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復習講義5

時間:2022-11-03 12:21:00

導語:高考政治復習講義5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政治復習講義5

高考政治第一輪復習講義

(五)

第五單元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一、本單元的考點

1、國民收入的分配;2、財政收入和支出;3、財政的作用;4、稅收及其特征;5、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6、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二、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2、認識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3、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4、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5、財政收支平衡。

難點:1、我國稅收的性質;2、稅收是國家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3、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與聯系;4、稅收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關系;5、區別我國主要稅種。

三、熱點

1、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2、運用稅收的作用,分析說明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3、“十五”期間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4、征稅監管問題與改革。

考點1:國民收入的分配

擴大再生產

非生產性基本建設

關社會物資儲備

系國家行政管理

決性國防

定質科教文衛事業

社會保障

決平

定況

1、社會總產品和社會總產值

(1)社會總產品的含義:

(2)社會總產值的含義:

2、國民收入(1)含義:

國民收入=社會總產品的價值(C+V+M)—同期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C)=V+M,即新創造的價值。

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V+M)+固定資產折舊+服務部門收入

(2)國民收入的實際內容:

###國民收入創造的意義:國民收入是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它標志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國民收入的增加,表明一個國家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的增強。

(3)如何實現國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A、增加投入生產中的勞動量。

B、提高勞動生產率(根本途徑)。

C、節約物質消耗。

A、增加投入生產中的勞動量(在生產的粗放階段,這是增加國民收入的主要途徑)

增加國民收入的途徑主要有三條B、節約物質消費(國民收入=社會總產品—消耗掉的生產資料)

C、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采用新技術,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改善經營管理,改進勞動組織、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等,都可以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會使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增加,從而使國民收入的實物量相應增加。在生產領域投入的勞動量一定的條件下,國民收入的實物量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4)國民收入的構成:

分配后一部分用于積累:包括……(三方面)

國民收入的用途

(按用途分)一部分用于消費:包括……(兩方面)

(積累的作用:積累用于擴大再生產部分是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徑;用于非生產性的基本建設的部分,是發展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用于社會物資儲備的部分是防止社會生產過程中斷的重要保證。這部分知識與當前我國迫切發展經濟,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實際聯系非常密切。公共消費的作用:公共消費是實現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提高勞動者素質,以及保證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需的。這部分知識與當前國家職能發揮,科教興國,社會保障和保護弱勢群體,加強國防建設的現實情況有直接聯系。)

(5)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三者的比較

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

包括部門物質生產部門物質生產部門社會所有部門

價值表現C+V+MV+M社會所有部門的增加值

計算方法五個部門總產值(全值)五個部門的新價值(凈產值)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增加值)

優缺點重復計算,不準確無重復計算,但包括的部門范圍太狹窄,不利于國際比較面廣、準確、無重復計算,便于國際比較

統計對象國內物質部門勞動者創造的全部價值國內物質部門勞動者創造的新價值本國常住居民為準

說明:物質部門的增加值指國民收入加固定資產折舊,非物質生產部門增加值指純收入加固定資產折舊。

3、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1)積累與消費是對立統一關系:

(2)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關系的原則:

第一、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應當有所增長。

第二、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

第三、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

A、具有相互促進的一面:積累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

而生產的發展是提高消費水平的基礎;消費是生產

積累對立統一關系的目的,也是促進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

和B、具有不一致的一面:在一定時期內,國民收入的

消費的總量是既定的,積累與消費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因此,積累與消費不可偏廢。

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A、B、C(“一要建設,二要吃飯”)

(國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而要受客觀經濟條件的制約)

考點2:財政收入和支出

1、財政的基本含義:P。7(財政的內容是國家對社會產品的分配;財政的特點是以國家為主體,憑借政治權力,而在社會范圍內的集中性分配;財政的本質是一種分配關系。)

2、國家預算和決算

(1)國家財政是通過預算實現的。財政是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通過財政投資,以撥款或貸款的方式,支持國家需要重點發展的行業和領域,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2)預算的含義:……P。7

(3)決算的含義:……P。7

3、財政收入

(1)含義:

(2)形式:財政收入的形式有:稅、利、債、費。

稅利債費

含義

特點

4、財政支出

①含義:

②意義:

③用途:

財政支出是政府實現其職能的物質條件。通過對財政資金的分配,國家的各種職能才得以實現。因此,財政支出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5、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關系

(1)二者是辯證統一關系。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財政收入是前提,它的規模和增長速度制約著財政支出的規模和增長速度;正確安排和合理使用財政支出,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從而增加財政收入。

(2)二者也有矛盾(主要是數額方面)。在一定時期內國民收入既定的情況下,作為收入,財政可能集中的資金是有限的;而作為支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又是巨大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在國家宏觀調控指導下,在生產發展上增加國民收入,在收入增加基礎上擴大支出,搞好國家預算收支平衡,從而不斷實現新的平衡。

6、財政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

(1)財政收支平衡:

(2)財政赤字:

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

A、收入=支出,略有節余,就是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資金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B、收入<支出,出現差額,就是財政赤字。

C、收入>支出,盈余,就是財政盈余。盈余過多,財政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財政收支平衡:大于或等于

財政赤字:大于

稅國債其經科行債其

收企務他濟教政務他

收上收收建文管支支

入繳入入設衛理出出

利支支和

潤出出國

7、熱點問題。

擴大財政赤字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1)國家為什么要擴大財政赤字?

(2)什么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以實現社會經濟目標的具體措施。財政政策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失業率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一部分經濟資源未被利用,經濟正常運行和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就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蘇。

我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是我國政府實施對經濟宏觀調控的體現,表明財政對經濟與社會發展起巨大的推進作用。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條件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國債與財政赤字,對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創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稅收等方面都有重大現實意義。現階段,我國通過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表明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提高。

(3)200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

200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一、繼續發行基礎設施建設國債;二、發行特種國債,以支持西部大開發;三、適當改善居民收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辨析題:在國家財政預算中,收大于支比支大于收要好。

答:(1)題中觀點不全面。(2)在國家預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在實際運行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財政收支平衡是指國家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若支出大于收入就會出現財政赤字。(3)題中觀點認為收大于支比支大于收要好,從維持財政平衡,避免財政赤字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收大于支,節余太多,就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這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是不利的。在財政預算中,收大于支比支大于收要好的說法是不全面的。

考點3:財政的作用

1、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財政支出的用途理解財政的作用P。9)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人的收入偏低,特別是農民,這些弱勢群體需要國家的保護)

第五,

(在目前擴大內需,財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這一背景下,財政問題就顯得特別重要。財政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發揮,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

2、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①(根本)經濟發展水平。

②分配政策。

¥¥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的影響是基礎性的、根本的原因。而分配政策的影響是綜合性的。

¥¥增加財政收入的途徑是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辨析: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千方百計增加財政收入。

答:(1)這種觀點肯定了財政的重要作用,這是正確的,但認為要千方百計地增加財政收入則是片面的。(2)因為財政收入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如果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國家的國民收入不增加,采取行政措施大力增加稅收等,這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對企業生產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最終也會阻礙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如果在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增加財政收入則是正確的。

論述題:財政部部長項懷誠2001年3月7日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預算報告時說,2001年中央預算安排要重點確保以下幾方面:(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支持西部大開發戰略設施,2001年擬發行建設國債1000億元,同時擬發行500億元特種國債,主要用于支持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設施。(2)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有效刺激消費需求。(3)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確保社會穩定。(4)促進和支持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5)增加其他重點項目支出。2001年中央財政相應增加教育、科技、支農、文化、計生等方面的支出。

根據材料說明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如何發揮其作用的?

答:2001年國家預算和重點,說明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支持西部大開發力度,體現出國家通過財政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2)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體現了財政有利于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3)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體現出財政對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關系,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4)適當增加國防支出,說明雄厚的財政實力是強化國家機器,建立強大國防,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5)增加教科文衛等方面的支出,體現了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

考點4:稅收的含義及其特征

1、稅收的含義:……P。18

2、稅收的三個特征:……P。18-19

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含義

特點依法征稅,依法納稅,否則,受到法律制裁國家取得的稅收收入,不需對納稅人付任何代價依法確定的納稅比例或定額,不能自行變更

聯系三者是緊密相聯的。(1)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2)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它必須具有固定性。總之,三者缺一不可,統一于稅法。三個基本特征集中體現了稅收的權威性。

