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詞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00:58: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英漢詞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英漢詞性轉換論文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不能逐詞逐句翻譯。一方面,漢語詞大部分是一詞一類,而英語常用詞有許多都是一詞多類,有的甚至多達五類。另一方面,漢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多,一般無須轉換詞類;而英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少,充當不同成分需要轉換詞類。翻譯時,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語詞性作適當調整,如英文的名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動詞、副詞以及形容詞;英文的動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名詞及副詞等。
關鍵詞:英譯漢;詞性轉換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翻譯,有些句子則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個坑填個蘿卜”方法來逐詞對譯。翻譯時原文的有些詞在譯文中需要轉換詞類,才能使漢語譯文通順自然,即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層結構,可以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將原文中有些詞的詞性轉換為漢語的其他詞性。現將英語中的四類主要詞性和漢語詞性之間的轉換介紹如下:
英語名詞的轉換
(一)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
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漢語中動詞用的比較多一些,在英語句中只用一個謂語動詞,而在漢語句中可以幾個動詞連用,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把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這主要有下列兩種情況:
英譯漢中英漢詞性轉換論文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不能逐詞逐句翻譯。一方面,漢語詞大部分是一詞一類,而英語常用詞有許多都是一詞多類,有的甚至多達五類。另一方面,漢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多,一般無須轉換詞類;而英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少,充當不同成分需要轉換詞類。翻譯時,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語詞性作適當調整,如英文的名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動詞、副詞以及形容詞;英文的動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名詞及副詞等。
關鍵詞:英譯漢;詞性轉換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翻譯,有些句子則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個坑填個蘿卜”方法來逐詞對譯。翻譯時原文的有些詞在譯文中需要轉換詞類,才能使漢語譯文通順自然,即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層結構,可以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將原文中有些詞的詞性轉換為漢語的其他詞性。現將英語中的四類主要詞性和漢語詞性之間的轉換介紹如下:
英語名詞的轉換
(一)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
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漢語中動詞用的比較多一些,在英語句中只用一個謂語動詞,而在漢語句中可以幾個動詞連用,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把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這主要有下列兩種情況:
英譯漢中英漢詞性轉換論文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不能逐詞逐句翻譯。一方面,漢語詞大部分是一詞一類,而英語常用詞有許多都是一詞多類,有的甚至多達五類。另一方面,漢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多,一般無須轉換詞類;而英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少,充當不同成分需要轉換詞類。翻譯時,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語詞性作適當調整,如英文的名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動詞、副詞以及形容詞;英文的動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名詞及副詞等。
關鍵詞:英譯漢;詞性轉換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翻譯,有些句子則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個坑填個蘿卜”方法來逐詞對譯。翻譯時原文的有些詞在譯文中需要轉換詞類,才能使漢語譯文通順自然,即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層結構,可以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將原文中有些詞的詞性轉換為漢語的其他詞性。現將英語中的四類主要詞性和漢語詞性之間的轉換介紹如下:
英語名詞的轉換
(一)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
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漢語中動詞用的比較多一些,在英語句中只用一個謂語動詞,而在漢語句中可以幾個動詞連用,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把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這主要有下列兩種情況:
英漢語言中詞匯差異論文
摘要:語言學習難在翻譯,翻譯學習難在掌握語言之間的差異。由于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等的影響,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成為英漢互譯的最大障礙。因此,認真學習和研究英漢語言之間的差異,特別是了解兩種語言在詞匯上的不同之處,對找出翻譯的對策和提高譯文的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詞匯;語言差異;翻譯學習
一、引言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就是說不能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生活風貌和信仰的總體。”作為語言基本要素的詞匯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語言,語言的核心在于詞匯。漢語和英語雖然分屬不同語系,特點迥異,但是都擁有大量的、豐富的詞匯。對比英漢語言,人們不難發現有很多的詞匯是對立詞語,并且這兩種語言的語法功能和句法結構也有很多的類似或接近的地方。這些成為了英漢翻譯的語言基礎。
但是,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都受到了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等的影響。這種影響使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就成為翻譯活動中的最大障礙。因此,認真學習和研究英漢
語言的差異,特別是兩種語言在詞匯上的差異,對找出翻譯的對策和提高翻譯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漢語言翻譯學習論文
摘要:語言學習難在翻譯,翻譯學習難在掌握語言之間的差異。由于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等的影響,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成為英漢互譯的最大障礙。因此,認真學習和研究英漢語言之間的差異,特別是了解兩種語言在詞匯上的不同之處,對找出翻譯的對策和提高譯文的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詞匯;語言差異;翻譯學習
一、引言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就是說不能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生活風貌和信仰的總體。”作為語言基本要素的詞匯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語言,語言的核心在于詞匯。漢語和英語雖然分屬不同語系,特點迥異,但是都擁有大量的、豐富的詞匯。對比英漢語言,人們不難發現有很多的詞匯是對立詞語,并且這兩種語言的語法功能和句法結構也有很多的類似或接近的地方。這些成為了英漢翻譯的語言基礎。
但是,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都受到了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等的影響。這種影響使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就成為翻譯活動中的最大障礙。因此,認真學習和研究英漢
語言的差異,特別是兩種語言在詞匯上的差異,對找出翻譯的對策和提高翻譯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外貿英語函電分析論文
一、通過句法確定詞性,從而確定詞義
句法指的是句子的排列組合規則。一個句子表達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每一個詞都在句子中充當一個合法的成分,通過判斷它在這個句子中的成分,就能準確判斷單詞的詞性。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句子的結構,要確定句子中某個詞的意思比較就容易。因此,翻譯外貿英語詞匯時,首先要判斷該詞在句中的成分及詞性,再進一步確定其詞義。如:
1、Theirfirmhavecontractedtobuildadouble-purposebridgeacrosstheriver.
