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結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13:05: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信貸結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信貸監管促進信貸結構完善
1.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現實需要
2009年以來,由于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從根本擺脫了以次貸為代表的金融危機的干擾,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在較好的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飛漲和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脹,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使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銀行業而言,急速擴張的信貸無疑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增加。這使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信貸結構不合理是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銀行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改變這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各銀行需不斷根據區域經濟的變化調整信貸經營策略和管理方式,在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快自身信貸結構的優化,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益條件下全行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本文從分析行業風險為信貸的主要風險入手,以行業分析和行業評級為手段,敘述如何加強信貸管理來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并以行業信貸管理為管理工具,論述推動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的思路。
2.銀行信貸風險來源
信貸風險在個體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效防范個體性的風險,各家銀行的方法相對較完備,但從近二十年來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看,對銀行造成較大沖擊的并非個體性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各家銀行均注意個體風險的分散控制,對個體風險能較好地把握,而行業的波動導致的大面積違約的對銀行而言是致命的,往往較長時間無法恢復元氣。銀行的風險偏好是指根據戰略規劃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所確立的愿意承擔的風險類型和水平,它會直接體現在信貸結構上。從我國的情況看,行業的每一次波動,客戶的違約率會大幅度提升,在一段時期有普遍性。這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中國特殊的國情,二是我國的產業結構,三是政策體制。我國經濟一直是強政府經濟,而且帶有明顯的周期性。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信貸存量客戶的角度分,可分為:非市場化板塊;工業板塊;其它板塊。公司貸款風險主要來自于工業板塊。
3行業信貸管理體系框架
行業分析是行業評級的基礎,行業評級又是信貸戰略性優化的基礎,因此行業分析必須站在宏觀到中觀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行業之間、行業與宏觀之間的運行關聯關系。
信貸結構革新推動產業結構調節
信貸資源的合理配置對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要促進作用。隨著礦產資源的深入開發和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如何利用信貸資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為當前資源型城市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攀枝花市信貸結構與產業結構變動的相關性分析,指出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對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并結合攀枝花市產業結構調整實際提出了通過信貸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具體路徑。
一、攀枝花市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攀枝花市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光熱資源。據勘測,全市釩鈦磁鐵礦儲量達100億噸,擁有全國20%的鐵、62%的釩和90.5%的鈦,此外還發現有鈷、鎳、鈧等多種有色金屬礦藏。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電資源,攀枝花市形成了鋼鐵、釩鈦、能源、化工四大支柱產業,并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基地、國內重要的釩產品生產基地和鈦原料生產基地。十年來,全市工業總量進一步擴大,工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69.7億元發展到2010年的348.59億元,年均增長17.46%。但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來看,近十年來,攀枝花市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新產業、可替代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第三產業發展滯緩,經濟仍高度依賴傳統工業。2010年,第二產業在地區總產值的占比較2001年上升6.09個百分點,達73.7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1:73.79:22.11,與全國10.2:46.8:43的平均水平有相當差距。不均衡的產業結構阻礙了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也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一)產業結構單一、同構化特征明顯
獨特的資源稟賦、特殊的開發建設背景和發展歷程,使攀枝花市產業結構形成了工業畸重,農業、服務業畸輕的格局。第一產業基礎薄弱,第二產業比重過分偏大,第三產業則發展緩慢。2010年全市一、二、三次產業的比重為4:74:22。第二產業中,資源型產業又是支撐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特別是處于產業鏈前端的采礦、洗選等行業所占比重較大。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采礦業企業個數占比為49.4%。大量的小規模企業分散生產,爭搶有限的礦產資源,不僅使企業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還導致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經濟對資源產業的過分依賴也導致第三產業發展滯緩。與大慶、克拉瑪依等資源型城市一樣,攀枝花市也是依托豐富的煤、鐵礦等資源的開采而興起的,“先工廠后城市”的特征非常明顯,第三產業以及可替代產業發展落后。與此同時,交通設施建設滯后、人居環境不理想也制約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二)資源利用率低,生產方式粗放,綜合競爭能力弱
