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經貿關系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28 10:22:00

導語:中俄經貿關系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俄經貿關系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俄經貿關系;市場特性分析;經貿發展戰略

論文摘要:中俄兩國是世界公認的“成長最快的經濟體”,2007年中國和俄羅斯經濟仍繼續保持增長。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兩個充滿活力的巨大市場,為兩國的商品、資源、技術和資本進入對方市場提供了廣闊前景,中俄經貿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雙方應當抓住時機,充分挖掘潛力,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雙邊經貿關系持續穩定發展,把兩國經貿合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一、中俄經貿關系發展

(一)中俄貿易發展的幾個階段

1991年至今,中俄貿易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1~1993年),蘇聯解體后,兩國貿易方式以政府協定貿易和企業間易貨貿易為主,1991年雙邊貿易額為39.04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減10.8%;1992年雙邊貿易額達到58.62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增50.2%;1993年達到76.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與上年相比增31.0%。第二階段(1994~1998年),貿易方式逐漸向現匯貿易過渡,雙邊貿易額下滑,1994年為50.76億美元(-33.9%),1995年為54.63億美元(+7.6%),1996年為68.46億美元(+25.3%),1997年達到61.24億美元(-11.2%),1998年降至54.81億美元(-10.5%)。第三階段(1999年至今),雙邊貿易額止跌回升,連續8年保持快速增長(年均增幅31.5%),1999年為57.20億美元(+10.4),2000年為80.03億美元(+39.9%),2001年為106.70億美元(+33.3%),2002年為119.30億美元(+11.8%),2003年為157.60億美元(+32.1%),2004年為212.30億美元(+34.7%),2005年為291.00億美元(+37.1%),2006年為334億美元,2007年前9個月就達349億美元,增幅高達42%。

(二)中俄經濟科技合作

在經濟科技領域,中俄兩國已經建立了全方位、多管道、多層次的合作格局。

1、投資合作。截至2005年底,中國在俄投資項目共657個,協議投資額約9.77億美元。投資主要分布在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林業、貿易、輕紡、家電、通信、建筑、服務、房地產開發等領域。俄羅斯在華投資項目1849個,合同投資額約14.05億美元,實際投資額約5.41億美元。俄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投資合作是發展中俄經濟合作的重要途徑,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只有擴大相互投資,才能拉動兩國貿易大幅度增長,2003年,在俄羅斯境內有由中國商務部批準的中國資本參與的企業482家,這些企業的雙邊投資總額為3.25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2.07億美元。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貿易、微電子技術、通信、制衣、家電組裝、公共飲食、木材加工、農業等領域。據中國方面統計,截至2003年1月1日在中國境內注冊的有俄羅斯資本參與的企業共1413家,俄羅斯在中國的累計投資額為3.032億美元。2004年在中國境內新建有俄資參與的企業116家,增長8.9%。俄羅斯投資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核電、汽車和農機組裝、化工、建筑等領域。俄資在這些項目上的合同金額為6.74億美元,實際投資金額為3億美元。近年來兩國采取了包括建立中俄投資促進會議機制在內的多種合作方式,推進中俄投資合作。在第一、二屆中俄投資促進會議上雙方共簽約19個項目,中方投資總計21.5億美元。這些項目的實施既為俄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加深了兩國人民的理解和友誼,進一步增強了雙方深化投資合作的信心。在第三屆中俄投資促進會議上,中俄雙方又簽約了10個項目,涉及礦業開采、森林工業、汽車裝配與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中方協議投資額達10億美元。中國在俄羅斯的最大的投資項目、投資總額達13.46億美元的“波羅的海明珠”已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該項目由上海實業集團牽頭、多家上海企業參與。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中國對俄累計投資額將達到120億美元。

