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制造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23:24: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俄制造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俄制造業

剖析中俄制造業直接投資的比較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收美國的直接投資快速增長,而中國制造業吸收的美國直接投資增長更快。與中國不同,俄羅斯的制造業吸收的美國直接投資與美國對俄羅斯的總投資金額增長沒有顯著相關關系。這一結論說明,中國的產業結構中,制造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以致整個經濟的發展對制造業的依賴在增加。俄羅斯的制造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例并未隨接受外資的金額同步增長,外資流入投向了其他產業。外資在產業間分布的不同,反映了中俄兩國改革路徑的差異。

關鍵詞:美國的直接投資制造業吸收外資比例中國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狀況比較

俄羅斯(前蘇聯)和中國過去是兩個實行計劃經濟的大國。中國的經濟改革開始于1978年,遠遠早于俄羅斯。1992年正式確定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經濟改革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20年來,中國的GDP年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俄羅斯的改革開始于1992年蘇聯解體之后。前蘇聯解體后的激進改革,導致俄羅斯在一段時期內經濟大幅下降,經濟總量甚至只及改革前的三分之一。直到20世紀末,俄羅斯的經濟才止跌回穩。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開始于1999年。從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長速度達6%多,經濟總量增加了70%。同時,俄羅斯的工資和人均收入增加了500%,扣除通脹后,人均收入的實際增長超過200%。八年間,俄羅斯的人均實際工資和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高出二倍。

中俄兩國的改革,都是從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實行市場經濟就勢必融入世界經濟。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方面,中俄兩國存在著很大差別。

中國FDI流入量遠遠多于俄羅斯。1990年中國FDI流入量為35億美元,2003年達到535億美元,是1990年的15倍。2005年的金額是790億美元,2006年是870億美元。同時,2003年俄羅斯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僅僅10億美元,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低谷,隨后大幅增長,2005年是150億美元左右,2006年達284億美元。盡管如此,俄羅斯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仍遠遠低于中國。

查看全文

中俄制造業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收美國的直接投資快速增長,而中國制造業吸收的美國直接投資增長更快。與中國不同,俄羅斯的制造業吸收的美國直接投資與美國對俄羅斯的總投資金額增長沒有顯著相關關系。這一結論說明,中國的產業結構中,制造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以致整個經濟的發展對制造業的依賴在增加。俄羅斯的制造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例并未隨接受外資的金額同步增長,外資流入投向了其他產業。外資在產業間分布的不同,反映了中俄兩國改革路徑的差異。

關鍵詞:美國的直接投資制造業吸收外資比例中國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狀況比較

俄羅斯(前蘇聯)和中國過去是兩個實行計劃經濟的大國。中國的經濟改革開始于1978年,遠遠早于俄羅斯。1992年正式確定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經濟改革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20年來,中國的GDP年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俄羅斯的改革開始于1992年蘇聯解體之后。前蘇聯解體后的激進改革,導致俄羅斯在一段時期內經濟大幅下降,經濟總量甚至只及改革前的三分之一。直到20世紀末,俄羅斯的經濟才止跌回穩。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開始于1999年。從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長速度達6%多,經濟總量增加了70%。同時,俄羅斯的工資和人均收入增加了500%,扣除通脹后,人均收入的實際增長超過200%。八年間,俄羅斯的人均實際工資和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高出二倍。

中俄兩國的改革,都是從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實行市場經濟就勢必融入世界經濟。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方面,中俄兩國存在著很大差別。

中國FDI流入量遠遠多于俄羅斯。1990年中國FDI流入量為35億美元,2003年達到535億美元,是1990年的15倍。2005年的金額是790億美元,2006年是870億美元。同時,2003年俄羅斯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僅僅10億美元,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低谷,隨后大幅增長,2005年是150億美元左右,2006年達284億美元。盡管如此,俄羅斯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仍遠遠低于中國。

查看全文

中俄相互投資、承包勞務合作分析與展望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與結構特點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發展趨勢分析

1992年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投資規模比較小。1992年大約為1622萬美元,1993年增長到4194萬美元。但是隨后幾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尤其是1994~2000年期間僅僅維持在20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擴大到近3000萬美元的規模,但是仍然未恢復到1993~1994年期間的最高水平。從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來看,1992年達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這一比例與中俄貿易關系的重要性相比相差甚遠。二是波動較大。1993年俄羅斯對華投資增長達158%,隨后連續4年陷入10%以上的負增長,在2000年出現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長速度竟高達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長速度比中國同時期吸收外資的平均增長速度低10個百分點(參見表1)。

在周邊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中,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2000年底的數據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累計實際出資額僅占全部外資的0.04%,相當于美國的1/200、德國的1/58、馬來西亞的1/17和菲律賓的1/2。

