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倫理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07 04:13:11

導語:儒家倫理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儒家倫理道德教育論文

一、新加坡儒家倫理教育課程提出的背景及原因

(一)過度“西化”引發了道德危機

1965年新加坡獨立之初,經濟狀況并不理想,為了發展經濟,新加坡不斷的“西化”——向西方學習先進文化及技術,“為了電腦化而成為訊息中心,而實行了英文教育?!苯涍^十幾年的努力,新加坡建成了以制造業、金融、交通運輸、貿易、旅游為支柱的現代化經濟結構,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新加坡經濟甚是富足,但同時也使新加坡處于“面臨道德危機的階段”。新加坡的道德危機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犯罪、吸毒、色情、嘻皮、離婚、墮胎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二是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個人主義價值觀,怕吃苦,怕臟怕累,不贍養老人,年輕夫妻不想生孩子等等。

(二)傳統家庭結構的喪失

在新加坡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新加坡重要的社會組織和家庭結構也出現了變化。1965年來在新加坡政府及其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到了八十年代新加坡呈現出一派繁榮和進步的景象。然而,隨著現代化的步伐進展,新加坡社會也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西方的腐朽生活價值觀逐漸腐蝕下一代,社會失去堅固的家庭結構,而這又是長期以來促成新加坡社會團結的重要社會力量。要如何消除這種社會現象?李光耀提出:要以儒家思想去抗拒歐美風雨的吹襲,同時不惜任何代價避免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李光耀說:“我們的任務是在我們的孩子思想還未定型而且還可以熏陶時把儒家思想價值觀念灌輸給他們,以便這些處事待人的態度能夠在他們長大后根深蒂固,終生不忘”。

(三)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的“根”

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少量的歐亞裔人種構成。長期以來,華族人口占了新加坡將近八成的人口比例。新加坡政府認為,儒家倫理有愛己愛人的精神,它不但和各種宗教或文化沒有沖突,而且還能夠和它們相互融合?!皩W習儒家倫理,能夠使我們尊重各種優良的文化和宗教傳統”。另據新加坡198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大多數的華族是受著儒家思想的主宰,因此,政府認為“如果把儒家思想丟棄掉,等于切除了華人的根”、“儒家倫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華族文化的根源”。據此不難看出,新加坡政府此時推行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為了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的“根”。

二、儒家倫理道德教育的實施

(一)多措并舉,奠定儒家思想教育基礎及擬定教學大綱

1982年2月,新加坡教育部正式宣布將“儒家思想”列為中三中四學生必修宗教/道德教育的第六個選修科目,讓不想修讀宗教知識的中三中四學生選修。新加坡政府在宣布該決定后,便多措并舉來奠定儒家倫理在新加坡的思想基礎工作。一方面,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專門開設陳列櫥介紹孔子哲學思想的中英文書籍,并將有關儒家思想的書籍文章編印成書目免費向民眾提供,讓民眾了解儒家思想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號召各社團、宗親團體協助宣揚儒家的道德思想與理論,加強傳播東方傳統與價值觀念,并盡力保存以發揚中華文化。最受人矚目的是,新加坡政府邀請海外儒學專家多次到新加坡演講、開展研討會、座談會等,出現了“群儒匯獅城”的熱烈場面。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大眾傳播媒介、輿論機構都對這一事件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導,引起了新加坡舉國上下及世界多國的關注。海外儒學專家余英時教授、杜維明教授等八名教授先后赴新加坡,通過座談會、討論會、研討會等活動,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多番共同探討后,初步擬定了適合新加坡社會的儒家思想課程教學范圍及綱目。最終由美籍華裔學者杜維明教授綜合各方意見后提出了一個綱要,并于1983年3月在新加坡儒家倫理教育委員會上通過。

