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8:16: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遺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遺傳

淺析豬的遺傳改良

摘要:旨在通過實驗,探討國外遺傳評估體系對我國進口種豬評估的作用,發現和總結影響種豬遺傳的因素,從而更好地將其應用在實踐中,實現種豬的遺傳改良。

關鍵詞:畜牧養殖;種豬評估;遺傳改良;實驗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畜牧養殖業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不僅在畜牧養殖的規模上相比較以往有了集約化的趨勢,更是在育種養殖等相關基因上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與突破,極大地促進了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種豬的遺傳改良便是在這種大的科技背景下取得的成果,對于促進養豬產業的發展,維護經濟的繁榮、保障人們生活質量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和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本次試驗以我國某種豬育殖場2017年從美國引進的150頭杜洛克豬及其同年產出的100頭后代為研究對象,展開國外遺傳評估體系對我國進口種豬評估的影響研究,旨在發現和總結影響種豬遺傳的因素。1.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過表型測定以及統計分析的方法展開研究。表型測定主要按照NSR相應規定和標準對種豬的體重日齡、活體背膘厚、活體眼肌面積進行測量和記錄,確保種豬引進前的健康,從而探討種豬與環境之間的關系。1.3試驗設計。此次試驗將引進的種豬分為3組,每組種豬各50頭統計。并分別將這3組種豬放置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生長環境等級為優良、一般和較差。記錄后續試驗研究數據探討種豬遺傳與周圍環境、飼料等影響因子的相關性。

2試驗結果

查看全文

畜禽遺傳資源審批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的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畜禽遺傳資源,防止畜禽遺傳資源流失,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向境外輸出或者在境內與境外機構、個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十一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

本辦法所稱畜禽遺傳資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質等遺傳材料。

第四條從境外引進畜禽遺傳資源,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引進的目的明確、用途合理;

查看全文

口腔遺傳疾病研究論文

口腔遺傳病常為單基因疾病、多基因病,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牙齒、牙齦及牙周組織、牙齒和皮膚或骨組織、黏膜及其他組織的遺傳病。

1牙齒的遺傳性疾病

1.1釉質結構異常(Enamelstructuralabnormality)常染色體顯性牙釉質發育不全是常見型,與定位于4q21的相關enamelin基因突變有關[1];常染色體隱性釉質發育不全,其與位點于19q13.4的Kallikrein4基因突變有關[2];此基因產物可在牙發育成熟期降解釉蛋白酶,導致釉質礦化異常;x-連鎖性釉質發育不全,其相關基因位于Xp22.3的amelogenin基因突變[3]。臨床表現:釉質發育不全表現為釉質發育早期釉質厚度減少,牙冠黃色或褐色光滑,錐形牙冠;釉質成熟不全表現為釉質呈毛玻璃樣白堊狀,硬度低于正常釉質,主要發生于第三磨牙或第一磨牙,X線影像可見牙呈長方體和短根,髓室在根-頜方向長,頸部收縮,因此種牙根像有蹄動物,故稱牛牙樣牙(taurodontism)[4]。遺傳性釉質鈣化不全,表現為釉質軟,易碎,探針探之可劃成溝,牙呈暗褐色。釉質發育不全晚期,此期具有鈣化不全,表現為釉基質形成的量正常,但質軟透明,釉質較快成片脫落,易著色,上頜切牙發展成臺階狀形狀。有時釉質發育不全和成熟、鈣化不全同時存在。

1.2遺傳性牙本質發育不全(dentinogenesisimperfectatypeⅡ,DGIⅡ)又稱乳光牙本質Ⅱ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基因定位于人類染色體4q21,目前認為與牙本質唾液酸焦磷酸蛋白基因(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突變有關,但存在遺傳異質性[5]。臨床表現:在一家族中連續幾代出現,可累及乳牙、恒牙,牙呈乳光色或蘭灰色,釉質正常,但由于釉牙本質連合處結合薄弱,故易磨損和分離而破裂,暴露黃色牙本質,冠呈球形;因之較正常牙短小。X線影像可見根短而呈圓錐形,早期髓室寬大而成殼狀牙(Shellteeth),到晚期則髓室變窄或完全阻塞,常伴有釉質發育和鈣化不全,牙冠可見透明區,牙呈影樣牙(ghostteeth)[4]。

1.3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absence)

