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職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9 03:45: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轉變職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轉變職能

鄉鎮轉變職能調查思考

鄉鎮是我國社會的基礎,鄉鎮機構是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組織者。鄉鎮機構建設和運行能否適合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形勢,是關系到我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大事。當前,在農業稅取消了的情況下,鄉鎮政權如何運轉?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積極探索。

一、現行鄉鎮政權體制存在的問題

應該肯定,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現行鄉鎮運行體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毋庸諱言,隨著我國農村經濟、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現行的鄉鎮政權體制與當前農村發展的政治、經濟形勢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其表現在:

1、鄉鎮條塊分割嚴重,關系難以理順。在現行鄉鎮運行機制中,名義上實行條塊結合,實際上是權力在"條",責任在"塊"。上級的各項工作任務都下達給鄉鎮政府,但鄉鎮政府又缺乏與其職能相適應的權力。條塊分割,責權利不統一,削弱了鄉鎮行政職能,出現了條塊互相推諉扯皮現象。如工商、稅務、公安、畜牧、土地、農機、衛生、教育等行政執法單位上劃后,鄉鎮政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這些部門的協調配合上,工作十分被動,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一些部門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權力只收不放,而服務卻跟不上,致使鄉鎮政府無權而有責,造成事權不分。鄉鎮服務職能的加大,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應有的職權和手段,使服務成為一句空話,也就是說鄉鎮政府的服務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泛泛而談,即使辦了幾件實事,也是由上面資金支持才能辦成,同時也不可避免有向企業和農民進行攤派的現象發生。這種情況在現行體制下,表現的由為突出。如縣政府下達任務,必然壓至鄉鎮一級,而鄉鎮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只能是千方百計,各顯神通,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上述問題。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就應當以農村稅費改革為契機,重新反思政府角色,解決好鄉鎮政府應該干什么的問題。

2、領導職數過多,官兵比例失調。鄉鎮領導職數一般都有11人左右。這樣龐大的鄉鎮領導班子,使工作難以高效運行。會議難召集,工作難協調,意見難統一。就以我縣為例,11個鄉鎮行政編制大多一般在25―28人之間,官多兵少,比例失調,真正做實際工作的人寥寥無幾。由于行政職能的弱化,鄉鎮領導班子主要工作就放在應付上級檢查上,加之鄉鎮事業單位經費嚴重不足,服務功能很不完善,因此,鄉鎮政府只能被動的應付上級檢查。這樣,出現混崗等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3、鄉鎮政權運作隨意性太大,官僚主義、自由主義嚴重。一些鄉鎮政府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而沿用過去慣用的那套行政命令的做法,直接插手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經營具體事務,干涉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要企業或農民做這做那。有的領導熱衷于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勞民傷財,加重了鄉鎮、村的財政和農民的負擔,搞得干部群眾怨聲載道。一些鄉鎮,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本該實體自己跑辦的項目,而由于領導的出面,使招來的項目成了"政績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查看全文

鄉鎮改革關鍵在于轉變職能

多年來社會輿論對鄉鎮政府和鄉鎮干部貶多譽少,鄉鎮干部出了力,做了事,但是戲不好看。究其原因,關鍵在于職能錯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確定鄉鎮人大職權13條,鄉鎮政府職權7條;《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鄉鎮黨委職責任務6項,但鄉鎮干部告訴我們:“鄉鎮職能不是文件上寫的那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自中央到地方安排的各項工作,大部分都要通過鄉鎮來落實。而鄉鎮該管的事往往管不了、管不好。職能越位與職能缺位同時存在。越位主要表現有三:

一是辦實體搞經營。目前鄉鎮政府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有的鄉鎮因為經費拮據,病急亂投醫,赤膊上陣參與市場競爭搞創收。如岳陽縣某鄉鎮有磚廠、瓦廠等集體企業5家,專門安排2名干部協調;湘陰縣某鄉鎮投資辦起加油站、超市、農資公司等實體4家,安排6名干部經營管理。有的鄉鎮因分流人員無出路,興辦經營實體安置人員。如云溪區某鄉鎮辦起了3家“產調公司”,安置分流人員13名,連年虧損,財政背下沉重負擔。

