的成長發展規律和生活特點,客觀上要求把系統的教學目標和抽象的思想理念,分解、轉化在特定的具體的片斷的活動和過程中,引導兒童直觀地具體地點滴地從中體驗和感悟所蘊含的哲理、道理及其道德價值,促進學生在學習活動和生活實踐中,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融會貫通、思想的內化升華,形成自己的具有個性特色的人生體驗。

三、片斷設計的基本方法

片斷設計的形式包括討論、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資料搜集、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實踐性活動、現場訓練等等,但是,無論什么形式的獨立或綜合性設計,都要體現問題情景→體驗矛盾→感悟明理→實踐延伸→行為養成這一邏輯過程,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構建認知沖突,激化認知矛盾,通過體驗活動,發現和認識新的認知矛盾,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思想境界。

1、問題指向,引導體驗

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難點,把基本的知識點轉換為情景、情境中的信息刺激點,由淺入深地融合于具體的形象的示范場景或實地的現場訓練中,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可以直接直觀地提煉出學習主題,并通過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感悟出主題的內涵及其行為要求。

2、引發質疑,學習辨別

對信息刺激點的布局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感受能力,設置信息的相關點、干擾點或錯誤點,引發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的表現,把握學生對片斷的內涵的感悟程度。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所產生的認識誤區和行為偏差,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知識和行為矯正,讓學生從教師反饋出的信息中知道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

3、發動參與,收獲感動

片斷式的生活場景或活動,既要依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的,設計信息刺激的興奮點,又要依據學生的生活,設置激發學生積極投入的興趣點,尤其要讓學生在激情中激活體驗,從而產生樂意接受行為規范的動機,再“趁熱打鐵”進行行為訓練。如一年級《國旗國旗我愛你》一課,可以升起模擬的小國旗(也可用投影片),播放國歌錄音,激起學生崇敬之情,并通過每周升旗儀式的反饋矯正,深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4、激發情感,深化領悟

片斷的設計,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的行為,表現出自覺的或自發的真情流露,可以通過做游戲、實物演示、智力競賽、猜謎語等趣味性活動或直觀景物導入,把學生帶入具體形象的情景之中,在特定的情緒感染下進入課文意境。如請一位學生表演探望生病的同學或親友,該怎么說,怎么做。全班同學對他的表演行為進行評議。然后,同桌兩人一個當病人一個當探病者進行訓練。

5、創新形式,促進養成

比如將行為訓練的要求和規范化動作,編成兒歌,讓學生唱、記,邊唱邊練。如二年級的《學會過馬路》,可以用兒歌配合進行“安全過馬路”的行為訓練:“橫道線內過馬路,先看左,后看右,紅燈停,綠燈行,看清車輛才可走。”用這種瑯瑯上口的形式配合訓練,有利于學生接受并在行動中經常對照。

總之,通過教學片斷的科學設計,實施小學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了由教師的說教移向學生的踐行。在教材內容上,實現了由教材描述移向實例展示。既突出在活動中體驗,實現知識、思想的感知,又回歸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實現在體驗中內化,達到認知與踐行的科學統一,能夠更好地體現和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