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4 23:14: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征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田稅征課問題分析論文
"假稅"。這是租借國有土地者向政府交納的租稅。可稱之為國租。它和私家"地租"有別,和"田租"的性質更為不同。
西漢中期,自武帝開始,特別是從昭、宣以后,封建政權把國有土地出租的情況,多有出現。據記載,當時官府屢屢頒布詔令"假民公田"。"公田"亦稱"官田",均指封建國有土地。漢代的"公田"包括多種:有"苑囿園池";有"江海陂湖";有未辟"草田";有無主"荒地";還有一種是武帝告緡后,國家所沒收的大量土地,等等。"公田"的數量,從現有文獻中要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誠較困難,但可略知個大概。據<史記.平準書)載:僅僅武帝告緡后,各郡所沒收的土地就不少,其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余頃。"又(后漢書.仲長統傳)曰:"田無常主,民無常居。……今者,土廣民稀,中地未墾。雖然猶當限以大家,勿令過制,其地有草者,盡曰官田。"至于苑囿池築可供耕墾者也比比皆是。①可見,"公田"雖然不像私有土地那樣多,但為數不少則可肯定。
——————————————————
①據(三輔黃圖)卷四<苑圃):漢代有上林苑、甘泉苑、御宿苑、思賢苑、西郊苑、宜春苑等,均屬水衡、少府管。這些苑圃的范圍很大。如上林苑"周長三百里,離宮七十所.皆容千乘萬騎"。甘泉苑"武帝置。緣山谷,行至云陽,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風、凡周回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宮殿臺閣百余所"。西郊苑"林麓藪澤連亙,繚以周垣四百余里……"
漢政權"假民公田"的"民",主要包括兩種"民":有破產的自耕農一一"貧民"、"流民";也有部分擁有權勢的地主一一"豪強"、"命家"或"權家"。
據記載,當時國家把"公田"假給"豪強"、"命家"和"權家"者,不是少見,而是常見,其所占比重,不是較少,而是較多。
漢代田稅征課研究論文
田稅是封建國家的重要財源之一。正確認識漢代的田稅,這對我們研究封建剝削和整個封建生產關系的源流變化,至為重要。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與土地國有制并存的漢代,其田稅大別之可分為"田租"、田租"附加稅"和假稅三項。本文不擬對漢代的田稅制度做全面論述,僅就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做一歷史考察。不妥之處,請同仁們指正!
一、輕田租和文帝十余年不收民租問題
"田租",這是土地所有者向封建國家交納的地稅。漢代的田租之輕,古人早有評論。東漢的茍悅在<漢紀)中說:"古者什一而稅,以為天下之中正也。今漢氏或百一而稅。可謂鮮矣!"宋人周密在(齊東野語)中也說:"自井田之法廢,賦名日繁,民幾不聊生。余嘗夷考,在昔,獨兩漢為最輕。非惟后世不可及,雖三代亦所不及焉。"荀悅和周密的話,并非虛言。史實證明,自漢政權建立后,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其田稅政策確實比前有所減輕。
(漢書。食貨志)載:高祖完成統一之后,就曾下過"輕田租,什五而稅一"的詔令。惠帝在位期間,又重申"減田租,復什五稅一"。①又據(漢書.食貨志)載:文帝時期,漢政權仍然繼續實行了惠帝以來的"什五稅一"之制,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兩次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在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還下過"其除田之租稅"的詔令。景帝即位后,對田租率又進行了調整或減輕。(漢書)本紀說: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令民半租",行"三十而稅一"。②從此,"三十稅一"便成為兩漢田租的定制。
(后漢書.光武紀)載:"建武六年十二月詔曰: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稅。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這說明東漢之初,田租雖然一度超過了三十稅一,但這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改變。
田稅征課問題管理論文
田稅是封建國家的重要財源之一。正確認識漢代的田稅,這對我們研究封建剝削和整個封建生產關系的源流變化,至為重要。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與土地國有制并存的漢代,其田稅大別之可分為"田租"、田租"附加稅"和假稅三項。本文不擬對漢代的田稅制度做全面論述,僅就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做一歷史考察。不妥之處,請同仁們指正!