二是引稅買稅。鄉鎮既沒有收稅的職能,也沒有收稅的資格。但事實上,收稅現在成了鄉鎮工作的頭等大事。有的鄉鎮把稅收任務分解到個人,人人都有10000元以上的稅收任務。“完不成稅收任務,就回家‘休息''''。”一名鄉鎮書記告訴我們,他60%的時間在搞錢,填補稅收窟窿。因為各級核定的稅收基數過高,鄉鎮在自有稅源不足的情況下就“引稅”,說白了就是“買稅”。華容縣有一個鄉鎮核定國稅基數54萬元,地稅基數56萬元;實可收取國稅15萬元,地稅2-3萬元;缺口92萬元,為“買稅”支付“稅收成本”40萬元。

三是跑資金跑項目。由于政府投資制度和轉移支付制度不公開透明,“跑部錢進”的現象還沒有得到遏制。鄉鎮財政壓力最大,自然跑得最勤。一名黨委書記說:“因為還能跑到一些錢,鎮上暫時還能維持下去。”今年5月中旬,他到省、市跑到半個月,跑進40多萬元。下半年他還準備專門抽整整1個月時間跑錢。跑資金跑項目也不能說是壞事,問題是跑來的錢都用來發工資、保運轉甚至買稅,根本沒有用來辦事業。

職能缺位主要表現有四:

一是農業生產服務。鄉鎮涉農服務站所數量不少,但搞經營的多,真正服務的少。農技站大部分時間在賣種子化肥農藥,科技推廣、病蟲防治做得很不夠;水利站大多是收錢養人,許多山塘水庫年久失修。我們走訪了12戶農業大戶,他們對鄉鎮事業站所的服務很有看法。一名青年農民說:“農技站就是每年發幾張資料,上面的內容他們自己也搞不懂。”

查看全文

鄉鎮改革關鍵在于轉變職能

近來,我們深入到6個縣(市、區)的16個鄉鎮調查研究,廣泛接觸了縣(市、區)領導、鄉鎮干部、村組干部和黨員群眾。調查表明,當前鄉鎮改革關于在于轉變職能。

職能錯位:鄉鎮政府的尷尬處境

多年來社會輿論對鄉鎮政府和鄉鎮干部貶多譽少,鄉鎮干部出了力,做了事,但是戲不好看。究其原因,關鍵在于職能錯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確定鄉鎮人大職權13條,鄉鎮政府職權7條;《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鄉鎮黨委職責任務6項,但鄉鎮干部告訴我們:“鄉鎮職能不是文件上寫的那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自中央到地方安排的各項工作,大部分都要通過鄉鎮來落實。而鄉鎮該管的事往往管不了、管不好。職能越位與職能缺位同時存在。越位主要表現有三:

一是辦實體搞經營。目前鄉鎮政府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有的鄉鎮因為經費拮據,病急亂投醫,赤膊上陣參與市場競爭搞創收。如岳陽縣某鄉鎮有磚廠、瓦廠等集體企業5家,專門安排2名干部協調;湘陰縣某鄉鎮投資辦起加油站、超市、農資公司等實體4家,安排6名干部經營管理。有的鄉鎮因分流人員無出路,興辦經營實體安置人員。如云溪區某鄉鎮辦起了3家“產調公司”,安置分流人員13名,連年虧損,財政背下沉重負擔。

二是引稅買稅。鄉鎮既沒有收稅的職能,也沒有收稅的資格。但事實上,收稅現在成了鄉鎮工作的頭等大事。有的鄉鎮把稅收任務分解到個人,人人都有10000元以上的稅收任務。“完不成稅收任務,就回家‘休息''''。”一名鄉鎮書記告訴我們,他60%的時間在搞錢,填補稅收窟窿。因為各級核定的稅收基數過高,鄉鎮在自有稅源不足的情況下就“引稅”,說白了就是“買稅”。華容縣有一個鄉鎮核定國稅基數54萬元,地稅基數56萬元;實可收取國稅15萬元,地稅2-3萬元;缺口92萬元,為“買稅”支付“稅收成本”40萬元。