2、科技合作。兩國政府鼓勵國家科研院所在技術創新領域進行長期合作。多年來,雙方在激光、超導、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首先,兩國政府積極發揮指導和推動作用。在兩國政府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下設立了科技合作分委會,在分委會框架下成立了創新合作工作組、重點院所合作工作組和軍轉民技術合作工作組。1997~2005年,共有300多項目列入中俄政府間科技合作計劃,涉及航空、航天、機械制造(包括精密機械、機器人)、電子信息技術(包括光電子、網絡技術、超級計算機研制)、新材料(包括納米材料)、冶金、能源動力、高能物理(大功率激光器、核物理)、海洋(包括造船、漁業)、天文、地質、礦業、地震、遙感、水利、石油、化工、農業(農業栽培技術)、醫藥(SARS等病毒性傳染病防治)、生態等諸多領域。其次,在兩國有關部委間進行對口的合作,尤其是在核能、航空、航天、電信、船舶、電力、環保、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已呈穩步發展的勢態。此外,聯合建立科技園區以及民間科技合作,均取得較好的結果。聯合建立科技園區是中俄科技合作形式的創新。雙方在中國境內建立了“煙臺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化合作示范基地”、“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園”和“黑龍江中俄科技及產業化合作中心”三個國家級高科技合作基地。“煙臺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先后從俄羅斯以及其它獨聯體國家引進高新技術項目80個,其中6個項目建成投產,9個項目開工建設,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機電設備、生物制藥和高效農業四個產業合作重點。“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園”同俄方合作生產聚四氟乙烯,其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0%左右,并向歐、美、日出口。中俄在這一基地的合作已從氟化工向人工晶體、工程塑料、復合肥等領域拓展。“黑龍江中俄科技及產業化合作中心”合作的領域寬廣,形式多樣,成果顯著。

3、工程項目合作。隨著雙方一系列經貿協議的簽署,兩國的大中型企業在經貿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顯著增強,工程項目合作不斷增多并且跨越了兩國的許多重要領域。例如,中國石油總公司2002年1月份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采氣和輸至上海工程的45%交給俄羅斯的天然氣工業公司承包,這是俄羅斯大型企業打入中國市場的重大舉措;俄國防出口公司與中國簽署了向中國出售兩艘“現代”級驅逐艦總價值14億美元的合同;中俄政府之間最大的經貿合作項目——江蘇田灣核電站建設進展順利,核電站一號核島安全殼已經封頂;關于鋪設從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輸油管道,俄聯邦生態、技術及核監督局的專家委員會,于2006年3月3日批準了修建這一項目。這一輸油管道第一期工程建設將于2008年11月完工。石油運送到太平洋沿岸后,將通過載重量30萬噸的運油船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此外,在斯科沃羅基諾地區(離中國邊界60公里),還將修建通往中國的支線輸油管道,預計每年可向中國出口3000萬噸原油。上述兩國的這些合作舉措預示著兩國大中型企業將成為未來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角,并且牽動著兩國的重大經濟利益,對今后兩國的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05年底,中俄雙方共簽署勞務和工程承包合同金額55.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約為27億美元,在俄人數約2.2萬人。中國對俄勞務合作集中在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建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制衣、醫療及其它服務行業。

(三)能源合作

1、石油。石油領域的合作是中俄能源領域合作的重點。2004年,俄方通過陸路交通向中國出口石油1000萬噸,根據協議,未來幾年每年向中國輸送石油不少于1500萬噸。從東西伯利亞到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管道“泰納線”已開始施工。這是中俄能源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泰納線”全長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將從泰舍特鋪設到斯科沃羅季諾,全長2400公里,預計2008年11月完工,屆時輸油能力為3000萬噸。根據協議,中國將出資4億美元,鋪設從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支線。也就是說,一期工程完成后,俄羅斯每年通過這條管道向中國輸送原油3000萬噸。中俄能源合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即從單純的能源貿易型轉向生產加工型轉變。根據2006年3月達成的《關于在中國、俄羅斯成立合資企業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則協議》,雙方將于今年底在俄羅斯和中國境內各建立石油合資企業,在俄羅斯境內從事石油資源勘探和開發活動,在中國境內開展石油加工和銷售業務。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共同投資開發東西伯利亞的萬科爾油氣田和薩哈林大陸架的油氣區。

2、天然氣。1999年雙方簽訂了管道建設技術經濟論證總協議。當時計劃鋪設從伊爾庫茨克州的科維克京斯克天然氣凝析氣田到中國山東,然后到韓國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年輸氣量為200億立方米。2006年3月普京總統訪華,兩國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于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天然氣將通過新建的“阿爾泰”管道由西伯利亞輸至中俄西段邊界進入中國新疆,最終與中國的西氣東輸主管道連接。俄羅斯計劃鋪設東西兩條管道向中國輸送天然氣:按照計劃,東西兩條管道,從2010年起向中國輸送200~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到2020年向中國輸送的天然氣不少于400億立方米。