(二)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產業分布結構

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按照截至2000年底的累計出資額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建筑業和批發零售商業餐飲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58.5%、15.9%、6.1%和5.9%。與同時期全部外資行業結構相比,制造業的比重大致相當,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羅斯投資在科技研究技術咨詢行業的比重達到3.2%,在所有行業中居第六位,相對比重高于全國外資行業結構中的該行業比重。這一點反映了俄羅斯在科技領域的人才、技術實力和近幾年來中俄科技合作日趨加強的特點。在房地產開發、社會服務業、電力能源等行業,俄羅斯投資集中程度遠低于全國外資平均水平,這也是俄羅斯企業在資本實力方面的劣勢表現。

查看全文

中俄相互投資展望論文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與結構特點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發展趨勢分析

1992年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投資規模比較小。1992年大約為1622萬美元,1993年增長到4194萬美元。但是隨后幾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尤其是1994~2000年期間僅僅維持在20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擴大到近3000萬美元的規模,但是仍然未恢復到1993~1994年期間的最高水平。從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來看,1992年達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這一比例與中俄貿易關系的重要性相比相差甚遠。二是波動較大。1993年俄羅斯對華投資增長達158%,隨后連續4年陷入10%以上的負增長,在2000年出現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長速度竟高達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長速度比中國同時期吸收外資的平均增長速度低10個百分點(參見表1)。

在周邊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中,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2000年底的數據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累計實際出資額僅占全部外資的0.04%,相當于美國的1/200、德國的1/58、馬來西亞的1/17和菲律賓的1/2。

(二)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產業分布結構

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按照截至2000年底的累計出資額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建筑業和批發零售商業餐飲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58.5%、15.9%、6.1%和5.9%。與同時期全部外資行業結構相比,制造業的比重大致相當,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羅斯投資在科技研究技術咨詢行業的比重達到3.2%,在所有行業中居第六位,相對比重高于全國外資行業結構中的該行業比重。這一點反映了俄羅斯在科技領域的人才、技術實力和近幾年來中俄科技合作日趨加強的特點。在房地產開發、社會服務業、電力能源等行業,俄羅斯投資集中程度遠低于全國外資平均水平,這也是俄羅斯企業在資本實力方面的劣勢表現。

查看全文

中俄相互投資研究論文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發展趨勢與結構特點

(一)俄羅斯對華投資發展趨勢分析

1992年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投資規模比較小。1992年大約為1622萬美元,1993年增長到4194萬美元。但是隨后幾年投資規模明顯減少,尤其是1994~2000年期間僅僅維持在20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擴大到近3000萬美元的規模,但是仍然未恢復到1993~1994年期間的最高水平。從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來看,1992年達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這一比例與中俄貿易關系的重要性相比相差甚遠。二是波動較大。1993年俄羅斯對華投資增長達158%,隨后連續4年陷入10%以上的負增長,在2000年出現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長速度竟高達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長速度比中國同時期吸收外資的平均增長速度低10個百分點(參見表1)。

在周邊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中,俄羅斯對華投資在中國全部利用外資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2000年底的數據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累計實際出資額僅占全部外資的0.04%,相當于美國的1/200、德國的1/58、馬來西亞的1/17和菲律賓的1/2。

(二)俄羅斯對華投資的產業分布結構

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按照截至2000年底的累計出資額計算,俄羅斯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建筑業和批發零售商業餐飲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58.5%、15.9%、6.1%和5.9%。與同時期全部外資行業結構相比,制造業的比重大致相當,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羅斯投資在科技研究技術咨詢行業的比重達到3.2%,在所有行業中居第六位,相對比重高于全國外資行業結構中的該行業比重。這一點反映了俄羅斯在科技領域的人才、技術實力和近幾年來中俄科技合作日趨加強的特點。在房地產開發、社會服務業、電力能源等行業,俄羅斯投資集中程度遠低于全國外資平均水平,這也是俄羅斯企業在資本實力方面的劣勢表現。

查看全文

中俄經貿發展政治互信論文

摘要隨著2006年和2007年中俄兩國互相舉辦“國家年”,兩國經貿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進一步發展。在分析近10年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兩國在經貿合作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對雙方經貿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中俄“國家年”經貿合作機遇展望

1引言

中國與俄羅斯互辦“國家年”,經貿和投資領域的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主席于2007年3月20日在接受俄羅斯媒體的聯合采訪時強調,為了促進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中國愿與俄羅斯一道“本著互利共贏精神,推動兩國經貿、能源、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中國與俄羅斯結成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10年,也是兩國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的10年。經貿發展成為兩國建立鞏固的政治互信關系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成為中俄睦鄰合作不斷進入更高階段的標志性曲線。

本文截取1997~2006年的相關數據,分析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往來,探討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的特點,通過分析,對兩國經貿合作進行展望。

