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3:39: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療服務新模式初探
1“流動鄉村醫療車”概念
本文提出的基于POCT的“流動鄉村醫療車”醫療服務新模式,是指由全科醫生和檢驗師至少兩人組成的微型“流動診所”,自行駕駛著裝備了基本檢測手段(主要是POCT設備)、基本臨床治療手段的“流動鄉村醫療車”按事前告示的時間和地點去農村經濟欠發達和偏遠地區為那些求醫困難、缺乏“疾病預防、健康管理、保健咨詢”的基層民眾提供初級醫療服務,并對急診、重癥、慢性病、疑難病人提出分診建議。這種主動送醫基層的初級醫療服務新模式,是對目前城鎮定點式醫院“等人就醫”醫療服務模式的補充和拓展。對“流動鄉村醫療車”筆者初步構建如下:⑴人員:至少由全科醫生、檢驗師組成,均有駕駛執照,輪換自駕“流動鄉村醫療車”出車服務。⑵車型及載物:車型可以是巴士、廂式貨車、拖車等,并配導航設備和備用電源。對上述車型適當改裝或定制后能裝載并固定基本檢驗設備(如:X光檢查、B超、血樣尿樣化驗、血壓測量等POCT設備)、折疊式病床、折疊式辦公桌椅、所服務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用藥和必要急救用藥及設備。⑶服務模式:驅車到農村欠發達和偏遠地區為缺醫少藥的基層民眾提供初級醫療服務。①首先建立所服務地區“流動鄉村醫療車”網站和手機APP,在網上公布事先已與衛生部門商議好的每天所去地方的診療告示,同時也通過“縣-區-鄉-村”的行政管理體制診療地點和時間告示;②“流動鄉村醫療車”每天到所公告的診療地點進行初級醫療服務,如:對求醫者進行必要或基本的醫學檢查、治療或提出進一步處理建議,對急診、重癥、慢性病和疑難病人提出分診建議,對每位求醫者進行必要或有針對性的健康、衛生常識的宣講和教育,建立求醫者健康檔案并上傳云數據庫用于健康管理或治療跟蹤,有條件時應進行惡性腫瘤早期預警檢驗;③全科醫生、檢驗師就近餐飲、休息和夜間旅店住宿,第二天驅車去下一個診療地點進行診療服務。
2POCT國際標準化組織對POCT所給的定義
[1]:Point-of-caretesting,POCT,near-patienttesting:testingthatisperformednearoratthesiteofapatientwiththeresultleadingtopossiblechangeinthecareofthepatient.Point-of-caretesting(POCT為縮略語)是美國術語,near-patienttesting是英國術語[2],這兩個術語的意譯是即時檢驗或近患檢驗[3],它們同指以下定義:在近患附近或其所在地進行的、其結果可能導致患者的處置發生改變的檢驗[3]。目前POCT設備已經能夠實現常見病、多發病所需的檢驗或篩查,同時對一些急癥所需檢驗也基本覆蓋;POCT對目前應用已涉及檢驗亞學科的臨檢、生化、免疫、微生物檢驗都能開展。所以,從醫學檢驗角度看,“流動鄉村醫療車”能裝載常見病、多發病的POCT檢驗設備去偏遠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并為基層百姓提供初級醫療服務,已具備檢驗手段的可行性。
3“流動鄉村醫療車”的全科醫生和檢驗師
“流動鄉村醫療車”上的全科醫生和檢驗師是邊遠農村基層民眾初級醫療服務的提供者[4]。經過高等教育并通過醫療實踐獲取資格證書的全科醫生和檢驗師才有資格成為“流動鄉村醫療車”上的行醫者[5]。檢驗師在流動醫療服務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檢驗是醫療服務流程的上游,下游就是全科醫生對病人的醫治。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09年4月9日在其網站上對全科醫生作了定義[6],全科醫生正具備了向醫療欠發達鄉村和偏遠地區的基層民眾“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疾病預防以及一般疾病初級診療等服務”的資格和能力。“流動鄉村醫療車”醫療服務新模式的提出,拓展了全科醫生醫學人才施展才能的應用領域。
公共住房新模式管理
[摘要]住房問題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其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措施。雖然住房市場化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公共住房在其具體運行機制中仍面臨著許多困境。文章試圖通過探索公共住房運行新模式來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關鍵詞]公共住房;新模式;運行機制
住房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1998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作為住房改革綱領性的文件正式提出了以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解決我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尹中立,2009);2008年國家將建設部改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志著國家將解決人民住房問題放在與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雖然政府在住房問題上做出了不斷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國公共住房現行的運行機制仍面臨著許多困境。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統計表明:我國高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房價收入比的差距要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很多(肖晉,2008),這導致我國中、低收入家庭間接喪失住房權利。因此,實現“居者有其屋”,探索公共住房運行的新模式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公共住房運行機制面臨的困境
