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需求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09:43: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隱性需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的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探究論文
1顯性需求
1.1硬件
根據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總的設想,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提出的模型。
電子政務系統呈現穩定的框架結構,管理和信息安全是它的兩個支柱,硬件平臺是它的底座,硬件平臺也就是網絡平臺。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把電子政務網絡分為內網和外網,內網由副省級及其以上的政府機關辦公網絡構成,外網由副省級以下政府網絡構成,內網與外網物理隔離。社會公眾和企業通過互聯網門戶網站與政府聯系,外網與互聯網邏輯隔離。
1.2軟件
電子政務首先是政府內部的信息化,然后才是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與此對應,電子政務的應用軟件也分為兩大塊,一塊是政府內部辦公自動化(OA)所需軟件,這個軟件應集成圖1應用支撐層和應用層的功能,如支撐層的信息交換、事務處理、流程控制,應用層的公文處理、業務處理等;另一塊是終端用戶(社會公眾)所使用的軟件,即政府門戶網站,這是社會公眾與政府打交道的信息平臺,政府搞電子政務有沒有實際內容,有多少實際內容,政務信息是否公開了、是否更新了,政府的管理程序是否簡化了、便捷了,從這個平臺上完全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平臺并不復雜,但卻反映了電子政務的本質。
小議隱性需求的企業營銷創新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隱形需求的內涵和類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企業營銷工作的創新途徑。以期對有關方面開展相應的營銷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隱性需求馬斯諾營銷創新
馬斯諾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比較低層次的生存需求,而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則是比較高層次的發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人們只有在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有發展需求和享受需求。
隱性需求的內涵
(一)隱性需求的產生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消費意識的發展,我國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從低層次需求向中高層次需求轉變,市場消費特性也正在從數量型消費向質量型消費轉變。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消費者把自己的需求傳遞給生產者,生產者按需生產,而現在,許多需求如體驗型需求,消費者的需求認知仍處在模糊認知階段,生產者需要對消費者潛意識中的需求進行挖掘,創新產品,引導并創造市場顯性需求。根據消費者對需求認知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潛在需求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者已覺察到并有明確滿足物的“顯性需求”;另一類是消費者尚未覺察到,或者模糊的認識到了但沒有明確滿足物的“隱性需求”。
以顧客需求為引導新服務發展研討
服務也在現代經濟增長和就業中具有重要地位,伴隨服務行業的不斷衍生和服務市場的不斷加劇,新服務開發(NSD,newservicesdevelopment)成為服務管理理論體系中新興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逐步引起國內研究者的興趣。需求問題是新服務開發的重要環節,在起始階段就決定著企業新服務開發的方向。美國全國工業會議的一項分析表明,在新產品(服務)開發失敗的眾多因素中,因對市場需求的把握失準而導致的失敗占新產品(服務)開發失敗的32%,居于首位。
1.新服務開發
1.1新服務開發定義
綜合現有研究,筆者將“新服務開發”定義為:服務企業在整體戰略和創新戰略的指引或影響下,根據顧客和市場需求或在其他環境要素的推動下,通過可行的開發階段向企業現有顧客或新顧客提供的,包含從風格變化到全新服務產品等各種新穎度服務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服務開發活動,它形成了現有服務或新服務的價值增值。
1.2新服務開發特點
由于服務本身具有無形性,因此新服務的開發具備以下特點:
網絡知識數字參考咨詢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文章著重闡述了網絡知識挖掘產生的背景及其概念、技術,探討了網絡知識挖掘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中的應用。
【摘要題】信息需求與服務
【關鍵詞】數字參考咨詢/數據挖掘/網絡知識挖掘
【正文】
1網絡知識挖掘產生的背景及其概念、技術
對知識挖掘的設想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當時出現了從源數據中發掘新信息模式及算法,被稱為數據中的知識發現(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KDD)。這種想法的出現是由于此前的信息或知識數據庫存在著種種局限,限制了對數據庫中蘊涵知識的有效利用[1]。知識發現被認為是今后具有重要影響和應用前景的關鍵技術。知識發現(knowledgediscovery)也稱數據挖掘(datamining),源自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領域,是在一個已知狀態的數據集上,通過設定一定的學習算法,從數據中獲取所需的知識[2]。數據挖掘廣泛應用于數據倉庫和分布式數據庫中,根據數據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數據分析,提取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經挖掘后被發現的知識可用于信息管理、查詢優化、科學研究、決策支持、過程控制等。現有的數據挖掘工具有:ModelQuestMiner、KnowledgeSeeker、BusinessMiner、AnserTree等幾十種。數據挖掘是網絡知識挖掘的基礎。網絡知識挖掘是指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自動地從由異構數據組成的網絡文檔中發現和抽取知識,從概念及相關因素的延伸比較上找出用戶需要的深層次知識的過程[3]。網絡知識挖掘可分為網絡內容挖掘(WebContentMining)、網絡結構挖掘(WebConstructMining)、網絡使用挖掘(WebUsageMining)。一般而言,網絡知識挖掘的發現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農民職業教育論文
