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會計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07:12: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建會計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會計制度下中小學基建賬并賬的探討
摘要:在原會計制度中,中小學校基本建設按照《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另設會計賬套核算,與之相關的資產負債未在單位會計報表中得到全面反映,造成會計信息不完整,很多基本建設投資項目在完工若干年后,實物資產已經交付使用,而基建竣工財務決算還未辦理,或是驗收后資產未能及時交付單位資產部門統一管理,造成單位賬面資產與實物資產嚴重不符,形成單位資產管理的漏洞等。不利于加強中小學校的資產負債管理,進而不利于防范和降低財政風險,迫切需要全面修訂,2013年財政部修訂了財務會計制度,對中小學校預算管理、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提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原則遵循新事業單位準則并以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基礎,與新中小學財務制度相配套,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義務教育的正確導向,經費全額納入政府財政保障范圍,實現了基建投資業務相關數據定期并入中小學校會計大帳,增強了中小學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增加基本建設會計核算和報表披露內容。本文根據新會計制度的具體細節標準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中小學基建并賬會計工作效率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會計制度;基建賬并賬;問題探討;模式優化;審計
中小學校領導應該認識到基建賬并賬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證建設資金到位,才能夠維持正常的施工活動順利進行,從而顯著提高施工活動的建設效率,滿足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以最優質的施工建筑工程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學校應該不斷提升中小學基建賬并大帳的思想意識,完善基本建設投資財務管理制度,從會計科目的設置分析出發,對原有的會計核算方式進行相關的補充與調整,從而保證中小學會計核算工作逐漸趨于系統化和科學化及完整化。同時要明確中小學基建賬并大帳是會計核算的基礎。最后,加強財務人員培訓,不斷地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操作技能。
一、目前中小學基建賬并賬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
目前,中小學基建賬并賬工作做得不夠好,各項會計數據缺乏有效的整合,并未能及時地形成完整的會計數據分析系統。基建財務工作與工程建設管理銜接較差。在基建財務核算中,財務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基建工程款的支付和結算,很少有機會對基建工程的實體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和核實工程的進度項目總體進展情況,無法將工程款的支付和結算與項目工程的進度相匹配。基建工程財務竣工結算不及時,結算手續不完善等。基建竣工后,不能按規定辦理竣工手續,不及時辦理交工驗收手續,期間所發生的維修費及其他費用都在基建投資中列支,擴大基本建設支出,很大程度上影響固定資產的管理,在納入固定資產時,只是預估入賬,事后又不能及時修改固定資產價值,導致賬實不符。使會計信息應有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受到影響,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的監管國有資產的正常使用。
二、中小學基建賬并大帳的優化手段
高校基建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摘要:2019年初,新制度已基本在高校落地執行。但執行初期,基建與事業賬的融合問題凸現,直接影響會計核算及信息質量的水平。新核算體系下基建核算科目設置、核算項目、新增科目的核算、特殊建設項目核算、基建項目報表披露、在建工程成本范圍都出現了一系列變化。高校可以通過強化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理論與實踐學習,科學規范高校基建會計核算業務流程,構建專業完善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等方式來應對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基建會計核算的變化。
關鍵詞:政府會計;高校;基建;會計核算
2019年初,經過高校會計人員的不懈努力,新《政府會計制度》得以成功轉換。基建項目作為高校重大投資項目,投資金額大,建設項目多樣,核算內容復雜,且基建會計自1995年以來第一次完全納入“大財務”核算,開始全新的核算模式,實務操作中有關基建核算的科目設置、項目核算、基建財務信息報表披露等問題,文中將逐項解析,以供主管部門及同行參考,增強高校會計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執行能力,支持推動高校財務體制改革和發展。
一、新核算體系下基建核算科目設置
2015年之前,基建賬務一直采用單獨核算體系,科目設置按照“資金來源類”和“資金占用類”設置,分別在兩大類下設置基本建設支出(明細科目“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貨幣資金”“預付及應收”和“基建撥款”“基本投資借款”“其他借款”“其他應付款”“應交基建收入”“應交稅金”等明細科目;2015年按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要求將基建賬并入“大賬”,即原單獨核算體系仍使用,僅將基建賬務數據按照相應科科目“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反映基建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實際成本,并同時反映建設資金流入流出和結余情況等。
二、新核算體系下核算項目的特殊變化
高校財務核算體系探究