(二)《儒家倫理》中文教材的編寫及推廣

《儒家倫理》教材的編撰工作是艱巨的,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除了編寫中文版的教材外,還編寫了英文版教材,以便學生修讀這一科時,可自由選擇以中文或英文作為教學媒介。整個儒家倫理教材的編寫、推廣與應用是靈活、迅速而有序的。部分教材一經編寫完成便及時的公開在選定的中學試教,待一套完整教材的編寫完成后,便迅速在這些選定的學校中全部推廣試教。1983年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首先編寫中文版教材,1983年7月,中文教材開始在15所選定的中學試教。經過一年多的實驗教導后,1985年開始在所有學校全面推行。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不斷收集各個《儒家倫理》授課教師所反映的情況以及在推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并根據新的教學需要于1987年為儒家倫理課程編寫了輔助材料。1988年,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總結《儒家倫理》在各學校推行的經驗,對1984年出版的《儒家倫理》進行了修訂,正式出版了中三《儒家倫理》課本修訂版。1985年,中四《儒家倫理》教材正式出版并開始試教。

(三)英文教材的編寫及推廣

英文教材的編寫是在中文教材完成的基礎上展開的。1984年,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開始編寫中三學生英文版教材。用英文編寫儒家倫理教材,這在世界上是沒有過的,新加坡開創了這個先河。也正因為如此,英文教材的編寫具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世界上并無既有的儒家倫理教材英文教材及相關經驗可借鑒;另一方面儒家倫理已有兩千多年的文化歷史,如何把古代的傳統思想精髓既能準確地翻譯成英文,又能讓學生易于理解,這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盡管“英文教材的編寫困難重重,但儒家倫理課程編寫組還是客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1984年上半年完成了編寫,1985年開始試教。經過為期一年的實驗教導后,1986年,《儒家倫理》英文版教材在所有學校全面推行。新加坡課程發展署在推行儒家倫理英文教材的過程中,不斷觀察推行效果,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于1987年對其進修了修訂補充,并增加了輔助教材。

三、儒家倫理道德教育特色及其對海南國際旅游島道德建設的啟示

(一)儒家倫理教材特色

儒家倫理教材的編寫是此次道德教育運動的難點及亮點之一:《儒家倫理》的編寫遵循現代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教材的編制不是一次編寫出來就“靜止”了,而是“動態”的、發展的,結合教材推行的實踐,經過長時期的試教,不斷地的修訂后才完成的;整個教材及其配套資料非常齊全,這些教材不僅包括學生的課本、教師手冊、學生習作簿和補充教材外,還包括了錄音帶、錄像帶、幻燈片、透明軟片、掛圖等視聽教具;課文的編寫以適合學生的第二語文程度為原則,力求深入淺出,同時配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道理,使學生容易領會,并能付諸實踐?!度寮覀惱怼返木帉懠捌涮厣瑸楹D蠂H旅游島的中小學道德教育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一本好的教材能為使用者帶來事半功倍之效。海南國際旅游島在今后的道德教育教材編寫中,不妨學習和借鑒新加坡的這些良好經驗,以編寫出能夠吸引學生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道德教育、實現既定道德教育目標的教材。

(二)“新加坡模式”的“社會工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儒學道德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策劃和率先推行的具有“新加坡模式”的“社會工程”。“新加坡模式”的道德教育運動由于由政府主導,使得其在施行的時候無論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都能所有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該道德教育的順利實施。筆者認為,海南省政府應該辯證的學習“新加坡模式”的“社會工程”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經驗,學習“新加坡模式”一些好的舉措,使之應用于海南國際旅游島道德建設實踐,以提升海南國際旅游島人民的道德水準。

(三)儒家傳統思想與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

縱觀新加坡此次的道德教育運動,其呈現出來的最大特點是以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倫理思想為主要根基,通過挖掘儒家倫理中適合新加坡國情的精華部分作為其道德教育的依據來展開。新加坡如此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作為中華五千多年傳統文化的發源國,更應該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尤其在海南國際旅游島道德建設中,我們更應該從博大精深的儒家傳統文化中尋找海南道德教育的“活水源”,使之賦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道德教育建設強大的文化支撐,建立德育工作長效機制,加強海南省文化建設、提高海南省“軟實力”,從而從根本上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

作者:鐘善盈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