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挫折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8:43: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挫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挫折心理考察研究報告
1、前言
如今,人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變革急劇的時代,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加大,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我國的獨生子女的政策和早期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思想直接表現為精挑細選幼兒園,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兒園教師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因此而增加,她們能否接受挑戰、戰勝挫折,不僅影響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幼兒的發展和成長。因此,了解幼兒教師對不同挫折事件的挫折感受和應對情況,提高其耐挫力,培養其合理應對方式,就成為我們值得研究的課題。為此,我們對300名在職幼兒園教師作了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受挫折的程度及其原因,借以找出規律,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和措施,幫助教師更好地提高抗挫折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對象
整個廣州市省級園和未達標園的比例很少,而市級園占的比例最大,我們按這樣的比例對省級園54人、市級園218人、未達標園33人,共315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00份,回收率95.2%。
2.2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體育課堂的心理挫折分析論文
歷來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人類行為的差異和偏差過程中,對心理挫折的作用都是很重視的。什么是心理挫折?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行為的機制談起。一般地說,人類的行為是由動機驅使的,而動機又是以需要為基礎情況下,動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下列幾種不同情況:一是無需特別努力即可達到目標,使需要能輕易地獲得滿足;二是遇到干擾和障礙,但經過努力和采取一定的方法后,最終可以達到目標;三是遇到干擾和障礙束手無策,由于達不到目標,致使需要不能滿足而感到沮喪。心理學上把遇到障礙時出現的第三種結果,稱之為挫折。誠然,挫折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指由一定的內外障礙使需要的滿足處于受阻或中斷的情境狀態,像體育考試不及格,比賽得不到名次,被批評受責備等都屬于挫折情境;其二是指一定障礙和干擾致使需要不能滿足而產生的憤怒、焦急、不安等情緒反應,前者屬于自變量,后者屬于因變量。
一、受挫的范圍
(一)學習方面。
1、學習方面體育考試不及格,直接影響評選“三好學生”;考試成績未達到自己所欲望的目標,而低于其他同學;雖經主觀再三努力,“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仍未通過;不被教師所重視,無機會在同學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欲望得不到滿足;學習某動作時,不幸拉傷、扭傷或摔傷,造成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其他動作的完成。
2、人際關系方面。對體育課不愛好,無興趣,被動去上課,課中完不成任務,不受老師喜愛;經常受到老師當眾點名批評;經常受到同班同學的排斥、諷刺、挖苦。
3、興趣方面。個人的興趣愛好(由于個體差異,對各種體育項目各有所好)得不到滿足而造成的情緒——行為波動較大。
中學生挫折心理及指導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和“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思想道德建設方針。對青少年進行抗挫折教育是規范其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調查中發現,96%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曾經多次“遭受過挫折”,但多數人片面理解和看待挫折。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增強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調適能力,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一、挫折心理對中學生的影響
心理學家將13~14歲和17~18歲看做兩次“心理斷乳期”,而兩次心理斷乳的結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獨立”。這一階段的學生,個性不完善,獨立傾向與依賴性共存,他們的內心極為敏感、動蕩,熱情沖動。從社會成熟性來看,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扎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因此,在現實中,他們一旦碰到不順利時,就會手足無措,心情沮喪。
此階段中學生的思維很容易陷入誤區,想事情很偏激。一是過于絕對化。不是從客觀事物出發,而是從主觀愿望出發,缺乏對變故的思想準備,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調。二是以偏概全。容易以一時一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體價值,遇到挫折容易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嚴重性,對事情的后果想得過分嚴重、可怕。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中學生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導致心理失調,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問題。
挫折心理的屬性為一種消極的情緒反應。它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學習效率除受個體的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的制約之外,還與學習者的情緒、狀態、自信心等因素密切相關。消極的情緒對記憶和思維會產生強烈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混亂現象。伴隨著嚴重應激情境中產生的強烈情緒,也會造成適應效率減弱。在焦慮、不安之中,學習效率會大大降低。根據美國學者霍曼斯提出的社會再適應量表,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對所經受挫折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因此,中學生受挫折后,自信心會降低,出現孤獨、推諉以及自卑無能的感覺。如果持續遭受挫折,更會大大地降低其接受能力、思維創造力,學習成績也就隨之下降。
二、中學生挫折心理的引導
少先隊員心理挫折研究論文
世界衛生組織(WTO)指出:"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匿跡,而是身心健康的完美形態。"《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其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如何讓成長中的少先隊員承受心理挫折,增強適應能力,這是目前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少先隊員心理挫折的成因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少先隊員是在非常順利的環境中和家長的寵愛下成長起來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這一代少先隊員更容易在生活、學習中遭受挫折。主要原因有:
1.激烈、高壓的學習競爭。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學生一般都己抱有一定的期望,一旦達不到期望的標準,就容易對自己產生不滿,而導致心理上的挫折。特別在當前,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心切,學生學習失敗后往往遭受冷遇、歧視、斥責,使學生處于焦慮狀態。調查表明:受挫者中有57%是因學習受挫。學習成績達不到目標;作業過多,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差,造成過重心理壓力;無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
2.弱化、忽視的"主體地位"。目前的少先隊員有"早熟"的表現,成為"小大人"型,獨立自主的要求日益強烈,精神生活的空間不斷擴大,社會視野更加廣泛,大都渴望與成人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并取得家長和教師的支持。但在校時,教師往往居高臨下,不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行動;在家中,父母極力構筑"沒有危險"的安全地帶,窒息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學校、家庭的專制環境中,學生會因自己不被人重視而產生心理挫折。
3.自閉、孤立的人際關系。校學生大都是10歲左右的孩子,年拉較小,天真幼稚,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別人,在人際關系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遭受心理挫折。曾有這樣一件事:班內幾位喜愛踢足球的同學自愿組成球隊,有一次足球隊到體育中心去踢球,沒有通知某個伙伴,這個孩子認為別人冷淡他,而陷入苦悶之中。因此,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尚未成熟的少先隊員會在不良的人際關系中遭受心理挫折。
有效應對員工心理挫折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挫折產生的原因分析;企業員工心理挫折的有效管理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引發挫折產生的一般因素、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成分、社會環境因素是指社會環境中的各種成分、個人因素、生理因素是指個體從遺傳得來的生理特征、心理因素是指個體的能力、性格、氣質、心理狀態等特征、企業組織內特殊的因素、企業的管理方式、企業中的人際關系、工作性質、改變管理方式,采取人性化管理、改善人際關系,加強有效溝通、正確對待受挫員工,幫助正確歸因、通過心理咨詢,消除挫折心理等,具體請詳見。
一、挫折產生的原因分析
1、引發挫折產生的一般因素
(1)環境因素。它分為: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成分,如臺風、洪水、地震、污染、疾病、死亡等。它們可能成為阻礙人們開展活動、實現動機的因素,使人們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造成心理挫折;社會環境因素是指社會環境中的各種成分,如政治、經濟、輿論、道德、宗教、風俗習慣等。它們也可能成為限制人們活動,阻礙個人動機實現的因素。在現代文明社會里,社會因素比起自然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著個人動機的實現。
(2)個人因素。個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個體從遺傳得來的生理特征,如容貌、身材、智力或某些生理缺陷所帶來的限制等。它們可能成為限制個人實現某種動機的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個體的能力、性格、氣質、心理狀態等特征,它們更有可能成為阻礙個人動機實現的因素。
2、企業組織內特殊的因素
有關當前體育課堂的心理挫折問題探析
摘要:歷來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人類行為的差異和偏差過程中,對心理挫折的作用都是很重視的。什么是心理挫折?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行為的機制談起。一般地說,人類的行為是由動機驅使的,而動機又是以需要為基礎情況下,動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下列幾種不同情況:一是無需特別努力即可達到目標,使需要能輕易地獲得滿足;二是遇到干擾和障礙,但經過努力和采取一定的方法后,最終可以達到目標;三是遇到干擾和障礙束手無策,由于達不到目標,致使需要不能滿足而感到沮喪。心理學上把遇到障礙時出現的第三種結果,稱之為挫折。誠然,挫折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指由一定的內外障礙使需要的滿足處于受阻或中斷的情境狀態,像體育考試不及格,比賽得不到名次,被批評受責備等都屬于挫折情境;其二是指一定障礙和干擾致使需要不能滿足而產生的憤怒、焦急、不安等情緒反應,前者屬于自變量,后者屬于因變量。
關鍵詞:體育課堂;心理挫折;診斷;治療
一、受挫的范圍
(一)學習方面。
1、學習方面體育考試不及格,直接影響評選“三好學生”;考試成績未達到自己所欲望的目標,而低于其他同學;雖經主觀再三努力,“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仍未通過;不被教師所重視,無機會在同學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欲望得不到滿足;學習某動作時,不幸拉傷、扭傷或摔傷,造成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其他動作的完成。
2、人際關系方面。對體育課不愛好,無興趣,被動去上課,課中完不成任務,不受老師喜愛;經常受到老師當眾點名批評;經常受到同班同學的排斥、諷刺、挖苦。
獨生子女大學生挫折心理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獨生子女大學生挫折
[論文摘要]獨生子女大學生由于生長在特殊的家庭、社會環境中因而具有獨特、嬌慣、脆弱等特點。伴隨這些特點而來的便是過度的自信、依賴、人際交往困難等諸多挫折,這些挫折若得不到合理的調適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正確認識自我、合理確定自我抱負水平,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加強逆境鍛煉提高耐挫能力是獨生子大學生克服挫折心理的有效途徑。
“中國的歷史進入80年代以來,各種新的事物和新的問題一起來臨,其中就包括出現在每個家庭里的寵兒,更確切地說是那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養起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綜合癥的孩子獨生子女們。20多年來,我國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長,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比例已超過30%,來自城市的大學生中有90%是獨生子女,即是說獨生子女大學生是我國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主體,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因此對獨生子女大學生予以更多的關注,增強對其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當前高校必須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職責之一。
一、獨生子女大學生的特點
高校獨生子女群體,因其成長的環境特殊,他們除了具有當代大學生的共同特點外還有許多鮮明的特點。