三是跑資金跑項目。由于政府投資制度和轉移支付制度不公開透明,“跑部錢進”的現象還沒有得到遏制。鄉鎮財政壓力最大,自然跑得最勤。一名黨委書記說:“因為還能跑到一些錢,鎮上暫時還能維持下去。”今年5月中旬,他到省、市跑到半個月,跑進40多萬元。下半年他還準備專門抽整整1個月時間跑錢。跑資金跑項目也不能說是壞事,問題是跑來的錢都用來發工資、保運轉甚至買稅,根本沒有用來辦事業。

查看全文

轉變職能勤服務體會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優化環境是加快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加快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是招商之基、引資之本、發展之源,抓住了優化環境就是號準了發展的脈搏,抓住了發展的根本,牽住了發展的牛鼻,啟動了發展的心臟。要實現“**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全面塑造“**新形象”,迫切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方面我們的差距還很大,尤其是政府職能轉換欠到位,優質服務尚缺位,行政執法易越位等現象依然存在,有些還悄悄反彈,因此務必使實招加以解決。

著力在政府職能轉換的過程中,破解困擾優化環境的難題。職能必須再轉換,作風必須再改進,服務必須再強化,素質必須再提高。這是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崛起、吉安崛起的關鍵所在。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經濟,實質是環境經濟,發展開放型經濟,實質是營造發展環境。沒有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環境優化。政府要按照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義不容辭地挑起優化環境的大梁,唱好主角,搞好服務,把執政為民與優化環境統一起來,在優化環境轉換職能中注重“四個同步”。

一是理順政府職能與轉變工作作風同步。要建成善于駕馭市場的務實、高度、透明、誠信的服務型政府,在“抓與放”和“管與用”上抓住該抓的,放好該放的,管住該管的,用活該用的,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和事無巨細都去管的“萬能”政府,特別要舍得放權,做實做好還權于商,還權于民,還權于市場的工作,既要加強領導,又要依靠群眾,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切實實行科學管理。各級領導要少一些權力意識,多一些優化環境的理念。要清晰思路用好腦子,改進作風邁開步子,狠抓落實撲下身子。在職能上力戒包攬,思想上力戒保守,工作上力戒浮躁,落實上力戒虛假,政績上力戒浮夸,對優化環境的工作要主動靠前,對優化環境中的困難要主動上門。在注重搞好宏觀調控的同時,傾力“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設”,對破壞環境的人和事,要預防在先,懲處加重。

二是推進政務公開與實現民主監督同步。特別是要強化“政務超市”,建立健全服務項目辦理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進一步注重發揮辦證收費中心、工程招投標中心、會計核算中心、投訴中心等中心的調控服務作用,做到所有項目全部納入一個窗口對外,一個地點辦理,一條龍全程服務,努力營造外商投訴自息,建議充分采納,政府行為全程監督,服務部門全程跟進到位的服務機制,要加大對政府形象議評和行風測評的力度,以評促優化。努力營造“成本最低,回報最快,信譽最好,效率最多,服務最全”的投資環境。

三是注重全面優化與突出重點同步,既要堅定正確的發展方向,又要因地制宜創出特色。既要繼續塑造好“**新形象”,打好“井岡”牌,做好生態篇,又要進一步加大改善發展環境的力度,突出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硬件設施的配套建設,把工業園區這個具有輻射效能的主戰場辦得更好。優化環境在目標上要注重一個“全”字,切實把軟硬件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全面優化,在具體實施上要突出一個“實”字,在善謀實干抓落實上下硬功夫使真本領,在整治上要突出一個“狠”字,特別是對“三亂”、“四難”的問題要鐵心硬手堅決快打嚴懲,打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

四是規范權力運行與提高綜合素質同步。沒有領導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優化環境的新思路,沒有寢食不安的危機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有優化環境新舉措,沒有干事的真本領,就不可能有優化環境的不斷升華。權力的運行除了需要制度來嚴格規范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決好權為誰所用,職位高水平低、權力大能力弱、資格老素質差、掌權的大小與執政水平的高低不一致的問題,要自覺淡化再淡化權力觀念,強化再強化依法行政意識,提高再提高執政水平。要淡化“當大官”,強化“干大事”,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斷長本領強素質,認真思過,及時補過,切實把心思用到思發展、謀發展、議發展、促發展上來。

查看全文

轉變職能適應經濟發展體會

在經濟全球化日趨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與社會、政府與群眾、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生了明顯而深刻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政府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盡快轉變職能,是各級政府做好本職工作,打造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

