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6:11: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一般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貨幣政策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貨幣政策過度擴張是產生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必要條件,這是中外貨幣政策的一般性。我國現階段貨幣政策的特殊性表現在:貨幣政策應當更加注重信貸政策工具,對完善收入分配發揮積極作用;貨幣政策應當積極應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沖擊,有效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關鍵詞:貨幣政策價格水平收入分配國際貨幣

在2008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從年初防經濟過熱到年末保經濟增長,貨幣政策也從年初從緊到年末適度寬松,一年之內發生逆轉,這在以往是極其罕見的,引發了經濟學者對貨幣政策和經濟問題的許多思考。本文從經濟學理論出發,對中外貨幣政策的一般性進行總結,對我國現階段貨幣政策的特殊性進行歸納,并試圖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對我國貨幣政策進行思考。

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資產價格關系的一般性

(一)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無疑是貨幣現象,從貨幣政策來說也就是貨幣供給超過貨幣需求的結果。經濟發展到今天,信用貨幣本位貨幣制度早已確立,經濟運行常態由短缺轉化為相對過剩,貨幣需求越來越復雜,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也越來越多。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美國金融危機前后貨幣需求的變化。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是次貸危機,次貸危機的源頭是美國多年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的美元泛濫,美元當時的通貨膨脹率很高,貨幣供給超過了貨幣需求,但美國解決金融危機的對策卻不是減少貨幣供給,而是史無前例地大規模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在貨幣供給超常增長的條件下,此后美元反而持續升值,石油價格跌到每桶50美元以下。

查看全文

日本內生經濟增長的一般性詮釋

二戰后,日本、亞洲NIES和ASEAN等諸國和地區,由于政府對經濟實行有效的干預政策,使這些國家或地區在戰后很長時期內保持了高速經濟增長。在研究政府干預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時,Ramsey(1928)、Cass(1965)擴展了新古典派經濟增長的理論,對完全自由競爭和政府全面干預下實現福利最大化的經濟活動進行研究。另外,Romer(1986)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政府干預”是作為經濟增長率的一個因素進行研究的。不言而喻,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事實及東亞NIES、ASEAN增長的實際,都充分地證明了政府干預的有效性。

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增長理論,在生產中,把生產要素劃分為可進行儲蓄的資本與不能儲蓄的勞動兩大部分。這樣,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假設中,把勞動供給作為一種外生變量的約束條件,而在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中則無視這種約束條件的存在,認為再生產的可能要素資本比勞動更具有促進經濟增長的功效,其結論是:在資本密集的經濟體中更能促進經濟增長。進而認為,資本密集經濟體比資本經常匱乏的經濟體更能促進經濟增長,這也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形成經濟差距的一個原因。但是,在現實經濟增長中確實存在差距大小的問題,而Romer模型中只用資本和勞動兩種生產要素來描述經濟增長存在的差距問題是不充分的。為了彌補Romer模型中的缺陷,我們在研究中引入“有限資源”的要素概念,這樣,在受一定經濟條件約束的經濟主體中,資本積累和資源利用同等重要。

一、戰后日本:資源貧乏的現實

資源(Resource)是經濟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卻沒有統一的定義。經濟學博士李昌宇認為:“資源是可用于生產物質財富的,由于其稀缺并可選擇,有必要而且也可能合理配置的物質及其功能。”這是從資源所具有的生產性、稀缺性和選擇性等三個基本屬性來定義資源概念的。從日本戰后產業間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資源應該包括資本、勞動、技術和資金四大部分。資本資源是指包括自然資源在內的各種物質資源的總和,如土地、河流、山脈、灘涂、礦藏、廠房、機器設備、基礎設施和原材料等;勞動資源是指運用于生產過程中體力和智力的總和,亦可稱為人力資源;技術資源是一種廣義的概念,其中包括各種工藝操作方法、工藝技能、生產的工藝過程、信息系統、組織管理系統等;資金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是資源價值的表現形式。