摘要:隨著新會計制度和高校財務制度的頒布施行,高校的核算方式和核算手段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筆者通過對新高校財務制度下的核算體系的分析,具體闡述了新制度帶來的變化以及相應的核算方法和手段。通過對基于新高校財務制度的財務核算體系研究,推進教育改革和財政改革的進一步落實,為廣大高等學校會計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高校;會計核算
一、前言
2013年12月30日,財政部修訂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不僅延續了舊會計制度中較好的部分,而且在原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改革,詳細制定了高校會計科目的使用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全面完整的規范了高等學校經濟業務的確認、記錄、計量和報告,最重要的是對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嚴的要求。
二、高校財務核算體系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和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財務的整體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財務核算體系而且取決于財務核算系統的高效運行。資金的來源也越來越多樣化,除了財政撥款,科研經費到款占據的分量也越來越重。財務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也逐漸地從核心管理財政撥款向核心管理學校主體轉變。
基建會計納入“大財務”探析
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起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促進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的改變。本文基于權責發生制對事業單位基建會計納入“大財務”進行了深入探析,不僅分析了以往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單獨核算的弊端,而且還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就事業單位如何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將事業單位基建會計納入“大財務”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實現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關鍵詞:權責發生制;事業單位;基建會計事業單位
基建會計指的是事業單位就單位基本建設相關經濟業務所專門開展的核算業務工作。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已經逐漸形成了成熟的會計業務處理體系,可以對單位各類基本建設項目資金的來源、用途、支出進行系統完整的核算。基建會計核算結果不僅能夠為單位領導層做出基建發展決策提供有效依據,而且還能通過會計信息數據對單位基建項目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反饋和控制,確保單位基建項目風險的最小化,對單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我國很多地區事業單位職能的不斷拓寬,以往的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事業單位的管理需要,不利于單位會計核算的系統性。鑒于此,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要將基建會計納入到“大財務中去”,實現各類經濟業務的統一核算。
一、舊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單獨核算所存在的弊端
(一)兩大核算主體各自為政。無論是針對事業單位的財政撥款還是基建項目的財政撥款都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進行,雖然資金流動都體現在一個銀行賬戶之內,但是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過程中卻是通過兩個套賬方式體現,兩大核算主體各自為政,核算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值得注意的是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和基建會計核算以往都是基于收付核算制進行的,難免存在著財務會計和基建會計主體空間范圍界定不清的情況,資金使用隨意性和浮動性較強,為違規違法情況的發生營造有利環境。(二)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相割離。以往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和基建會計分別核算還會造成會計信息相割離的情況,由于核算方式上的差異性,一些局部業務即使存在著相似性,在不同的核算方式下核算結果也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直接對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相割離,基建會計中的一些長期掛賬、賬實不符等情況不能夠及時體現和反饋,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進行處理,就有可能出現壞賬和入賬障礙等嚴重問題,不利于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的體現。(三)會計信息反饋不全面。一些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反饋工作做的不好,僅僅對總體情況以及幾個關鍵點上進行反饋,并沒有將各類信息系統、全面地在會計報表中體現。這些片面的披露和反饋方式使得單位基建項目收入和支出情況不能夠及時反映,為會計舞弊提供了操作空間。一些單位出于某種目的在基建賬目上弄虛作假,隱藏真實財務情況,進而挪用、套取和轉移基建資金,最終導致財政資金配置效率低下。(四)國家資產監督難度大。以往事業單位基建會計和財務會計相分離,基建會計信息和財務會計信息本身就存在著二重性,單位基建項目如果不能夠及時將項目核算和監督材料匯報給單位會計部門的話,一些信息就會被隱匿。在這種情況下,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在開展國有資產審計工作過程中難以及時發現單位資產管理問題,難以實現有效監督。同時,部分基建項目一旦形成固定資產,以往的資產管理問題就會被掩蓋,甚至全面資產管理監督范圍,使得單位監督難度加大,此外,基建會計單獨核算還不利于政府監督的順利開展,部分單位可以通過會計科目和業務處理上的靈活處理掩蓋基建項目價值流失情況的發生,不利于國有資產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權責發生制視角對事業單位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論文3篇