1.3.1非綜合征型先天牙缺失多數牙缺失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與定位在14q12-13上Pax9(pairedbox9)基因突變有關;少數牙缺失[6]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定位于4p16.4上的homeobox基因(Msx1)的突變[7];中國學者命名了一種“何-趙缺陷癥”是先天恒牙缺失病,其基因定位于10q11.2,是一種家族遺傳性遺傳病[8]。臨床表現:缺牙是以上頜第二雙尖牙缺占多數,再次是上頜側切牙。

查看全文

遺傳算法研究論文

遺傳算法的思想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50年代,一些生物學家就著手于計算機模擬生物的遺傳系統。196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Holland,J.H.教授在研究適應系統時,進一步涉及進化演算的思考,并于1968年提出模式理論。1975年,Holland教授的專著《自然界和人工系統的適應性》問世,全面地介紹了遺傳算法,為遺傳算法奠定了基礎[228]。此后,遺傳算法無論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實際應用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

伴隨遺傳算法的發展,其獨特的優越性逐漸被體現出來,且各種理論、方法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但是,遺傳算法的實際應用仍然存在著缺陷,具體表現在:

遺傳算法在尋優過程中易出現“早熟”、設計變量增多時效率較低以及結構分析時間長,在線功能差。為此,在實際運用中尚需改進,尋找更優秀的算子和編碼方法等。目前,改進的方法也各有優劣,有對遺傳算法遺傳算子進行改進的,也有將遺傳算法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的。編碼方法有二進制編碼、多值編碼、實值編碼、區間值編碼、Delta編碼等多種編碼方法。在執行策略方面有如下幾種方法值得注意:遺傳算法與模擬退火算法的結合、遺傳算法與局部優化方法的結合、并行遺傳算法、共存演化遺傳算法、混亂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的噪聲適應性問題。遺傳算法主要是針對無噪聲的確定性環境設計的,在應用過程中,知識的不確定性、訓練樣本的錯誤、人為因素等都可導致問題求解環境包含一個或多個噪聲。事實上,噪聲是不可避免的,在實際工程測量中,測量得到的靜態應變常常會伴有一定的噪聲。遺傳算法的進化過程是通過適應度大小來進行選擇、變異、交*等遺傳算子操作,從而對個體進行優勝劣汰。然而在噪聲環境下,目標函數或適應度帶有噪聲,不能反映個體真正的適應度。顯然,用有噪聲的適應度去進化,其結果可能會被誤導。在這種情況下,遺傳算法的性能如何,怎樣改進,還有待深入研究。

查看全文

遺傳蟻群系統研究思考

摘要:在遺傳蟻群系統中,為減少螞蟻構建路徑的時間消耗,引入遺傳操作,使得當前迭代中螞蟻構建的路徑部分來自于之前迭代獲取的優秀巡回路徑的遺傳;同時為減少由遺傳操作產生的算法停滯的影響、提高算法解的質量,對蟻群構建的路徑施行2opt變異操作。通過旅行商問題測試算法性能,并與蟻群系統進行比較。實驗表明,遺傳蟻群系統搜索效率高,而且解的質量優于蟻群系統。

關鍵詞:遺傳蟻群系統;蟻群優化;遺傳算法;旅行商問題

0引言

1997年Dorigo等人提出了ACS(antcolonysystem,蟻群系統)[1]。它是最成功的ACO[2]算法之一,并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組合優化問題[3~6],如連續空間的數值優化、旅行商問題、流水車間調度、集覆蓋、機器學習、網絡路由等。蟻群系統是一種啟發式的構建方法。以TSP為例,TSP的一條巡回路徑(解)是所有城市的一個排列,不同的相對排列順序對應不同的解。ACS通過增量構建的方式構建完整的巡回路徑。具體方式是先將螞蟻隨機地放在一個城市;然后根據一定的規則選擇螞蟻下一步訪問的城市,直到訪問完所有的城市。路徑的增量構建占用了ACS算法的大部分時間。因為當前螞蟻必須有足夠的運算,以對下一步訪問城市作出最優選擇。減少螞蟻在構建路徑上的時間消耗是提高ACS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在GAs(geneticalgorithms,遺傳算法)[7,8]中,路徑的構建是通過對父代個體的繼承和重組或者變異實現,只需要作少量的運算。因此,構建一條巡回路徑的時間消耗GAs顯著小于ACS。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本文提出了一種GACS(geneticantcolonysystem,遺傳蟻群系統)。在GACS中,螞蟻構建的路徑部分來源于對之前迭代所得的優秀路徑的遺傳,并通過變異減少蟻群構建的路徑的相似性,降低算法停滯的概率。

