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探索
時間:2022-10-19 10:47:25
導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部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模式陳舊、內容枯燥等問題。文章以G學院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為例,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秉持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理念,主動轉變思路,開啟“5G”體驗式課堂,首創(chuàng)“無桌教室”,構建了“3343”(三個轉變、三個度、四個保障和三個評價體系)的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學及育人效果雙提高。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創(chuàng)新課堂
2011年J省試行注冊入學制度,民辦高職院校的生源有了較大的變動,面對不一樣的學生,課程教學也面臨變革。G學院提出“不斷尋求教育的突破創(chuàng)新”、“將辦學標準從‘滿意度’提升為‘感動度’”。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指導,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突破口,結合民辦高職的特殊學情及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和成長規(guī)律,開展了教學改革。經過六年的探索和不斷的創(chuàng)新實踐,學校成功打造了“5G”體驗式課堂,首創(chuàng)“無桌教室”,構建了“3343”(三個轉變、三個度、四個保障和三個評價體系)的教學模式。
1“三個轉變”[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觀念和態(tài)度,對教學活動有著明確的指導意義。G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部開展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時即決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促進就業(yè)為導向。1.1將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人的素養(yǎng)提升轉變。教書是為了育人,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如: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等。傳統(tǒng)理念下的教學效果展現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若通過這樣的標準,當下民辦高職的學生則競爭力較弱。通過研究發(fā)現,部分高職學生成績不佳但思想活躍,自信不足但樂于合作,自律缺乏但單純直率,目標不高但心態(tài)務實。只要在教學中注意揚長避短、合理施教,讓他們正三觀、懂感恩、樂助人、愿付出,讓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價值所在。1.2將個體學習向團隊學習轉變。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是簡單增加學生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充滿智慧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興趣,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在學校課程改革中,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強化團隊意識,激發(fā)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得學習個體想去學、認真學。團隊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進行頭腦風暴、自我定位、自主探索,形成富有情趣的課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會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喜歡這樣的老師與課堂,最終熱愛學習。1.3將理論主導向行為主導轉變。“行知合一”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難點,學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精心設計、組織有效的體驗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活動,獲得情感體驗,進而樂意分享、自主認知,產生持久的內驅力和行動力。“行知合一”關鍵的引導因素就是教師,只有教師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豐富的實踐經驗,深入嚴謹的教學研究和出色的表達能力,做到“說我做的,做我說的”,才能引領學生懂得“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2“三個度”——打造全新課堂
2.1以“感動度”為中心打造“5G”體驗式課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是一門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滋潤學生心靈的育人課程。“5G”體驗式課堂即運用“感性導言、感動體驗、感悟分享、感恩結語、感奮踐行”五個課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活動體驗、團隊學習和分享交流從而獲得正確認知。通過課程改變學生,讓學生“情感上有感動,思想上有感悟,行動上有動力”。1)感性導言。每次課程開始前教師根據本課題的主題,尋找生動具體、緊扣學生實際生活的故事、案例,用感性的語言娓娓道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圍,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期望,為后續(xù)體驗活動做好鋪墊。2)感動體驗。“5G”體驗式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體驗活動一般會從經典的心理活動中選擇,加以適當變化后運用。一要用心設計,必須具有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強烈的心理沖擊,二要精心組織,認真考慮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充分估計各種可能情況并設定應變措施,確保整個活動完整、順利、有效,情感體驗真實、豐富、強烈,為主動認知和自覺行動奠定基礎。3)感悟分享。“5G”體驗式課堂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體驗活動之后,在學生沉浸在感動之中時及時安排小組交流,而后進行班級分享。通過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內在情感得到充分發(fā)揮,內在認知得到充分表達,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格局會逐漸形成。4)感恩結語。學生分享完成以后,教師首先要感謝學生們的分享,并用簡潔而富有感情的語言對本次課的主題進行歸納、總結和提升。感恩結語的過程是和學生產生思想共鳴的過程,決定著學生是否可以自覺地接受理論指導,并用之指導自己的行動。5)感奮踐行。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yè)或進行活動,將學生的日常行為納入課外實踐的考評范圍,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程結束后,還要設定實踐要求,讓學習成果持續(xù)有效。2.2以“行動度”為中心重構教學內容。讀懂學生是育人的關鍵。有愛心、知感恩、樂助人、愿改變,是“5G”體驗式課堂傳授給學生最重要的知識。以“行動度”為中心重構教學內容,緊貼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以“5G”理念設計教學模塊和相應的體驗活動,將教材體系轉變?yōu)榻虒W體系。