1我國農民職業教育現狀分析
近五十年來,中國的農民職業教育也經歷了諸多變化,但還未形成系統的概念體系和專門的研究領域,至于“三農”問題,相關的教育的理念也有待規范和權威的界定。目前我國農民職業教育形式大致分為三類:一、政府的農業系統主導并開展的各類旨在提高農民生產技能的推廣和培訓工作;二、全國各大高等學校開展的農業類高等學歷教育;三、農廣校及相關農業培訓學校所推廣的農業知識教育與技能培訓,這類學校最大的特色便是因地制宜,結合本地農民特點來實施教學任務,有意識地將理論與當地生產實踐相結合,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拓寬了農民職業教育的辦學和施教范疇。
2我國農民職業教育的需求
目前,我國農民的素質相對較低,對于農民職業教育的需求不夠廣泛,一般只停留在眼前利益,以直接得到效益,短期內可以回報的職業技能方面的教育需求為主導,少數農民開始對投入時間長,獲得利益大,同時伴隨較大風險技能教育需求慢慢了解和認識到,農民學習技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技能轉化成經濟效益。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鎮一體化也在逐步推進,隨之而來的是農民對職業教育需求的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農技型,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對于大量涌入城鎮的農民必不可少,他們需要在適應新環境的同時獲得新的實用技能。
3農民職業教育需求的特征
農民職業教育需求具有如下特征:顯性需求少,隱性需求多,需求局限性大等。顯性需求主要是有農民通過語言表達,對技能獲得的價值和利益的表述,但是由于農民受到文化知識的局限,很難表達出來,所以顯性需求較少;隱性需求是體現在農民的生產勞作中,不易于被農民發現和總結,必須通過農業職業教育的組織者觀察農民的生產過程,從典型的案例、具體的生產細節和生產困難中總結出來,從而得到農民的職業教育的需求;生活環境和農民目前擁有的條件造成農民需求的局限性大,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部門的引導來打破,引導的方式有參觀、考察等。
連鎖超市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連鎖超市、高效消費者響應、第三方物流
論文摘要:面對外資連鎖巨霸瘋狂侵占中國零售商業市場,文章從外資連鎖企業市場策略以及國內連鎖超市存在問題入手,結合實際談了一些應對措施和策略。
隨著傳統經濟、服務經濟向新經濟演進以及供方經濟向需方經濟演進過程中,中國的零售業出現了一個明顯反差——一方面國內零售企業競爭激烈,或微利或保本或虧損經營;另一方面跨國連鎖巨頭以令人感嘆和震驚的速度在華布店點,搶占中國市場。具有關資料顯示,“洋超市”在我國東部沿海的市場占有率達50%,這些洋超市以及其豐富的商品和高雅便捷的購物氛圍深深打動中國消費者的心,超市里整日人頭攢動,生意興隆。不經意間,我國4萬億元的商業市場正遭受這些外資連鎖巨霸瘋狂分割,面對國際零售巨頭大兵壓境,我們不禁要問:“中國連鎖超市你準備好了嗎?”本文在問題入手,結合實際談一些建議和應對策略,以期引起業內人士的足夠重視,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沃爾瑪”、“家樂福”……。
一、外資連鎖企業入占中國市場的策略
1、外資零售企業在經營業態上定位準確。據專家分析,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戰略目標,主要著眼于中國的未來發展。從長期考慮出發制定企業戰略,在店鋪位置(place)和業態選擇定位上十分準確。他們全都避開了中國已超規模容量的大型百貨店,清一色地選擇了現代零售業的主力業態——超級市場,直接開設大型綜合超市和倉儲式超市。它們在進入初期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預定市場占有率和市場主導權、壟斷權為最直接目標,不惜以3-5年甚至10年的虧損為代價。
2、外資零售企業注重市場調研。據了解,為保證市場進入的成功,幾乎所有進入中國的歐美大型連鎖集團,如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美國沃爾瑪、荷蘭的萬客隆等,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都對中國市場進行長達數年的深入細致準確的調查,投入了成百萬、上千萬的市場調查費用。
連鎖超市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連鎖超市、高效消費者響應、第三方物流
論文摘要:面對外資連鎖巨霸瘋狂侵占中國零售商業市場,文章從外資連鎖企業市場策略以及國內連鎖超市存在問題入手,結合實際談了一些應對措施和策略。
隨著傳統經濟、服務經濟向新經濟演進以及供方經濟向需方經濟演進過程中,中國的零售業出現了一個明顯反差——一方面國內零售企業競爭激烈,或微利或保本或虧損經營;另一方面跨國連鎖巨頭以令人感嘆和震驚的速度在華布店點,搶占中國市場。具有關資料顯示,“洋超市”在我國東部沿海的市場占有率達50%,這些洋超市以及其豐富的商品和高雅便捷的購物氛圍深深打動中國消費者的心,超市里整日人頭攢動,生意興隆。不經意間,我國4萬億元的商業市場正遭受這些外資連鎖巨霸瘋狂分割,面對國際零售巨頭大兵壓境,我們不禁要問:“中國連鎖超市你準備好了嗎?”本文在問題入手,結合實際談一些建議和應對策略,以期引起業內人士的足夠重視,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沃爾瑪”、“家樂福”……。
一、外資連鎖企業入占中國市場的策略
1、外資零售企業在經營業態上定位準確。據專家分析,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戰略目標,主要著眼于中國的未來發展。從長期考慮出發制定企業戰略,在店鋪位置(place)和業態選擇定位上十分準確。他們全都避開了中國已超規模容量的大型百貨店,清一色地選擇了現代零售業的主力業態——超級市場,直接開設大型綜合超市和倉儲式超市。它們在進入初期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預定市場占有率和市場主導權、壟斷權為最直接目標,不惜以3-5年甚至10年的虧損為代價。
2、外資零售企業注重市場調研。據了解,為保證市場進入的成功,幾乎所有進入中國的歐美大型連鎖集團,如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美國沃爾瑪、荷蘭的萬客隆等,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都對中國市場進行長達數年的深入細致準確的調查,投入了成百萬、上千萬的市場調查費用。
探索高校實現隱性教育的有效途徑