第一篇
1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趨勢
1998年高校擴招以后,高校迎來了很大的發展的機遇,高等教育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高校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辦學經費不斷增多,學生隊伍也跟著壯大。為了適應大發展的需要,大學城、新校區都相繼落成。很多高校從一個校區,發展到二至三個校區,主校區也由城中,搬至城邊大學城。單從學校的環境變化,也能反映出學校要發展,基本建設必須走在前面的要求。從各高校的基建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基建的資產游離于學校以外、資金來源從源頭上無法區分,哪些是貸款,哪些是自有資金。還有些高校,只建設不進行財務決算,無法將學校已投入使用的房屋納入學校國定資產。通過這次《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改革,確實能夠解決不少實質性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完善。站在基建財務管理的角度,在基建工程項目的陸續財務決算的前提下,提一點自己的看法,便于今后更好的做好學校財務和基建財務的基礎工作,完善好相關的合并工作。通過年末年初的財務預決算會議,感覺到高校的基建財務是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同時又與高校的事業財務密不可分。為了滿足我們國家財政預算的編制和財政決算的需要,同時也能更好的發揮基建財務與學院財務基礎工作的作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要求高校有在建工程項目的,應該獨立建賬合并報表。對于已完成建設項目的高校,應該取消基建財務的獨立,合并到學校財務中。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實行的事業財務與基建財務分別核算與獨立報表的模式,確實存在著一個法人單位,兩套財務報表,報表數據不準確的現象。僅就此方面,通過賬務合并,從立賬、對賬中看到一些問題,造成數據差異較大,不能一一對應等幾個方面談一些看法。
1.1高校基建賬并入大賬存在的問題
(1)學校財務和基建財務沒有成為整體
隨著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的預算越來越細化,包括中央財政撥款、地方財政撥款,自籌和貸款等,今年要做什么、建什么,預算要多少,這些都是由學校財務統一來報預算計劃,基建會計不能很好的掌握基建的預算情況,只能掌握實際決算情況,開始每年的《基建投資表》填報時無法準確掌握財政性資金撥款中的:中央財政性資金、地方財政性資金以及地方財政性資金中的財政撥款和地方部門自籌撥款情況,從而容易造成預決算項目分配的時候,預決算數據不統一的現象,有好多高校都是估算的。各高校基建沒有收入來源,不論是撥款還是貸款,大多數高校都是通過學校的事業賬轉入到基建,往往貸款也不是全部用于基建。所以資金來源很難對應,無法細分一棟在建樓中撥款數和貸款數,在財務決算報表中,按要求都要一一對應。但是對于基建會計來說,無法了解撥入基建款的來源;貸款和還款情況;還了多少利息、本金;貸款余額是多少。按照相關要求應每年年底學校財務根據還款用款情況給基建相關手續,在基建賬中列支相關貸款還款情況。
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
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利于推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建設。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長期實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毋庸置疑這些年來預算會計制度為實現財政職能,執行國家預算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隨著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無法滿足真實反映政府資產負債、客觀體現政府運行成本、合理進行績效評價的要求,不利于如實反映國家家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力爭在2020年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和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本次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能夠為編制科學、全面、準確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提供依據,為政府績效評價提供有效信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支柱作用。(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2017年11月財政部頒布《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而后又結合中小學校行業特點,就中小學校執行新制度相繼做出若干補充規定及銜接規定。政府會計制度創新性的提出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核算模式,統一規范了部門、單位、系統間的會計核算,強化了政府財務會計功能,有利于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及時性、相關性與可比性,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二、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推進學校標準化、信息化與國際化。嶄新的校舍、寬闊的操場、高配置的電腦與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提供給祖國花朵們良好的就學條件,然而隨著固定資產不斷地增加,也逐漸暴露出了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不完善。