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域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5 18:51: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鎮域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鎮域經濟的調查與思考
按區域經濟理論解釋,鎮域經濟屬于地域分工體系中的一個環節,是具有全國意義的經濟明顯的地域性生產綜合體,處于我國國民經濟五級[中央、省、市、縣(區)、鎮(鄉)]構架中的最基層,是國家方針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臺。大力發展鎮域經濟,盤強鎮域經濟總體實力,這對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鎮域經濟與區域經濟是融為一體的,二者都具有明顯的一體性。近年來,浙江等地鎮域工業企業在全省工業企業總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從而帶動了區、市乃至全省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展受到更多的重視,從政策、體制、資金到資源都得到了不斷優化和配置,區域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而鄉鎮一級由于諸多因素,鎮域經濟發展滯后,對區域經濟的提升作用遠遠不夠,成為區域經濟的短腿。
由于鎮域經濟發展滯后,導致鎮鄉可供財力嚴重不足,加之歷史遺留問題形成的鎮鄉債務沉重,使鎮鄉財政運轉更趨艱難,客觀上又嚴重制約了鎮域經濟發展,從而使鎮域經濟發展陷于“無力發展”,“不能發展”的沼澤地。因此基層政府必須站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和理解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努力為鎮域經濟發展創設寬松的環境和氛圍,找準突破口,選準發展點,不斷壯大鎮域經濟總量,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黃集鎮鎮域經濟發展現狀與有效實踐
黃集鎮地處襄樊市北大門,兩省三縣交界處,是湖北省25個重點邊貿口子鎮之一,也是襄樊市區唯一的口子鎮。全鎮轄36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萬人,版圖面積2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453畝,集鎮面積3.81平方公里,鎮區人口3萬。鎮內駐有襄北監獄、總后教導大隊、610亞洲第一滑軌試驗場等處級以上單位。焦枝鐵路穿境而過,207國道和黃老省道在鎮中心相匯,漢十高速公路和許樊高速公路縱橫全鎮14個村。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使黃集鎮成為鄂西北農副產品和小商品的集散地和襄北的高產農業經濟板塊。
近年來,黃集鎮立足資源優勢,搶抓機遇,真抓實干,使鎮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以20*年為例,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00萬元,招商引資600萬元,財政收入3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85元,在全市95個鄉鎮中排序第22位,走在了全區的前列。我們的做法是:
鎮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
1供給側改革為鎮域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經濟新常態下,鎮域經濟發展必須綜合考慮本地資源實際和環境承載力,實現當期可承受、長遠可持續,兼顧產出效益與環境保護的發展。而推進供給側改革可以實現鎮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其創新、協調、綠色發展提供新動力。1.1供給側改革激發鎮域經濟創新活力。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通過創新形成新主體、培育新動力、發展新產業,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動力由傳統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就為縣域經濟和鎮域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動力。一方面,鎮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供給側改革將強化市場的有效供給、增加消費者的消費選擇,進而能夠引導和擴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大將會帶來投資需求的增加,因此,創新帶來的消費與投資的擴張無疑會為鎮域經濟增長帶來強勁動力。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各種新興市場主體,各種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形成,“船小好調頭”的鎮域經濟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將凸顯,為其及時更新技術、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供給帶來新的發展機遇。1.2供給側改革推進鎮域經濟協調發展。鎮域發展不平衡是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長期性問題,如果不加以高度關注導致“木桶效應”更加明顯,勢必影響整個區域經濟的繁榮與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供給側改革中“補短板”的任務能夠為鎮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帶來強勁動力。具體來說,在供給側改革推動下,一些鎮域將著力自己的短板進行改善升級,一些鎮域將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跨越發展的基礎保障;一些鎮域將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具有本地特色和資源稟賦優勢的產業,結合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一批新業態、新經濟,改造和升級生產模式;同時還將積極推動一些中心、重點城鎮發揮區域中心作用,帶動和促進周邊鄉鎮發展,這必將營造鎮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1.3供給側改革促進鎮域經濟綠色崛起。大多鎮域由于自身資源稟賦和先天條件有限,導致招商引資的企業多為一些產能落后的企業,這類企業一般存在高能耗污染較大的問題,對地區的生態環保有較大消極影響。供給側改革中的“去產能”任務,就要求將這類企業作為主要淘汰目標,這將倒逼現有企業進行改變:要么被市場淘汰,要么必須加大環保投入或者生產流程的升級換代以減少對環境的消極影響,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同時,鎮域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對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也會堅決說不,對綠色、高效的新興產業將更加歡迎、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這必將為鎮域經濟的綠色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2供給側改革為鎮域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