目前,國家主要是通過提供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緩解住房問題。經濟適用房就是由政府提供政策優惠,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和銷售價格,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商品住房(陳勁松,2006)。廉租房意在解決城市最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政府以租金或實物的方式向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的廉租住房(陳柏東,1996)。認清這兩種保障性住房運行機制面臨的困境是解決住房問題的前提。
(一)分配對象錯位
脫貧攻堅養老新模式研究
一、“交鑰匙工程”具體做法
“交鑰匙工程”保障對象主要為兩類:一是“五保”老人或未滿18周歲的孤兒;二是家庭成員主要由殘疾人構成的深度貧困戶。具體工作程序為:個人填寫申請,提交到村委會審核后交鄉(鎮)安居辦,再交縣扶貧辦最終審核;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通知到村委會,由村委會代建“交鑰匙工程”。“交鑰匙工程”建設標準主要參考依據是家庭人口數量:一戶1人,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經費不超過4萬元;一戶2人,建筑面積超過50平方米,經費不超過5萬元;建筑面積超過60平方米,經費不超過6萬元。
二、“五保”老人養老新模式的形成
在遂川縣民政局的引導下,“交鑰匙工程”主要以集中安置點建設為主。例如,大汾鎮江夏村2017年集中建設30套安居房,已經入住25戶,其中18戶是“五保”老人,另有5戶是“純女戶”;草林鄉大坪村2016年集中建設16套安居房,其中入住11戶,全是“五保”老人。入住“交鑰匙工程”的“五保”老人中最小的60周歲,最大的85周歲。據入住老人反映,他們對這里的居住條件比較滿意,對居住在這里的生活方式比較習慣,入住集中安置點以來,心情明顯好轉。據大坪村村委會委員反映,“交鑰匙工程”開展近兩年來,老人精神狀態有明顯變化。據遂川縣民政局統計,截至2018年3月底,全縣居住在交鑰匙工程的“五保”老人有168人;17個“交鑰匙工程”集中安置點居住5戶及以上“五保”老人,集中安置點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交鑰匙工程”集中安置點已經或即將成為農村“五保”老人主要的養老集聚地,形成農村“五保”老人養老新模式。
三、集中安置點養老的優點
“交鑰匙工程”集中安置點深受“五保”老人喜愛,源于與鄉村敬老院及居家相比,其具備自身獨特優點。(一)鄉村敬老院養老優缺點。鄉村敬老院主要是為農村“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的場所,是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的重要平臺。政府按照一定標準為住進村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提供吃、住、穿、日常用品等生活。在遂川縣,對集中照料服務供養“五保”老人,除了政府每月提供455元(2018年標準)生活費外,為了改善住院老年人生活,各鄉村敬老院均實現一片綠地、一個果園、一口魚塘、一欄肉豬、一籠雞鴨、一塊菜地等種植養殖項目,基本滿足院內老人蔬菜和肉的消費。各鄉村敬老院都配備有院長、會計、護理員、廚師,條件好的敬老院還開設醫療室。在老年人無需動手的情況下,有效保障了在院老年人的吃、住、穿、玩、看病等日常生產生活。盡管如此,自愿住進鄉村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仍為少數,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敬老院入住率不足70%;二是住進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不足20%。“五保”老人不愿意住進敬老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五保”老人認為在敬老院不如在家里生活自由。在家,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他們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二是觀念和生活環境。他們認為到敬老院就是“閑吃”“等死”,在家則生活相對豐富多彩。他們認為,到了“這個”年齡,更愿意和鄰居相處,而不是到敬老院改變生活習慣適應新的環境。(二)居家養老優缺點。一般情況下,“五保”老人家庭居住條件相對差一些,居住環境以土坯房為主。他們沒有能力或條件建新房,甚至沒有條件按照“脫貧攻堅標準”修繕自己的舊房。家里設施也相對陳舊,桌子、板凳東倒西歪,甚至灶臺也不平整。日常生活都需要自己操心。但是他們居家也有諸多好處:一是生活自由;二是周邊都是熟人,辦什么事相對比較便利;三是盡己所力可以打理自己的“資產”,例如種植什么、養殖什么,自己可以做主,一年到頭不論收入多少,總會有些成就感。(三)集中安置點養老優點。