一、輕田租和文帝十余年不收民租問題
"田租",這是土地所有者向封建國家交納的地稅。漢代的田租之輕,古人早有評論。東漢的茍悅在<漢紀)中說:"古者什一而稅,以為天下之中正也。今漢氏或百一而稅。可謂鮮矣!"宋人周密在(齊東野語)中也說:"自井田之法廢,賦名日繁,民幾不聊生。余嘗夷考,在昔,獨兩漢為最輕。非惟后世不可及,雖三代亦所不及焉。"荀悅和周密的話,并非虛言。史實證明,自漢政權建立后,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其田稅政策確實比前有所減輕。
(漢書。食貨志)載:高祖完成統一之后,就曾下過"輕田租,什五而稅一"的詔令。惠帝在位期間,又重申"減田租,復什五稅一"。①又據(漢書.食貨志)載:文帝時期,漢政權仍然繼續實行了惠帝以來的"什五稅一"之制,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兩次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在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還下過"其除田之租稅"的詔令。景帝即位后,對田租率又進行了調整或減輕。(漢書)本紀說: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令民半租",行"三十而稅一"。②從此,"三十稅一"便成為兩漢田租的定制。
(后漢書.光武紀)載:"建武六年十二月詔曰: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稅。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這說明東漢之初,田租雖然一度超過了三十稅一,但這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改變。
開征遺產稅相關問題研究論文
一、開征遺產稅的理論依據
遺產稅是對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課征的稅收。對此,有很多人想不通,人都死了,還要征稅,是不是太不近情理了。這一問題,實際上涉及到遺產稅課征的依據問題,即國家為什么要征遺產稅?以及國家為什么能征遺產稅的問題。
關于國家為什么要征遺產稅,學者們的看法很多,各國在立法課征時,亦因所處的環境時代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立法事由。但綜合來看,筆者認為,國家征收遺產稅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看:
第一,從國家的社會政策來看,開征遺產稅有利于防止收入的過分懸殊,調節收入分配,平均社會財富,解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避免產生劇烈的社會矛盾。這一點,筆者認為是開征遺產稅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取得的收入,其邊際消費效用是遞減的。隨著人們收入的越來越多,在使用時往往越來越漫不經心、越來越隨心所欲,有的甚至錢多得不知道怎樣花,而去胡作非為、吃喝嫖睹、吸毒、修身后墓穴等。而從繼承人方面來看,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紙醉金迷,無所事事,過著寄生蟲一樣的生活,對整個社會無所作為。這樣,社會財富過分地集中于少數人手中,不僅可能帶來一系列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而且也不利于財產價值的充分利用,不利于促使人們發揮出自身的能力、自身的創造性。這和市場經濟要求最優配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資源)也是相矛盾的。
第三,從稅收的征收管理來看,遺產稅的征收在某種意義上講有利于發揮賦稅的監督管理職能,實現偷漏稅款的補征(追課)。我們知道,人們的收入是要交納所得稅的,但有些人的收入來源不正當、不合法,不敢去申報納稅;有些人的收入雖然正當,但由于納稅觀念不強,或者由于工作繁忙,或計算錯誤等原因而未納或者少納了稅款。而這些收入除了消費掉一部分外,其余部分是要累積起來形成各種各樣的財產的。這樣,在其死亡發生繼承時征收遺產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稅款的補征。同時也可以通過加強遺產稅的征收管理發現違法收入,依法進行查處,凈化社會風氣。
明清茶政評析論文
清兩代尤其明代是西北茶馬互市發展和繁榮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西北茶馬互市中茶葉的來源和茶政與馬匹及馬政一樣顯得非常重要,茶葉生產和茶政是茶馬互市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下面只是分別就明清西北地區茶馬互市中所涉及到的茶葉的來源和茶政,進行簡要論述。
一、明代西北地區的茶葉來源
明代是我國歷史上西北地區茶馬互市的黃金時期,由于茶葉在明代茶馬互市中的重要性,以及茶業在社會經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明代茶法更趨完備,使明代西北地區用于茶馬互市的茶葉有比較穩定和充足的來源。
明代茶法主要有三:“曰官茶,儲邊易馬;曰商茶,給引征課;曰貢茶,則上用也”。[1]也就是說,前兩種茶葉是西北地區茶馬互市中的主體部分。[2]茶馬互市中的商茶,不是商人自由從事經營的,而是被納入政府直接控制的范疇,當然這并不完全排除民間自由買賣的少許部分。
茶葉產地主要有常州、廬州、池州、徽州、湖州、嚴州、衢州、紹興、南昌、饒州、南康、九江、吉安、武昌、長沙、荊州、保寧、成都、重慶、夔州、嘉定、瀘州、雅州等地,政府在產茶之地實行“茶課”,所以茶課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內容。
受交通運輸條件的限制,西北地區茶課“惟川、陜最重”。[3]四川和陜西的茶課最重,最直接的原因是這里的茶葉直接供應了西北及西南地區的茶馬互市,社會需求量決定了川陜茶課的重要性。正如明太祖朱元璋在派遣駙馬都尉謝達往諭蜀王朱椿時所言:
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的應用
摘要:本文對現階段在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中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對現階段診斷課程教學的實際狀況進行了探究,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明確了案例教學法應用改革的重點與內容,制定了改革目標,確定了案例教學法的改革方案,希望可以為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中的應用提供簡單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應用診斷學