他們公司已簽約承建一座橫跨大江的兩用大橋。(contract在句中做謂語,為不及物動詞,與to連用,意為:訂合同)
2、Theygotaheavyfineduetothebreachofthecontract.
由于違反了合同,他們受到了巨額罰款。(contract是breach的定語,為名詞,意為:合同)
英漢翻譯語篇銜接論文
關鍵詞:銜接手段轉化翻譯策略
摘要:本文依據Halliday和Hasan的語篇銜接理論,針對各語篇銜接手段在英漢語篇中的表現進行了對比研究,并結合英漢兩種語言的根本差異,即英語多用“形合法”,漢語則重于“意合法”,總結出在英漢語篇互譯中轉化語篇銜接手段的翻譯策略。
本研究將漢英語篇銜接手段與翻譯策略這兩個問題相結合,將翻譯研究向語篇層次拓展,強調分析英漢語言中不同的語篇銜接模式是譯者合理調整翻譯策略、正確傳達源語信息的有效途徑。
一、銜接的概念、意義及特征綜述語言學界對于語篇銜接理論出作突出貢獻的當數英國語言學家Halliday和Hasan。
他們多年來潛心研究銜接概念、理論定位、范圍及其在語言系統和語篇連貫中的地位,1976年他們合著的《英語中的銜接》促進了銜接理論的廣泛應用。Halliday和Hasan將英語的銜接手段(cohesivedevice)歸納為五種: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連接(conjunc-tion)及詞匯銜接(lexicalcohesion)。詞匯銜接手段又分為兩類:復現關系(reiteration)和同現關系(collocation)。復現關系指詞匯手段的再現,包括1)原詞復現,2)同義詞、近義詞復現,3)上下義詞復現,4)概括詞復現。銜接是將語篇不同部分聯系在一起的語法、詞匯和其他手段的統稱。從語篇生成的過程來看,銜接是組句成篇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如同建筑物的鋼筋接頭,將整個結構牢固地聯系在一起。
二、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及翻譯策略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篇銜接手段,因此漢英兩種語言在語篇銜接手段的使用上有所偏重。
產出導向法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效果
摘要:本文設計了以“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為指導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旨在探討“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通過應用對比發現:使用產出導向法教學,學生翻譯后測成績顯著高于前測成績,翻譯能力和技巧均有顯著提升。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教學有效性
1引言
文秋芳教授首倡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orientedapproach,以下簡稱POA)(2015,2017)理論,旨在解決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學用分離、效率低下”的弊端。POA理論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進入理論成熟期,目前已有較多的英語教學設計與教學實驗以POA為理論依據,并檢驗教學有效性。但此類研究聚焦于以下幾方面。(1)在“驅動—促成—評價”各教學環節中,選取某一環節進行教學設計(曹巧珍2017;邱琳2017;孫曙光2017),總體認為,產出導向法能提升學生產出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生積極性,教學效果有所提升。(2)針對大學英語課本中單個單元教學展開(張文娟2017;曹巧珍2017;張楠等2019),通過產出任務的劃分及教師“橫向縱向腳手架”的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推動教師角色和教學模式的轉變,提升教學效果[1]。(3)基于POA理論對于教材嘗試改編(常小玲2017)。綜上所述,以POA為理論指導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教學效果,但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部分的教學效果實驗研究比較鮮見。因此,本文通過開展POA理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產出情況,探討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教學效果。
2研究設計
2.1研究目的
語言學英譯漢探析
摘要:該文選自羅素的散文HowtoGrowOld,以莊繹傳的譯文為例,從對比語言學角度出發,結合具體實例,將原文與譯文的語言特征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加深對原文的解讀,促進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和文化傳遞,展現翻譯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HowtoGrowOld;對比語言學;翻譯
1背景