日本在戰后經濟增長中首先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有限資源制約。因此,擺脫資源制約或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優先發展的產業中去則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資源配置實際上是有兩種存在方式:在分散的市場經濟決策中是通過價格機制的作用實現的,而集權的計劃經濟是通過強制性的計劃手段進行配置的。日本在戰后初期和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資源配置具有明顯的傾斜配置特點。戰后初期的資源傾斜配置是恢復經濟的需要,因為戰爭對原有資源(資產)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自不待言,資源是產業發展的物質條件,而產業活動是資源轉化為產品和勞務的轉換器。資源的屬性和產業的功能已經表明了二者的基本關系:產業的正常運行取決于資源供給是否充足;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廣度取決于產業的發展程序。只有資源優勢而沒有產業優勢,則不能形成經濟優勢。相反,只有產業優勢而沒有資源優勢,經濟優勢也是不能形成的。資源和產業這種耦合關系,體現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部歷史過程之中。戰后日本要想使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就必須獲得發展經濟的各種資源。然而,資源短缺問題,是戰后日本經濟發展中極為棘手的一個現實問題。

1.日本戰后資本資源相當匱乏。在資本資源中,自然資源匱乏的程度較為突出。尤其是,自然資源中的礦產資源更為缺乏。日本國土在狹長的列島中擁有大量的火山,火山中僅存在著大量的硫磺、石灰石和沙石等等資源。除此之外,經濟發展中所需要的幾種重要礦藏資源都很缺乏。例如,煤在工業發展初期是極為重要的原料,據勘測,日本煤的儲藏量不少,由于其存在的不利條件,開采成本極高,競爭不過進口煤炭。所以,日本戰后有2/3以上的煤需要進口。另外,5/6的銅、2/3的鉛和鋅需要進口。現在,幾乎所有的重要礦物資源(錫、水銀、磷、鋰、鉀、石墨、鎂等),包括鐵礦石在內全部都要進口。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資源在經濟發展中極其缺乏。這樣,日本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就更大。然而,戰后的國際、國內經濟條件,使日本在獲得一定礦產資源時要付出的代價更大。雖然水力資源豐富,但是已經開發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水力資源開發因國土狹小,在經濟上不一定是合算的。

查看全文

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一般性方法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國高校大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類的高校中,更是扮演著育人樹才的角色。如何在醫學高校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怎樣能夠讓思政教育在醫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歷來是學界研究的熱門課題。本文致力于對醫學院校的思政教育一般性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醫學院校;思政教育;

一般性方法隨著近年來醫患糾紛的凸顯,越來越多的關注投射在了高等醫學院校,學界關于如何在醫學院校中教育引導學生的研討會也是非常多。關于如何在醫學院校中開展思想政治與的一般性方法,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部分進行。職業倦怠,是個人在工作的壓力下,所表現出來的身心疲勞的狀態。

一、建立一支高效、負責的思政教師隊伍

在醫學院校中,由于專業化的緣故,思政教育相對來說處于副科的地位,因此更加需要一支高效、負責的思政教師隊伍。1、基層輔導員隊伍建設進入新時期以來,國家、社會對高校輔導員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對于大學生的引導教育,基本上都要以輔導員為抓手,通過輔導員輻射廣大學生,因此,一線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對于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由于醫學類院校的專業性比較強,錄取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理科生,對于文科類思政教育的了解普遍比較缺乏,這種情況的存在對輔導員的日常工作開展有著巨大的阻力。所以,醫學類院校應該特別重視學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選拔一批認真負責且具備一定思政類知識的老師進入輔導員隊伍,以便于從根本上加強自身的思政教育力度。2、思政專業課教師隊伍培養在部分高校中,對于思政教師隊伍的培養工作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存在著主課、副課的認知。為此,應該首先在觀念上拋除這種想法,本著教書育人的目的,將思政教育同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去教育引導學生。此外,學校管理層還需要加大對校外優秀思政課教師的引進力度,同時注重對校內的老師進行培訓、提高,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學校思政專業教師隊伍的素養。

