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復習講義6
時間:2022-11-03 12:25:00
導語:高考政治復習講義6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三總復習政治常識部分
第一部分我國的國家制度
一、高考考點:
(一)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1、國家的國體、政體及其相互關系
2、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3、民主和專政的關系
4、我國的國家職能
(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3、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4、“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
(三)我國的國家機構
1、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
2、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3、依法治國
4、政府機構改革
(四)我國的公民與國家
1、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2、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5、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
二、考點剖析:
(一)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三)我國的國家機構
1、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
(1)含義: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國家職能的國家機關的總和就是國家機構。
(2)組織體系:從縱向看,包括中央機關和各級地方機關;從橫向可是內,包括國家元首、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暴力機關。
(3)國家性質與國家機構的關系:國家性質決定國家機構的性質。
(4)國家職能與國家機構的關系: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
2、我國國家機構
(1)我國國家機構的設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2)中央國家機關的職權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其常設機關,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B:國家主席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
C: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主要行使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
D: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國家審判機關,屬于司法機關體系。依照憲法規定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E: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照憲法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F:中央軍事委員會是我國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3、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
(1)民主集中制原則:A:在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方面,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選舉的代表組成,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B:在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方面,其他國家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C: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關系方面:堅持在中央同意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
(2)對人民負責原則:A:密切聯系群眾,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B: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接受人民監督;C: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國原則。
3、依法治國
(1)內涵: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依法治國的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3)依法治國的主體:人民群眾。
(4)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5)依法治國對國家機關的要求: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具體地說,A: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B: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C: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做到忠于法律制度,忠于人民利益,忠于事實真相。
(6)怎樣做到依法治國:A: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B: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為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C: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為社會保持良好秩序和風尚營造思想道德基礎。
4、政府機構改革
(1)原因:A: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政府轉變職能,變政府直接管理經濟為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督,因此政府機構改革是強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B:政府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眾關系的客觀要求。
(2)目標: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化行政管理干部隊伍,逐步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行政管理體制。
(3)措施:A: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B: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調整政府組織結構,實行精兵簡政;C:按照權責一致原則,調整政府部門的職責權限;D:按照依法治國原則,加強行政體系的法律建設。
(四)我國的公民與國家
1、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公民政治權利與自由的內容:A:選舉權與被選舉權;B:言論、出版、結社、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C:監督權。
(2)國家怎樣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A: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B:制裁和懲罰侵犯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的行為。
2、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1)內容:A: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B: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2)怎樣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A:捍衛國家主權不受侵犯,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是行為作斗爭;B:捍衛國家領土完整;C:捍衛國家政權及其統一,與顛覆國家政權和分裂國家的行為作斗爭;D: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一切民族歧視、民族分裂行為。
(3)怎樣履行文化國家安全的義務:A:嚴守國家秘密;B:為國家青年器機關執行任務提供便利和協助;C: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公安機關報告。
(4)怎樣履行維護國家榮譽的義務:增強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5)怎樣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A: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B:必須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同違法侵權和腐敗做斗爭的法律武器)
內容: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平等地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B: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的保護;C: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制裁。
4、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主要表現在:A: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B: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國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權利,使公民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更加自覺地履行公民的義務;另一方面,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必然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公民享有和行使權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5、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與高一經濟學和高二哲學的內容相結合掌握)
三、考點綜合
1、為什么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設?
(1)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的內在要求,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
(3)政治反作用于經濟,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能夠為經濟發展創造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4)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民主制度尚不夠健全,必須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動民主進程。
2、怎樣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3)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鼓勵各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切實推進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3、怎樣實現司法公正?
(1)確保司法獨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司法機關,依照憲法規定,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工作,確保公民依法行使對司法機關的監督權,保證法律的有效實施。
(3)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則,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4)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這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
4、如何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相互統一的?
