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荷塘月色》

時間:2022-09-27 02:20:00

導語:初中語文教案:《荷塘月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教案:《荷塘月色》

教學目的:

領會文中思想感情

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總體熟悉課文,領會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在一次“中學生最喜愛的十大課文”問卷調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二、朗讀課文

三、整體把握思想感情

提問: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確:主要三方面:景物優美;感情真摯;語言新而不失自然。

1、寫景。主要寫什么景?(荷塘、月色)由此看來,標題是什么短語?(并列)寫荷塘和月色的文字各集中在哪段?(略)(景美、語言美,下節課再探討)

2、是寫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思考完成練習一。

明確:表現作者內心思緒變化的句子有: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寧靜)——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失去寧靜)——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再求寧靜)。(也可參考《教師用書》)

從空間上看,作者從家里出來,經小徑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由此說,本文的文眼句是?(略)大家知道,題有題眼,文有文眼。所謂文眼,就是文中最緊要的語言。比如一個人,人沒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反過來,他人讀你的眼睛,就能讀到你的內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題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傳神語句。清代劉熙載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贝思次难壑f。所以讀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設置文眼。

提問:為什么“心里頗不寧靜”?

明確:(課文中很難找到答案;指導學生要聯系背景來正確把握文意)本文寫于1927年7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清華圓西院。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作為正直的知識分子,朱先生自然倍感苦悶彷徨。他是民主戰士,愛國分子,但對社會的參與意識不夠強烈。中國現代作家中,郭沫若早就揭露當時的社會是血腥污穢的屠場,聞一多詛咒舊中國是一池死水,魯迅則要掀翻延續數千年的吃人筵席。朱先生要比他們溫和,他的確感到現實對正直善良的人們沉重的碾壓,但還沒有上升為抗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逃避的一法”(《那里走》)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對夫人陳竹隱說過:“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義。”又說:“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還是暫時超然為好”。(陳《憶佩弦》)(這里,穿插作者的文學常識介紹)他在朦朧中尋求光明,在紛擾中尋找凈土,《荷塘月色》就是在這種心態下寫成的。明確本文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對電視白色恐怖的嚴酷現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環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我以為,文中第三節月下獨白是重要的一節文字。關鍵語句:“便覺是個自由的人”,“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氨阌X”強調只是主觀感受。這“自由的人”的片刻感覺與“平常的自己”有著差距和矛盾。對晚上“獨處”的陶醉,正是對白天塵囂的不滿,暗示出“不寧靜”的社會原因?!扒摇笔恰肮们摇?,正表明作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借片刻的逍遙自在來排遣心中的“不寧靜”。我們應當多讀幾遍這節文字,從而體會作者尋求暫時超脫的心境。讀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可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參《教師用書》;請學生課后思考討論)。

提問:指出作品的感情基調:

A。淡淡的喜悅;

B。淡淡的哀愁;

C。淡淡的喜悅夾雜著淡淡的哀愁;