供給側改革在為鎮域經濟帶來發展新動力的同時,也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融資難度加大、管理科學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等諸多方面為鎮域經濟發展帶來系列挑戰。2.1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供給側改革要求下,傳統的發展體制和方式難以為繼,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和生態環保壓力的不斷加大,生產要素規模擴張的優勢也逐漸減弱,過多依賴低端產業、依賴低成本勞動力和依賴高資源環境消耗而獲得發展的鎮域經濟必將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急迫需求,否則,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財政收入、就業率、發展速度等方面的消極影響,如果不抓住機遇再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再創比較優勢,鎮域發展極有可能在供給側改革的調整中出現經濟的“硬著陸”,原來的發展方式則可能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這將為區域發展和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巨大隱患。2.2地方發展融資壓力倍增。供給側改革的一大任務是去杠桿。現階段,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本已較大,鎮域經濟發展已面臨諸多困難,而去杠桿的重點是要推進金融系統的市場化改革進度,避免政府對金融的過多的不必要管制。金融系統的市場化改革,必然對資金的使用效益、運轉周期提出更高要求,這就給鎮域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融資壓力。一方面,這對實力弱小、發展較為緩慢的鎮域經濟主體無疑是“雪上加霜”,讓他們在獲取金融貸款和資金上的劣勢凸顯,融資更加困難,使得原本資金鏈就不充裕的鎮域經濟企業實體更是陷入了破產倒閉的危險境地。另一方面,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創新項目面臨更大的融資壓力,供給側改革的去杠桿對金融和資金的監管將更加嚴格,在項目資金審批上必然更加謹慎和嚴苛,就難以及時有效把握住市場機遇,對鎮域經濟的增長也必然帶來較大壓力。2.3政府職能優化刻不容緩。政府作為制度政策的供給方,在供給側改革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優化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問題是有效推進供給側改革背后的核心問題。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各級政府的職能職責、管理水平都提出更高要求,作為管理鎮域經濟的基層政府更是面臨諸多挑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能夠有效增加鎮域經濟發展動力,為其在激發創新活力、推動協調全面發展、助推綠色崛起等方面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同時也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融資、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帶來諸多挑戰。把握機遇、培育后發優勢、面對挑戰實現轉型跨越是鎮域經濟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是推進區域經濟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旭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2016(3):155-155.
鎮域經濟發展考評獎勵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促進全縣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共縣第次黨代會《關于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決定》(辦發[2012]6號)的精神,本著“科學考核,爭先發展”的原則,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一主四推”為主線,突出鎮域經濟加快發展戰略,建立鎮域經濟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全縣各鎮(管理區)競相跨越式發展。
二、考核范圍
22個鎮(管理區)。
三、考核指標
鎮域經濟大發展調研報告
邁進20*年,一場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大發展”為主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學習討論熱潮正在城鄉各地蓬勃興起。我鎮也和各地一樣在經歷了改革開放整整30年后,開始轉入科學發展、全面進步的新階段,適時掀起地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熱潮,這無疑對推動我鎮新一輪經濟大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為此,我鎮將認真貫徹落實好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科學發展觀,一心一意謀發展,充分發揮xx鎮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工業邊貿、旅游、農土特產加工,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xx鎮位于始××東北部,是三國時期馬、糧、草堆集之地,距縣城12公里,東臨本縣澄江鎮,南接本縣太平鎮,西鄰本縣太平鎮,北靠南雄市的古市鎮。
xx鎮鎮域總面積198平方公里,下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鎮區建成總面積0.93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9431人,外來人口1000多人。全鎮有耕地46000畝,人均耕地1.21畝。
其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國道323線、省道s244線匯合處,鎮內交通便利,湞江河貫穿中部。山林面積13350公頃,木材儲積量401783立方米,有廣東金葉第一鎮美譽,是韶關市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之一。這些優勢為正在發展中的xx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由于xx目前的落后環境又使xx經濟處于徘徊不前的狀況。
一、制約我鎮經濟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
目前xx鎮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迅速發展起來,還未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局面,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嚴重地制約著xx鎮經濟的發展。
鎮域經濟發展現狀調研