(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數中小學校都制定了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往往不是制度本身就不完善就是沒有按照制度去落實。學校對固定資產重購置輕使用,對固定資產管理職責分工流于形式,對學生和教師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缺乏考核評價,對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不及時、不規范。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沒有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閑置或流失問題嚴重。(二)固定資產賬賬、賬實不符。大部分中小學校都存在著固定資產財務賬面與資產賬面或是實際情況不相符的現象。賬賬、賬實不符這類低級錯誤的產生,是讓學校管理層頭疼且難以理解的,引起學校管理層對財務人員業務能力的懷疑。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塊:1、固定資產分類不規范,財務賬與資產賬中分類標準不統一,導致分類不明確;2、固定資產購置與入庫不同步,按照原中小學校會計制度,固定資產購置與入庫分開核算,容易出現購置后未及時入庫或者遺忘的情況;3、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按照原值在賬面體現,且存在著不及時報廢的情況,造成賬面價值虛高。(三)基本建設項目管理欠規范。中小學校基本建設的規模和項目近年來不斷擴大,消耗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大多數中小學校的基建項目都是獨立設置基建賬進行核算,且基建賬暫未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系統,由于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基建賬套的科目不統一,核算質量不高,部分單位甚至還停留在手工記賬階段,這對于數據分析及資料保管都造成影響。而對于基本建設項目的預決算管理、資金管控及竣工驗收等的管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
三、政府會計制度下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核算方式與變化
(一)固定資產確認的核算與變化。(1)購入固定資產。原中小學校會計制度中,對于購入固定資產進行兩筆賬務處理。按照支付的金額,借記“事業支出”,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同時,按照確定的固定資產成本,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政府會計制度中,購入固定資產在一張憑證內通過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雙分錄進行體現。預算會計中,按照支付的金額,借記“事業支出”,貸記“資金結存”;同時,財務會計中按照確定的固定資產成本,記“固定資產”,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新制度通過平行記賬的方式取代了原固定資產購置雙分錄的核算模式,減少了固定資產不及時入庫的可能性,保證了資本性支出足額資本化。(2)接受捐贈及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原中小學會計制度中,接受捐贈、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照確定的固定資產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等,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等,對于發生的相關稅費、運輸費,計入“其他支出”科目。政府會計制度中,接受捐贈、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在預算會計中不進行賬務處理,財務會計中借記“固定資產”,根據確定的固定資產成本,貸記“捐贈收入”或“無償調撥凈資產”,根據相關稅費及運輸費,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按照名義金額入賬的固定資產,相關稅費、運輸費計入“其他費用”科目。“捐贈收入”與“無償調撥凈資產”為新增收入類與凈資產類科目,期末分別轉入“本期盈余”與“累計盈余”,結轉后該科目無余額。應該說,“捐贈收入”與“無償調撥凈資產”的設置,使得固定資產能夠按照其獲得方式在當期財務報表中得以體現,完善了會計信息。(二)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與變化。原中小學校會計制度中提出“有條件的中小學校應當設置固定資產折舊輔助賬”,并沒有要求中小學校進行固定資產折舊。新政府會計制度則要求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對除文物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土地以及以名義金額入賬外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同時對折舊年限、折舊方法與計提時點均作出明確規定。不同于企業的折舊計提時點,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固定資產按月計提折舊,當月新增的當月開始計提,當月減少的當月不再計提。對于2019年1月1日前的資產折舊,應當在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稽查的基礎上明確其折舊年限與已使用年限后于2019年1月1日進行補提。固定資產折舊的引入,是本次改革的一個重大創新與變化,有利于正確評價政府資產價值,確保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客觀性。當然,這也給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學校必須對現有的資產進行清查并搞清楚其入賬價值的準確性,以便正確計提折舊。(三)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與變化。原中小學會計制度設置“待處置資產損溢”科目用以歸集核算出售、無償調出、對外捐贈的固定資產,新政府會計制度將該科目調整為“待處理財產損溢”,同時明確了處理收入小于相關費用的凈支出部分,計入“資產處置費用”。因固定資產折舊的影響,處置時轉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的金額應為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即賬面價值減去已計提折舊后的金額。(四)基建并賬的核算與變化。《新舊中小學校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中明確,中小學校需在2018年12月31日完成基建并賬,將未并入行政賬套的基建賬戶數據并入2018年年度資產負債表中,再按照并賬后的科目余額進行新舊賬過度,轉入新賬相應科目。基建并賬后具體的核算方式為:1、預付工程款時,財務會計借記“預付賬款”,貸記“財政撥款收入”等,預算會計借記“事業支出”,貸記“資金結存”等;2、支付工程進度款時,財務會計借記“在建工程”,貸記“財政撥款收入”、“預付賬款”等,預算會計借記“事業支出”,貸記“資金結存”,如為已預付工程款部分,預算會計不做賬務處理;3、竣工驗收時,財務會計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在建工程”,預算會計不做賬務處理。