據居住在集中安置點的老人反映,集中安置點集中了敬老院和居家優點,并避免了二者的缺點,例如,在集中安置點居住的人,都是一個村的,大家相互比較熟悉,共同話題比較多;在這里和在家里生活方式相似;這里的房子不漏雨;這里的家具是新的,用這“一輩子”沒有問題。同時,集中安置點把全村生活水平相當的“五保”老人聚集在一起,還有自身的獨特優點:一是大家有相似的閱歷,例如都因為某種原因沒有結過婚,或者結過婚沒有孩子。二是相互之間能更多地體諒對方的處境,由于閱歷相仿、處境相似,大家相互之間能平等對待,很少有自卑、歧視或羨慕對方現象。三是避免了居家“空心村”的無人孤寂,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學生上學,有勞動能力的未外出務工者也常在周邊打零工,村內出現“空心”現象,“五保”老人在家想隨時找個聊天的人都困難。在這里,大家平時都沒有多少事,大部分時間都能找到“閑人”閑聊。四是集中安置點的老年人自發的相互照顧。他們住進集中安置點,相互之間來往多了,交流多了,形成了更加緊密新的熟人社會網絡,互相自覺幫助照顧的意識增加了。例如有的老人有病了,其他老人會自覺地“端茶送水”、給村干部打電話、聯系醫生等。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思考
摘要:鋼琴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成為大部分學生學習藝術的首要選擇。我國現有的傳統鋼琴教學模式開始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因此為了促進鋼琴教育事業在我國更好的發展,需要對我國鋼琴教學模式進行構建與思考。本文通過概述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創新模式的思考,總結出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具體方法,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希望能引起重視。
關鍵詞:鋼琴教學創新;構建;思考
我國傳統的鋼琴教育模式是老師按照準備好的鋼琴譜進行演奏,學生按照老師彈奏的指法與節奏進行模仿,待特定的鋼琴譜彈奏熟練后,學生通過申請等級考試獲取專業證書。由此可見,傳統的鋼琴教育只是“你學我模仿”的過程,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鋼琴教學是創造思維式教學。鋼琴教學的真正含義不在于按照琴譜能夠熟練彈奏,而在于通過自身對鋼琴曲的解讀來賦予相應的感情,并通過演奏的形式將感情傳達出去,這才是音樂教育的本質所在。[1]因此我國的鋼琴教學模式必須經過縝密思考進行創新,使鋼琴教學發揮其育人的真正作用。
一、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重要意義
藝術教育不同于基礎義務教育,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沒有固定的答案與解析。演奏者依照鋼琴譜演奏之前,應該對鋼琴曲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演奏者通過品讀旋律和節奏,思考出鋼琴曲本身想要表達的感情,產生出傳達給大眾這種感情的欲望。因此構建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發揮創造性思維,從自己的角度解讀鋼琴曲,并賦予每一首鋼琴曲不同含義與感情。
二、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思考
唐代文學特征新模式
1唐代文學研究的瓶頸問題
回首半個世紀以來的唐代文學研究之路,可以說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從微觀的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正如陳有冰所說:“唐代文學研究是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研究觀念變化最大、研究方法較為豐富、研究隊伍相當整齊、研究成果更為豐碩的一個領域,是中國古典文學學科畛域確立過程中最有華彩的一個階段。”l1我們在欣喜唐代文學研究取得成績的同時,不得不正視這樣的事實——唐代文學研究正面臨著發展頸瓶的嚴重挑戰,造成這些發展頸瓶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研究者過度依賴新文獻和新方法。唐代文學研究在新文獻和新方法方面都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令人疑惑的新問題,即面臨著“集體沉默”的啞語尷尬境遇,“唐代文學研究難以出新”幾成研究界的普遍共識。這里筆者不是說文獻與方法不重要,事實上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文獻與方法,沒有文獻基礎作為依托和研究方法理論指引的研究必然歸于蒼白空泛。重方法、重文獻本身沒有問題,但許多事物往往是雙刃劍,過度依賴方法和文獻以至于唯方法論、唯文獻論,由于過于講求研究方法往往有跑題之嫌而成了其他專業的研究,最終淡化了文學的本質之美;由于過于注重文獻材料的積累,一些學者認為研究即材料,沒有新材料就不會有新的研究成果,如此便忽視了對現有文獻本身更高層次的考索,不能分析蘊涵在現有文獻中的文學精神之美。我們進行學術研究,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既要扎得進去,也要跳得出來,陷于文獻不能自拔無異失路于廬山迷霧;一旦有了理論的指引,跳出文獻并在更高層次上駕馭文獻,就會感受到高屋建瓴的爽快和收獲柳暗花明的喜悅。在技術主義、工具至上主義盛行的今天,人們要么太迷信材料工具,要么過分強調方法,其結果往往是研究主體迷失了心靈的方向,人為地限制了自己主觀能動力量的充分發揮。