鎮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是壯大縣域經濟總量,提升縣域競爭力的關鍵環節。為大力促進我縣鎮域經濟的科學發展,真正把發展鎮域經濟作為我縣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我委組織開展了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鎮域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調整鎮域經濟結構,優化鎮域經濟布局,有力地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鎮域經濟綜合實力迅速攀升。“十一五”期間,全縣各鄉鎮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56.6億元迅速攀升至2010年的138.5億元,年均增幅為19.6%。三次產業比例由原來15.9:64:20.1調整為2010年的12.7:65.5:21.8,二三產各提高1.5和1.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由28.7億元、0.6億元提高到78.9億元、1.6億元。鎮域經濟實力的提升也給居民帶來了實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4884.81元增加到2010年的7324元。
二是項目聚集區經濟效益較為明顯。從全縣各鄉鎮情況看,項目相對集中的地區經濟效益較為明顯。孝直鎮充分發揮機械加工企業較多的基礎優勢,先后引進了匯九齒輪、匯源齒輪、瑞翔輪胎等30余家企業,機械加工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目前,全鎮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3家,1-11月份完成銷售收入35.2億元、利稅5億元;安城鎮大唐風電、山水水泥等項目的順利實施,成就了安城以水泥建材為主,食品、紡織、電子元器件為輔的產業聚集帶。截至11月底,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7家,銷售收入29.7億元,利稅3.9億元。孔村炭素產業聚集區,鎮域內多家炭素企業更是成為全鎮實現經濟效益的中堅力量,全鎮炭素生產能力達到120萬噸。
三是特色經濟優勢凸顯。全縣各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孝直鎮做大做強機械加工和蔬菜兩大主導產業,形成了東部蔬菜、中部駐地及工業園、西部林果及旅游開發的三大特色經濟格局。孔村鎮極力促進炭素聚集發展和食用菌鏈條延伸,并強化產業扶持,“東菜西菌中藥材”這一特色農業也悄然繁榮。玫瑰鎮圍繞玫瑰產品深加工做文章,2011年先后引進4家企業,并與黃金搭檔、藍貝集團等知名企業接觸、洽談,走出了一條玫瑰產業特色之路。
鎮域經濟大發展調研報告
邁進20*年,一場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大發展”為主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學習討論熱潮正在城鄉各地蓬勃興起。我鎮也和各地一樣在經歷了改革開放整整30年后,開始轉入科學發展、全面進步的新階段,適時掀起地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熱潮,這無疑對推動我鎮新一輪經濟大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為此,我鎮將認真貫徹落實好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科學發展觀,一心一意謀發展,充分發揮xx鎮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工業邊貿、旅游、農土特產加工,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xx鎮位于始××東北部,是三國時期馬、糧、草堆集之地,距縣城12公里,東臨本縣澄江鎮,南接本縣太平鎮,西鄰本縣太平鎮,北靠南雄市的古市鎮。
xx鎮鎮域總面積198平方公里,下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鎮區建成總面積0.93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9431人,外來人口1000多人。全鎮有耕地46000畝,人均耕地1.21畝。
其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國道323線、省道s244線匯合處,鎮內交通便利,湞江河貫穿中部。山林面積13350公頃,木材儲積量401783立方米,有廣東金葉第一鎮美譽,是韶關市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之一。這些優勢為正在發展中的xx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由于xx目前的落后環境又使xx經濟處于徘徊不前的狀況。
一、制約我鎮經濟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
目前xx鎮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迅速發展起來,還未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局面,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嚴重地制約著xx鎮經濟的發展。
鎮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摘要:鎮域經濟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作為城鄉經濟發展的樞紐,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巨大作用。因此,推進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我國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淄博市;鎮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鎮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的一個單元,是城市經濟和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實現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對改善城鄉二元結構,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推進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1推進鎮域經濟發展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選擇
整合城鄉資源、完善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產業發展都需要有一個連接點。作為城鄉經濟社會聯系過渡地帶的鎮域,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這個連接點,并且具有得天獨厚的特殊優勢;鎮域經濟,本質上是農村綜合經濟,是以鄉鎮為單位的區域經濟,它直接面向提高農民收入,提升農業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三農問題”;同時鎮域經濟還是聯系城鄉經濟的樞紐,是鄉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的橋梁。因此,大力發展鎮域經濟是完善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切入點,也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縣鄉(鎮)域經濟發展調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經濟工作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工業、農業持續發展,重點工程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鎮域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預計至2005年7月底,我鎮共實現財政總收入21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完成財稅任務995.6萬元,超全年任務298.2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42.8%。