HowtoGrowOld本是羅素的一篇著名演講詞,收錄在《羅素回憶錄》一書中,寫文章時他已八十多歲。這位英國大哲學家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博大的胸懷氣度和深邃的哲學思維對“怎樣才能活的老”這一主題發表了精辟的見解,表達了他對生命的領悟。本文選取莊繹傳的譯本為研究對象,從對比語言學角度將中英兩種語言的語言特征進行了對比分析。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文章的開篇,出人意料地告訴讀者,雖然標題是“怎樣才能活的老”,實際上羅素講的是“怎樣才能不老”。第一個忠告就是在祖先中選擇一位楷模去效法。第二部分,羅素老人介紹了自己的保健經驗,即堅持自己“隨心所欲”的生活習慣。第三部分,也是第三個忠告,告誡老年人要克服老年性心理障礙,最后一部分是對老人們能迅速轉變精神面貌的期望。在現代語言學領域中,對比語言學這個分支的研討范圍是限于對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進行對比。通過對比研究來發現和建構不同語言間的轉換關系和對等關系,這一過程也有助于發現和解決影響翻譯的干擾因素。對比語言學為翻譯理論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參考體系,給翻譯研究指明方向[1]。
2原文與譯文的語言特征對比分析
2.1依據原文與譯文的具體語境。語境即使用語言時的實際環境,屬于語言學的范疇。紐馬克精辟地論述過:在所有翻譯中,語境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是羅素的一篇演講詞,在翻譯時就要保留他的語言簡潔,而又寓意深遠的風格。只有這樣,源語言讀者眼中的羅素與目標語讀者眼中的羅素才具有相同的藝術魅力。例如文中開篇講到老年人的生活時用了“asuccessfuloldage”,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中successful詞義為:達到目的;獲得成功的。根據上下文語境和實際情境,這里講的是老年人怎樣擁有“成功的”晚年生活。故莊繹傳將其譯為“晚年過得好”,精準傳神地譯出了successful在本文中的這一特定語境下的具體意義,體現了原文的語體風格。又例,在Thebestwaytoovercomeit的翻譯中,莊繹傳將其譯為:最好的辦法是排除這種恐懼。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對overcome的漢譯:克服;戰勝;受到極大的影響。根據上下文,本句的it指“恐懼”,在漢語中,“克服”與“恐懼”不能構成邏輯搭配,譯者將靈活處理為“排除恐懼”,高度契合了原文的具體語境和漢語的表達習慣。再例Butinanoldmanwhohasknownhumanjoysandsor⁃rows,依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human詞義為:人的;人類的;有人情味的。根據上下文看,此處的human是指的老年人的一生的經歷,也就是“人生的”。那么“know”在這里譯為“知道”就與hunman不合邏輯搭配了。根據韋氏新大學詞典對其釋意是tohaveexperienceof,故可譯作“經歷”。莊譯:但作為老年人,人生的悲歡離合你已經都經歷了。2.2詞性的恰當轉換。詞類轉換是指在進行英漢互譯時,按照目的語在語法和表達習慣上的差異而進行相應的詞類變換。奈達是詞性轉換研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翻譯不僅要求單詞意思對等,更要求語義、信息和風格的對等。在轉換中,要尊重原著的意思,把握詞匯和語境與上下文之間的聯系,保證譯文的忠實與通暢。例1)undueabsorptioninthepast.莊譯:過分地懷念過去。(N→V)相對于英語而言,漢語中動詞多用,由動詞absorb派生的名詞absorption在翻譯時,運用了變譯的手法,將其靈活地轉換為動詞,使譯文通順自然,表達生動。2)Intheyoungthereisajustificationforthisfeeling.莊譯:年青時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N→V)代表抽象的事物的名詞在翻譯時譯成動詞,更能突出句子的主體動作,符合原文要表達的意思[2]。若僅僅為了保持字面上的“忠實”而不變換詞性,將其譯成“年青時有這種想法是有正當的理由的”,就會引起意義的混淆。2.3發揮漢語優勢——巧用漢語四字格結構。四字格是漢語中獨特的詞匯現象,在人們的言語生活實踐中隨處可見,是人們喜聞樂見、富有感染力的表達方式。作為漢語言的精華,若在翻譯時運用得當,可使譯文的語言形式獲得均衡的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例1)remainedaterrortoherdescendants.莊譯:使兒孫望而生畏。此處處理得一氣呵成,充分體現了本土文化,也符合原文的意思,將我們的文化里對優秀的長輩的敬畏之情展現得灑脫傳神。同時貼近原文,形象生動,獲得言簡意賅,平穩協調的修辭效果。2)Sheinquiredthecauseofhismelancholy.莊譯:就問他為什么悶悶不樂。此處對melancholy一詞譯成漢語的四字格,運用巧妙,表意更加豐富深刻,充分發揮了譯入語優勢。3)isproperrecipeforremainingyoung.莊譯:要想永葆青春。此處四字格的使用更是流暢自然,文字雋永,富有韻味,為譯文增添了不少色彩。2.4形象再現原文修辭格。平行結構是英語富有表現力的一種修辭手法,使句子鏗鏘有力,語氣貫通,韻律頓挫,行文清晰,音調和諧。例如Itdoesnotdotoliveinmemories,inregretsforthegoodolddays,orinsad⁃nessaboutfriendswhoaredead[4].此處平行結構,莊譯通過增詞,使譯文意思完整,達到了語意通順,條理清晰的效果。Ifthisistrueitshouldbeforgotten,andifitisforgottenitwillprobablynotbetrue[4].