二、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

查看全文

論財政的一般性質、基本準則與行為規范

一、財政的原因和性質

財政(或者說財政行為)并不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后才出現的,其發展大致應當經歷三個階段:原始社會財政、國家集權財政和市場自由財政。前者不是國家財政,因為當時國家還遠沒有產生;后者也不是國家財政,因為從理論上講,在純市場經濟中,國家的政治職能應當弱化甚至消失,財政分配活動或公共產品和資源的配置是由政府的經濟職能而不是政治權力來完成的。所以,理解財政的本質,就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國家或政權的影響,透過財政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從更一般、更深刻的角度去分析。

我們知道,隨著剩余產品的出現,社會產品也分為必要產品和社會產品兩大類。前者用于生產者自身再生產,后者用于社會公共事務活動的物質消費。它體現著人類追求生存保障和生活質量的基本要求。氏族公社時期,生產的內容和規模不斷擴大,各項社會公共事務需要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并日益經常化(在這里,戰爭和宗教常常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其結果是,一個脫離直接生產而又能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新的階層逐漸產生。因而,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生產分配終于從各個生產單位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社會性生產和分配活動。進入農村公社階段以后,公社的管理機構“作為社會組織,更加遠離了生產單位和消費單位,已發展成單純執行社會公共事務職能的純社會組織。財政職能主要由它來完成,而且還出現了社會中央和家族兩個級次。所以我們說,原始財政在氏族公社初期開始萌芽,至氏族公社末期已基本形成,而在農村公社階段又得到充分發展。

很明顯,氏族公社時期的財政是一種原始民主狀態下的財政,還不帶有政權干預的成份,它的起源是氏族公社成員的一種自愿的、平等的公共需要。在這里,與其說財政是政權的產物,還不如說是一種社會分工的產物。即使在原始社會末期,農村公社內部權力分化的產生也很少是暴力的結果。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富裕戶借助于自己的財富及其對社會公共事務較大的貢獻,逐漸取代了依血緣關系推舉的貧困的家族長,并日益取得了執行社會公共事務職能的帶頭人地位。農村公社時期的財政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各家庭集中一部分人力為公社和家族分別耕種一定的土地以取得財政收入;二是有剩余產品的家庭自愿地把生產成果貢獻給社會,到農村公社后期,情況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誰付出得多,誰就得到社會的稱贊,往往會被推舉為公益活動的主持人。再加上在農村公社中任公職不僅是無報酬的,而且在執行公職過程中發生的一些費用還可能需要自備。所以,富裕戶一方面更關心公共事務的狀況,因為他更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完成公務事務的能力,因為他們富有,最終也就取得了領導公共事務活動的權力。

從財政最初的產生原因和發展過程來看,財政行為就是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由一定組織集中對社會公共生產和通過一定手段聚集起來的社會財產的管理和分配。第一,財政關系不是為某個人或少數人的利益服務的。財政為什么會產生或者說人們為什么能夠接受財政的存在?原因就在于財政是人們生存及生活得更好的需要,或者說,財政能帶給每個人至少是絕大多數人通過其它方法無法得到的好處。第二,財政收入來源于財政受益者的財產或勞務支付。這種支付,并不是出于某種政治壓力或法律約束的結果。而是支付者一致接受的,為了生存及生活得更好或獲得預期收益而付出的必要代價。所以,財政關系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互惠互利的平等關系。第三,財政關系并不局限于分配領域,而是存在于整個再生產過程之中。

進入階級社會以后,財政開始打上政治權力的烙印,并隨著國家的產生開始進入中央集權財政階段。在掌權者的權力得到鞏固以后,他們開始著手改變財政分配關系,變自愿捐獻為按戶攤派的形式。這種按戶規定數額的攤派形式,實際上是一種捐稅的雛型。在我國歷史上,“人頭稅”形式存在了很長時期,直至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按土地多少征收財政收入才代替人頭稅成為一種主要分配形式。這標志著財政分配關系徹底與生產資料所有權分離,不再依靠生產資料占有為手段而是靠國家代表社會,執行社會公共職能。