顯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如宣揚為人民服務、愛國主義精神、人道主義等等,都是概念性的東西,可操作性不強。然而對于最基本的文明道德修養行為卻很少規范和約束。很多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水平差,甚至一些最起碼的社會公德都達不到要求。如:一些學生只注重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忽略對政治理論和思想品德的學習;還有,有些同學對待老師的思想教育,毫無熱情,態度敷衍又極不真誠。最后,現行的顯性教育往往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對現實社會關注程度不高。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處理現實矛盾的素質方面,難以滿足日益復雜的社會要求。在當今多元化背景下,社會價值趨向多元。大學生這一群體正處于思想活躍、敏感性強、求知欲強,但心智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階段。面對文化的全球化中有非主流文化和異質文化的復雜影響,德育如果依然采取簡單、生硬的封閉方式,沒有創新,勢必影響大學生今后的發展,甚至貽害未來。
重要性分析:隱性教育方法適應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是一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隱性教育方法可以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隱蔽,就越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隱性教育方式既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開放的價值理念,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個體的發展需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培養。采取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使他們自主地進行自我教育。其次,隱性教育方法可以更理想地達到德育要求。因為隱性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注重對個體發展給予積極引導,并通過一定的環境或活動載體對學生進行心靈塑造和思想影響,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化。學生在參與隱性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品味并掌握潛在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把它們融入到個人內在的品質,滲透到心理和行為中去。德育本來就應該是從“教化”向“內化”轉化的過程,學生的思想成熟和健康發展,也必然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而隱性教育正符合這一要求。最后,國內外也有重視隱性教育的理論和成功實踐的依據。特別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非常注重隱性教育方式的運用,且效果顯著。例如,美國高校既講授理論,又要求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國外高校非常注重發揮各學科、各種學術活動等載體對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作用”,普遍推行寓德于教的方法。我國傳統文化中也蘊含了精粹的隱性教育思想,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蓬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緇,不練自黑”。這都體現了環境對人成長和道德修養的巨大影響,是對隱性教育的合理價值的一種肯定。
探索高校實現隱性教育的有效途徑
隱性教育方法的實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下面將從三個方面探索隱性教育功能的實現途徑。
(一)注重實踐這一隱性教育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可以更廣泛地體驗生活,體察社會。實踐活動在激發深層的參與精神同時,也給他們政治心理的轉向和回應,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和運用正確理論,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觀念。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要有針對性地實施規劃教育,在引導個體發展目標中滲透德育要求,傳授一系列具有普遍性和適用性的核心道德價值觀念。如:不少歐美國家在大學生德育實踐中強調自主自覺、主動發展,突出學生主體發展性需求;日本一些學校則推行一種“上山下鄉”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到生活條件差的島嶼、農村和邊遠山寨接受勞動教育。而我們也可以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例如:通過在革命圣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名地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可操作性。這些活動可以通過外界環境的暗示和心理歸屬動機等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理感應,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受到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某種道德觀念,逐漸形成良好的品質。
(二)利用教育者自身的隱性教育資源輔導員承擔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任務,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就要不斷加強輔導員自身修養,用自己的學習態度和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做學生的標榜,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在學生工作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同時也要因材施教,認清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自由權利,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輔導員要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多接觸新事物、接受新觀點、嘗試新方法、形成新認識,以適應全球化時代的變革和教育價值的需求,做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和適應社會潮流的實質高效性道德政治教育。
大學文化下思政教育變革