在當今學術界研究存在一股學術逆流,那就是過度地依賴材料技術手段,過分地強調研究方法。如今學術資料容易獲得了,電腦、網絡更是方便了查找資料,鼠標一點,幾十條、幾百條材料就出來了,所以這大大加速了研究的進程,也造就出一部分“高產學者”。電腦在給人們研究帶來方便的同時,它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那就是“電腦體文章”的泛濫。“電腦體文章”缺少的是人的精神與靈感,缺乏感動人的“情”的力量。我們進行文學研究要心懷人文關懷,但“新方法論加文獻考據”的研究方式很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左東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轉型期的技術化傾向及其缺失》一文就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指出由于技術化的追求而導致了文學研究中更為重要的學術特性的缺失:人文精神的缺失;理性思辨的缺失;可讀性的缺失。如其所說:“文學研究需要有人文的關懷、審美的體驗,從而在提高人生境界、豐富人類情感上發揮其它學科難以替代的功能。”
筆者認為,在文學研究過程中要心懷人文關懷,要充分挖掘蘊涵在文學作品中的情感、美感因素,人文精神絕不能缺失。筆者的一個初衷就是想探討在沒有新文獻材料的情況下唐代文學研究如何發展和創新,事實上唐代文學研究遠沒有窮盡,尤其從文學美感本身進行研究潛能巨大,這就是選擇從生命美學視角研究唐代文學的原因所在。
2生命美學揭橥唐代文學之靈魂
唐代是一個善于繼承總結而又能做到兼收并蓄的朝代,生產的發展、經濟的高漲、國勢的強大、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榮,使國家、民族處于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時期,使整個時代充滿了朝氣和希望。唐代盛世雄風不僅體現于彪炳千古的盛世景象上,更體現在唐人生機勃勃的精神世界中。對唐人來說,自由、自信、解放、超越猶如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想方設法,幾乎是尋找一切機會謀求歡娛、快樂和自由,他們渴望肉體的解放和精神的超越”J。雄強的社會激發了唐代文士對功業理想和自由人生的追求,激發了他們的生命精神和浪漫情緒,他們充滿憧憬,積極進取,滿懷抱負,渴望實現精彩的人生價值。在這樣的時代氛圍感召下,唐代文士創作熱情得到了一次空前的大爆發、大釋放,創造了后世難以為繼的繁榮局面。在大唐盛世“精神氣候”的影響下,唐代文學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審美風尚折射出一種昂揚激越的審美因子,廣大文士將自身的生命理想、自由精神、主觀情愫付諸于文學創作的實踐,顯現出一種富于自由品質與浪漫氣息的精神氣韻。在中國歷史上,士人曾有三次較大的思想解放,即先秦諸子百家時期、魏晉時期以及大唐時代。但就其生命的自由性、思想的開放性、人格的真實性而言,大唐時代的士人具有其他時代士人無法比擬的巨大優越性。唐代文士作為文學創作主體之“人”,具備卓爾不群的生命精神狀態,他們那種高揚人性、追求自由的神情風貌必然反映在文學、宗教、藝術各個方面:具有“盛唐氣象”的詩歌氤氳壯闊,歌詠生命、贊美英雄之作比比皆是,唐傳奇中有大量的瀟灑人生的才子和一諾千金的俠士。唐代文論中,陳子昂高唱“風骨”精神,韓愈提出“氣盛言宜”之說,司空圖主張“生氣遠出”。唐代道教,追求性命雙修,強調本真自然,實現由外丹到內丹的轉變;唐代佛教上禪宗確立,“即心即佛”的超然頓悟,徹底解放了束縛人們心性的一切桎梏……質言之,上述諸例無不說明唐代是一個充滿生命激情的時代,人們的所作所為演繹著淋漓盡致的生命之情,此等生命精神已經上升到一種具有風范百代的“生命美學”。
這種“生命美學”的審美特質在于:唐代文士生活在一個雄強的時代,普遍煥發出灼灼的激情與夢想,他們精神振奮,意志高揚,善于抓住一切機遇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唐代文學中最震撼人心的是一種千古猶存、戛然獨造的風姿神韻,這種風韻的核心特質是活潑潑的生命力,富于自由品質與浪漫氣息,饒具風骨精神與雄強之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為一種生命美學。唐代文學充溢著勃勃生機的飛動氣勢,張揚著熾熱的生命脈動,在一定意義上講,生命美學揭橥唐代文學之靈魂。大唐時代重視人本精神和人性解放,充分發揮各種人的創造性和進取心,一旦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以探索人的生命存在與超越為旨歸的生命美學無疑便納入了筆者的研究視野,一個新的口號必須呼喊出來:文學藝術必須體驗生命,把生命解釋為人的價值存在,人的超越性生成,人的終極意義顯現,這才是人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本原。概言之,生命美學關愛生命,追求自由,帶有令人自身解放的性質,體現著一種人文精神的價值倡導,這無疑對唐代文學特質的形成產生深遠而重要的影響。唐人激昂勃發的生命情韻鑄就了唐代整個文學、藝術大繁榮的局面,被譽為“唐代三絕”的李白詩、張旭草書、裴曼劍舞就是這個偉大時代精神氣韻的經典代表。正如史仲文所說:“大唐時代的詩人和文士,大多是一些敢想敢說,能想能說,善講善說的人物,他們不象漢儒那樣循規蹈矩,不像魏晉南北朝文士那樣吞吞吐吐、彎彎曲曲,不像宋明理學家那樣一味講理講氣、講心講性,不像明清文人那樣提心吊膽懼怕文字獄。他們甚至不屑于如同先秦諸子那樣相互爭鳴。盛唐以詩而鳴,首要的不是思考,而是表現。”質言之,執著熱切的兼濟意識、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構成了唐詩的主體審美色調,這樣的詩歌彰顯出廣大詩人昂揚奮發的生命斗志、剛勁強健的情感內涵、狂放不羈的精神個性以及自由獨立的文化人格。