2中俄經貿合作發展分析

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與雙邊經貿合作研究

摘要:中國和俄羅斯具有深遠的傳統友誼和漫長的國境線,因而具備了開展國際貿易的優越客觀條件。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雙邊經貿合作的水平,成為中俄兩國都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將深入分析當下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現狀,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將通過深入研究,提出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水平、解決雙邊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的針對性措施,以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雙邊經貿合作

中俄雙方都是對方的最大鄰國,兩國之間有漫長的國境線。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俄雙方的貿易量正在不斷提升。在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俄羅斯在中國對外經貿領域匯總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中俄雙邊經貿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當下,中俄雙方的經貿合作層次正在不斷深化,合作的規模、領域與合作模式也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總體上看,中俄雙邊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然而必須看到的是,在現階段,雙方的經貿合作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制約了中俄雙方的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一帶一路”進一步發展。因此,想要促進中俄雙邊經貿合作的發展,就必須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

一、中俄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下雙邊經貿合作發展現狀

1.中俄兩國雙邊經貿合作層次不斷深化?!耙粠б宦贰钡奶岢觯瑢χ卸黼p方的經濟貿易與合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雙方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合作的層次正在不斷深化。具體來說,首先,在政治層面,近年來,兩國政要之間通過多次定期或不定期的會晤,針對經貿合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磋商,并建立了絲路基金等金融投資平臺。在金融層面,現階段,中俄雙方已經啟動了人民幣清算合作的機制。兩國之間的貨幣結算業務也逐步從邊境城市向內地擴展。而與此同時,兩國的商業銀行都在對方的領土內開設了分支機構或代表處,進一步加強了雙方的金融合作。2.中俄兩國雙邊經貿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在“一帶一路”的促進作用下,雙方的經貿合作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具體來說,首先,雙方在金融領域的合作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其次,中餓雙方的經貿合作,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交易數量都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發展,在現階段,我國企業與俄羅斯企業之間簽訂了多個合作項目協議,涉及到的交易金額與交易數量越來越大。早在2014年,雙方的貿易總額就已經接近1000億美元。在2015年,雙邊貿易總額有所回落。而在2017年,雙邊貿易總額恢復到840.71億美元。雖然與最高峰時期的900余億美元相比有所下降,但隨著“一帶一路”的護短發展,可以預見的是,中俄雙邊貿易必將取得進一步的發展。3.中俄兩國雙邊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在很長時間以來,中俄之間的貿易都以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礦產、化工產品,向俄羅斯出口服裝、家電、日用品等輕工業產品為主。然而隨著兩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發展,在現階段,中俄貿易已經從這些傳統領域逐步擴展到電子產品、工業設備等技術含量更高的領域。然而必須看到的是,在當下,中俄之間的國境線距離雙方的經濟中心都有很長的距離,這對于雙邊經濟貿易合作的展開是不利的。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想要促進雙邊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解決這一問題。4.中俄兩國雙邊經貿合作模式不斷創新。在合作模式方面,中俄之間的雙邊經貿合作已經從傳統的進出口貿易逐步向雙方互相之間投資轉變。在最近幾年,俄羅斯的經濟形勢正在逐步好轉,吸引了全世界投資者的目光,中國企業也在這一大好機遇面前不甘落后,不斷擴大在俄羅斯的投資規模。與此同時,俄羅斯在中國的投資也呈現大幅度增長的趨勢。然而從投資總量上看,中國在俄羅斯的投資要遠遠超過俄羅斯在中國的投資。而從投資領域上看,中國在俄羅斯的投資項目主要集中于農業、林業、礦業、制造業和服務業。而俄羅斯在中國的投資則主要集中于制造、建筑與物流運輸方面。

二、中俄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下雙邊經貿合作發展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中俄經貿關系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俄經貿關系;市場特性分析;經貿發展戰略

論文摘要:中俄兩國是世界公認的“成長最快的經濟體”,2007年中國和俄羅斯經濟仍繼續保持增長。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兩個充滿活力的巨大市場,為兩國的商品、資源、技術和資本進入對方市場提供了廣闊前景,中俄經貿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雙方應當抓住時機,充分挖掘潛力,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雙邊經貿關系持續穩定發展,把兩國經貿合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一、中俄經貿關系發展