信貸結構變動鼓勵經濟結構改革
一、把握發展機遇,轉變經營理念
黨中央繼新世紀初作出實施甘肅經濟社會大發展戰略之后,為了推動甘肅省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國務院又專門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這對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然而,一方面,甘肅經濟社會大發展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大量的信貸資產投放渠道不暢,形成了資源閑置。產生這一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長期處于單一計劃模式和寡頭壟斷狀態,銀行信貸產品主動營銷意識極弱。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金融機構大量涌現,金融產品和服務能力面對稀缺的資金就顯得相對過剩,買方市場的出現迫使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力實施金融產品主動營銷策略,尤其在信貸投放上,要切實轉變信貸業務的傳統辦理方式,改變“銀行等顧客上門服務”為“銀行為顧客送服務上門”,真正實現銀行經營商業化、市場化,使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在支持地方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發揮了應有作用,以達到支持地方經濟與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穩健發展的“雙贏”目標。
二、順應經濟發展趨勢,積極培育和開拓新的貸款市場
抓住核心客戶是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創利能力的關鍵。因此,實施信貸營銷策略,調整信貸結構,首先要把優質黃金客戶的培育和開發作為突破口。一是要密切關注資金實力強、資信程度高、項目投資大的“三資”企業。這類企業的技術水平、市場營銷和競爭力是一般企業不可比擬的。二是要以知識經濟為契機,開拓高科技企業貸款市場。高科技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成為社會的共識,具有較高風險和收益的高科技企業貸款將成為貸款營銷的主要選擇。三是要改變信貸服務重點,開發民營經濟信貸市場。傳統的銀行信貸服務以國有經濟為主,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應轉向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并重的信貸服務模式,積極開拓民營經濟的信貸市場。四是有針對性地拓展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市場。要加大對交通、通訊、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投入,特別要支持解決小城鎮建設和農村“三通”建設,大力支持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加大對水土流失、干旱區域的綜合治理信貸投入。
三、加快信貸業務品種創新,增強金融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在培育和開拓新的貸款市場基礎上,身處甘肅東部的銀行業要根據客戶需要,適時進行金融產品創新設計,為不同客戶主體提供個性化服務。一是要及時開發新的貸款品種,如對證券交易商融資、應收賬款抵押貸款、項目融資等新興業務,積極開拓耐用消費品貸款、住房貸款、教育助學貸款、旅游貸款、醫療貸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等。二是要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從重點支持生產流通轉變為支持生產流通和消費并重,實現生產、流通、消費信貸協調發展的格局。三是要實現貸款形式多樣化,可根據客戶經營狀況及資信程度,采取信用、聯保、抵押、質押、貼現、信用卡透支等方式向企業融通資金,并適當增加貸款期限檔次,還款方式可提供分期還款和一次性還款等多種選擇。四是要實現貸款利率市場化,在政策范圍內提供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多種方式。
商行信貸結構改革策略
近年來,我國逐漸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國家不斷加強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特別是加大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和銀行資金流動性的管理。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競爭形勢愈演愈烈,銀行業發展狀況分化較大,亟需進行結構調整,同時新的外部變化對我行現有客戶資源和傳統盈利模式形成了很大沖擊。為應對經濟周期變化和經濟結構調整對我行信貸資產安全帶來的不確定性,降低系統性風險引發的不利影響,我行應當順應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快產品創新與營銷,通過結構調整降低業務運行中的經濟波動風險。在研究分析我行現有存量信貸客戶結構的基礎上,現針對信貸結構調整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加強行業研究和市場監控,高度重視結構調整的規劃與執行
我們首先要認真分析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和宏觀調控政策對行業、客戶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對行業的分析,準確把握行業和客戶風險。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增強貸款營銷的有效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當根據上級行信貸業務結構調整政策,對所有存量信貸客戶進行梳理,確定支持類、維持類、限制類和退出類客戶名單,針對不同客戶分別制定不同的信貸措施,努力推動全行實現有質量的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我們還應當跟進客戶需求,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做好投資銀行業務等新產品的規劃發展工作。
二、細分信貸業務客戶,明確重點差別對待
從我行的現有客戶情況來看,一方面交通、電信等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對以特大型國有企業為主要客戶群體的我行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部分中等客戶受行業限額和信貸規模限制無法順利獲得信貸資金,給銀企合作關系帶來了負面影響;另外還有部分客戶的信貸業務風險與給我行帶來的收益不匹配。對于我行現狀,需要在了解客戶、把握市場、降低風險的基礎上,對我行客戶所涉及行業的信貸投向政策、未來發展趨勢、行業的成熟度和成長性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依據客戶需求的差異性和類似性細分貸款市場,確定目標客戶以及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因此我行認為,信貸業務轉型的重點是篩選客戶,然后為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1、首先,嚴格按照上級行有關信貸準入條件,在信貸投放中加大對我行熟悉和具備優勢的交通、電信、貴金屬等傳統優勢行業客戶的營銷支持力度,積極爭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資信狀況良好、發展前景廣闊、盈利能力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政府基礎設施項目、高速公路、能源等優質客戶的業務。深化融洽銀政、銀企關系,加大AA級以上優質客戶的比重,努力提高AA級以上信貸余額占比,進一步提升總、省行級重點客戶、AA級以上客戶的市場份額和貢獻度,從而達到信貸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信貸結構授信審批的作用