唐代文學中的生命美學精神不是游離于實踐操作的空洞理論,我們可以將其落歸于實處:其一,唐代生命美學生發于閎闊雄放的大唐盛世,是唐代社會良好的人文環境孕育了這樣的生命美學精神,同時這種生命美學精神反過來又促進了唐代文學乃至文化的高度繁榮;其二,唐代儒、道、佛三教并舉為生命美學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儒家的積極人世精神、道家的生命感悟以及禪宗的自性理論都對唐代生命美學產生了直接影響;其三,唐代士人的生命人格范式可以體現在詩意人生、少年精神、酒神氣韻、諫諍膽魄、文士風流等諸方面,展現出了自信、解放、自由、狂放的生命情韻;其四,唐代學術文化中也蘊含著豐富的生命美學特質,唐人在學術文化中敢于大膽疑古,勇于向經典、權威挑戰,他們重人事、輕天命,發出“人定勝天”的呼喊;其五,唐代文藝理論中更是蘊涵著一種鮮明的生命化批評傾向,如陳子昂論“風骨”,王昌齡論“勢”,杜甫論“神”,韓愈論“氣”與“不平則鳴”,司空圖論“生氣遠出”,無不體現出一種生命精神。我們可以在唐代的詩論、畫論、書論、樂論中找到大量的生命化批評跡象,這說明文學的生命化特征在當時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化現象,而是有著一種與唐代社會文化特征廣泛一致的深層次因素。質言之,我們既重視對唐代時代背景的宏觀把握,又重視對唐代文士生命性格的具體分析,緊緊圍繞“生命美學”這個核心線索對唐代文學進行深人的人文闡釋。
高中德育平臺新模式探討
1新模式之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我們常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不嚴,師之過”,可見從古至今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課業知識,更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榜樣。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僅看中的是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引導和規范,尤其是處于叛逆期的高中生,在人生目標并不明確的階段,老師的指引尤為重要。學校也應不斷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發揚樹立“育人為本”的宗旨,增強教師對下一代負責,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擔憂的高度責任感。近年來,我校逐步加強教師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的師資師德,特別是對班主任的強化管理,要求各年級班主任在對待學生要猶如寒冬瑟瑟,春雨綿綿;嚴格對待,溫暖相伴。而思想道德建設中最重要的就是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引導與教育,一班之主不僅承載著教學的重責,更應該承擔起幫助學生如何成“人”的重任。
2新模式之二:情感德育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一種新的德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
應運而生。德育是教育之本,人才的培養最根本就是德育,心與心的交流才能做到真正的情感交流。道德轉化為人性道德,就必須要有情感上的認同和接納。德育在時展的進程中不斷演變,在歷史沉浮的光陰里擔任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德育的發展,一定是伴隨著人的情緒、情感系統,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嚴”字不能事事體現,人文關懷更加符合高中生的思想需求。要引導學生的情感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必須尊重學生的情感感受,教會其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感,并給予其表達情感的機會,并對其表達的場合、方式及分寸加以指導。教會學生控制情緒,積極支持學生發展其情感系統,以達到德育工作的本質。學校也應開展心理咨詢課,成立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在繁重課業之外的心理咨詢,解答學生的心理困惑。
3新模式之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良好的環境對人的成長尤為重要,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他們對于事物的判斷還處于懵懂階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作為主要載體,應當建立起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的互動空間,營造一個有營養、水分、土壤于一體的大環境,為學生搭建快樂的平臺,更應該建立一個學校與家長之間聯系的平臺,形成雙向保護,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家庭則是學生心靈與身心的港灣,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牙牙學語到成家立業,父母一直承擔著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道德觀念以及日常行為都