查看全文

論借款費用資本化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中對借款費用的資本內容化作了明確的規定,即只有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的條件時才可以資本化,以及當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時的累計資產支出數超過了專門借款總額時,對超出的資產支出數不準納入累計資產支出數的計算范圍。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會用到一般性(流動資金借款)借款,按現行準則規定這部分借款的借款費用是不能予以資本化的,這樣的規定是否合理呢?以及當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時的累計資產支出數超過專門借款總額時,對于超過的資產支出數是否應納入累計資產支出數的計算范圍呢?下面就對這些進行探討。

一、一般性借款用于購建固定資產時,其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

(一)現行準則規定

1、借款費用的含義:借款費用是指企業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扣或溢價的攤銷和鋪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它反映的是企業借入所付出的代價。

2、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僅限于專門借款,企業只有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即只有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條件時才予以資本化;一般性(流動資金借款)借款用在企業購建固定資產時所發生的借款費用不允許資本化,而應計入當期損益。一般性(流動資金借款)借款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專門借入的,但不是為購建固定資產為目的而借入的款項;而這里的專門借款是指企業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這種款項應有明確的用途,即為購建或建造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并具有標明該用途的借款合同。按現行準則規定,一般性借款雖然用于了企業建造固定資產當中,但是其借款的借款費用卻不允許資本化,只有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條件時才予以資本化。如果企業為購建固定資產只借入了一筆專門借款,資本化率為該項借款的借款利率;如果為購建固定資產借入了一筆以上的專門借款,資本化率為這些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若專門借款的資金是采用發行債券的形式籌集的,那么每期攤銷的折價或溢價應作為利息的調整額,對資本化率作相應的調整。

(二)現行準則對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費用處理的局限性

查看全文

文書檔案保管期限通知

本辦(局)各科室:

根據國家檔案局令第8號《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文件精神,結合樂清市協作辦(招商局)〔以下簡稱本辦(局)〕職能和工作實際,為了完整、系統地保存本辦(局)在工作活動中形成的公文、電報、簿冊、圖表、書信、日記、錄音、錄像、盤片等各種門類和各種載體檔案,提高歸檔文件材料的質量,以適應領導決策科學化和機關各項工作的需要,為樂清積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檔案史料,制定《樂清市協作辦(招商局)文件材料歸檔和不歸檔的范圍》如下:

第一條為便于本辦(局)正確界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準確劃分檔案保管期限,使所保存的檔案既能反映機關主要職能活動情況,維護其歷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中的本(辦)局文件材料是指本辦(局)在工作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門類和載體的歷史記錄。

第三條本辦(局)文件材料歸檔范圍是:

(一)反映本辦(局)主要職能活動和基本歷史面貌的,對本辦(局)工作、樂清建設和歷史研究具有利用價值的文件材料;

查看全文

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的意見

各市州交通局(委),廳直各單位,各重點建設指揮部:

為了切實貫徹執行國家檔案局第8號令公布的《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促進我省交通系統檔案基礎業務建設的全面發展,現將國家檔案局令(第8號)《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省廳就貫徹執行《規定》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規定》的重要意義

《規定》是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檔案基礎業務建設的一項重大改革。不僅對機關、企事業單位正確界定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準確劃分文書保管期限,按時開展檔案價值鑒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各單位檔案部門要認真組織學習,全面貫徹實施,確保應歸檔文件材料的齊全完整和規范整理,全面提高本單位檔案管理水平。

二、《規定》的執行時間

《規定》從2008年起整理*年及其以后形成的歸檔文件材料統一按國家《規定》執行,2006年以前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已整理入庫檔案不作變動,仍按原規定執行。

查看全文

義務教育財政轉移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系統地介紹了美、日、德、法、英五國的義務財政轉移制度,這對我國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文章首先介紹各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其次,歸納了義務教育管理的兩種基本類型;最后,概括出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四種模式,并以日本為例探討了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變遷過程。

