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分享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2 21:02: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程分享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程分享總結

醫學多媒體技術課程設計研究

摘要:文章通過對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醫學多媒體技術”課程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學習任務單的策劃、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行探討,以提供更加完善的課程設計,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任務完善提出一定的建議與改進方向。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學多媒體技術

1“醫學多媒體技術”課程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經濟在發展的同時教育也逐步跟進發展。在新形勢下,傳統教育的弊端逐漸顯露。傳統教學通常是在課堂中進行,在固定時間里上固定的課程,由教師為主導進行知識的傳輸。這種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同時知識的接收范圍也十分有限。在信息化進程中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化教學,需要在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完善?;旌鲜浇虒W將一節課程分為多個階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含了不同的學習階段,每個學習階段都有相應的學習任務。本文基于對“醫學多媒體技術”課程整體的了解進行混合式教學的學習任務方案構思。

2混合式教學下學習任務單的策劃

首先,明確學習目標。“醫學多媒體技術”是一門基于醫學知識進行醫學基礎知識信息搜集、處理、整理的學科,主要培養學生對醫學信息的處理能力。該課程的學習主題即是圍繞對醫學信息的搜集、處理和整合能力的提升。其次,確定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內容圍繞課程主題開展,從對多媒體基礎知識的了解到具體的應用,將其應用至醫學領域中去。再次,明確學習方法。針對該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安排,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課程的實施。線上進行課前預習、操作練習、階段測驗、課后延伸等工作,線下則是教師引導的理論學習、技能訓練。最后,明確學習任務的形式。學習任務形式主要有資源瀏覽型、問題探索型、疑問收集型等。資源瀏覽型任務可以利用現有的慕課、微課和教學視頻、教學課件、電子教材、閱讀材料等資源。問題探索型任務可以布置研究主題,學生自行查找資料,嘗試解決。疑問收集型任務一般要求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旨在了解學情。另外,任務的布置還需要注重對個人信息搜集、從小組合作能力提升方面進行考慮。

查看全文

高校體育課堂分享與點評研究

摘要:分享和點評的教學模式被認為是典型的語言類教學,這種來自戶外拓展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培訓項目結束后的分享環節完成經驗的總結和知識點的學習掌握,結合點評過程優化心理層面的收獲感,整體提升培訓的效果。綜合提煉分享、點評模式中的精華應用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并通過翻轉課堂等多維度的教學手段,深化教學改革,不斷優化高校體育類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學生體能、體質及綜合素養。

關鍵詞: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分享與點評

現階段,大學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大多數的學校使用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雖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添加了對于學生練習的糾正與輔導,但整體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很低,無法滿足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要求。與此同時,課堂氛圍始終無法優化提升,課堂教學中知識點的帶入十分,困難。而上述這些現象,在我國大多數高校中均占有或多或少的比重,長此以往,體育教學不僅難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中的技術要素,更加不能從課堂中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運動習慣。

一、“分享與點評”應用于高校體育課堂的優點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區別于中小學生,在高校中的體育教育面對的主要學習者是大學生,而大學生從生理及心理等多個維度,都已經到達了成人的水平,同樣其對于體育運動與教學的訴求往往更加豐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仍然沿襲老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會極大的打擊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自然教學效果將會十分低下,利用現階段十分流行的翻轉課堂等多種手段,將分享和點評這一要素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必將使體育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將會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感興趣。(二)影響學生的內在修養。以往對于高等教育的認識,大多局限在老師對于課程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教師在對于大學生思想模式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為大學體育教師,所承擔的責任不僅有提升大學生體能素質,傳授必要的體育運動技術和技巧,還應該在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大學生的內在修養,強化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其獨立自主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這也就是分享與點評模式中最重要的翻轉課堂環節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當前在教育界普遍認為,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形成的人格、精神內涵修養通常會決定這一個人的下半生,而在學生時代,教師作為非常重要的啟蒙與引導者,對于學生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塑造,已經成為教師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作為體育教師,應該以課堂為平臺,努力的提升對于大學生人格的塑造以及內在修養的優化提升。(三)提升學生之間互動。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研究,往往局限在如何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而忽略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間溝通交流欠缺的問題,目前經常采用翻轉課堂等新型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的改善溝通較少的問題,在學生練習之余,通過學生間的溝通交流與相互提問,促進學生樹立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相互協作中提升運動技巧的掌握。分享和點評就是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分享環節可以促進學生們互相了解各自的運動技巧,在點評環節可以增設學生間的互評,通過這樣的模式,能夠有效的提升關鍵技術的掌握。(四)合理布局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強調學生為主體的大背景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于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并協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針對體育運動教學來說,主要是糾正運動中的技術錯誤,給出正確的技術指導,規避運動造成的損傷。所以,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的樹立自身的位置,努力的為學生打造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但又要注意尺度的把控,不能存在一切任由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應該具有課堂的把控能力,通過對于學生運動狀態和交流溝通的觀察,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這也正是分享與點評過程中,點評內容的具體體現。