3、核能。根據1992年的協議,俄羅斯援助建設蘭州核能濃縮鈾工廠,該廠利用俄羅斯設備和工藝對鈾進行濃縮。中俄核能合作領域的最大項目是江蘇田灣核電站。電站始建于1999年,總投資約265.27億元人民幣。2006年1月第一、二號機組已并網發電,兩臺機組發電能力為212萬千瓦。這將使中國核電裝機總容量提高30%。目前俄方正爭取參加第三、第四號機組的建設。江蘇田灣核電站第一期工程為中俄今后在這一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創造了良好的基礎。中俄在核能合作方面亦有很大潛力。按中國發展核電站的計劃,今后15年至少要修建30座核反應堆。俄羅斯準備積極參與,現在俄原子能建設出口公司正與美國西屋公司和法國海法公司競標中國四座核反應堆工程。

4、電力。上世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用于8個熱電站的16臺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10萬千瓦,總價值為20億美元。2005年7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并就輸電方式、規模、定價原則、進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達成一致。2006年3月,雙方又簽署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全面開展從俄羅斯向中國供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協議》。今后在電力方面的合作,設想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擴大邊境輸電規模,到2008年由俄遠東向中國黑龍江省輸電,鉦輸送36億~43億千瓦時;第二階段,到2010年向中國遼寧省電網輸電,年供電量為165億千瓦時—180億千瓦時;第三階段,到2015年由俄遠東向中國東北、華北輸電,年輸電量為300億千瓦時。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和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輸電中國的談判已進行多年。為此,將架設長度約2600公里的600千伏高壓直流電的輸電線,年輸電量將達200億千瓦時。目前合作已進入實施階段。

二、中俄經濟科技合作面臨的問題

(一)中俄雙邊貿易總額近年來增長很快,但總量不大

2006年俄中貿易再創新高,達360億美元。照此發展,2010年雙邊貿易額600億~800億美元的目標是完全能實現。但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中俄貿易的比重只占2%左右。2005年俄中貿易額達到290億美元,而中國與其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的貿易額卻達到2170億美元,與美國的貿易額也達到2110億美元。雖然俄羅斯已成為中國第8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也是俄羅斯第4大貿易伙伴,中俄雙邊貿易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盡管如此,雙邊經貿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

(二)貿易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中俄兩國的商品貿易結構與兩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中國對俄出口主要以紡織和輕工產品為主,其中紡織品、鞋類商品占中國對俄出口額的70%以上。中國自俄進口主要以原材料商品為主,其中燃料能源產品、鋼材、化肥、原木及有色金屬及其制品、機器制造及運輸工具、化工產品、貴重金屬及其制品、原木及紙漿制品占了自俄進口總額的近70%。由于兩國生產結構的調整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短期內,中俄兩國商品貿易結構還難以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仍將是中方以勞動密集型產品與俄方的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還是資源密集型產品,商品的附加值均較低,貿易規模的擴大將主要依靠數量的增加。改善貿易結構,特別是提高機電產品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已經成為我國對俄經貿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努力方向。2006年中俄貿易額猛增37%,其中能源貿易的拉動作用最為顯著。但是,能源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具有不可持續性,同時還受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制約。如果中俄貿易結構不能實現多元化,一旦原材料商品價格下跌,或原油價格繼續上升,中俄貿易額很難保障這一增長速度。

(三)貿易逆差問題

在兩國貿易中,俄方一直處于大量順差,中方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且隨著貿易額的不斷上升,逆差也會進一步的擴大。其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中俄進出口商品結構的特點及進口所造成的。我國自俄進口的商品是我方短缺、而又需求量較大的資源性商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性商品的需求量將會不斷的擴大。這對于中國外貿來說,是無力長期承受的,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也會影響到兩國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四)中俄貿易秩序尚有待進一步完善