(1)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堅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決定力量。
(2)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3)在我國法律把黨和人民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并賦予其人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效力,因此依法辦事就是服從黨的領導,遵從人民意志,這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
(4)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這就是把黨的領導納入法治軌道。
四、熱點提示:
1、政府職能的轉變與政府機構改革
2、反腐敗
3、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設。
4、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5、反對臺獨,捍衛統一
6、運用國家職能與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分析國家機構的工作
五、高考題型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
1、基本概念型:
區分總統制與內閣制的依據是
A.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B.立法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
C.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D.執政黨與立法機關的關系
2、因果邏輯型
今年5月31日,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是因為:
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②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③經濟搞上去了,其他問題就不存在了④中國共產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分析歸納型
據報道2002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秘書處議案組收到代表的提案是1983年的20倍,這些提案不但議題廣泛,而且形式規范。這表明:
①人大代表的履職意識不斷加強②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間接行使者
③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④人大代表的法定權利正在不斷擴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③④
(二)不定項選擇:
2002年全國有許多地方進行村否會換屆選舉,不少地方在選舉中采用了“海選”方式,設立秘密劃票間,候選人向村民發表冶村演說.公開唱票計票,且當場公布過舉結果、絕大多數村莊選出了群眾滿意的村委會領導班子。這表明
A.村民選舉是村民參與政治的一種重要途徑
B.村民選舉是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C.村民選舉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D.”海選“是產生村民滿意的村委會領導班子的唯一合法途徑
(三)簡答題:
1、演繹推理型
今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的憲法修正案,明確把中共中央提出的將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內容載入憲法。這次憲法的修改過程是如何體現依法治國原則的。
2、分析歸納型
4月下旬,上海某居民小區發現“非典”疑似病例,為阻斷“非典”傳染擴散,政府有關部門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對小區內的一棟居民樓實施隔離,要求樓內居民在家接受為期兩周的醫學觀察,同時采取各種措施盡量滿足被隔離人員的生活需要。
請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說明。
3、政治意義(為什么):
2003年1月,某網站推出以“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您關注什么?”為題的網上調查,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截止2月25日,共有20余萬名網友投票選出今年人大最受關注的十大問題。其中居于第一位的是: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加強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
加強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的意義是什么?
4、政治措施(怎樣做)
(材料同上題)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四)辨析題:
1、在我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權利越多。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數次對政府機構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1998年,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減少到達29個,人員總數減少一半。2001年,又撤消了9個國家行業主管局。2003年,又將國務院的29個部門減少為28個。
辨題:建立高效政府的關鍵在于減少政府機構。
(五)論述題:
今天,距回歸祖國還有359天!1996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公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部隊,經過精心準備,已組建完成。駐香港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和空軍部隊組成,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領導。這支部隊將于1997年7月1日零時正式進駐香港。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軍隊不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駐軍人員除需遵守全國性法律外,還須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駐軍費用由中央人民政府承擔。
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公告體現了我國政府的什么方針?
(2)這一方針的內容在公告中是如何體現的?
第二部分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
一、高考考點:
(一)政黨與政權
1、政黨的特征
2、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系
3、當代政黨制度的類型和作用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和政治協商制度
(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1、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
(三)加強黨的建設
1、加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二、考點剖析:
(一)政黨與政權
1、政黨的特征
(1)政黨具有階級性。任何政黨都是階級的組織,都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階級性是政黨的根本屬性。
(2)政黨與國家政權緊密聯系。奪取政權、維護政權,或參與、支持某種政權是政黨的政治目標,這是政黨區別于一般政治組織的根本標志。
(3)政黨具有組織性和紀律性,這為政黨掌握國家政權提供了條件。
2、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系
(1)現代各國一般由政黨掌握國家政權,掌握國家政權的政黨稱為執政黨。
(2)當代各國由政黨掌握國家政權的原因:A、掌握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必要性)B、政黨有自己的政治綱領、組織紀律和領導集團,具備掌握國家政權的條件。(可能性)
3、當代政黨制度的類型和作用
(1)按性質分:資本主義政黨制度與社會主義政黨制度;資本主義政黨制度按形式分:兩黨制與多黨制。
(2)資本主義政黨制度的作用: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工具。A、維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統治;B、排斥和壓制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C、調節資產階級內部矛盾。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和政治協商制度
(1)派的性質: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2)多黨合作制的基本內容:A、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派是親密友黨。B、中國共產黨和各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C、中國共產黨和各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D、中國共產黨和各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3)人民政協的性質: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4)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A、政治協商: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重要問題進行協商;B、民主監督對法律實施、政策執行及國家機關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參政議政: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
(5)多黨合作制度的優越性:A、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B、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C、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6)我國為什么不能實行多黨制:A、這是由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需要通過多黨輪流執政調整利益關系;B、這是由我國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只能由無產階級性質的共產黨來執政。C、主張多黨制的實質是要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這將顛覆社會主義制度,人民決不允許。
(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1、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2)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
A.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國家政權。
B.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①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②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④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
C.這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是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
D.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
(1)政治領導: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我國國情,制定黨的綱領、路線,確定奮斗目標,并通過法定程序使之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全體人民共同遵循的規范。黨的領導主要靠法律實現。
(2)思想領導: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黨員和人民群眾,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使其懂得黨的綱領和路線,懂得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并自覺貫徹執行。
(3)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和影響人民群眾,從組織上保證黨的綱領、路線,國家的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培養、選拔、考核和監督干部,并向國家機關推薦德才兼備的干部,以成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統一的。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
(三)加強黨的建設
1、加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
(1)為什么要加強黨的建設:
A.中國共產黨是這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我國的執政黨。
B.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加強黨的建設。
(2)怎樣加強黨的建設:
A.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黨永葆先進性,充滿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B.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C.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
D.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3)為什么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建設?