b)變比例遺傳。變比例遺傳實現方式與定比例遺傳相同,不同的是為克服定比例遺傳的缺陷,在變比例遺傳中,p是一個變量。螞蟻從優秀巡回路徑中繼承的部分路徑比例,隨著迭代次數的增加而增加。這樣,在迭代初期,當前優秀巡回路徑的質量較差時,螞蟻繼承的路徑比例被限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以避免算法陷入一個局部最優巡回路徑;而在迭代的后期,優秀巡回路徑越來越接近全局最優巡回路徑時,螞蟻繼承的比例增加到一個較大的量上,以大幅減少螞蟻在構建路徑上的時間消耗。

c)隨機比例遺傳。蟻群中的螞蟻從優秀巡回路徑繼承隨機比例的部分路徑。在相同迭代中不同螞蟻繼承的部分路徑比例是隨機的。不同迭代中相同螞蟻繼承的部分路徑比例也是隨機的。隨機比例遺傳的實現方式如下:隨機從優秀巡回路徑中選擇兩個城市節點,將這兩個城市及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城市依次遺傳給當前螞蟻。在理論上,隨機比例遺傳中的部分路徑遺傳比例是50%,因此其時間消耗近似于50%定比例遺傳。

查看全文

豬原始祖先的遺傳貢獻論文

論文關鍵詞豬原始祖先后代群體遺傳貢獻

論文摘要以已繼代選育10個世代的“蘇鐘Ⅰ系”豬為研究對象,根據有關資料分類、統計其原始祖先到達后代群體的所有通徑線數,探討豬原始祖先對后代群體的遺傳貢獻。

在豬品種(系)形成過程中,祖先對后代群體的遺傳貢獻各不相同。在如何選種及祖先對后代的遺傳貢獻方面,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1~3]。楊寧等定義每個親本所產生的育成后代數占后代總數的百分比為該親本對后代群體的遺傳貢獻率,并用這一指標衡量該父母本對后代基因庫的相對重要性[3]。本研究試圖根據豬原始祖先到后代群體的通徑線統計原始祖先對后代群體的遺傳貢獻。

1材料與方法

1.1通徑線的分類及統計

一般培育品種(系)時,群體系譜比較復雜,原始祖先到達后代群體的通徑線很多,不易繪出,但可以通過統計原始祖先到達后代的各種通徑線所經過的代數(如經過的代數為n,則定義其通徑線長度為n)來統計、分類通徑線。例如親子代中,子代基因有一半來自父本,一半來自母本,那么父母本對子代的遺傳貢獻分別為1/2,親子代的所有通徑線數統計為x1,同理,祖孫代中祖代對孫子代的遺傳貢獻各自為(1/2)2,祖孫代的所有通徑線數為x2,……,以此類推,通徑線長度為n,那么通徑線數統計為xn,其祖先中每個個體對后代的遺傳貢獻為(1/2)n[3~5]。

查看全文

害蟲抗藥性遺傳分析論文

摘要根據生物進化理論深入理解害蟲抗藥性進化的遺傳起源,并根據解釋基因新功能進化的基因重復理論,推測認為基因重復為抗性基因變異提供了原材料。最后,根據現有抗性報道的例子將抗性突變的分子機制進行歸類,并發現在多樣化的抗性突變中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如靶標位點的點突變導致抗性的機制是靶標抗性機制的主要形式,基因擴增或基因過表達導致的代謝酶活性增加是代謝抗性的重要機制,這種規律性與變異的適合度密切相關。

關鍵詞害蟲,抗藥性,進化,起源,遺傳,機制

害蟲對化學農藥的抗性進化歷史不到100年,就已經有500多種害蟲對一種或多種殺蟲劑產生了抗性。害蟲抗藥性的進化導致化學防治的失效,給農業產量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例如據Palumbi估計,在美國每年由于害蟲產生抗性導致的損失至少有30多億美元,這其中包括由于抗性加大農藥使用的額外消費以及抗性害蟲對農產品的直接損失。

早在1951年Dobzhansky就認為,殺蟲劑抗性是一種進化現象。遺傳分析可以有助于研究抗性機制和制訂抗性治理策略,是研究抗性的一個主要工具。本文從遺傳角度對抗性進化的本質進行探討,并歸納分析抗性基因突變的主要類型,以期對害蟲抗藥性的進化的有更好的理解。