(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農村農業
一是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發放兩項補貼款35.7萬元,農民實際增收人平200元;二是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加大農業引資力度。澗湖村西瓜種植面積700畝,我們借機于7月10日舉辦了首屆澗湖西瓜節,擴大了澗湖西瓜的影響。隆平高科租賃稻田240畝,發展新型生態農業;三是搞好水利水系的疏浚工作,對聯合垸、同福垸的楊豐撇洪渠,荷塘撇洪渠進行了清污疏通。
(二)城鎮管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調整充實了城鎮規模建設工作機構,推選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充實了城鎮建設班子,穩定了城鎮管理隊伍,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明確了專人專職。加大雷鋒大道、星城大道的整治力度,拆除了兩旁的亂搭、亂建建筑物和廣告牌,成立清掃隊伍,從根本上改變了臟、亂、差現象。增設路標和指示牌,解決了亂停亂靠現象。規范渣土管理,日夜巡邏,杜絕了渣土亂灑現象。完成規劃修編工作,東馬集鎮的發展規劃更加合理、科學。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更換雷鋒大道沿線流泥井蓋40余個,增設小垃圾站6處,疏通下水道1000余米。
(三)嚴格依法依規征拆,項目建設強力推進
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推進鎮域經濟調研
發展環境就是發展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哪個地方的環境好,哪個地方經濟發展就快,象長官鎮這樣一個回漢兩族共居地,正是建設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有外商來投資,經濟才得到發展,因此在工作中,要繼續做好軟硬環境建設,圍繞改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辦事程序,提供優質服務,解決投資者在生產、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使他安心在寧津投資,這一方面,應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凡是外地實行的政策我都可以實行,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并認真抓好落實。要教育各級部門特別是執法執紀部門,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滿腔熱情、真心實意的為全縣經濟發展搞好服務。要開展部門承諾和“下評上”活動,健全社會監督機制,促進部門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對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縣立足資源優勢著力培植和發展特色產業,近幾年來。先后涌現出一批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鎮依托當地豐富的牛羊皮資源,開展招商引資,以企興農,發展鎮域經濟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一、做法
總人口3.7萬人,鎮現轄50個村。其中回民人口占到1/3耕地面積6萬畝,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億元,財政收入12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地方性稅收中,該鎮羊皮收購加工業所占稅收達到37%
收支矛盾突出,鎮曾經是一個經濟弱鎮。經濟總量少,曾經是該鎮面臨的主要困難,近幾年來,工作中,長官鎮黨委、政府在這些問題上沒有回避而是積極探索解決的辦法,特別是發揮當地牛羊養殖業這一優勢上做大文章。
一)引導促發展。
鎮域經濟發展工作報告
由主席帶隊一行3人于月日,根據縣政協黨委的安排。鎮調研鎮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采取看現場、聽匯報等方式進行,并邀請了相關民營企業座談,聽取了企業負責人的匯報。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今年1-8月份,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億元,同比增長58.1%;實現農業總產值億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元,同比增長28%;實現國稅收入萬元;實現地稅收入萬元,同比增長19%;全鎮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同比增長35.2%,新上工業項目個。全市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現場會、全縣群眾工作現場會、全縣重點項目現場會相繼在我鎮召開。
二、主要做法
1、立足優勢,擴大工業項目總量。在做大做強傳統柳編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與市縣兩個經濟開發區相鄰的區位優勢,規劃建設了工業集中區,集中區占地3000畝,其中一期占地600畝。依托鎮工業集中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豐富工業門類,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目前已有10個項目落戶集中區。同時積極盤活現有閑置存量土地,打破用地指標緊張的瓶頸制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今年1-8月份新上招商引資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2.6億元。在談項目4個。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在建項目提供全方位服務,督促在建項目加快進度,確保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2、圍繞特色,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按照“高產、優質、高效”和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營銷品牌化的要求,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大力支持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新創建有較強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3個;突出優勢畜產品規模養殖業發展。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利設施建設。積極爭取上級的投資項目,重點推進三沙河、綜合治理,提高河道防汛能力,大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