在臨床醫學基礎學科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經驗性,同時又是鏈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診斷學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醫學生的培養質量。診斷學中臨床思維方法的培養一直是診斷學教學的難點及診斷學教學的最高境界。醫學生科學的、良好的臨床診斷思維是今后是否能培養出優秀的醫學生的關鍵。而案例教學方式作為一種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在實踐中應用可以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提升學生的溝通技能、臨床技能,增強學生的職業價值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行為以及倫理能力,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1.臨床診斷學現狀分析
診斷學課程以知識點多、知識零碎為特點,大部分知識點的傳授以縱向了解為主,同學們橫向聯系的能力較差,如何能使醫學生能盡快的將診斷學知識點融會貫通,熟練應用,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第一步。同學們在進行知識點融會貫通的同時,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這樣臨床思維能力就會逐漸的形成。而在傳統的臨床診斷教學過程中,其主要的授課方式多采用填鴨式教學為主的傳統理論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講授課程為主,課堂上也會有一些學生互動,但教師是主導,學生很容易有惰性思想,不能主動進行學習,僅僅是單純被動聽課,單純的對知識點進行機械性記憶,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要想提升臨床診斷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必須要探究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增強學生對診斷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社會培育出高質量的醫學生。
2.案例教學法在診斷學臨床思維教學中的應用
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研究
[摘要]美育即通過各種藝術和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在農村美術教育中,存在著教育觀念滯后、不重視美育,師資力量缺乏、教師素質不高,教材內容單一、教學手段陳舊等問題,導致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教師可通過樹立“以生為本”的人才發展觀,提升專業技能,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手段等方式改善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的狀況。
[關鍵詞]邊緣化;美術教育;農村地區
美育即通過各種藝術和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其中,通過藝術學習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美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還要求學生樹立美的理想,發展美的品格,培養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同時,美術課程也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課程,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的美術教育卻存在嚴重的邊緣化現象。
一、農村地區美術教育邊緣化問題概述
(一)農村地區教育觀念滯后,不重視美育。教育部規定中學應開展的素質教育課程有音樂、美術、體育等,其中,美育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應試教育的觀念使學生拼命學習文化知識,很多學生為了考入理想的學校,許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往往占用每周只有極少課時數的美術課程。美術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較低,有些農村學校甚至沒有專職的美術教師,教學效率低。此外,城鄉之間教育的差異也是導致農村中學普遍忽視美育工作的原因之一。農村很多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沒能獲得很好的美育啟蒙,導致其對美術課程沒有興趣,這也是導致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的原因之一。(二)師資力量缺乏,教師素質不高。農村美術師資力量薄弱和素質不高也是造成美術教育邊緣化的原因之一。據教育部體衛藝司的初步統計,在義務教育階段,藝術類教師的缺編比例高達40%~50%。據調查,儀征市中小學美術教師共120余人,其中專職教師約30人,約占總數的25%;美術專業出身的教師77人,占總數的64%,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在農村中小學中,美術教師兼任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教師的現象仍較突出。據調查,目前,儀征市有美術高級教師7人,其中僅1人在農村學校,其專業為漢語言,是語文教師兼職美術教學。農村美術教師兼職數量龐大,專職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導致美術教師教學能力偏低。(三)教材內容單一,教學手段陳舊。由于“藝術類課本應循環使用”的規定,農村學生每周只能在短短的課堂45分鐘里接觸美術課本,這給教師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加大了難度。教育部統一的美術教材單一,沒有體現地方性。例如,藝術創作攝影、攝像和電腦設計等藝術制作課程的內容不符合農村生活的條件。農村學生美術基礎相對薄弱,許多美術課程在農村學校很難開展。農村美術教學的方法陳舊,教材內容單一,使得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李政道說:“科學與藝術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們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1]如今的年輕家長逐漸意識到,藝術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優化人的趣味、開拓人的思維、豐富人的想像、陶冶人的情操,對個人的品格形成也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應該注重美育,加大對美術教育的投入,開發當地的美術教育資源,使教學方法多樣化。