1、害蟲抗藥性進化的遺傳起源

1.1遺傳變異是害蟲抗藥性進化的基礎

查看全文

遺傳資源法律保護論文

一、國家經濟主權原則的確立

國家主權具有兩個特性,即對內至高無上和對外獨立平等。經濟主權作為國家主權的—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內效力首先即體現在對本國自然資源、全部財富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權。國家經濟主權的確立和逐步完善,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經過長期激烈斗爭的結果。1962年2月,第17屆聯大通過了1803號決議,即《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宣言》。根據該《宣言》,對自然資源之勘探、開發及處置等,均應符合資源國自行制定的規則及條件,不能導致對資源國主權的損害,否則即違反聯合國憲章的精神與原則。但這一《宣言》尚只涉及國家對其自然資源的主權。此后,經過發展中國家的進一步努力,聯合國在1974年先后通過三個重要文件,即《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及其《行動綱領》和《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這些文件不僅擴展了國家經濟主權的內容,對其地位也有進一步強化?!督⑿碌膰H經濟秩序宣言》明確宣告,每一個國家對本國的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護這些資源,各國有權采取適合本國情況的各種措施,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更進一步規定,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權,包括占有、使用和處置的權利,并得自由行使這項主權。

與《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宣言》相比,《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對國家經濟主權的拓展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將國家經濟主權的內容擴展到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主權權利;二是強調這種主權權利是“充分的永久主權(permanentsovereignty)”和“不可分割的權利(in~ienablefight)”。這種強調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在上述《宣言》和《憲章》通過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殖民地自然資源的掠奪主要針對礦產資源,尤其是石油?!耙恍┪鞣絿夜拇?,石油應視為人類的共同遺產”。在聯大第六屆特別會議上,英國代表“公開揚言第三世界國家對各國本身的自然資源只能享有‘有限的主權’,主張各國對本國自然資源只是行使‘監護人’的職責”嘲。很顯然,《宣言》和《憲章》的措辭是對發達國家上述觀點的明確否定。

二、國家經濟主權原則在遺傳資源領域的發展

由于上述《宣言》和《憲章》并未對自然資源的范圍加以限制,因此,生物遺傳資源理應包括在內,也就是說,上述《宣言》和《憲章》的原則和精神也應適用于生物遺傳資源。但發展中國家在當時似乎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尤其是石油上。由于生物技術在當時尚不發達,發展中國家對生物遺傳資源在國家長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意義認識并不充分。例如在世界糧農組織于1983年通過的《植物遺傳資源國際約定》(以下簡稱《國際約定》)中明確宣稱:“植物遺傳資源是人類共同遺產,因而應可不受限制地獲取。”《國際約定》主要是在發達國家的掌控下通過的將遺傳資源(至少在《國際約定》的框架內將植物遺傳資源)視為“人類共同遺產”在當時也未引起發展中國家的足夠重視。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的生物遺傳資源大量流失,與遺傳資源有關的傳統知識被大量盜用這種“生物海盜”現象引起發展中國家的高度關切,對遺傳資源及與其相關的傳統知識的保護,成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對抗的新領域。在這一輪對抗中發達國家總體上已不再否認各國對其境內的遺傳資源所享有的主權權利以及保護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正當性。不過,這一局面的形成仍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一個最明顯的例證是從《國際約定》到《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有關條款的演變。1983年的《國際約定》明確聲稱植物遺傳資源是“人類共同遺產”,1989年的修訂雖然仍重申了遺傳資源作為人類共同遺產的立場,但同時承認了植物育種者權和農民權(前者反映了發達國家的立場,后者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并申明,對遺傳資源的“自由獲取”并不意味著免費獲取。而1983年的《國際約定》文本卻明確規定應免費獲取。此外,1989年的修訂還承認了國家對遺傳資源的獲取施加一定的限制的權利以及農民,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從對他們所保存的自然資源的利用中獲取“充分利益(benefitfu)”的權利。這些變化是對“人類共同遺產”說的一種明顯軟化。1991年的第二次修訂不僅明確承認國家對其植物遺傳資源享有主權,同時承認獲取植物遺傳資源的條件需要進一步澄清,承認育種者和農民控制對其所掌握的遺傳資源獲取的權利。而在2001年通過的《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中,“人類共同遺產”的觀念已被徹底拋棄,轉而承認各國對其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的主權權利。

