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挫折心理及指導

時間:2022-08-01 11:48:00

導語:中學生挫折心理及指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挫折心理及指導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和“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思想道德建設方針。對青少年進行抗挫折教育是規范其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調查中發現,96%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曾經多次“遭受過挫折”,但多數人片面理解和看待挫折。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增強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調適能力,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一、挫折心理對中學生的影響

心理學家將13~14歲和17~18歲看做兩次“心理斷乳期”,而兩次心理斷乳的結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獨立”。這一階段的學生,個性不完善,獨立傾向與依賴性共存,他們的內心極為敏感、動蕩,熱情沖動。從社會成熟性來看,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扎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因此,在現實中,他們一旦碰到不順利時,就會手足無措,心情沮喪。

此階段中學生的思維很容易陷入誤區,想事情很偏激。一是過于絕對化。不是從客觀事物出發,而是從主觀愿望出發,缺乏對變故的思想準備,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調。二是以偏概全。容易以一時一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體價值,遇到挫折容易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嚴重性,對事情的后果想得過分嚴重、可怕。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中學生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導致心理失調,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問題。

挫折心理的屬性為一種消極的情緒反應。它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學習效率除受個體的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的制約之外,還與學習者的情緒、狀態、自信心等因素密切相關。消極的情緒對記憶和思維會產生強烈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混亂現象。伴隨著嚴重應激情境中產生的強烈情緒,也會造成適應效率減弱。在焦慮、不安之中,學習效率會大大降低。根據美國學者霍曼斯提出的社會再適應量表,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對所經受挫折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因此,中學生受挫折后,自信心會降低,出現孤獨、推諉以及自卑無能的感覺。如果持續遭受挫折,更會大大地降低其接受能力、思維創造力,學習成績也就隨之下降。

二、中學生挫折心理的引導

1.更新觀念,提高心理承受力

挫折具有雙重性,它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兩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學校要注重加強對中學生的挫折心理輔導,即從挫折的認知調節、碰到挫折后的合理反應等方面著手,幫助受挫學生樹立正確的、辯證的挫折觀,教育和引導他們在挫折面前決不能一蹶不振,悲觀失望,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事實上,正是挫折和教訓使人變得成熟起來。可以用一些有針對性的格言、警語對受挫者進行意志激勵,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等;也可以提供古今中外或現實生活中的強者從挫折走向成功的事例作為借鑒和榜樣。

2.正確歸因,鼓勵學生揚長避短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主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困難等方面的輔導。著重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敗作正確的歸因分析,如進行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幫助受挫的學生客觀分析自己達不到預定目標的主客觀原因,引導他們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調整原定的目標,并為之全身心投入和努力。

3.創設情境,宣泄不良情緒

受挫的中學生的消極情緒反應往往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的。因此,創造條件變換情境——改變氛圍法是應對挫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建議受挫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或喜愛的活動進行自我調適,如聽聽音樂、打打球,借以松弛一下緊張的神經。對天生好靜的受挫者,可采取心理熱線、個別談話、意見征求會等方式,給其提供宣泄受挫情緒的場所和機會,把受挫的經過和目前的心境講述出來。或建議其與知心朋友交流,在交談中,除了可得到同情和擺脫困境的力量外,還能聽到別人的分析和忠告,煩惱的心情會隨之逐漸消散。總之學校應該為受挫者創設一個良好的群體環境,使他們感受到群體的溫暖,從而鼓起勇氣去戰勝挫折。

4.對癥下藥,正確對待受挫者

學生受挫后,少數人會產生攻擊、固執、掩飾等行為。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透過現象把握實質,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解決辦法。與之談話,要注意技巧,親切自然,富有感染力,切忌生硬呆板,諷刺責難。這樣,才能使受挫者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并且使他們在心靈上受到觸動,心悅誠服地接受忠告、勸導和建議。同時,要注意交談的氛圍。此外,疏導工作還要有持久性,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收到效果。

中學生出現受挫心理,需要耐心引導,更需要真切的關愛。中學時期是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期,又是一生發展中最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的階段,加上社會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社會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良好的心理調節更凸顯其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