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禮儀

時間:2022-02-11 08:23:00

導語:公關禮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關禮儀

從國際范圍內來看,公共關系這個概念,是20世紀初在美國首先出現的,當時最早使用這個概念的先行者是美國的一個新聞記者--艾維·李。**年,艾維·李使用publicrelations這個詞來描述公共關系的概念,后來人們把它簡稱為PR,這就是公共關系的縮寫了。什么是公共關系呢?比較通俗易懂的講法是:公共關系指的是塑造形象的藝術。準確地講,它是一個社會組織用來塑造自身形象的藝術。一個社會組織,利用傳播手段與社會公眾所進行的一種雙向溝通。“公共關系”中的關鍵詞有三個,統稱為公關三要素,就是組織、傳播和公眾。在這三個關鍵詞之中,社會組織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它實際上就是公共關系的主體,是行為和活動的發起者。社會公眾則是泛指與社會組織在某一種特殊情況下所構成的相互關系:其信息接收者--受眾,也就是其特定的對象,傳播則是連接兩者的媒介。

禮儀

我國是“禮儀之邦”。奠基之作是“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孔子倡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的經典名言是:“不學禮,無以立”。對此,荀子在《禮論》中作了詮釋:“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還說:“禮,天之極,地之道,人之矩”。這就是禮儀的社會價值。簡言之,不學禮儀,難以立人、難以立事、難以立國。禮儀,是做人、辦事和治國的規矩,顯示了禮儀的巨大功能。

用當代的話來說,禮儀就是人們長期形成的、美好行為舉止的總和,是人們言行的規范。它有三點含義;一是在時間上是千百年長期形成的。如我國春節的禮儀,相傳堯舜時期就開始了,社會生活中的婚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入洞房)、喪禮(披麻戴孝、三七致哀、子女謝步)、官禮(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等,都源于周公、孔子時代,歷史悠久。二是在內容上是指美好的行為舉止。因為歷代都有各種禮儀,經過時代的變更、優勝劣汰,那些反動的、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禮儀,逐漸淘汰,把那些美好的、文明進步的禮儀繼承下來。所以“禮儀”是正面的褒義詞。三是“總和”,是指禮儀文化,它貫穿和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講的“相道”(吃有吃相、穿有穿相、扮有扮相、走有走相、坐有坐相),就指林林總總都要講禮儀,不可失禮失態。

禮儀的五個特點

一是普遍共同性。古今中外,從個人到國家,禮儀無時不在,無處不存。禮儀是人類社會共同生活的基礎上產生的行為規范,全體社會成員均離不開一定的禮儀規范的約束。

二是前后繼承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歷代的禮儀都是繼往開來的,每一種禮儀都有其歷史的淵源,一脈相承,并在繼承中得到“揚棄”。

三是個性差異性。有道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民族、各個地域、各有千秋。

四是時展性。任何禮儀都有顯明的時代特色,禮儀文化是一個時代的寫照。但禮儀也是不斷革新、與時俱進的,禮儀文化不會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當今,禮儀還與國際接軌,各國的禮儀互相交融。

五是標準多元性。由于禮儀的五彩繽紛,評論禮儀的標準也多元化。如“四個不同”(時代、國情、場合、對象不同,禮儀也有所不同);還有“入鄉隨俗”、“雙方認可即禮儀”。不過,都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凡是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的有利于雙方交往的言行或習俗,都是符合禮儀規范的。

現代公關禮儀的職能

一、塑造形象: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一職能,包括塑造個人形象和組織形象兩個方面。

二、溝通信息: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二職能,包括三種類型:一種是言語禮儀;一種是儀表禮儀;一種是行為表情禮儀。

其中:一個信息的傳遞=7%詞語+38%語音+55%表情

三、聯絡感情: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三職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誠。以真誠的心換取他人之心;以真誠的行為款待他人;以真誠的語言取悅他人。真誠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場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顆真誠的心,方能收獲溫暖。

四、增進友誼: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四職能。

社交禮儀的原則:

一、真誠尊重的原則: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尊重首先表現為對人不說謊、不虛偽、不騙人、不侮辱人,所謂:“騙人一次,終身無友”。其實表現為對他人的正確認識,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才有豐碩的收獲,只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地久天長。