此外,1992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明確表明了承認國家對其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利的立場。

查看全文

植物遺傳資源保護管理論文

提要隨著植物物種資源的不斷減少和因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對植物遺傳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植物遺傳資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轉變為稀缺物品。堅持《生物多樣性公約》所確立的遺傳資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則,完善現有國際多邊體系,促進以“遺傳編碼功能”價值概念和遺傳資源保護效應“內部化”與“補償”方案為基礎的植物遺傳資源市場化保護與利用機制的形成,建立“植物遺傳資源交易所”和“生物多樣性合作社”,將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保護植物遺傳資源的積極性,實現全球植物遺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關鍵詞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市場化機制;國際制度

1前言

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植物遺傳資源有目的地改良植物的性狀與品質,為人類解決糧食、健康和環境等21世紀重大問題提供了誘人的前景。長期以來,人們對植物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主要作為技術、生態和倫理問題而得到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有關經濟政策與制度方面的探討則至今仍相當滯后。隨著植物物種資源的不斷減少和因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對遺傳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作為“人類自然遺產”的植物遺傳資源已逐步由公共物品轉變為稀缺物品。與此同時,由于植物遺傳資源分布和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水平存在明顯的國際差異,尤其是缺少相應的市場化機制以及現有國際多邊體系的失效,以致使物種資源相對貧乏的西方發達國家使用了地球上大部分植物遺傳資源,而植物遺傳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卻受技術、資金等制約大都仍處于植物基因材料無償提供者的位置。在此背景下,如何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所確立的遺傳資源效益公平分享為目標,利用市場化保護與利用機制,建立公正、有效的國際多邊體系與制度,提高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保護植物遺傳資源的積極性,以保證全球植物物種資源的安全,實現人類對植物遺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近年來已引起有關國際組織和經濟學家的廣泛關注。本文在探討植物遺傳資源市場化保護與利用機制的基礎上,以現有國際多邊體系為出發點,提出未來國際制度安排的可能選擇。

2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市場化機制

2.1經濟價值概念與市場化界限

查看全文

遺傳學課程教學問題及對策

摘要:遺傳學已成為眾多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本科生重要的必修或選修課程,但是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廣、難點多,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覺得難度大、缺乏主觀能動性。本文針對目前遺傳學課程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遺傳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以期為建立合理完善的課程體系、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遺傳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遺傳學;問題;對策;教學改革

遺傳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門歷史悠久且不斷發展的學科,遺傳和變異是該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1]。作為生命科學中一門系統完整且發展迅速的理論科學,遺傳學研究對探索生命本質、不斷推動相關生命科學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遺傳學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育種過程中以及人類遺傳疾病的防治方面都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因此,遺傳學是生命科學、動植物生產、食品科學等專業的骨干基礎課程,在高等院校生物相關專業本科生教學計劃中具有重要地位。面向高校生物相關專業本科生開設遺傳學課程,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提升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生物專業人才。

1遺傳學課程的特征和重要性

遺傳學課程具有高等學校課程專業性、研究性和前沿性的典型特征。在教學方面,遺傳學課程內容多、難點多,因而學生需要有良好的英文基礎和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等先修課程的扎實鋪墊才能學好這門課程。遺傳學起源于人類的育種實踐,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便開始嘗試改良動植物品種,直至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發現。隨著細胞學和胚胎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對于細胞結構以及細胞活動(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授精及細胞分裂)的認識不斷加深,同時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研究的飛速發展也促進了現代遺傳學不斷豐富和發展。目前,數量遺傳學、群體遺傳學以及分子遺傳學的相關研究廣泛應用于農業、畜牧業和醫學等領域,與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醫學領域,遺傳學技術可用于遺傳疾病的檢測篩查和生物制藥等;在農業生產方面,遺傳學技術可以用于改良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性狀等;在科學研究方面,遺傳學技術能幫助人們探究人類的起源、揭開生命的奧秘。遺傳學的理論性和實用性都比較強,對于生命科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整合和新研究方向的深化與開拓具有重要意義[1]。學習遺傳學課程能夠使學生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最新進展,理解當代生命科學中的新方法、新技術,了解遺傳學的應用前景。揚州大學農學院在為碩士研究生開設高級遺傳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本科生培養方案,將遺傳學課程作為農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藝和植物保護等專業本科生二年級上學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介紹遺傳學的發展歷史、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發展方向。現對遺傳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本科生遺傳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2遺傳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