每個模塊都“走心、可信、可行”,并以“我們”為主語,體現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真愛、真信、真行”。2.3以“自主度”為中心組織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使得教學入境、入情、入腦、入心和入行一直是“5G”體驗式課堂探索的核心問題之一。只有進行系統(tǒng)的、精心的設計,授課過程中注重“術”與“道”的結合,方可使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從認知到認同。學校以“自主度”為中心組織學習的關鍵要素有以下幾點:1)團隊組建。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指出“團隊學習具有令人吃驚的潛能,集體可以做到比個人更具有洞察力,團體的智慧可以遠大于個人的智慧”。[2]學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以小組為基本教學單位,小組設立組長、學習委員和紀律委員。整個教學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通過共同學習、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來完成相應教學任務,課程考核與團隊成績密切掛鉤。2)PK機制。競賽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主動性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PK環(huán)節(jié),同時輔以獎懲機制,所有得分和扣分都以小組為單位,就會形成“個人榮則團隊榮、個人恥則團隊恥”的氛圍,同時大部分學生都會產生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主動融入課堂。3)感動教育。以情動人,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感人的素材、感性的語言和教師的用心付出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通過感動教育凈化學生心靈,幫助他們接受課程內容,并且讓他們愿意去感悟體驗,最終能夠提升自我,真正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外化為自己的行為。
3“四個保障”———保證學習效果
3.1環(huán)境保障。打造“無桌課堂”,G學校改造了兩個面積均為350平方米左右的“5G”課堂專用教室。教室里僅擺放可以折疊的活動座椅,學生可根據教學環(huán)節(jié),分行(列)入座或圍圈而坐,或者按小組自由入座,同時在教室里配置了專業(yè)的燈光、音響、舞臺等。學生一進入課堂即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這樣自由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會讓學生更加喜歡課堂。3.2資源保障。為了完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學校將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一是建立教學資源庫,所有教師教案和課件共享,并且進行匯總和分類;二是建立課程素材庫,包括視頻、音樂、圖片、教學錄像等;三是課程建議庫,包含了學生對本課程的感言和意見、教師的教學思考等[3]。3.3師資保障。學院組建“導師團隊”,選派教師參加國內外培訓并且定期組織分享。為了追尋更好的學習效果,學校在每個教學班都配備一名主講導師、一名助理導師及若干名學長,在課程中和同學們共同體驗、共同感悟、共同分享,全心全情為學生服務。3.4時間保障。實行“彈性學時”,保證“效果第一”。課程中互動分享環(huán)節(jié)是核心,為了使學生充分互動分享,學校通過三節(jié)課連排或者晚上排課等方式,力求獲得最佳的教學育人效果。
4“三個評價體系”———科學評價學生
4.1全過程評價。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考核評價偏重理論知識,期末考試成績在綜合成績的比重遠超50%。G學校在全過程考核評價方面做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一是增加平時考核成績在綜合成績中的比重,二是增加考核次數,強化過程性評價。[4]全過程評價包含學生每次上課的表現、小組得分、個人得分、期末考試等。4.2全方位評價。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最終的得分是由思政教師單獨評定,然而思政課一般都為大班授課,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很了解,評定學生成績時也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全方位的綜合考評是科學的評價方式,通過輔導員和教師的共同評價,更能全面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全方位評價以附加分的形式體現,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加分部分和減分部分,可以充分考察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學生是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4.3可持續(xù)性評價。一般來說,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期末考試即為課程學習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將考試成績匯總、對考試內容分析,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但是這種流于形式的考試分析并不適應思想政治課程的特殊性,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沒有重要的、深遠的影響。G學校思政教師在考核成績出來以后會與學院團委、輔導員進行溝通,課程成績與學生入黨、獎助學金、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實習生、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評選掛鉤,將考核的結果落地,加大思政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
5結語
創(chuàng)新課堂研究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必然要求,認真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對做好[5]。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可以將學生的知識、技能等多方面整合培養(yǎng)[6],孵化出社會期盼、企業(yè)需求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智勇.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職思政課程改革與實踐[J].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學報,2016(4):57-60.
[2]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周小云.立足感動教育構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新模式[J].新課程研究,2014(2):75-77.
[4]孫蕾.《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19):155-157.
[5]顧定紅.“5G”體驗式課堂———高校思政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17(36):114-115.
[6]張繼宏,陳航.基于項目教學的高職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32-34.
作者:楊智勇 單位: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
- 上一篇:公路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農村人飲工程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