貿易秩序的混亂是制約兩國貿易發展的又一個障礙。中俄兩國都處在經濟轉軌時期,都未形成有效的行業協調和管理機制,兩國國內的惡性競爭、低價競銷的現象必然會延伸到對方市場,導致兩國貿易條件惡化。包機包稅及存在關稅和非關稅性的貿易壁壘,灰色清關問題等,影響了雙邊貿易的加深和規范化。尤其是俄灰色清關未得到有效遏止,中國商品不僅難以通過正規報關渠道進入俄市場,而且灰色清關也給俄方造成了關稅和外匯流失、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國內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雖然目前中俄高層重視發展雙邊經貿關系,也提出了許多措施,但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關鍵在于依賴市場經濟制度的保證。通過制度安排消除兩國貿易中的不正常現象,減少兩國的貿易糾紛。

三、中俄經貿關系發展戰略與決策

(一)以中俄國家年為契機,深化雙邊經貿合作。中俄國家年是中俄關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兩國關系史上的創舉,體現了兩國領導人和人民發展中俄友好的強烈愿望和巨大智能。中俄國家年活動對兩國經貿關系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中俄經濟工商界論壇、俄羅斯國家展、中俄投資促進周等大型經貿活動盛況空前。僅在中俄投資促進周期間,雙方簽約投資金額就達10億美元之多。2006年前9個月,中俄經貿額達246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全年貿易額達36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俄在華舉行了20多個地區的專項推介會,組成1000多人的代表團參加中國的吉洽會、哈洽會,雙方舉辦了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俄聯邦區在華推介活動等大量高水平、高質量、大規模的務實合作活動,為兩國實業界、地方省州接觸、洽談意向提供了難得機會。掀起地方交往的熱潮。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經濟領域顯現出蓬勃生機。根據雙方組委會制定的初步清單,2007年的“中國年”活動內容將十分豐富。雙方將陸續舉辦10項國家級活動,如中國國家展、中國文化節、中俄立法機構高級研討會、第二屆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第四屆中俄投資促進會等。發展中俄經貿合作優勢明顯,前景廣闊,合作潛力巨大。兩國具備市場容量大、產業結構互補性強、合作機制完善、法律基礎堅實等優勢。雙方企業應把握機遇,推進合作,共謀發展,為鞏固和深化雙邊經貿關系作出貢獻。

(二)準確把握中俄市場的特殊性。從俄羅斯市場經濟的生長發育過程看,俄羅斯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市場經濟了,但它不是發達、完善的市場經濟,而是尚未發育完全的市場經濟。雖然俄羅斯市場經濟還沒發育成熟,現代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機制設生成,但市場競爭機制、價值規律已經發揮作用,遠比中國徹底。私有財產已經形成,但保障私有財產的嚴謹的法律體制和機制尚有待出臺。實際上,現代資本主義的生長經歷了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福利社會”幾個歷史階段,才形成了可以自我完善、實行宏觀調控的發達資本主義。而俄羅斯,正處于資本積聚到資本集中階段,要達到現達資本主義的程序尚待時日,至少還需要若干年的時間。那種認為可以在俄全面展開正規化的信用證方式貿易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俄轉軌初期,中俄雙邊貿易主要以易貨貿易為主。后來,俄出于加快向現匯貿易轉變的考慮,實行了限制易貨貿易的政策。但在現匯貿易中,由于銀行信用度低,在西方發達市場經濟體中常用的信用證等支付手段,在俄羅斯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中俄雙邊貿易中支付手段嚴重不足,不僅增大了出口成本,而且增加了出口商的金融風險;在對西方發達國家出口時,我國企業主要是與貿易商或規模較大的分銷商做生意,不僅可以利用現有的分銷渠道直接進入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而且收款風險較低。但在俄羅斯卻難以像開拓西方發達國家市場那樣依靠現成的分銷商。在很多情況下必須到俄羅斯去成立自己的分銷企業。由于分銷系統不發達造成的這種營銷模式,在初期使得中俄貿易的成本相對較高,但從長遠看,卻給中國的流通企業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巨大機遇,即中國的大型分銷企業可能在俄羅斯這個大市場中建立自己的分銷體系。