(一)獨特。獨生子女自降生那天起,就意味著他是家里的“獨苗”,在家庭中具有特殊地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他們,往往一切以自己為中心而很少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考慮。在與人的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不顧別人的感受,容易與別人鬧矛盾。由于自我意識強,不愿受紀律的約束,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往往我行我素,不顧全局。
訓練中學生抗挫能力
所謂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一定的話動中,由于主觀或客觀因素的阻礙或干擾,致使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而產生的情緒狀態。而抗挫能力是指個人在遇到挫折時,能順利地克服挫折帶來的消極心理狀態的能力。中學生雖然正在經歷心里成熟期,但是還未完全成熟,社會化剛剛開始。激烈的學業競爭,沉重的學習壓力,枯燥的學習生活,環境不適應,人際關系不協調,情感受挫等都會導致他們心理上的挫敗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健康指導和關心,就會難以走出挫折困境,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他們低弱的抗挫折能力,經不起風浪,在遭遇挫折時,便會產生極其痛苦的情緒和消極的處理方式,甚至走向極端。由此可見,中學生的抗挫能力差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而良好的抗挫折力不僅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更是中學生坦然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項挫折、順利地完成學業、健康生活和學習的保證。因此,認真研究挫折并掌握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對中學生進行抗挫能力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抗挫能力,使其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戰勝挫折,既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需要,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
一、中學生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
造成目前中學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因素,也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一)個體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
挫折感是一種心理感受,只有在個體感受到的時候才會對精神產生消極作用。例如,個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把小失敗、小挫折看得那么重,所感受到的挫敗感就不會那么深,就可以通過自我心理的積極調節而得以化解。消除了挫折感,挫折的存在就會不對個體構成心理威脅。現在的學生普遍心理脆弱,喜歡把小的問題無限放大,而不是積極把問題大而化小、小而化了,這樣會增加他們的挫敗感。
(二)家庭缺乏足夠的精神關懷
基于挫折教育的中學體育論文
1挫折教育的心理學、社會學分析
挫折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就是引導受教育者正確的認識失敗,辯證的看待失敗,將失敗帶來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并從中汲取積極的養分,為成功的最終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挫折教育應該是從正面積極的對行為者進行輔導以幫助他們能夠在面對日常生活壓力方面合理的處理困難。只有在行為者的心理和生理上提高其抵抗挫折的意識和能力,才可能將挫折的消極影響降至最低,才能使行為者產生最有效的積極的行為的結果。因此,挫折教育應該是以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原理為基礎,針對普通人群而非病理性人群,尤其面向在校學生,采用適當的方式合理安排、規劃教育內容,進行以提高行為者抵抗挫折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方式。
2體育教育對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影響
2.1中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分析
中學階段是人生發展歷程中重要的轉折期,是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而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均不成熟,呈現出半兒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而學生的個性心理的形成受先天素質、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學校教育的影響,其中影響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莫過于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按照國家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對青少年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并通過多種教育活動把學生培養成個性全面發展的人的一種教育形式。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貫徹挫折教育思想并實施挫折教育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職責。
2.2體育教育對中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影響
中學生挫折教育策略論文
關鍵詞:挫折教育心理素質正確態度教育方法
據北京市有關部門對10所重點中學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在“你的弱點是什么”一題中,有60%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調適感情,經不起挫折。”團中央學校部對全國近10個省市的2萬多名學生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調查,在與以上同樣的選題中,有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強”,17.5%的學生認為自己“經不起挫折”。今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學校長會議上,與會的校長們也提出必須加強對中學生進行耐挫折教育的問題。這說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勢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
在心理學中,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所要達到的目標受到阻礙,因無法克服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體驗,在人生中,你隨時都會面臨困難、風險與失敗。但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正確地面對失敗。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種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信心、恒心,增強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培養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質教育。換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正確地對待失敗,調整好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難去取得成功。
下面,筆者擬就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