一、轉變政府職能的基本途徑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通過“一增三化”途徑,切實解決政府“缺位”、“越位”、“錯位”的問題,重新界定政府的職責和功能,最終把政府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軌道上來。

(一)增加一批政府職能。要通過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培育市場,克服市場缺位,替代一部分尚未發展成熟的市場機制,發展商品市場,培育金融等生產等要素市場,完善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規范市場秩序,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強化一批政府職能。要通過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強化監督和監管體系,確保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要站在經濟全球化的高度,制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來推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弱化一批政府職能。要通過弱化政府的微觀管理職能,最大限度地削減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職能,改變政府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式,把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交由市場去解決,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四)轉化一批政府職能。要通過將承擔的社會職能向社會組織轉化,將政府承擔的技術性、服務性和部分協調性工作交給社會中介組織、社會公共服務組織和社會自治組織,推進社會中介、公共服務和自治組織與政府部門的脫鉤,變“全能政府”為“有限政府”、“服務政府”、“廉價政府”。

查看全文

著力轉變職能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進一步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一)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就要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更好地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

一是不斷增強政府的公共服務意識。建設服務型政府,就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政府公共服務意識。我們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實踐中,要反復強調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扎扎實實地進行調查研究,用心去傾聽廣大人民群眾的聲音,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謀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二是不斷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務投入。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公共服務投入,重點向民生傾斜、向提高發展能力傾斜、向急需解決的問題傾斜,大力實施暢通工程、品質工程、生態工程、素質提升工程、創業就業工程、安居工程,著力健全基本生活保障體系、健全基本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健全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真正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不斷創新政府的公共服務方式。我們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社會組織、企業和公民更廣泛地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要以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為中心,整合各類相關資源,在程序性較強的政府部門探索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做到以最低廉的行政成本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將政府服務重心下移到社區和行政村,為城鄉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推進政事分開,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探索實行政府管理和服務外包制,實行政府主導與社會組織協同、公民參與相結合,建立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的社會參與機制。

(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就要結合地方實際改革創新,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同時,還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切實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查看全文

民政干部轉變職能經驗交流

近幾年來,我們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緊緊圍繞轉變工作職能,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和實踐,收到了一定成效。去年,在176個市直部門、單位考核評比中,我局由第23位提升到第16位;環翠區民政局由第42位提升到第10位,、、民政局的位次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一、適應職能轉變要求,著力扭轉干部隊伍的思想觀念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體制轉軌的磨擦沖撞,迫切要求政府機關盡快轉變職能。我們作為主管社會行政事務的政府部門,同樣需要轉變職能,實現精簡、統一、高效。而我們的實際情況是,到1998年上半年,全局工作人員27名,除班子成員和工勤人員外,僅有20名公務員,配備在10個科室里,平均每個科室只有2人,有2個科室僅科長一人唱“獨角戲”,再加上局機關承擔著大量事務性工作,使干部疲于應付,根本談不上創造性開展工作。新的形勢和自身現狀,都迫使著我們必須調整職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三下一轉”,即權力下放、重心下移、財力下沉,轉變工作方式。就是把事務性工作及相關的權力和財力,能下放到基層的就下放到基層,能剝離到社會的就剝離到社會,使局機關跳出具體事務圈子,轉到綜合指導上來。這個指導思想一經提出,就遇到了很大阻力:一是思想因素。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形成了較強的“慣性”,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方式,習慣于從事具體工作。二是權利因素。職能轉變的實質是權利的再分配,權利的剝離下放,必然觸及切身利益,部分干部一時接受不了。三是素質因素。部分干部缺乏綜合指導能力,想轉也轉不動。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局黨組經過分析論證,統一了認識:轉變職能是個大潮流,不轉就要落伍。要轉,首要的是解決思想觀念問題。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分別于1998年8月、1999年2月、2000年2月,召開了三次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參加人員擴大到市局機關全體人員、各事業單位正副職領導、縣級民政局中層以上干部。議題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但內容一次比一次深化,主題一次比一次明確,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第一次會議,議題是開展“兩個清理”、貫徹“三個觀點”,即徹底清理“左”的影響,徹底清理計劃經濟的影響;運用改革的觀點、市場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研究探討民政工作的發展趨勢,要求廣大干部適應職能轉變,更新思想觀念,樹立“大民政”意識。第二次會議,主題有三:逐項梳理傳統民政工作誤區,研究確立新時期“大民政”工作思路,分步實施工作職能轉變。強調工作人員切實加強學習,強化自身素質,搞好調查研究,提高綜合指導能力。會上,我們還搜集印發了20多篇文章,既有上級領導的講話,也有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國情咨文》和日本首相小淵惠三的《就職演說》,供與會人員學習參考,開闊視野。第三次會議,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基礎上,圍繞構建“大民政”工作格局,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符合我市實際的“大民政”工作體系。同時,舉辦了WTO專題講座,引導廣大干部樹立全球意識,在思想觀念、工作方式上逐步與國際接軌。大家說,“這三次會議,使我們的思想來了三次大飛躍,觀念來了三次大更新”。