隨著經濟增長回歸常態、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在信貸總量增長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要保持銀行業應有的收益水平,重點在于優化信貸結構、提高貸款周轉速度和提升信貸資源配置質量。而授信審批部門作為信貸流程中的中臺部門,基本職責就是要把控信貸風險、提供決策建議、踐行科學發展,其在信貸結構調整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快信貸結構調整的緊迫性
(一)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是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的需要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變為“常態穩健”,工作著力點落在調結構和制通脹上。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今年金融工作重點是:“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增長目標為16%。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綜合運用價格和數量工具,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今年央行采取的多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和調整利率等一系列措施,目的都在于抑制通貨膨脹。隨著穩健貨幣政策的逐步實施,必然帶來銀行流動性的適度收緊和信貸增速的放緩,導致社會流動性的趨緊,企業與個人的償債壓力逐步增加。因此,我行必須未雨綢繆,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及早應對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
(二)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是適應外部監管的需要外部監管環境正在發生新變化。《巴塞爾協議Ⅲ》對資本充足率規定在8%的基礎上,增加了2.5%的資本防護緩沖,提出了最低流動性標準。銀監會針對我國銀行信貸資產占比較高的情況,計劃專門設置2.5%的貸款撥備計提比例,同時要求撥備覆蓋率達到250%。央行也即將推出動態調整差別準備金率,通過市場化和獎懲分明的措施,引導商業銀行合理控制信貸增長。一系列貸款新規的出臺都要求我行必須主動加快信貸結構調整以適應新變化。
(三)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是落實總行要求的需要總行擬通過三種方式指導各行進行信貸結構調整。一是通過經濟資本占用進行調整,對不同的貸款品種設定不同的經濟資本占用系數,鼓勵發展經濟基本占用系數低的業務;二是分行業、分客戶、分品種設置貸款利率浮動規定,限制一些貸款業務品種發展;三是通過RAROC閥值剛性控制貸款品種投放。目前總行已對公司客戶和個人客戶信貸業務實施RAROC閥值系統剛性控制,并將根據各行各項信貸業務的RAROC值水平,實行有升有降的動態調節,引導各行通過提升RAROC提高信貸業務風險收益水平。
(四)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是適應我行發展的需要目前我行公司信貸客戶數量不足,貸款品種、行業、收益、期限和區域結構不盡合理,主要反映在“貸大、貸長、貸集中”的問題。貸大問題表現為截至2010年末(下同),全行億元以上客戶貸款余額占公司客戶貸款余額的80%。貸長問題表現為全行余期5年以上貸款余額占公司客戶貸款的34%多。貸集中問題則表現為我行投放公路、城建、房地產、開發區和電力等5個行業貸款余額占公司客戶貸款余額的60%以上。信貸客戶數量有限,客戶資源地區分布不均,支撐信貸業務長期發展的市場基礎不夠穩固。“貸大、貸長、貸集中”問題導致整體信貸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系統性風險有所增加,信貸補償風險能力和資本集約利用能力下降。因此,在信貸由高增長轉向常態化以后,我行信貸結構調整的任務顯得更加迫切。
銀行信貸結構變革分析
目前,信貸業務仍然是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業務,合理高效的信貸投向結構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健康平穩發展的前提。從現狀來看,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通常是把重點放在對單一客戶的管理上,而對不同期限和不同風險的信貸產品、對集團客戶和關聯客戶、對具有相近風險特征的客戶群體、對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客戶群體、對在某一區域經濟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客戶,在信貸管理上則顯得較為薄弱。信貸資源過度集中在某些客戶、某些行業、某些領域,就容易導致信貸結構的局部失衡,形成現實的或潛在的結構性信貸風險,難以滿足銀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需要,急需不斷調整和優化。因此,信貸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信貸結構調整是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信貸結構的表面形態是信貸資產總量的分布構成,是信貸總量變動的結構基礎和支撐,其內在形態是信貸資產總量中各品種、客戶、行業、區域、期限等多層次的有序組合。但僅僅把信貸結構簡單地歸結為各部分間的比例關系,忽視其內在的相互關系,就會對信貸政策取向產生誤導。信貸結構是動態的,隨時都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并不完全取決于商業銀行,它還要受經濟、社會、市場、客戶、環境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信貸結構還是反映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和信貸資產風險狀況的重要依據。研究信貸結構,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主要是為了防范和控制潛在的信貸風險,提高信貸資產的收益水平。就此而言,信貸結構調整是加快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是優化信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經營效益的主要通道,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信貸結構調整是建立在對現狀的分析和未來的預測基礎上的一種超前性調整。對未來的分析判斷、預測本身就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性,這對決策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總行要有一個明確的信貸結構調整目標與計劃并作為指令性要求,各分支機構必須嚴格遵照執行,并以信貸目標結構來評價各分支機構的信貸行為。由于信貸結構調整涉及的時間跨度較長,需要經過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才能顯現。決策層應在可以預見的諸多因素中篩選出具有本質性、長期起作用的關鍵因素。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調整目標要避免雷同化,每家銀行的比較優勢不同,信貸結構調整的目標也會不同。商業銀行應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比較優勢,不斷調整和優化自己的信貸結構,通過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來防范和控制風險,來提高單位信貸資產的盈利能力,來提高市場競爭力。信貸結構調整是一項艱難、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又是一個動態、永久的系統工程。只有審時度勢,及時準確地調整才能使銀行資產業務保持蓬勃生機與活力。