俄羅斯在轉軌過程中,政府管理的不規范性對國際貿易領域產生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批官商勾結的“清關公司”。通過正規途徑辦理入關手續,進口商不僅要付高額關稅,而且還要遭受海關人員的種種刁難和勒索。因通關時間過長,造成進口的中國商品款式過時,被迫降價銷售,食品則可能腐敗變質而無法上市銷售。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俄羅斯的通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目業務、提供運輸和辦理海關手續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在將貨物運抵俄羅斯后,以少報數量或假報品種的方式偷逃關稅賺取利潤。而中國企業雖可少交些關稅,但因拿不到報關單而承擔風險。清關公司的盛行,一方面使俄政府稅收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也在進口商之間造成了不平等競爭,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由于這些清關公司大多具有很強的高官背景,通過清關公司的灰色通關可能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還會存在,因此,中國對俄出口政策必須充分考慮這種情況。同時,在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貿易人員簽證、貿易匯兌、結算等多個方面,俄羅斯政策均不穩定,使對俄出口企業面臨很高的政策風險。另外,執法人員腐敗貪婪,侵犯商家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總之,俄羅斯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其市場具有不規范、不穩定、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同時,其市場容量大、流通體系落后,也為中國擴大對俄出口,并且在俄建立有效的市場網絡提供了機遇。

(三)開拓俄羅斯市場的戰略。

1、擴大機電產品貿易,改善雙邊貿易結構。照我出口商品占俄同類進口商品的比例排序,我對俄的出口重點集中在輕紡日用品、初級加工食品及個別化工原料上。而俄的進口商品構成卻在發生變化,總體趨勢是機械設備所占比重不斷增加,日用消費品的份額相應下降。進口品種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俄羅斯已從進口日用消費品為主的階段轉向了以進口機電產品為主的階段,而我對俄的出口卻長年停留在以輕紡產品為主的日用消費品和簡單食品的水平上。這兩項產品的附加值很低,出口利潤遠遠比不上機電產品。而且,隨著俄消費品市場的日漸飽和,向俄出口低級加工品將越來越困難,利潤也將越降越低。因此,我們要擴大對俄羅斯出口,就必須針對俄市場調整我們的出口商品結構。中俄機電制造業各有優長,互補性強,俄在航空航天、核能、動力設備、采礦設備、金屬加工機床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中國在家電、電子、通訊、汽車等領域優勢明顯。雙方可確定重點合作領域,推動實施若干個示范項目;同時,將機電產品貿易與技術轉讓和投資結合起來,帶動聯合生產加工合作,擴大共同利益,互利雙贏。

2、規范雙邊貿易秩序,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兩國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強化服務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法規,創造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能力所及的條件下,為兩國重點投資項目提供融資和稅費等優惠政策,在審批、勞務配額、人員簽證、貨物通關等方面給予便利。應進一步完善業已建立的中俄規范貿易秩序聯合工作組機制。加強“中俄投資促進會議”機制的相關工作,使之成為兩國政府、企業在投資領域相互交流與協調的主要平臺,成為推動中俄投資合作的長效助力器。同時,還要加強雙方溝通與協調,加強內部監管與整頓,積極引導企業逐步走上規范、健康的發展軌道,促進雙邊貿易穩定發展。雙方主管部門要督促和幫助企業落實簽約項目,確保取得實效;要保持經常性的對話交流,及時溝通情況,促進雙方地方政府和兩國企業的往來,并切實解決雙方投資合作中的問題。

3、結合兩國地區發展戰略,要加強和提升地區合作。近年來,俄羅斯出臺了一系列推動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經濟發展的聯邦規劃,2005年俄羅斯出臺了《經濟特區法》,并全面展開經濟特區籌建工作,這為中俄擴大投資合作提供了良好機遇。目前,中國正在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中俄雙方應加快制定地區合作的戰略,發展邊境自由經濟貿易區,將產業、貿易、技術組合起來,使邊貿發展建立在強大的產業支撐基礎上。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加緊具體項目的談判和落實,把地區發展戰略與開展合作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兩國邊境地區發展。在完善口岸基礎設施,規范邊貿秩序、提高通關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發揮兩國邊境和地區間合作潛力。

4、以成熟的國際貿易規范推動中俄經貿合作,建設東北亞自由貿易區。俄入世的不斷臨近,給中國在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規則框架下推動解決中俄雙邊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支持俄羅斯加入WTO,以正規的、現代化的國際貿易規范推進中俄經貿合作,是未來雙方減少和化解摩擦的重要途徑。雙方可積極參與建設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推動更多投資項目實施。包括中國、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在內的東北亞經濟體形成,是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關鍵環節。加快解決俄對中國商品的高關稅壁壘問題,解決對中國商品和企業的非關稅壁壘問題,將極大推動整個東北亞經濟區域的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