此句莊譯的處理為直譯,莊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不要去想它,而如果你不去想它,情形就很可能不是這樣了[4]。原文與漢語的表達形式不謀而合,句式對稱,結構平行,既照原文形式,也突出了原文思想。句子前后呼應,意思連貫,收到極佳的藝術效果。4)Andif,withthedecayofvitality,wearinessincreases,莊譯:而且,隨著生命的衰退,健康的衰弱,thethoughtofrestwillnotbeunwelcome[4].莊譯:休息一下是應該的。對偶是漢語中重要的一種修辭形式,具有工整對稱,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的特點[3]。本句若逐字直譯為“活力的衰退,疲憊的加劇”,則會貌合神離。譯者將此處改用對偶,結構整齊勻稱,醒人耳目,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句中的rest并不是指的“休息一下”,而是“死”的一種委婉說法,willnotbeunwelcome也是雙重否定結構的委婉語。委婉語在英語中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和文化現象。譯文用演講口語的句式和語氣將原文委婉的意思充分展現,高度貼近原文。5)issomewhatabjectandignoble.莊譯:那就有些讓人瞧不起了。此處同義復現,abject和ignoble同義,英語是形合的語言,這種同義復現既是避免重復用詞,又是前后呼應,實現語義上的銜接。而漢語是意合的語言,此處漢譯是省略復現譯法,細膩傳情,表達效果更強烈。6)one'sownpastisgraduallyincreasingweight.莊譯:自己過去的經歷就是一個越來越沉重的包袱。暗喻屬于英漢互通的修辭格.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明喻和暗喻。譯文為了保留原文修辭的特色,選擇的是直譯。與明喻相比,暗喻在英語中更常見,此處為形容詞型的暗喻,將抽象概念用簡單的形容詞gradually來描述。形象生動,富于感染力。7)Anindividualhumanexistenceshouldbelikeariver.此處明喻,譯文直譯為“一個人的一生應像一條河“,本體和喻體在譯文中直接出現,準確再現了原文內含與修辭形式。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摘要:目前,整個社會處于多元語言文化之中,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邏輯,無論是社會或是個人都要具有多語轉變的意識和能力。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運用語境理論是契合“多語主義轉向”的必然選擇,能夠豐富語言文本結構,釋放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固有認知,促進翻譯教學文化對等的實現。因此,語境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應注重語言環境下英漢語句的非對稱性,采用語境理論下“形同異同,形異意同”的翻譯技巧,按照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邏輯和結構順序進行語序調整,并注重英漢詞性的轉換,運用增補和省略正確表達文本。
關鍵詞:語境理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語境屬于語用學范疇,實際為語用語境,語用學涵蓋語用主體、話語實體和語言環境三個方面,而語言環境的創設是語言理解的必要因素。語境理論認為,任何一種語言學習和話語意義的闡釋都不能脫離其相應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所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應挖掘情景意義,打造沉浸式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結合翻譯文本的社會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邏輯和文體風格,并輔之翻譯技巧,從而對英語文本的翻譯實施從宏觀到微觀進行全過程把握,進而實現更好的語義轉換。
一、語境理論的基礎
(一)語境理論的生成闡釋
語境理論由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功能學派創始人之一的馬林諾夫斯基提出,體現了“情景意義”思想,認為語言教學應注重語言的功能和語境研究。馬林諾夫斯基指出,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語言的“意義”在于使用,“意義”也是語言在語境中應用的功能。所以語境理論就是指在語言學中將話語與情景相結合,這樣才能在固定的“文化語境”或“情景語境”中有效推測詞語的功能,并實現對話語意義的估價。語境理論打破了文化屏障,通過交際環境和信息超載加強與固定場景的聯系,使語言闡釋的定向和聚焦都更加清晰,以彌補當下語言研究中缺失的信息。語境理論為語言的實際應用和語義闡釋提供了新的途徑,引起了人們對情景語境的重視,意識到語言學的意義不僅包含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還包括情境意義,從語言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結合真正實現了語言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