二、改善農村美術教育邊緣化的策略
初中語文教案:《木蘭詩》2
[教學目標及重點]
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淺析高校教學課件綜合
“如今,走在教學樓里,仿佛置身電影院。”日前,筆者到某高校聽課,各種各樣“課件”的聲音從各個教室里傳出不絕于耳,引發了一位同行教授的感慨。此話雖然不無調侃,但也確實反映了目前高校課堂在使用“課件”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課件綜合征”不容小覷
“課件(Courseware)”是通過計算機將文本、圖形、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進行綜合處理制作而成的、用于課堂教學的軟件。作為一種新的授課輔助手段,“課件”近年來在國內高校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毋庸置疑,多媒體“課件”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手段相對單一的局面,圖像和聲音效果的加入,令很多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然而,對“課件”的濫用和誤用,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將課件引入課堂的初衷,反而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這樣的情況在目前高校教學中并不鮮見。“課件綜合征”正在侵襲某些高校教師,并有持續蔓延的趨勢。
“課件綜合征”表現癥狀之一:無所適從。
目前,一些高校要求教師必須使用“課件”教學,甚至規定教師不得再進行板書。這令“課件”成為教師的唯一授課手段。對于部分教師而言,或是由于一時還難以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或是受限于教師制作“課件”的技術水平不高,或是由于“課件”實在無法全部涵蓋所有授課內容而又不得不完全使用“課件”,使用“課件”授課反而限制了他們的發揮。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無所適從甚至很無奈,導致原本流暢、精彩的授課反而變得磕磕絆絆,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這樣的“課件綜合征”雖然表現在教師身上,其實根源卻在于教學管理者在使用“課件”問題上“一刀切”帶來的負面效果。
“課件綜合征”表現癥狀之二:“照屏宣科”。
物理診斷學教學論文
摘要物理診斷學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一門橋梁課,也是學習臨床專業課的基礎。在診斷學教學中,必須優化教師隊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集體備課,改善教學模式,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著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全面素質培養,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本功。
關鍵詞物理診斷學教學
診斷學是醫學院校學生首先接觸的臨床醫學課程,它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的學科,對醫學生尤其是臨床醫學生而言,既是學習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礎,也是將來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基石。現代醫學科學發展迅速,其趨勢是由傳統的經驗醫學向實驗醫學模式發展,但是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經驗性很強的學科,新的診斷技術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診斷學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診斷中,問診、體檢等物理診斷方法與實驗室檢查及影像檢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診斷學是臨床醫師必備的基本功,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1]。但是,由于教學方法、內容和時間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診斷學臨床實踐和體檢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過關,這就要求我們在診斷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學方法非常值得探討,現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診斷學教學實踐中的感受,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重視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重視物理診斷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物理診斷學教學內容看似簡單,但其內容多而枯燥,有些內容還比較抽象,難以講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理論課最好由具有良好臨床技能及教學經驗的高年資醫師講解。為了讓學生得到正確、標準、統一的診斷學知識,必須重視集體備課,共同參照國內外重點醫學院校編寫、拍攝的教學資料,統一標準、規范的操作程序和檢查手法,統一教學方案。對于初次從事診斷學教學的年輕醫師,應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以老帶新,互助互學,幫助其明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及講解技巧,并從帶教實習課和見習課開始,不斷積累經驗,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加強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