一、信貸結構調整基本原則
(一)適應國家產業政策、產業升級方向的原則信貸結構調整必須與各階段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資產重組的大趨勢相協調,與國家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方向相一致。要把握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立足傳統產業,挖掘戰略新興產業內發展機遇。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和產品,要擇優扶持:對國家明令禁止、限期淘汰的產品,堅決停止貸款支持,真正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
(二)分類指導、有進有退原則信貸結構調整要針對各地區不同的市場情況、資源稟賦、經營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因行施策,實行差別化管理政策。要在注重調整目標整體性的同時,兼顧調整方法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不能搞一刀切。
產業結構信貸支持研究
摘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針下,銀行信貸政策需規避過剩產能產業領域,積極引導地區及行業優勢產業發展,江蘇地方經濟基礎良好,在現階段需注重去除過量及劣質制造業產能,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及現代服務業產業,本文以江蘇省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歷年來面向各大行業信貸投放的情況,分析商業銀行與產業結構優化間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信貸政策;產業結構
國民經濟的發展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影響供給側的因素分別為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影響需求側的因素為投資、消費和出口。從歷史上來看,我國原先一直通過調節需求側來發展和穩定經濟,雖然一直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但由于各種原因,改革進度緩慢、改革不徹底,2003年后鋼鐵、煤炭、水泥、有色金屬等原先的支柱行業出現大幅度虧損,利潤下降幅度很大,產能過剩很嚴重。從2012年開始,調節需求側的“三駕馬車”出現失靈,中國經濟的供需關系出現了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失衡,供給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國民日漸增長的需求,另外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事件頻發,嚴重拖累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1月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出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對此商業銀行制定了一系列信貸政策,經過對信貸投向的調整,進一步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進程。
一、商業銀行信貸政策的演變
針對各行業的發展情況和國家政策,商業銀行一般將信貸行業投向分為三類:進入類、限制類、退出類。歸入這三類的行業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每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行業本身的發展等情況調整。
(一)由維持類提升至進入類的行業
增快信貸結構調節腳步
回首2007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挽救處在“技術性破產”邊緣的國有商業銀行成為了會議的重心之一。經過“背水一戰”,股份制改革后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截至2011年底,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已經超過了111萬億元。
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推動國有銀行的振興,目的就是讓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貫徹落實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這一指導方針,銀行業,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須擔當起更大的責任。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總理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已經明確給出了答案,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
眼下,銀行信貸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利差收入也是銀行業最大的利潤來源,信貸業務緊密聯系著實體經濟和商業銀行。因此,如何適時適當調整信貸結構,對于能否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有著直接影響。記者從日前先后召開的5家國有商業銀行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各行均在第一時間迅速行動,針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信貸結構調整工作。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機構首先要努力服務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科學發展。對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金融機構服務經濟涵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還包括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引導出口結構升級等方面。工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該行將突出支持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融資等“四大新市場”,重點發展貿易融資、中小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三大戰略領域”,積極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該行明確提出要求,要創新服務方式,確保“四大新市場”的貸款增速顯著高于公司貸款平均增速。