二、“分享與點評”教學法應用于高校體育課堂的應用原則

查看全文

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微探

摘要:在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中,“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是將“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后實踐”三個階段和“設定主題、搜集資料、分享交流、形成報告、總結提升、實踐升華”六個步驟緊密結合的過程,以此來真正的做到將德育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德育過程與德育課堂相結合、知識分享與學生實踐相結合,進而為學生搭建德育提升的平臺,真正發揮德育的主陣地作用。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程;“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

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現階段正處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中職學校就是要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為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職學校順應社會發展要求,自然而然的肩負起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中職學生的重任,努力提高中職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養。發揮德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創設高效德育課堂迫在眉睫,為了實現這一任務目標,對德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進而更好的實現德育課程的育人價值是德育課程始終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解析

中職德育課程“三階段六步驟”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德育素養培養順序為依據,將德育課程分成“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后實踐”三個階段和“設定主題、搜集資料、分享交流、形成報告、總結提升、實踐升華”六個步驟,目的在于真正的做到將德育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德育過程與德育課堂相結合、知識分享與學生實踐相結合,進而為學生搭建素養提升的平臺,真正發揮德育的主陣地作用。(一)“三階段”的主要內容?!叭A段”指的是課前準備階段、課中學習階段和課下實踐階段,三個階段的設置確保了德育課程的高效性,更好的結合了學生的成長過程,構筑起了學生道德成長的階梯。1.課前準備階段。課前準備階段顧名思義是發生在學生上課之前,包括設定主題、搜集資料兩個步驟。教師會提前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學習主題,提示學習方法,確定學習步驟,要求最終呈現形式,并告知具體評價方式。課前準備階段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理解和明白自己應該去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同時,這個階段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清楚知識的認知過程、增強學生對德育課程學習的興趣。2.課中學習階段。課中學習階段是發生在課堂過程中,包括分享交流、形成報告、總結提升三個步驟。這個階段是由每個小組的組長結合的主題和組內成員實際搜集的材料,按照教師要求的最終呈現形式,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和解說,并結合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二次信息的重新整理,進而形成書面報告。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完成該知識點的梳理工作,并對該組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重點在于對學習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方法的指導。通過這一階段的實施,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整理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謹慎、謙虛、公平、寬容的良好品格。3.課后實踐階段。課后實踐階段主要指的是實踐升華階段,在這個階段是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自己形成的道德領悟落實到生活實踐中,確實做到學生由他律向自律方向的轉變,實現德育由外化向內化過程的過渡,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最終實現德育課程的教育目的。這一階段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的抽查跟蹤訪談以及小組組長的及時督促。在課后實踐階段,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和完成對自我的自我管理、自我德育以及自我教育,這是“三階段六步驟”德育課程教育新模式的關鍵環節。課前準備階段、課中學習階段和課后實踐階段是相輔相成、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彼此缺一不可、無法替代,通過將每個階段制定的相應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形成階梯,并自成一個學習單元,完成每一個學習單元后又將接受新的主題,如此循環往復幫助學生實現道德信念的確立、道德習慣的逐漸培養,最終實現道德修養的提升。(二)“六步驟”的主要內容。1.設定主題。教師在授課前結合教學大綱和授課標準中的授課三維目標,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道德基礎將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確定德育課程的教學主題。這些教學主題的確定要嚴格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生活、貼近職業和貼近社會,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2.搜集資料。小組內的每位學生利用教材、課外讀物、網絡資源等手段根據教師布置的主題進行信息的搜集,在搜集過程中要注意查證資料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通過個人搜集和小組信息匯總兩個環節,完成搜集資料的步驟。組長將作為這個環節的評價者根據成員的參與度和信息貢獻度對每個組員進行打分,幫助學生學會和養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從而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3.分享交流。在教師的組織下,各組長作為代表分享自己小組的資料搜集結果,分享可以采用PPT、微視頻或WORD文檔等方式。在資料分享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接受教師和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匯報小組要進行答疑和解釋,教師將記錄展現過程,并以過程中學習小組的臨場表現力為依據對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并完成相應的評價解釋工作。這個步驟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及時應對能力、提升學生的展示自我的意識,還有利于形成學生團結互助、勇敢質疑的品格。4.形成報告。在前三個步驟的基礎上,由各組的組長將匯報材料和質疑內容進行整理和匯總,形成書面報告。這個步驟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整理意識,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總結提升。教師將每個小組形成的總結報告公布展示,梳理、整合出該主題的具體知識要點、能力發展以及學生的品格培養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并對各組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和肯定,對于存在的問題要給出相應的改進方法。這個階段不僅要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和發展需求體系,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后期的道德提升奠定基礎。6.實踐升華。這是“三階段六步驟”中的實踐階段,也是發展提升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道德水平從道德認知階段過渡到道德習慣階段,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管理,構成學生道德自覺的關鍵。