主體目的憑借依據特點地位

3、違反稅法的表現及處理

表現(含義)手段處理

偷稅

欠稅

騙稅

抗稅

(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是稅法)

(國家強調各地在稅收征管工作中,要嚴格執行“先中央、后地方”的原則。為什么要強調執行這種原則?A、中央政府必須加強對財政資源的足夠的控制能力,以保證其有效地實施穩定經濟、收入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功能。B、只有確保中央財政的收入,才能保證中央政府對財政資源有足夠的控制力,并顯著提高中央政府利用稅收和財政支出正常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

4、稅收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之間的關系(見考點二)

5、熱點:

(1)加快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2)加強依法治稅,強化稅收監管。

考點5: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

1、我國稅收的性質

(1)表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表現:

從稅收的來源來看——主要來自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取

從稅收增長來看———主要依靠生產的發展,經濟規

模的擴大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之

從稅收體現的經濟關系看——是國家、企業、個人在

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整體于

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目

前利益的關系民

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機構的宗旨是為人用

民服務。我國稅收在財政支出中,不論

從稅收的用途看————是直接用于經濟建設,發展科教文衛事之

業,還是用于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防,

都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勞動人民是最于

終的受益者。

(社會主義稅收所體現的分配關系不是剝削關系,而是社會主義國家、企業、個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目前利益的關系。)

2、我國稅收的作用

第一,

第二,

第三,(通過稅收從宏觀上可以了解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態勢,可以了解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行業的經濟發展情況;從微觀上可以深入企業內部,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合法,維護財政紀律,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從一、二點作用可知,稅收是我國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或手段之一)

3、財政作用與稅收作用的關系(知識綜合)

考點6: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納稅人的含義:……(納稅人作為繳納稅款的主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一個經濟單位或個人是否成為納稅人是由稅法的規定和企業或個人所處的經濟地位決定的。所以不能認為“全體公民都是納稅人”。)

2、我國主要稅種

稅種含義納稅人作用計稅方法

增值稅本企業商品銷售額乘以稅率減去上一環節已納稅金

營業稅營業額乘以稅率

消費稅

企業所得稅正確處理國家和企業的關系33%的比例稅率

個人所得稅采用累進稅率

關稅增加財政收入,調節進出口貿易比例稅率

(另外還有十八種稅種和各種具體規定,它們共同構成了國家的稅收制度。)

3、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稅收的性質和作用要求公民應自覺依法納稅。

(2)公民履行義務自覺納稅,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

(3)要善于行使納稅人的權利。

A、公民應該具有納稅人意識(人人都應具有“納稅人”的意識)

B、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偷稅等行為的人,不僅是違法的人,更是缺乏責任心的人,是不講道德的人。)

C、公民應當自覺履行納稅人的義務

D、公民在依法納稅同時,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行使納稅人的權利

¥¥熱點問題

(1)“十五”期間,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稅費改革。

我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調節經濟的很需要杠桿,是國家實現財政監督的重要手段。所以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稅費改革,健全稅收制度,強化稅收征管。

(2)農村稅費改革的意義。

農村稅費改革,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是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村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改善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舉措。

附:關于稅收知識的橫向聯系

1、稅收的強制性與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是內在一致的。

市場經濟的法制性體現在國家稅收上即是稅收的強制性。

2、稅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和監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

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但也有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經濟手段,而經濟手段中最主要的杠桿之一即是國家以稅收為手段來調節經濟,實現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3、提高經濟效益是及時足額納稅的物質前提。

一般而言,國家征稅不受企業經營好壞影響,但企業要依法足額納稅,其前提和基礎是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必須面向市場,遵循價值規律,依靠先進科技和現代管理,走集約化經營之路,否則,沒有經濟效益,也就不可能依法及時足額繳納各項稅款。

4、依法納稅是提高經營者、勞動者素質,遵守職業道德的一項重要內容。

依法經營、依法及時足額納稅是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而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行為不僅違法,而且違背職業道德,因此,作為納稅人,必須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提高納稅的意識,主動及時納稅。

5、依法納稅是提高財政收入的有效途徑。

我國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90%以上,是財政收入的最主要、最穩定可靠的形式,國家要實現其職能,必須不斷增加財政收入,而增加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納稅人依法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