一、大學文化建設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文化育人是通過大學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四個層面交替互動、彼此滲透、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來實現的,其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教育導向功能、傳承創新功能、激勵凝聚功能、約束調適功能、熏陶感染功能等五個方面。大學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契合,決定了兩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方向保證,大學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兩者在育人功能、具體內容等方面的契合使彼此之間形成了密不可分、互相滲透、雙向互動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方向保證,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性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發揮意識形態作用的重要方式。在我國,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性,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作為大學文化核心的大學精神、大學理念等,本身就是一種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體系。大學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形態根植于社會,容易受到社會大文化的沖擊而呈現多樣化趨勢。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和國內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大學文化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體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屬性和原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就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自身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大學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深刻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大學文化的內容和功能上看,大學文化系統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優秀的大學精神文化能夠引導師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靈,磨煉堅強意志和塑造人格,自覺抵制低級、腐朽的文化,這些都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相吻合。大學制度文化提供了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對每個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都起著一定的約束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內化為師生員工的心理共識和自覺行為,從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證。大學環境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質基礎,大學校園中富有人文底蘊和學術內涵的山水園林、各具特色的校舍建筑,都以潛在的方式發揮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為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大學行為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滲透到大學師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當中,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大學文化育人的作用機理上看,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并重是其重要特點,而大學文化建設在強化隱性教育方面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
二、大學文化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1.尊重學生的文化主體性,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大學生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主體,在參與大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迫切要求與同為大學文化主體的教師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尊重和包容的關系。因此,無論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出發,還是從大學生在參與大學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性需求出發,思想政治教育都應當以人為本。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為本,一是要樹立“學生主體”文化理念,即把學生作為教育主體而不僅僅是受教育的對象,在各種文化活動中以有利于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既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又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二是樹立“讓每個學生都成功”的文化理念,即以實現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發展需求,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和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滿足個性需求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自己的價值。三是不斷提高文化自覺,自覺地從大學文化建設的維度審視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在大學文化意義上的理解,進而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認知、培養文化情感、增強文化反思力和選擇能力。