財政風險管理視角下總預算會計改革
1當前總預算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雖然各級政府部門對總預算會計制度的改革給予了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改革目標的順利實現,但就實際改革效果而言,卻仍顯得有些不盡人意,總預算會計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財政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影響。
1.1會計制度的主體缺失,導致核算內容不統一
在當前政府財政風險管理工作中,總預算會計制度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具有統領作用。所以,總預算會計財務報表所反映的內容必須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但就目前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的相關內容來看,卻并不能達到這一標準,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會計制度的主體缺失,由此導致核算內容不統一。
1.2科目設置單一,導致核算結果缺乏全面性
就目前總預算會計制度中所設置的科目來看,主要包括“借入款”、“借入財政周轉金”、“暫存款”和“與上級往來”等少數科目。這些科目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政府負債、支出的資金情況反映出來,但由于科目設置較為單一,從而導致核算結果缺乏全面性。
小議基建會計與醫院會計對接的剖析及思索
2010年12月,財政部印發《醫院會計制度》,提出“醫院對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核算除按照本制度執行外,還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單獨建賬、單獨核算”。2011年4月,財政部印發《新舊醫院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明確指出醫院應當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按國家有關規定單獨核算基本建設投資的同時,將基建賬相關數據并入醫院會計“大賬”。至此,醫院會計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體系中率先實現了基建會計與醫院會計的銜接。
一、基建會計與醫院會計銜接的調查分析
既符合國際慣例又適合中國國情的會計系統,僅依靠定性的規范研究是難以完成的,會計實踐中存在引入實證研究的客觀需要。2010年4—9月,基于公立醫院改革以及醫院財務會計制度改革背景,設立了醫院會計與建設單位會計并軌研究課題,結合江蘇省公立醫院對醫院日常運營和基本建設項目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現狀,課題組就醫院會計與建設單位會計并軌的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開展相關調查研究。
(一)調查目的與方法
研究嘗試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基建會計納入醫院會計“大賬”的改革意見建立研究假設,設計研究程序,在分層抽樣調查江蘇省公立醫院會計核算現狀的基礎上,檢驗研究假設并得出研究結論,以期研究成果對醫院會計制度設計提供可借鑒之處。
具體采用的方法有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問法等。首先,采用文獻法,收集國內關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與建設單位會計并軌研究的文獻資料。其次,設計結構式調查問卷,采用分層抽樣法抽取樣本,以江蘇省省級醫院和揚州、徐州、蘇州3個地區市直屬公立醫院為范圍,試填、發放、回收調查問卷;采用訪問法,進行非問卷深度訪問。最后,對采集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利用Excel2003和SPSS13.0對回收的43份有效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提交研究成果。
高校財務部門新會計制度分析
摘要: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下簡稱“新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于2019年1月執行后,能夠更合理地配置高校資源,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以促進高校發展。本文對新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部門的會計工作銜接問題進行探討,為高校應用新會計制度提供指導意見。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政府會計制度;分析
一、新會計制度的內容
新會計制度調整了收入支出表的結構,充實了權責發生制核算內容,細化了事業收入支出科目的設置,補充了事業基金的核算內容。要求學校內部獨立核算收支情況并列入年度收支報表,對于具有后勤保障作用的部分,需將收支后凈額歸類到其他收入類目核算。不具有后勤保障職能的部分,其收支參數歸類到報表相應項目,較好地提升了報表的實用性。新高校會計制度對權責發生制科目進行了添加,對原有一些科目進行了細化處理,使其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則。新添加的作為備抵科目的累積折舊對應固定資產科目。如實反映了資產情況,使會計要素計價更為合理。新高校會計制度將科目進行了細化分類,將其他經費撥款、教育經費撥款統一到財政補助收入科目,在財政類別下分解為基本收入與項目收入。事業基金是指高校擁有的無限定用途的凈額產,新設立事業基金類目,在核算范圍上有所變化,省略了原有財政補助結轉與財政補助結余。長期借款、基建工程科目及所分出的更詳細的科目是高校新會計制度科目。將基建會計匯入大賬后能夠更加完整地反映高校資產。