二、“三階段六步驟”教學模式的實施條件

查看全文

體驗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進行,“素質教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在高中語文體驗學習方面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本文將介紹體驗學習的含義、特征和進行體驗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探索分析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體驗學習。

【關鍵詞】體驗學習;必要性;運用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的體驗活動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活動,通過體驗學生能夠感受美麗與丑陋、善良與惡毒。對于十八九歲的高中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對他們的性格和價值取向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成功的體驗學習能夠使學生養成積極自信的性格,那么什么是體驗學習呢?

1.體驗學習的含義及特征

體驗式學習是指在學習中實踐的過程,不僅包括動作和體驗還包括內心的感受和體會。具體是指學生進行體驗、想象、總結等,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的過程。體驗式學習要求老師必須營造特定的氛圍,學生必須親自體驗。高中生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式學習的含義是指語文教師在教授高中階段學生過程中,運用體驗式學習理念,通過相關的情景指導學生去體驗、想象和感知,進而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一項新技能或是一種新方法。體驗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運用中必須要求學生結合其原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必須做到讓學生自己親自體會某一教學過程并進行體驗和感悟,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2.體驗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查看全文

移動網絡基礎生命科學教學研究

1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概述

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是借助移動網絡實施PBL教學,使學生通過移動網絡來進行問題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對于教學主體尤其是教師來說,深入把握PBL教學法的內涵及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教學優勢,是將其正確運用到“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需要首先關注的內容。1.1PBL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問題導向式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問題掛鉤,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自己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價值的最大化。相較于其他教學方法,PBL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以問題為驅動。教學活動開始之初,教師會首先設定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式學習。(2)以教學情境為依托。為了保證學生對問題的正確理解,教師會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條件下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3)以協作學習為方式。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樣,均為解決問題的主體,為了確保問題的真正解決,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彼此協作,進而實現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1.2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教學優勢?;谝苿泳W絡的PBL教學法是借助微信、微博、藍墨云、雨課堂等移動網絡客戶端搭建教學主體之間的信息互通渠道,使各環節的教學活動內容在移動網絡平臺上得以有效實現。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信息反饋即時。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充分吸收了移動網絡即時交互的優點,學生可以通過在線提問的方式將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上傳到移動網絡平臺,并得到教師即時的答疑解惑,從而提升學生問題學習的效率。(2)探究式學習?;谝苿泳W絡的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會將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到學習群中,學生根據問題解決的需要下載相關的資料,并結合資料分析來進行自主的問題探究,并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極大地迎合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可以在自由、靈活的情境中學習。(3)交互式學習。在移動網絡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均成為問題解決者,原有的角色界限被打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開展小組協作式的學習,各自分享自己作為一名學習者對特定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從而豐富問題的解決思路,使學生與教師進行更加自由、順暢的交流溝通。