A.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建設,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B.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已從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C.因此,黨要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
(4)怎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建設:
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
(5)為什么要突出黨的思想建設:
A.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突出黨的思想建設,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B.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提高,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思想保證。
(6)怎樣突出黨的思想建設: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武裝全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7)為什么要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A.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B.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組織上保證黨的綱領、路線和國家的憲法、法律的實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8)怎樣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A.最根本的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
B.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它建設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C.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9)為什么要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A.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肩負著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B.黨的作風建設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考驗。
C.當前黨的作風總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0)怎樣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A.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B.要繼續發揚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C.要加強廉正建設,把反腐敗斗爭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
(11)為什么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A.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加強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B.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帶動作用。
C.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指導說閑話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全國必須保持一致。
(12)怎樣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1)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基本路線的顯著特點:一是具有總攬全局的指導性,二是具有一定歷史時期的穩定性。
(4)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和任務的艱巨性決定的。
(5)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把堅持改革開放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起來。
(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如何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A.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社會主義文化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C.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政治、經濟和文化利益。
(8)“三個代表”之間的關系:統一整體,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根本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駁斥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10)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對于黨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三、考點綜合:
四、熱點提示:
1、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建設和民主集中制建設。
2、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
3、基層黨組織建設
五、高考題型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
今年的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收到提案3583件,委員們在提案中就當前熱點問題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這表明人民政協
A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之一
B具有最高決定權
C是同我國國體相適應的政體
D具有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二)不定項選擇題:
2002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邀請各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和無黨用人士出席,聽取他們用中共十六大報告的意見和建議。這表明我國的
A政黨制度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B各派也是執政黨
C各派是參政黨
D各派和中國共同執政
(三)簡答題: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的80華誕。80年了,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總是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更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
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應如何貫徹“三個代表”的指導思想?
(四)論述題:
2002年5月31日,同志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黨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同志還多次指出,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于我們全黨來說,是一次新的學習,也是一場新的考試。
(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我國經濟要與市場經濟通行規則相適應,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面對這場“新的考試”,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應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加以完善?
(2)運用政治常識的知識,論述面對“新的考試”,黨和政府應該做出哪些努力?
第三部分我國的民族和宗教
一、高考考點:
(一)民族的基本特征
(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
(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
二、考點剖析:
(一)民族的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其中共同的心理素質有極大的穩定性,是區別民族的最顯著特點。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是首要前提條件,提供了地理條件和物質基礎。
2、我國民族分布特點: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
(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我國的民族關系已由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轉變為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民族平等的內涵: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
(4)民族平等的表現:A、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B、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享有平等的權利;C、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5)民族團結的內涵: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
(6)在我國為什么能夠實現民族團結:由于我國黨和政府貫徹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階級根源,各民族之間建立了平等的關系,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各民族能夠緊密團結在一起。
(7)為什么必須實現民族團結:A、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有密切關系,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B、各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是維護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C、當前妨礙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因素仍然存在。
(8)怎樣實現民族團結:A、黨和政府貫徹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B、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與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做斗爭,依法懲處煽動民族歧視的行為;C、堅持各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榮,這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和物質保證。
(9)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意義: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有利于消除東西部之間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B、有利于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發展。
(10)怎樣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A、黨和政府貫徹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B、各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C、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援,先富幫助后富,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比如內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A、有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B、有助于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C、有助于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D、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的宗教狀況:A、宗教存在和發展的階級根源已基本消失,宗教已成為教徒獨立自主自辦的事業;B、宗教組織已成為各自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C、廣大信教群眾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D、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怎樣正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C、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
(3)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護人們信仰在宗教的自由,又高呼人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兩個方面;B、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C、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D、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
(4)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政治基礎: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
1、邪教的本質: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
2、邪教的危害: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擾亂社會秩序,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
3、怎樣反對封建迷信和邪教:(1)對受蒙蔽的群眾應進行批評和教育,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加強科學世界觀教育和無神論教育,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活動;(2)對利用迷信手段或邪教組織危害社會的違法犯罪行為應按照法律予以嚴厲打擊,維護社會的安定與團結;(3)作為青少年,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用現代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三、考點綜合:
由于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因此這兩部分的知識點聯系密切,應綜合掌握。
四、熱點分析:
1、西部大開發
2、取締邪教組織
3、東突
第四部分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一、高考考點:
(一)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2、主權國家及其權利
3、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
4、國際法
(二)當代時代的主題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障礙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3、國際競爭的實質
(三)我國的對外政策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點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二、考點剖析
(一)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1)國際關系主要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2)國際關系的內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
國際關系的形式:共處與競爭、合作與沖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其中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其基本形式。
(3)決定國際關系的因素:國家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
A、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國家間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則是引起國家間摩擦或沖突的根源。
B、國家力量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嘎渣的基礎,是捍衛國家利益和實現國家目標的能力,是衡量國家地位的重要尺度。
2、主權國家及其權利
(1)主權的內涵:一個國家處理其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對內最高性和對外獨立性是它的特征。
(2)主權的重要性: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是國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3)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
(4)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A、獨立權,指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B、平等權,指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C、自衛權,國家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D、管轄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轄的權利。
3、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
(1)國際組織的類型:政治性、專業性;世界性、區域性;政府間與非政府間。
(2)國際組織的作用:要進行具體分析,大部分國際組織發揮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A、國家間加強交流與合作的紐帶;B、協調國家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的主要力量;C、爭取世界和平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
(3)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4)聯合國的原則:主權平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禁止武力威脅和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5)聯合國的作用:A、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B、協調國際關系,促進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6)
4、國際法
(1)國際法就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
(2)國際法的產生:A、從歷史的角度看,國際法是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發展的必然結果;B、從現實來看,國家法的形成是各國在相互交往中通過協議的方式制定的。
(3)國際法的作用:A、確定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直的標準和法律依據;B、規定國際社會的行為準則,減少國際糾紛;C、在國際交往中建立各種權利和義務關系,明確國際責任。
(二)當代時代的主題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障礙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2)和平問題: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3)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傳統因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非傳統因素:恐怖主義的危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新表現。
(4)怎樣維護世界和平:
A、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維護世界和平必須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
B、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維護世界和平必須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縮小南北差距。
C、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各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維護世界和平必須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各國間的友好往來與合作。
D、維護世界和平還必須反對恐怖主義,堅決打擊恐怖活動。
(5)發展問題: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6)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系: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順利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國際分工,加強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穩定的因素,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壯大從而減少戰爭發生的可能性。
(7)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8)霸權主義:大國不尊重小國的主權與獨立,蠻橫地對別國進行干涉、控制和統治,推行侵略擴張政策,謀求一個地區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徑。
(9)強權政治:超級大國以強凌弱,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任意宰割別國人民,侵害他國利益的政策和活動。
(10)抑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并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11)國際新秩序的內容:A、政治上各國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B、經濟上各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應造成貧富懸殊。C、文化上各國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不應排斥其他民族文化。D、安全上各國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合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于合作解決爭端,不應訴諸武力相威脅。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1)表現:世界出現若干個政治經濟中心。
(2)原因:歷史原因:東歐巨變、前蘇聯解體,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現實原因: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和大國實力的均衡化。
(3)作用:有助于遏制美國搞單極世界由它來領導國際社會的圖謀,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
3、國際競爭的實質
(1)當代世界競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2)為什么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A、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變化,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與國家力量所決定的。B、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能否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將最終決定每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C、歷史和現實表明,落后是要挨打的,我國必須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自己的綜合國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3)怎樣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A、發展是硬道理,我國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B、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著力于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
(三)我國的對外政策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我國為什么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國屈從于外國侵略的社會根源,也消除了我國侵犯別國的社會根源。B、這是由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據。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亟需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因此我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點
(1)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對一切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2)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于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接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ハ嘧鹬刂鳈嗪皖I土完整是五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是各國和平共處的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五項原則的目標。五項基本原則是相互統一的有機整體,是國家間和平共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
(4)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這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力量源泉和必由之路,符合中國人民、第三世界國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5)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條件。
三、考點綜合:
本課與高一經濟學第八課的內容有密切聯系,一個是從政治的角度,一個是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在復習時應注意將兩者相結合。
四、熱點提示:
1、我國在當前世界熱點問題中的立場。
2、東盟10+1的政治意義。
3、我國對外交往的重大事件。
五、高考題型分析:
(一)選擇題:
1、當前,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問題,這表明,國家間存在著許多共同利益。這些共同利益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它們是各國
A.進行國際合作的基礎B.處理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
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點D.處理國內事務的依據
2、在5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一些西方國家試圖把對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作為先例,宣揚“人權高于主權”,包括中國在內的統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外長們則在發言中明確表示反對上述觀點。這是因為
A.一國主權是該國人民享有人權的前提
B.尊重國家主權是聯合國的基本準則
C.人權問題就是主權問題
D.宣揚“人權高于主權”是強權政治的體現
3、“求同存異”原則體現了我國政府在處理對外關系時
A.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來決定親疏、好惡
B.不以國家利益的沖突與否來決定親疏、好惡
C.應放棄與他國相互沖突的觀念,求得一致的意見
D.應放棄與他國相互沖突的利益,在妥協的基礎上求得一致利益
(二)簡答題:
演繹推理型:特征:如何(怎樣)體現某一原理的?
1999年15日,中美雙方經過長達13年的談判,終于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問題達成協議,為中國加入該組織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這一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請回答
這一過程怎樣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
(三)辨析題:
國家關系的變化是無規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