二、平等適度的原則:平等在交往中,表現為不要驕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視一切,目空無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職業、地位、權勢壓人,而是應該處處時時平等謙虛待人,唯有此,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適度的原則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情境而行使相應的禮儀,如在與人交往時,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要自尊不要自負,要坦誠但不能粗魯,要信人但不要輕信,要活潑但不能輕浮。

三、自信自律的原則:自信是社交場合的一份很可貴的心理素質,一個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強者不自慚,遇到磨難不氣餒,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擊,遇到弱者會伸出援助之手。

四、信用寬容的原則:信用即講信譽的原則,孔子說: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場合,尤其要講究一是要守時,與人約定時間的約會,會見、會談、會議等,決不應拖廷遲到。二是要守約,即與人簽定的協議、約定和口頭答應的事,要說到做到,即所謂: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場合,如沒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輕易許諾他人,許諾做不到,反落了個不守信的惡名,從此會永遠失信于人。[寬容是一種較高的境界,容許別人有行動與見解自由,對不同于自己和傳統觀點的見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一切,是你爭取朋友是最好方法。

現代公關禮儀的表現

一、語言類禮儀:可分為語音類、口語類和書面類三種禮儀形式。

語音類:是通過不同的語音來表示禮儀的意思,即通過聲音的高低、音色、語速、聲調等來暗示不同的意義。首先聲音表達要讓人感到真實、樸實、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當,需輕柔時勿高昂,需低沉時勿喧嘩;再次音調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諧有致。

口頭類:通過口頭語言的方式表達的各種禮儀,即以談話的方式表示禮節。表達要注意時間原則、地點原則、對象原則。

書面類:是通過書面語的方式表達的禮儀,用于非面對面人際交往時所運用的。通過感謝信、賀電、函電、唁電、請柬、祝辭等書信形式來傳情達意。有二大特點:一是禮節性;二是規范性。

二、身體語言類:分為表情語言和動作語言。

表情語言類:通過人的臉部各種各樣的表情來傳遞的禮儀,人的臉部是人世間最豐富多情的一道風景線,包括眼、眉、嘴、鼻、顏面肌肉的各種變化以及整個頭部的姿勢等。比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語言中語匯最豐富的,“眼語”是像靈魂的一面鏡子,通過其可以觀察到對方是否喜歡你、支持你。所謂深沉的注視表示崇敬,橫眉冷眼指仇敵,眉來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動作語言類:通過人的各種身體的動作傳達禮儀。人的身體動作非常多,有手語、肩語、腿語、腰語、足語等。其中手語是語義中最豐富的動作語言,如用大拇指表示贊揚、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視;在人背后指點表示不禮貌;拇指朝上表示好,朝下表示壞;向上同時伸出中指和食指成“V”字,表示勝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表示OK。

三、儀表語言類:通過服飾、物品等語言符號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義的禮儀行為。一種是由服裝、飾物化妝美容等代表的禮儀,一種是通過各種物品代表的禮儀。首先,服飾和物品昭示著社會風尚。其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美的演繹。

四、灑宴類禮儀:通過設宴酒吃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的一種禮節,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親朋好友已成為慣例。一則通過美味佳肴表達對朋友親人的深情厚意。二則通過宴席上種種禮儀行為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禮貌,以求此后友好的發展互相的關系。

現代公關禮儀的類型

一、內外區分:國內禮儀和涉外禮儀兩大種,著重于禮儀服務的對象的內外區別。前者指本國范圍內通行的一些禮儀規范和區域特征;后者指參與外事活動應遵循的禮儀規范。

二、從主體應酬的工作對象分:可分為內務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個人社交禮儀。

內務禮儀:在家庭中,親朋好友之間應酬交往時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包括家人間的問候、祝賀、慶賀、贈禮、宴請等。

公務禮儀:指公務活動中,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包括公務行文禮儀、公務迎業送往的禮儀,公務公見會談的禮儀、公務宴請招待的禮儀。

商務禮儀:在商務工作應酬中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如商務接待、商務談判、商務慶典等禮儀。

個人禮儀:個人參加社交活動時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包括一些基本的禮節,如握手、介紹、交談、饋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