2“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運用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必要性

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運用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主要是基于“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教學優勢這兩個因素的考慮。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運用該教學法的必要性體現。2.1教學目標不明確?!盎A生命科學”是以傳授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為主的課程,學生除了要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要懂得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但當前所開展的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不明確,教學活動僅僅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羅列、復述,并且學生除了知道這些知識可以幫助自己順利解題以外,對于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缺乏真正的了解,課程教學的目標出現了明顯的錯位。2.2教學的交互性差。目前開展的“基礎生命科學”課程教學主要遵循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格局,教師以講課為任務,學生以聽課為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相對比較少,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存在明顯的一知半解。并且,學生課下預習、復習中遇到問題時,雖然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反饋給教師,卻很難及時獲得正面的答復,造成學生學習的難度偏大。2.3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會借助PPT動態演示的方式展示“基礎生命科學”課程中各課程單元之間的關聯性,但在具體的內容講解過程中,更多地是從特定的章、節范圍內展開,并未從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準確的定位,這就導致學生對所習得的知識在基礎生命科學中所處的地位和所發揮的功能缺乏直接性的感知。

3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所具有的教學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基礎生命科學”教學開展中的教學內容跨度大、涉及面廣的課程特點要求。但除了要從理論上把握該教學方法應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外,還要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現實性的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學效果的順利實現。綜合來看,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主要分為課前學習素材分享、課堂問題分析解決和課后總結交流三個階段。3.1課前學習素材分享。為了豐富學生課前預習活動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備課過程中使用的輔助性材料在學習群中進行分享,讓學生提前了解課程教學的內容,并通過素材的閱讀提出自己的問題,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提供明確的方向。同時,教師也可以按照本節課程要點、本節課程在學科體系中的定位、本節課涉及的相關知識點等不同的欄目主題制作出課程小視頻,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客戶端進行自由的學習了解。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搜集的學習資料分享到學習群中,與學生共享。3.2課堂問題分析解決。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先組織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互動,分享自己課前預習的內容和發現的問題,然后通過討論的方式對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行解決,并對那些討論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匯總,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各學習小組反饋的學習問題對教學內容展開講解,并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以后,教師要通過復盤的方式對問題解決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梳理、反思,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尤其是關鍵問題的認識。3.3課后總結交流。在課程教學結束以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通過課外作業或課程總結的方式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和練習,將知識真正消化掉。同時,為準確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羅列,并通過學習群中的投票功能來安排學生對問題解決的結果進行直觀的評價,通過投票結果來了解學生總體的課程學習效果,對于投票得分比較低的問題,要在下一節課中重點解讀。

查看全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探索

【摘要】部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模式陳舊、內容枯燥等問題。文章以G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為例,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秉持創新思政教育的理念,主動轉變思路,開啟“5G”體驗式課堂,首創“無桌教室”,構建了“3343”(三個轉變、三個度、四個保障和三個評價體系)的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學及育人效果雙提高。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創新課堂

2011年J省試行注冊入學制度,民辦高職院校的生源有了較大的變動,面對不一樣的學生,課程教學也面臨變革。G學院提出“不斷尋求教育的突破創新”、“將辦學標準從‘滿意度’提升為‘感動度’”。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指導,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突破口,結合民辦高職的特殊學情及大學生心理發展和成長規律,開展了教學改革。經過六年的探索和不斷的創新實踐,學校成功打造了“5G”體驗式課堂,首創“無桌教室”,構建了“3343”(三個轉變、三個度、四個保障和三個評價體系)的教學模式。

