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過程學生主體性考究

時間:2022-12-09 11:19:00

導語:德育過程學生主體性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過程學生主體性考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

德育過程即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為目標,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和的活動過程。沒有活動就沒有德育,活動使主客體發生聯系。在學校,活動是了解學生、發現學生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過程。活動是德育的生命。

我們過去對于校園中德育活動范疇的熟悉經常陷入一種誤區,以為它僅指那些課堂教學以外的專門組織的有很強政治性的活動,比如升國旗、聽報告、學雷鋒做好事等等。這些確實是必要的德育活動,但假如僅限于此,那我們實際上就等于放棄了德育活動的最主要的形式——課堂教學。學校中師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動就是課堂教學,一個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假如德育活動不和學生的主要實踐活——課堂學習相結合,就難以實實在在地按教育者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恐怕也是我們過去德育活動缺乏實效性的癥結之一。

一、教學活動就是德育活動

1.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活動和交往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學活動中師生交往是最嚴密的、目的性計劃性最強的交往。課堂教學是神圣的布滿生命活力的,它是一個整體的師生相互功能的動態過程,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強的教育性,這使得教學本身布滿了教育性,真正領會并貫徹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熟悉社會熟悉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同時,通過教學過程的嚴格練習,培養學生刻苦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學科知識的規律性、嚴謹性,學習的氛圍,都是隱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育者——教師的人格魅力,高尚師德,他的言談、舉止、穿戴、情感(非凡是對學生的情感)、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都將給學生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以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2.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功能

教學活動包含三個要素摘要: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內容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將學生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完成熟悉性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鉆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和“聽眾”。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使教學本身成為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因素,它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處于不同狀態的有著巨大潛力的人的存在。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課堂教學目的應全面體現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只局限于熟悉方面的發展。我們應該提出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把學生看作是活動的主體,調動其積極性及學習喜好,使他們樂學、好學、會學,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能力等等。這一切雖不是一節課上能夠完成的,但必須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每節課來實現,將其滲透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才能體現出育人的本質。

二、課堂教學應定位在育人高度

1.從育人高度看課堂教學的德育過程

假如我們能把課堂教學活動定位在育人的高度,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過程,我們就會自覺地將學生看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個人只有作為主體,獨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識和活動,才可能是有個性的人。弘揚人的主體性,就是要發揚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特性、創造性。文同志在《素質教育和人的發展》一文中談道摘要:“促進人作為人而不是作為工具的發展,促進受教育者獨立人格意識和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無論是‘建設者’還是‘接班人’,他們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識的容器,也不是被動的任由教師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學習者作為人的全面主動發展,才算是抓到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精髓所在。”教育者的任務就是要按既定目標去培養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設法激活學生的內部動機,使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覺地去求足。教育人的藝術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圖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轉化為自己的要求,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體參和的積極性,引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2.站在育人高度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熟悉到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就必須具備如下的學生觀摘要:學生是資源主體,是未開發的富礦,是有著巨大發展潛能和個別差異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先天稟賦,它是學生的資源基礎,這個基礎決定其可以被開發成才。學生之間又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表現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會對人才要求是多樣的,教師就要注重揚每一個學生之長,避每一個學生之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只要條件具備,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學生是有發展權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是學生生命力的表現。如何使學生處于主體能動狀態是使他們生命火花迸發出來的基礎,而學校的新問題經常是忽視了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學校要為學生這個資源主體創造適合其開發生長的條件。學生的主要經歷是參和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就是這個資源主體開發的中心活動,提高學生主體素質是圍繞教學活動開展的。

遼寧省特級語文教師魏書生可以說是成功地開發了學生資源主體的光輝典范。他從教育對象,從人的整體性出發,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把德育過程和智育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書和育人融為一體。他的語文課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是一個“大語文”。他站在培養21世紀人才的高度,使整個社會和課堂息息相通,他把教育學、心理學、信息論、控制論引進課堂,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他加強了德育、智育、體育的互相滲透和影響,加強各科教育之間的橫向聯系,貫穿在“知情行恒”統一的過程中,形成了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自學能力等一整套新的教育方法,使語文教學進入一個新天地。而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民主和科學。他尊重每一個學生,他用民主的方法在教師和學生的心靈之間架起了一座可以自由來去的橋梁,在學生的心里培養了一個終生相伴的老師。他把學生看作是自己教學的助手,充分調動起他們的自主意識。他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為己任,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博大精深的知識功底影響和教育著自己的學生。

學生說摘要:“我們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擁有了學習的喜好;沒有了分數的命根,擁有了自信的品質和良好的能力。”

我校師生通過幾年來的“三主”教學活動,也在逐步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了以建構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核心的主體教育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