關鍵詞:發達國家;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教育經費分擔

作者:劉澤云(1975-),男,云南麗江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中心博士研究生(100875)

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解決一國義務教育經費總量不足和地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一個多世紀以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各自建立起了適應本國國情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較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本文將對美、日、德、法、英五國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制度加以介紹,以期對我國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起到借鑒作用。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與國家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密不可分。因此,在比較各國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之前,首先必須了解各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各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美國和德國是聯邦制國家,日、法、英三國是單一制國家,國家制度各有不同。每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劃分為地區政府(regionallevelsofgovernment)和當地政府(locallevelsofgovernment)兩級(表1)。每一級政府都有自己獨立的財政預算,各級預算的編制、程序和項目分類大致相同。

查看全文

體育課堂熱身活動生理學分析

摘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仍有部分體育教師對熱身活效果認識不夠清晰,無法科學地安排熱身活動的內容及強度。該文旨在深層次地闡述體育教學過程中熱身運動的生理意義,幫助體育教師豐富熱身運動的生理學知識,通過提高體育教師對熱身運動的正確認知水平,提高他們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中熱身活動的能力。

關鍵詞:熱身活動;體育教學;生理功效

體育教師過多地將關注點集中在體育課堂的基本部分,通常容易忽略體育課堂的準備部分。該文旨在總結、歸納出在體育教學中熱身活動的生理學意義,正確樹立熱身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以期希望體育教學工作者們能夠加深對熱身的認識。

1何謂熱身活動

“熱身活動”是由英文Warm-up翻譯而來,又稱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熱身活動主要是指在正式從事體育運動之前,通過較輕負荷的肢體組合活動以增加體溫、喚醒機體生理惰性等為目的的運動方式。科學有效的熱身活動可以明顯降低體育課堂中運動損傷的概率[2]。

2熱身活動的分類

查看全文

初中體育課準備活動相關問題

體育課教學是學生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技巧,增強體質、發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突破口。而準備活動又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是保證及時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必要因素,中小學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運用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對準備活動的意義認識不足。

準備活動就是學生從安靜狀態進入工作狀態,需要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以使神經系統更好的支配肌肉的活動,使內臟器官的工作與肌體的運動更加協調一些。因此,參加任何體育運動之前,都應該先做準備活動,體育課開始后,也要先做準備活動,準備活動還可以促進有機體的新陳代謝,使體溫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氣向組織細胞釋放,保證氧氣的供應,使組織器官較快地發揮作用,韌帶和肌肉群得到初步活動,從而防止劇烈運動中發生傷害事故。認真作好準備活動直接關系到基本部分的學習乃至整個體育課的任務完成。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準備活動的認識不足,有的教師存在輕視或盲目地壓縮其時間的現象;有的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只重視基本部分學習,對準備活動,懶懶散散,動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為一種形式。基于以上情況,我們應重視準備活動,充分利用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準備,而且在身體上更能保證達到基本部分要求的教育效果。

二、準備活動缺乏年齡特點。

中小學生由于年齡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就決定了中小學的準備活動應各具特點。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區別不大,小學成人化,中學公式化,一套操,一個游戲,小學用,中學也用,甚至把高級運動員的專門性練習也拿來用。這種毫無區別,毫無特點的準備活動,違反了教學規律和中小學生的生理特點。中學體育課的基本部分相對運動量較大,在準備活動時,既要有一般性練習,又要有專門性練習,并要根據男女生生長發育的明顯差異,結合教材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一堂體育課中,必須根據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教育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季節氣候的特點,科學的、合理的組織安排。準備活動的運動量也要逐漸地增加,但是還應該把準備活動與興趣游戲結合起來一起練習;像這樣既讓學生玩的歡快,又充分地活動好了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教師自己也得到了鍛煉。因此,要上好一堂體育課,就必須切合學校體育的實際情況。

三,準備活動內容單調乏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