對學生具有表率的作用,可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受教育程度的不一,思想觀念也不太一致,對學生的教育也千差萬別,所以學校須同家長一起,共同承擔起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綜合教育,要引導家長檢討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糾正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從而忽略了對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班級民主化管理新模式探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班級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引起思考;民主化班級管理模式的基本內涵;民主化班級管理的途徑;實施民主化班級管理模式效果;構建班級民主化管理新模式的體會和感悟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擔任班主任以后,隨著學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對校園環境的進一步熟悉,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比如學生自覺意識不到位,制度本身剛性有余、柔性不足,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缺乏藝術性等等、所謂民主化班級管理模式,有兩層含義、根據班級現存的問題,要構建班級民主化管理新模式必須切中要害,本著“不求人人升學,但愿個個成功”的育人原則、班級學生民主管理模式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得到了家長、任課教師和學校的認可,產生了比較好的效果、民主化管理新模式實施以來,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教育效果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而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中學生正處于個體意識形成的初始階段,是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知識的高素質的人才,這是時代賦予的要求,也是廣大家長對學校的囑托。一個良好的班級會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促使其主動健康地成長,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班級的教育管理上須適應時代的要求,推陳出新,勇于探索,構建出適合班級實際情況的新管理模式,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使班級管理出成效。筆者結合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對班級管理新模式、新途徑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對這些管理模式進行了嘗試,并作一反思。
1、班級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
在擔任班主任以后,隨著學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對校園環境的進一步熟悉,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第一,班級制度與學生行為脫節嚴重。班級管理制度可謂詳盡,在開學初,本人進行了詳細地制定,完善后也在墻上公布,明確規定了學生在班級里應該遵守的行為,但結果卻相反,制度在學生眼中只是形同虛設,常常被置于不被重視的尷尬境地,盡管費盡心機強化班級制度,但效果不十分明顯,經常有學生出現違紀違規現象。第二,班干部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班級里的班干部可謂健全,大至班長,小至小組長,配備周到,工作也到位,但班級里時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事,同一問題屢處理屢反彈,班干部的作用并沒有得到真正發揮,班干部職能效應總是不盡人意。第三,班級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疲軟。幾個月以來,由于學生原來基礎比較薄弱,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明顯,這一勢頭有逐漸擴大的趨勢,特別是班上的男同學,經常性上課睡覺,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謂是盡心盡力了,可班級工作的某些方面總是跟不上兄弟班級,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焦慮感尤如《孟子》中所記載的梁惠王所說的那樣:“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引起思考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比如學生自覺意識不到位,制度本身剛性有余、柔性不足,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缺乏藝術性等等。