通過三次時間相互間隔、主題保持不變、內容逐步深化的會議,全系統形成了議改革、論創新、談發展的濃厚氛圍,基本消除了舊的思維定式和工作“慣性”,為實施職能轉變掃清了障礙,打下了基矗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都學會了用市場化這把“尺子”衡量工作。對適應的,寧肯冒風險、承擔責任,也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推進;對基本適應的,積極創造條件,使之向適應的方向發展;對那些不適應或一時認不清的,就維持現狀,認真觀察分析,看清之后再下結論。近幾年,我們根據轉變職能的要求,清理了所有的經濟實體,把社區服務項目、最低生活保障等審批權,毫無保留地下放給縣級民政部門。目前,我們正著手研究論證婚姻登記、殯葬管理、福利企業管理等職能的剝離問題。

二、適應職能轉變要求,著力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查看全文

轉變職能精細化管理企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管理會計的職能應與精細化管理相適應、相呼應;規范預算管理體系對管理會計乃至企業管理精細化提供保障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企業管理的精細化成為微觀經濟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管理會計,又稱“對內報告會計”、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管理會計與精細化管理融合方面、轉化為用內部價格所衡量的價值和為下道工序所認可的商品、發揮內部核算體系的作用、發揮企業內部銀行在精細化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內部價格體系的杠桿作用、企業經營預算是經營活動的起點,是引導控制企業經營活動全過程的標準、一級預算包括財務預算、內部承包預算、內部投資及安全費用預算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管理會計工作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一環,管理會計工作的精細化為企業管理精細化的基礎鋪墊。基于此,做以下初探。

關鍵詞:企業;會計;管理;精細

0引言

在國家、地方和企業對經濟管理職能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管理的精細化成為微觀經濟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企業會計工作適應精細化管理發展的需要,轉變職能,發揮促進企業精細化管理整體進程的推進具有重要的作用。

1管理會計的職能應與精細化管理相適應、相呼應

查看全文

國有林場轉變職能后財務核算的思考

一、新疆國有林區的改制進展情況

新疆氣候干旱,土地沙化嚴重,承載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關系現實生存,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子孫后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工作,2003年作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了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指出了林業發展要堅持走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并強調要深化重點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管理體制改革。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目標,賦予林業新的重大歷史使命。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擴大國有林場改革試點。2009年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確定了林業的“四個地位”(林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四大使命”(實現科學發展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大舉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首要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途徑)。2010年的中央1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提出要啟動國有林場改革。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領導同志就推動國有林場體制改革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0年5月12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111次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國有林場體制改革問題。會議確定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成改革工作小組,就國有林場體制改革作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意見,通過試點,總結經驗,有序推進,不斷完善。2011年4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推進國有林場體制改革作為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2010年11月,努爾•白克力主席和錢智副主席帶領自治區編辦、財政廳等有關部門領導來我廳,就推進我區林業發展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新政閱[2010]147號會議紀要》,原則同意將自治區林業廳直屬25個國有林場改為事業單位。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為推進我區國有林場體制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確了方向。