D。濃濃的哀愁。答案是C。

四、布置作業

1、反復朗誦課文,體會思想感情。

2、完成練至五。

去途家荷塘歸途第二——三課時教學要點:分析景物,賞析語言教學過程:一:檢查舊知:1、“我且受用……”這一句話有沒有表明感情起了變化?怎樣變化?反映了作者什么樣心態?明確:起了變化。先前是潛藏在心底很難傾訴的淡淡的哀愁,這里則流露出淡淡的喜悅,一種從壓抑、不自由中獲得寬余、欣賞月色的淡淡的喜悅。這正反映了作者不滿現實而幻想超脫現實的心態。從結構上看,這句還起著過渡作用,自然地引出下文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寫。2、作者為什么想到江南采蓮舊俗?二、分析景物,賞析語言提問:這是一篇寫景散文,那么寫景的文字重要集中在哪兒?(然后請學生朗讀課文4——7段,教師將以下討論問題寫在黑板上,由學生思考討論)(一)提問:你覺得景物總的色調是怎樣的?明確:素淡、朦朧。你看,月光是“淡淡的”,“靜靜的”;云也是“淡淡的”;霧是“薄薄的”;荷香是“縷縷”,“仿佛遠處……”;葉子和花“像籠著……”。所以,總的色調是素淡朦朧,恰與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這種心境合拍,表現出作者憂郁的詩人氣息。(二)1、提問:依次寫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樣的順序?明確:在總寫荷塘概貌(廣角鏡頭)后,先寫滿眼茂密的荷葉,次寫多采多姿的荷花,再寫縷縷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即荷波以及流水。這是按照觀察的角度、視線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依次精雕細刻,用一組組特寫鏡頭,把荷塘的主宰物用大寫真推到讀者面前。2、提問:為了表現景物特征,作者主要采用什么修辭?有何效果?明確:比喻、擬人等修辭。(請學生說說相似點)明確:(略)“剛出浴的美人”,既寫出了纖塵不染,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從而想到荷花的質樸、清新、純潔、淡雅和高貴。又使人想到水中月、霧中花,燈下觀美人那種朦朧美的意境??傊?,經過多次比喻、擬人,這荷花就仿佛對著讀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提問:“裊娜”和“羞澀”能換嗎?(這一問,放在學生回答荷葉擬人描寫中再問)明確:“裊娜”常用來形容女子體態輕柔優美,這寫出了荷花柔軟嫵媚,“羞澀”也本是專寫人的情態之詞,于此,寫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忸怩之態。這兩個詞把荷花寫活了,可謂形神兼備物性人情統一。提問:寫荷香,用了什么修辭?有何效果?明確:通感。(定義略)它可以讓讀者國家深深地聯想和想象,讓讀者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參筆者文章《漫談通感》)(教師將《明湖居聽書》中有關通感句子念念)荷波,雖是“一絲”(不是“一些”)的顫動,也逃脫不了作者敏銳的眼睛。流水,是“脈脈”的,深含感情。3、提問: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請作說明。明確:沒有直接寫月,但處處有月在,是抓住月、結合月來寫的,荷葉、荷花等都是在月光照耀下的。荷花,作者把盛開和含苞待放的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剛……”,這是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月光之下,荷花是銀白色的。荷香,像遠方飄來的歌聲悅耳醉人,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里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斷然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波,快速而細微的顫動,也只有在月光下才能覺察,“凝碧的波痕”則是荷葉上印下的月光的痕跡。(三)1、提問:找出正面描寫月色的句子。明確:第一、四句和末句。2、提問:除此外,作者為什么要寫葉子、花、灌木、楊柳等這些景物?明確:還寫到了葉、花、楊柳等。這是為了襯托月色。因為月色畢竟單調得很,正面是難以描摹的,于是作者借其他不同景物,通過不同的角度——襯托的手法去寫月色,使“難寫之景,如在眼前”,月色的特征就豐厚了。3、提問:著名作家福樓拜說過,一個動詞可使“形象生動”,說說動詞“瀉”(照)、“浮”(升)、“籠”(罩)、“落下”(映出)、“畫”(印)等動詞的效果。明確:一個“瀉”字,境界全出,頓時將無形化有形,化靜態為動態,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給人醫治奶白色而鮮艷欲滴的實感。再加上修飾語“靜靜地”,,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地幽靜幽美,這就創造了一個安謐的氛圍,意境相當優美。(“照”字

直白,是如實地寫,不是描繪,淡而無味。另方面與“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諧感。)“浮”寫出了霧的輕飄狀態,突出了恬靜朦朧,一個水氣迷蒙、月色輕籠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給人騰空而上的感覺,不能妥帖地道出霧的輕柔。)“籠”字寫霧的輕、薄、透,正合“輕紗”的比喻。(“蓋、罩、蒙”等字都顯得過于厚重?!奥湎隆背林?,表現出“黑影”的質感。(“映出”表現不出濃重)“畫”能寫出月影之美。(“印”不能寫出美)總之,作者用字遣詞很準確。提問:末句用了什么修辭?明確:通感。(第7段的內容由教師分析)明確:本段先是靜態描寫,后是動態描寫,動靜結合。如果說上文用特寫鏡頭寫到了荷塘的各個細部,那么現在又把鏡頭搖起、拉遠,讓讀者看到了更大更廣更遠更深的景物?!昂商恋乃拿妗际菢洹贝酥芯埃钱嬅嬷黧w;“樹梢上……遠山”,此遠景,是畫面背景。主體用工筆(國畫筆法,用筆工整,注意細部的描繪),背景用寫意(用筆不精細),使構圖遠近相濟,疏密相間,渾然天成。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這等文字的。更妙的是,在這仿佛“而今忘我且忘世”的剎那間,耳邊卻傳來“樹梢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靜中有動,趣味無窮。小結:這篇散文,寫景十分細膩動人,創設了一個素淡朦朧而又優美的意境。閱讀這一部分文字,一個畫面清晰地映現在我們眼前: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流水脈脈,月色溶溶。這里有詩,這里有畫,這里更有情。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荷塘景物是作者感情的借代物,景語即情語。這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僅從作者觀察的細致、描寫的細膩,也可見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忘情于迷人的景色之中了。只不過,這種喜悅是淡淡的,短暫的。在描繪景物上,作者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四)提問:本文語言風格如何?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有哪些?明確:在語言上,作者更是一位語言大師。本文語言樸素、淡雅,充滿詩意,如他自己所說,“新而不失自然”。首先,用字遣詞準確,給人細膩美。其次,比喻新穎奇特,尤其是通感的運用,給人形象美。還有就是疊詞柔婉舒徐,給人韻律美(完成相關練習)。通過本文的學習,要能了解朱先生散文風格。5、齊讀4——6段。三、布置作業。1、課后再讀本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清新自然的語言。2、預習下課。荷葉荷花月下荷塘荷香多用修辭荷波流水淡淡的喜悅素淡朦朧塘上月色正側面結合荷塘四周

動靜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