2.把握大學文化育人的系統性,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必須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通過對文化育人系統內各要素的強化、滲透、互補、重組,以實現整體優化、協調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實現其育人功能,應當大力推進機制創新,建立起齊抓共管、資源共享、管理科學、保障有力的整合機制。齊抓共管指高校黨委、行政要充分認識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團結協作、職責明確,系統制定以大學文化建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措施,動員全校乃至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育人工作,形成全員育人、全社會育人的工作局面;資源共享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文化建設的理念一致、有機融合,充分運用大學文化的精神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以及功能優勢來強化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以思想政治教育反作用于大學文化建設,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管理科學指緊密結合大學的實際,建立健全以文化建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約束機制、預警機制、評估機制、反饋機制等,并通過組織關系、利益關系以及情感、文化的力量,對管理系統中的子系統進行調控,最終達到各子系統功能的耦合;保障有力指通過建章立制、加大投入、強化隊伍、優化環境、學科支撐等方式,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條件、制度保障、物質保障、人才保障、環境保障和學科保障。只有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文化建設的整合機制,把一切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全校、全社會的“大協作”,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3.發揮大學文化隱性教育優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大學文化育人既要通過顯性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活動來實現,又要通過大學的校風、學風、教風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環境等隱性方式和途徑來實現,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浸潤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隱性教育強調環境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強調受教育者在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和顯性教育相比,隱性教育以其潛隱性、滲透性、自主性、開放性等特點,在增強自我教育意識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充分發揮大學文化的隱性教育優勢,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資源,以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注重把學校的歷史、傳統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校的獨特氣質和魅力,自覺地融入到學校文化之中;要注重寓教于“境”,充分發揮環境文化的特殊育人功能,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樓一宇都會說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陣地;要注重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專業課、基礎課、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的隱性教育資源,及時有效地把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感召作用,教育廣大教師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召學生。通過充分發揮大學文化隱性教育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在受教育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載體中,使科學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真正為大學生接受。
知識型企業管理對策探究
[摘要]知識型員工是企業知識的重要載體,因此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其實質和根源在于對內部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本文以知識型企業中的知識型員工為研究主體,結合知識型員工與非知識型員工的區別和特點,探討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視角的企業知識管理策略,并得出相應結論。
[關鍵詞]知識型企業知識型員工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知識作為新時代的戰略性資源所發揮的作用將推動社會財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尤其是在以咨詢業為典型的知識密集型行業中,知識更是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源。然而,作為該類型企業的員工卻有別于其他行業的員工,他們擁有企業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本——知識資源和知識創新能力,尤其是那些掌握企業核心技術、重要隱性知識、關鍵客戶關系的員工,他們工作的穩定性和積極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一、什么是知識管理
ErikSveiby:“KM是一種從組織的無形資產中創造價值的藝術。”Nermati,認為考慮到知識的資源性特征,KM被界定為對組織智力資本的有效利用。Rademacher認為,KM是一種發現,獲取、存儲、管理、開發、傳播和使用知識的綜合性活動。AndraWarton則認為Lotus對知識管理定義最為全面、簡潔,即知識管理是系統地平衡信息和專門知識,以提高組織的創新能力、反應能力、和生產率。
本文認為,知識管理是企業對其顯性和隱性知識資源的管理,具體包括知識的識別、獲取、開發、存儲、傳遞、共享、利用及評價等,其目的是促進企業內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共享,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不斷創新,滿足顧客、社會、供應商、員工和股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