1“三個轉變”[1]———創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觀念和態度,對教學活動有著明確的指導意義。G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部開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時即決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以促進就業為導向。1.1將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人的素養提升轉變。教書是為了育人,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如: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等。傳統理念下的教學效果展現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若通過這樣的標準,當下民辦高職的學生則競爭力較弱。通過研究發現,部分高職學生成績不佳但思想活躍,自信不足但樂于合作,自律缺乏但單純直率,目標不高但心態務實。只要在教學中注意揚長避短、合理施教,讓他們正三觀、懂感恩、樂助人、愿付出,讓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價值所在。1.2將個體學習向團隊學習轉變。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是簡單增加學生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充滿智慧的環境中激發興趣,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在學校課程改革中,所有教學環節都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強化團隊意識,激發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得學習個體想去學、認真學。團隊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進行頭腦風暴、自我定位、自主探索,形成富有情趣的課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會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喜歡這樣的老師與課堂,最終熱愛學習。1.3將理論主導向行為主導轉變。“行知合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難點,學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精心設計、組織有效的體驗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活動,獲得情感體驗,進而樂意分享、自主認知,產生持久的內驅力和行動力?!靶兄弦弧标P鍵的引導因素就是教師,只有教師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豐富的實踐經驗,深入嚴謹的教學研究和出色的表達能力,做到“說我做的,做我說的”,才能引領學生懂得“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2“三個度”——打造全新課堂

查看全文

互動式課程教學實踐

一、理論基礎與實踐依據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實際上起源于社會性互動,沒有互動就沒有教學。教學過程的本質就是師生主體間的互動?!?】社會互動理論(SocialInteractionTheory)認為,人一出生就進入了人際交往的世界,學習與發展就發生在他們與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中,它既強調學習過程的認知參與,也強調學習過程的全人參與。【2】社會互動理論注重學習的社會環境,把師生、生生之間借助活動載體建立的雙向甚至多向互動視作教學的靈魂所在,強調教師、學習者、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動態性。我?!奥殬I生涯規劃”課程就是以社會互動理論所包含的建構主義觀點和人本主義觀點的認知體系作為指導教學實踐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知識是以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通過學生的自我建構獲得的,該理論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師是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幫助者。根據這一觀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習實質是學生個體對相關知識進行建構的過程,必然需要注重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情境對于個體知識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支持和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同伴之間的互助協作式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個體完成意義建構而不僅僅是完成簡單的知識傳授。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將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幫助學生樹立起對自我職業生涯的自主責任意識,指導學生利用課程提供的專業知識、測評工具和方法完成一份適合各自實際情況的且可付諸實施的職業生涯規劃書。但是生涯規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業和職業生涯發展過程,這也就決定了課程需要特別注重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建構。組織學生圍繞教學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和班級交流分享活動,靈活運用課程不同模塊的教學主題開展諸如演講、游戲、表演等訓練活動,在有效增強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參與度和自我效能感的同時,深化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真正體現出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認為,成長與發展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傾向,學習是每個人“自我實現”的一個過程,教育的目的既要幫助學習者好好學習,更要促進學習者全面發展,使學習成為每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人是“終身學習者”,而且學習者應居于主體地位。這一觀點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要傳遞給學生的意識高度一致。同時,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由于人的感受和體驗來自于人的活動,而團體常常在人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團體不但能夠協助成員達成目標,而且可以滿足成員的多種心理需要,所以人在成長的任何階段都需要團體的陪伴和支持。由此可見,小組學習和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利手段。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小組學習模式貫穿始終。從第一次課開始,就把一個教學班級分成若干5人左右的小組,以小組作為活動團體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反思和升華,在互動中積累更加廣泛的生活經驗和切身感受,促使他們通過朋輩間思維和想法的碰撞而激發出更多富有創造性的靈感和火花,較好地實現生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啟發,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地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探索,提高掌控自我生涯發展的能力,切實把“我的生涯我做主”的課程宗旨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