二、高校新財務會計改革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中,會計科目增設了庫存現金等科目,其核算內容及方法與原賬套相同,高校可在相應一級科目下設明細科目。按投資期限不同,高校對外投資可分為短期與長期投資,高校原對外投資科目核算內容要對兩科目核算內容一致,根據不同期限對原對外投資科目余額進行分析。新制度增設的固定資產核算范圍小,在新賬中將原賬中部分資產劃定為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科目記錄符合標準固定資產類別。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學校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新會計制度不斷落實,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已成為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發展的趨勢。高校在日常業務中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管理的問題日益凸顯。高校對固定資產管理及人員素質等各方面存在不適應,財務部門在設備購置決策、清查盤點等方面未能發揮監管指導作用,導致出現許多弊端。會計核算體制不完善,受外在因素影響,固定資產入賬價值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導致固定資產流失。學校未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驗收固定資產,財務人員僅負責檢驗發票未實地查驗貨物。工作人員未及時將資產驗收入庫、無法精確錄入某些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等,造成賬實不符現象。新會計制度要求高校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政補助收入基本會計報表,因高校經濟業務繁雜,導致產生風險較大。高校各方利益相關者只有深入了解高校財務狀況,才能避免產生財務風險。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論文3篇
第一篇
一、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資產類會計核算的變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相應的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作為經濟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事業單位,也需要適時地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鑒于1997年頒布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和財政體制的發展和改革需求,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及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出現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財政部經過調研論證,并借鑒國際慣例和社會各方的專業理論及建議,最終制定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新舊制度相對比而言,在會計核算內容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取得很大突破和創新。深入領會這些改變,規范落實新制度,及時改進會計實務操作,有助于提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促進國家財務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資產類會計核算的變化分析
(一)資產會計科目的設置和使用更加完善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貫徹落實其他各項財政政策改革,現在的制度對原會計制度中的會計科目作出了大量調整,會計科目的分類和使用更加具體和完善。新制度中,資產類會計科目由原來的11個增加至17個,除“現金”科目稍作修改為“庫存現金”,“材料”、及“產成品”科目換為“存貨”外,還創新的增加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短期投資”、“財政應返還額度”、“累計折舊”、“累計攤銷”、“在建工程”和“待處理資產損溢”等會計科目。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資產類會計科目對事業單位資產的價值并沒有做到真實反映。例如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無形資產不作攤銷,其損耗沒有定期做出相應的計量和體現,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和真實價值不能如實反映,虛增了資產。又如,原制度中沒有設置“在建工程”這一科目,使得部分基建工程項目流于會計核算和監督之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沒有真實反映事業單位資產狀況,也不利于對其所有資產的監督和后續管理,而這些新增的會計科目的作用就在于幫助事業單位合理規范自身的財務會計行為。現在的制度對會計科目的更改也使得資產會計核算工作更加合理、規范。例如,將原制度中的“對外投資”科目按投資年限區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實際的業務操作也將按真實情況區分,這樣更有利于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將涉及材料、產成品、成本費用的內容,統一放在“存貨”科目里核算,趨同于企業會計的處理方式,使業務處理更加簡潔方便,更能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從制度對資產類會計科目名稱和使用的這種改變不難看出,現在的制度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更為嚴格。這種改變使得會計科目更具實務性,并有助于事業單位對其國有資產和基建項目等進行更合理的管理,同時完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內容,也提高了其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