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班干部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和班級規章制度并沒有內化到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去,沒有真正成為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與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再怎么完善的規章制度都只能是一紙空文,沒有多大約束力和指導性。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本人覺得“民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學生的民主作用發揮得越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也會發揮得越好。實行班級民主,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行事的能力,鍛煉學生管理才干的方法。在班級管理中,如果班主任能充分發揚民主,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無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來構建班級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呢?如何來實現魏書生所說的“班級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品質”呢?如何讓學生真正對班級里的管理制度保持應有的尊重與實踐?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分析
一、創新鋼琴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開發音樂思維的有效手段
鋼琴具有超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它能有效開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自由地遨游在音樂的世界中。另外,鋼琴演奏更加注重個人情感與音樂自身的結合,這有利于藝術思維的提升。
(二)全面發展的必然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鋼琴教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教學,鋼琴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的同時,還應注重音樂領悟力的培養。單純地掌握指法、熟悉節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深入理解鋼琴曲本,并融入自己的個人觀點和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因此,創新鋼琴教學模式成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
(三)鋼琴自身發展需求
畜禽生態養殖及發展新模式
1利用“廢果—飼料—畜禽”養殖新模式,提高畜禽免疫力,降低化學藥物使用率
為了降低畜禽疾病的發生,一些飼料生產企業在生產飼料時通常會添加預防量的抗生素作為添加劑,但是這種做法會導致肉、奶、蛋等產品中存在抗生素殘留。另外,由于畜禽的糞、尿等代謝物中也有抗生素,其排放和堆積會導致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2]。鎮江市是著名的水果種植之鄉,以白兔鎮、世業鎮的草莓、句容的葡萄[1]、高資鎮的水蜜桃和黃桃以及江心洲的橘子等最著名。每年產生的廢果(過度成熟的水果、生長不良的僵果、疏減的水果及淘汰的水果)量大。由于草莓、葡萄、水蜜桃、橘子等水果中含有VB、VC等豐富的維生素和多酚、黃酮、花青素類等抗氧化物質或免疫活性分子,可將這些廢果進行粉碎或勻漿后作為飼料原料添加到飼料中,或作為廢果汁液體飼料讓畜禽自由采食。一方面,廢果中的營養素可以增加畜禽的營養供給,減少飼料用量,降低飼養成分;另一方面,廢果中的免疫活性物質可以調節畜禽的免疫力,增強畜禽體質,降低畜禽生病幾率,減少抗生素使用幾率,降低抗生素使用量,緩解環境中抗生素的污染。
2采用固液分離處理法處理畜禽糞便模式,避免其造成污染和土地資源浪費
長期以來,畜禽糞尿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3]。目前,畜禽糞尿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發酵法、直接還田、生產沼氣、制成有機肥等[4-7]。進行固液分離并分別處理是比較有效且經濟的一種方法。對養殖場畜禽糞便采用機械擠壓方式,將其固態組分和液態組分分離。其中,糞便固態組分可采用高溫烘干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將固態組分添加益生菌種充分發酵,以殺滅其中的寄生蟲卵或者病原菌。而糞便液態組分可采用益生菌(酵母菌、細菌等)進行短期發酵。將烘干后的固體糞便及固態發酵后的糞便壓成糞便塊或糞便餅,運輸到較遠的地方,用作植物肥料;而短暫發酵的糞便液態組分通過專用管道用于近距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的施肥。這種糞便生態利用新模式可提高養殖場畜禽糞便處理效率,避免糞便隨意堆放導致的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
3制定中藥、生物藥劑、免疫制劑三位一體的綜合防病新模式,減少化學藥物用量