(一)中俄貿易發展的幾個階段

1991年至今,中俄貿易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1~1993年),蘇聯解體后,兩國貿易方式以政府協定貿易和企業間易貨貿易為主,1991年雙邊貿易額為39.04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減10.8%;1992年雙邊貿易額達到58.62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增50.2%;1993年達到76.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增31.0%。第二階段(1994~1998年),貿易方式逐漸向現匯貿易過渡,雙邊貿易額下滑,1994年為50.76億美元(-33.9%),1995年為54.63億美元(+7.6%),1996年為68.46億美元(+25.3%),1997年達到61.24億美元(-11.2%),1998年降至54.81億美元(-10.5%)。第三階段(1999年至今),雙邊貿易額止跌回升,連續8年保持快速增長(年均增幅31.5%),1999年為57.20億美元(+10.4),2000年為80.03億美元(+39.9%),2001年為106.70億美元(+33.3%),2002年為119.30億美元(+11.8%),2003年為157.60億美元(+32.1%),2004年為212.30億美元(+34.7%),2005年為291.00億美元(+37.1%),2006年為334億美元,2007年前9個月就達349億美元,增幅高達42%。

(二)中俄經濟科技合作

查看全文

中俄經貿關系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俄經貿關系;市場特性分析;經貿發展戰略

論文摘要:中俄兩國是世界公認的“成長最快的經濟體”,2007年中國和俄羅斯經濟仍繼續保持增長。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兩個充滿活力的巨大市場,為兩國的商品、資源、技術和資本進入對方市場提供了廣闊前景,中俄經貿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雙方應當抓住時機,充分挖掘潛力,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雙邊經貿關系持續穩定發展,把兩國經貿合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一、中俄經貿關系發展

(一)中俄貿易發展的幾個階段

1991年至今,中俄貿易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1~1993年),蘇聯解體后,兩國貿易方式以政府協定貿易和企業間易貨貿易為主,1991年雙邊貿易額為39.04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減10.8%;1992年雙邊貿易額達到58.62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增50.2%;1993年達到76.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增31.0%。第二階段(1994~1998年),貿易方式逐漸向現匯貿易過渡,雙邊貿易額下滑,1994年為50.76億美元(-33.9%),1995年為54.63億美元(+7.6%),1996年為68.46億美元(+25.3%),1997年達到61.24億美元(-11.2%),1998年降至54.81億美元(-10.5%)。第三階段(1999年至今),雙邊貿易額止跌回升,連續8年保持快速增長(年均增幅31.5%),1999年為57.20億美元(+10.4),2000年為80.03億美元(+39.9%),2001年為106.70億美元(+33.3%),2002年為119.30億美元(+11.8%),2003年為157.60億美元(+32.1%),2004年為212.30億美元(+34.7%),2005年為291.00億美元(+37.1%),2006年為334億美元,2007年前9個月就達349億美元,增幅高達42%。

(二)中俄經濟科技合作

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下自由貿易區建立思考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建立提供了有利契機,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是吉林省參與國際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可采用“1+1組團”模式或“2+2”組團模式。同時,應加快建立試驗區專門管理機構,推進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工作,推進試驗區相關平臺建設,推進相關人才培養步伐,提供相關試驗區發展的保障。

[關鍵詞]一帶一路;吉林省;自由貿易區;長吉圖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是經濟持續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進的新引擎和支撐點。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而且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契機。目前,我國已圈定18個省份①的相關城市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重點所在,其中廣東、福建兩省及天津市已獲批建設自由貿易區,其他城市也正在積極努力申報自貿區建設。在此背景下,吉林省應深入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爭取盡快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

一、吉林省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嵤┡c自貿區的建設聯系極其緊密,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自貿區建設均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兩者均以加強對外經貿合作及開拓新市場為發展目標。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與自貿區建設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一帶一路”建設必然推動我國國內自貿區建設的步伐,而自貿區的建設又必然加快“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步伐。因此,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有利于實現自貿區與“一帶一路”戰略有機對接和戰略聯動。(二)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東北亞戰略合作。吉林省作為東北亞的幾何中心,是我國參與東北亞戰略合作的前沿陣地和橋頭堡。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不僅有利于深化我國與東北亞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更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我國在東北亞戰略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并增強我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政治地位和話語權,從而構筑我國在東北亞地區戰略合作的新格局。(三)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吉林省作為我國近海內陸省份,毗鄰朝、俄兩國,同時與日、韓、蒙都有密切的貿易往來,邊境縣占全國總數的7%。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可進一步打造我國內陸省區對外開放的新門戶、新平臺,同時進一步擴大我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市場影響力,提高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經濟外向度、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為吉林省新一輪對外開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再振興提供更多的對外經貿合作機會。(四)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自2010年吉林省實施“長吉圖”戰略以來,吉林省在東北亞地區域的影響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競爭力不斷提升。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將更有利于改變過去以出口加工為主的投資模式,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節能環保、綠色經濟等將成為自貿區的重點發展領域。同時,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可促進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提高區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并創我國內陸省區,尤其是沿邊地區對外開放、體制創新新模式,探索內陸省區以“開放帶開發”的產業發展新思路。

二、建立吉林(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優勢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