二、進一步建立并完善科學的林業資金核算制度體系

應用兩種存在本質區別的會計制度,報表編制難統一等諸多問題。傳統經營模式下的森林經營核算,以“木材”的價值左右核算。森林資源消耗價值沒有計入木材成本。只計量進行交換的貨幣收益,沒有把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納入會計核算體系。經營者忽視森林生態和社會效益。使森林資源銳減,生態環境惡化,林業單位曾一度陷入“兩危一困”局面。現行森林經營體制在原有經營的基礎上雖有改變,但林業單位內部經營體制的會計核算不規范、不統一和不確切性仍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林場現肩負著雙重的職能,一方面是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另一方面為生存而進行的營林生產職能。這些經營如采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核算辦法“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支出”等科目進行核算。僅僅強調的是收支管理,就會使林業單位出現有資金而不能運轉,體現出了它的企業性質;而另一方面受林業職能局限性.政府撥付的資金微乎其微,難以維持正常的事業性開支,林業單位又難以發展壯大,體現出了它的事業性質。可以說現行的會計核算在某種程度上會制約林業發展,林業單位的雙重性導致會計制度在核算、計劃制定等會計核算混亂。

(一)會計核算基礎方面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第十六條規定“預算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業務核算可采用權責發生制”。在收付實現制下,事業單位經常存在一些會計年度內收支項目不配比的情況,導致一些事業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來核算,不能真實完整的反映該單位的經濟業務。如事業單位的在一些非經常性的費用支出方面,在發生費用的時期,支出增大,造成結余減少。使當期收支不配比,計算的結余也不是真正的結余。尤其是實行政府采購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購環節和付款環節相分離,使得項目的實施與款項的支付存在一定時間間隔,如按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處理,在采購和支付間隔跨年度時,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賬實不符,不能真實反映單位的經濟業務。

查看全文

轉變職能優化發展環境交流發言

各地、各部門的同志都盡了很大努力,即將過去的一年里。使我經濟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們表示感謝。更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新的一年里使全省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見到突出成效。

但非常重要既是一次經驗交流會,今天的會議時間不長。也是一項工作部署會。幾個市的同志在會上介紹了各自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方向取得的一些成效和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剛才,李清林同志對為什么要加大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力度和要采取的關鍵性措施已講得很明確了希望各地、各有關方面認真落實。下面,再強調三點:

要提高認識。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實踐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我省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從整體上講,第一。近年來,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依法行政的水平有較大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有了很大變化,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減少,宏觀調控能力增強。但是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存在問題和不足。一些部門和單位依法行政的意識不強,服務經濟發展的觀念不夠堅定;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等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仍時有發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地解決;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的現象還較突出等。這些問題不解決,經濟發展的環境也就無從改善,也諒難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年,由于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面臨的經濟形勢比較嚴峻,要實現較快的增長速度和較高的增長質量,特別是要擴大內需,需要花更大力氣。希望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為擴大內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前不久召開的市委書記座談會和剛剛閉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與會代表就經濟環境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認為不痛下決心治理經濟環境,國民經濟就很難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而且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更是嚴肅的政治問題,抓好這項工作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解決一系列社會問題的需要。今天,召開這個會議,請各市的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都參加了也請省直各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就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希望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意義,認清形勢,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的安排部署上來,把其作為當前一項重中之重的緊迫任務,擺上工作日程,及早動手,抓緊抓好。

要狠抓落實。隨著我國加入WTO轉變政府職能,第二。提高行政咨詢,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和緊迫,有很多事情要做。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密切行動起來,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實實地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有幾個方面需要大家認真去做:

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前提,一要切實推行政務公開。政務公開。沒有政務公開,就談不上行政高效和優質服務。要建立健全服務公開制,認真推行政務公開,提高透明度,下大力氣解決“暗箱操作”問題。要進一步規范政務公開的內容,不僅有關的政策、法規要公開,辦事內容、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和辦事責任都要公開,要讓人民群眾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事能不能辦,怎樣辦,誰來辦,會辦到什么樣的程度,會得到怎么一個結果。這也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必須做到大家要從各地的實際出發,把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向前推進。

轉變政府職能,二要制定和實行服務承諾制度。實行政府服務承諾。提高行政咨詢的重要措施,也是評價政府信用程序的一個重要標準。政府不僅是管理社會和經濟,更重要的要為人民服務。應該把服務的內容、服務的方式、服務的結果向群眾承諾。要抓緊制定政府承諾的規章制度,規范承諾內容,不但要對政府及部門在一定時期的宏觀目標作出承諾,而且對每一項需要政府辦理的具體事項都要作出承諾,每一項承諾都要向社會公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