現代畜禽業防病重于治病,應采用一種綜合防病方案,有效預防畜禽疾病的發生,避免由于畜禽發病而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抗病毒化學藥劑導致的畜禽體內殘留及環境污染。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生物藥劑(如干擾素抗病毒生物制劑)和免疫制劑是近年來的新興藥劑,這幾種藥物的共同特點都是低毒、無殘留,它們重在調節畜禽機體的免疫平衡和生理穩定,提高畜禽免疫力,降低畜禽發病幾率。畜禽感染疾病或者發病初期應及時采用中藥進行治療。如果診斷出畜禽感染嚴重疾病,可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化學藥物的同時,輔以中藥或生物藥劑。例如利用蒲地藍、干擾素生物制劑等輔助治療畜禽上呼吸道感染;用揚中天和藥業的止痢散等輔助治療畜禽腹瀉,減少抗生素使用量,改變單純依賴抗生素治療的現狀。采用這3種藥劑三位一體的綜合防病新模式,可明顯降低畜禽發病率,間接減少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的使用量,并減少藥物在在畜禽產品和環境中的殘留。
畢業實習管理新模式探索
摘要:工科專業畢業實習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工程專業人才必要的基礎訓練。本文分析了近年來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畢業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詳細闡述了學校在解決這些問題中探索出的有益經驗——基于“雙導師制”的畢業實習過程管理新模式,最后介紹了新模式下的實習效果。多年實踐表明,學校畢業實習模式科學有效,值得借鑒。
關鍵詞:畢業實習;雙導師制;過程管理;礦物加工工程
一、引言
工科專業畢業實習是繼認識實習、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后的又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工程專業人才必要的基礎訓練和從業、創業的重要適應階段。其教學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自己在四年大學生涯中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驗,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對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的理解;(2)畢業實習安排在畢業設計之前,為畢業設計做好資料收集,為工藝設計及工程設計做好知識儲備;(3)畢業設計是在結束所有理論課程后的現場實訓演練,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同時,實習單位的先進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為日后的創新提供借鑒;(4)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點燃學生創新火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二、畢業實習現狀
近年來,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雖然越來越受到各高校及用人單位的重視,畢業實習的基本條件及效果均得到很大改善,但以下問題仍然比較突出。1.畢業實習基地建設缺乏持久性。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已經完全轉變為市場主體,以完成生產任務為考核指標,以獲取利潤為第一要務。因而,企業工作任務設定以及工作崗位設置都會很緊張。接受大學生畢業實習,必然會對生產現場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擾,客觀上降低企業接受學生開展畢業實習的積極性。同時,大部分工礦企業現場安全隱患較多,事故多發,而公司管理一把手安全責任重大,出于安全考慮,公司多不愿接受學生實習[1]。2.畢業指導教師不接地氣。礦物加工工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工科專業,高校教師帶隊存在以下不容忽視的問題:(1)缺乏實習現場經驗。帶隊教師雖然熟悉相關選別方法、選別設備原理及操作方法,但對現場工藝流程的改造歷史、當前存在的工程技術問題等很難深入把握。(2)學生安全難以得到完全保障。礦物加工廠設計,其連接的輔助設備常布置在操作平臺下面。但為了確定物料走向,進而厘清現場工藝流程,常常需要到比較狹窄、潮濕的平臺下面或皮帶走廊。然而,這些地方的安全保障措施很弱,很多危險源沒有標識,帶隊教師有時難以識別,無法完全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3.畢業實習目標難以達成。近年來,畢業實習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集中實習、分散實習、校內基地實習。選礦廠屬于工藝類企業,生產過程連續穩定對產品指標至關重要,成為一位合格的操作人員至少要學習半年,這是畢業實習時間所不能允許的,使得畢業實習要求學生頂崗實習在選礦廠生產現場難以實現。畢業實習內容主要包括:收集整理資料,現場實地考察,研究設計圖紙,從資料綜合、分析到流程論證,工作量大,耗時長。由于實習經費有限,大部分學校將畢業實習時間控制在兩周以內,導致部分實習內容難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