游戲教學法下物流教學論文

1游戲教學法在物流教學中的應用

1.1物流教學需要應用型特色

物流是一個交叉性、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將發展目標定位于培養直接面向市場和生產第一線,能夠適應具體操作并兼顧高層管理的高級工程或管理人才的培養。也就是說,應用型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現實中,由于物流類專業在我國開辦比較晚,不像其他傳統專業有多年積累的課堂和實踐教學經驗。因此,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的“錯位競爭”戰略定位必然要求其人才培養方案要有應用型特色。國內對物流游戲內容的設計研究不能夠很好地和現有的本科教學體系相配合,遠落后于實際課堂教學需求,處于一個相對滯后的狀況,急待進一步的開發設計出一些成本低,規則簡單、操作實施性強的游戲以豐富物流教學手段。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整理、總結出了與課程配套的游戲,來豐富課堂的內容。

1.2以《運作管理》課程為例,介紹物流教學游戲的設計

《運作管理》是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以全球視野講述企業運作管理的各方面內容。筆者根據章節結構,引入了大量的游戲。以第一章為例,在第一章物流運作的本質介紹中,引入了“簽名游戲”、“無敵風火輪游戲”、“共搭新橋游戲”、“物資飛機公司游戲”以及“楚河漢界公司的競爭游戲”等五個游戲來,極大地豐富了教學過程中的興趣。以“簽名游戲”為例介紹如下:

(1)游戲目的。①了解《物流運作管理》知識的基本框架和需要決策的關鍵問題;②培養管理中的計劃、組織、協調和運作管理的能力;③了解影響一個流程運作的基本要素(流程時間、流程能力、參與者效率)。

查看全文

三明治教學思路與旋轉木馬交談研究

[摘要]在職業教育教學課程設計中,鼓勵將個人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而旋轉木馬式交談適用于各種類型的教學,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運用一對一的語言溝通技巧,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與知識處理能力,并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三明治式教學設計為框架,以旋轉木馬式交談活動為載體的課堂教學設計,學習目標清晰,實施過程中學生參與度高,特別適合需要記憶、理解的理論知識學習。

[關鍵詞]三明治教學思路;旋轉木馬式交談;學習金字塔;最近發展區

一、職業學校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的出臺,強調按照學科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基本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其后,隨著《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進程已刻不容緩,但縱觀當前國內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也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新的矛盾。

(一)課堂教學

“新三菜”1.日常授課“銷售菜”。日常的教學任務和課改前的教學模式、形式幾乎一致。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依然不夠,較少有“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2.拿得出手的“展臺菜”和“比賽菜”。職業學校在努力打造精品課的同時,在公開課、示范課的課堂上可以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學生參與度高,能起到學習示范的作用。但老師也表示準備這樣一節課費時費力,日常教學做不到這樣的精心準備。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在高校轉型的時期,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也面臨新的發展,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尤為重要。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性質,將體驗式教學引入到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和傳統教學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本文在闡述體驗式教學內涵的基礎上,以專業核心課程《旅行社管理》為例探討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構建。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旅行社管理

一體驗式學習和體驗式教學

1984年,美國學者大衛•庫鉑在其著作《體驗式學習——讓體驗學習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中,提出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Learning)模型。將其歸納為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人們體驗,引導體驗者審視自己的經歷,積累積極正面的體驗,使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學習方式。將體驗式學習這種方式運用到教育領域,稱為“體驗式教學”。國外學者將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分成如圖1所示的四個階段。通過“學生的體驗——形成直覺表象——回憶或反思——深度理解——培養能力”的過程,實現教學活動。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的教學特點和目標,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情況,將教學內容和實踐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在親歷感受中主動地理解并建構知識。體驗式教學擺脫了傳統課堂教育單一、被動的狀態,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學生實現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是關注學生體驗和感悟,通過學習情境的創造,實踐環節的開創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傳承和能力的拓展。

二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實現高校轉型的創新模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