除此之外,工行還將加大對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新興消費市場的開拓力度,創新以銀行卡為載體的小額消費信貸模式,加強與大中型優質商戶、新興消費業態中的高端商戶的合作,大力發展直接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優先支持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通過發展創新金融工具引導社會投資進入國家政策鼓勵進入的重大項目建設領域,發揮信貸資金的撬動作用。建行方面則表示,該行會繼續嚴格限制“兩高一剩”企業、行業貸款,控制房地產開發貸款,控制對低水平、重復建設政府平臺的資金支持,優先支持國家在建續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能源、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項目,支持國家生產方式調整、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制造業。交行董事長胡懷邦提出,今年該行將根據“總量適度、審慎靈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信貸適度增長,合理確定投放重點,進一步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特別是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對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的支持,嚴格控制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
服務實體經濟的另一個重點是加強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具體到當前的實際,即小微企業和“三農”企業,這部分客戶往往是金融市場中絕對的“弱勢”群體。經過幾年的具體實踐和經驗總結后,各行在服務中小企業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今,各行需要面對的是更加難以把握風險卻更需要金融服務的小微企業。2012年,5家國有商業銀行都會在以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向小微企業的信貸傾斜力度。如工行,該行已經明確提出,會持續提高中小企業貸款比重,重點發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契合的貿易融資等短期貸款,積極支持科技、服務和加工業等中小企業。同時加大投入、加快創新,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建行不但將支持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還將此項業務視作本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并完善小微企業業務經營模式,加大對小微企業業務的資源傾斜力度。
除了商業銀行的“規模傾斜”外,小微企業還會得到來自銀監會的“監管傾斜”。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將積極推進針對小微企業的機構準入、存貸比考核、資本計量以及不良貸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異化監管政策“落地”。“三農”一向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引導、帶動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不過,由于針對“三農”的機構設置和產品開發還很薄弱,相比于小微企業,針對“三農”的信貸結構調整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來支持。作為“三農”服務的主力銀行,農行今年提出繼續擴大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以“村村通”和惠農卡為重點,繼續增強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能力,繼續搞活縣支行,提升縣域市場競爭力。
信貸結構優化升級構思
1.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現實需要
2009年以來,由于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從根本擺脫了以次貸為代表的金融危機的干擾,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在較好的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飛漲和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脹,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使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銀行業而言,急速擴張的信貸無疑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增加。這使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信貸結構不合理是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銀行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改變這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各銀行需不斷根據區域經濟的變化調整信貸經營策略和管理方式,在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快自身信貸結構的優化,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益條件下全行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本文從分析行業風險為信貸的主要風險入手,以行業分析和行業評級為手段,敘述如何加強信貸管理來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并以行業信貸管理為管理工具,論述推動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的思路。
2.銀行信貸風險來源
信貸風險在個體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效防范個體性的風險,各家銀行的方法相對較完備,但從近二十年來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看,對銀行造成較大沖擊的并非個體性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各家銀行均注意個體風險的分散控制,對個體風險能較好地把握,而行業的波動導致的大面積違約的對銀行而言是致命的,往往較長時間無法恢復元氣。
銀行的風險偏好是指根據戰略規劃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所確立的愿意承擔的風險類型和水平,它會直接體現在信貸結構上。從我國的情況看,行業的每一次波動,客戶的違約率會大幅度提升,在一段時期有普遍性。這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中國特殊的國情,二是我國的產業結構,三是政策體制。我國經濟一直是強政府經濟,而且帶有明顯的周期性。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信貸存量客戶的角度分,可分為:非市場化板塊;工業板塊;其它板塊。公司貸款風險主要來自于工業板塊。
3行業信貸管理體系框架
商行信貸結構完善策略
近年來,我國逐漸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國家不斷加強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特別是加大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和銀行資金流動性的管理。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競爭形勢愈演愈烈,銀行業發展狀況分化較大,亟需進行結構調整,同時新的外部變化對我行現有客戶資源和傳統盈利模式形成了很大沖擊。為應對經濟周期變化和經濟結構調整對我行信貸資產安全帶來的不確定性,降低系統性風險引發的不利影響,我行應當順應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快產品創新與營銷,通過結構調整降低業務運行中的經濟波動風險。在研究分析我行現有存量信貸客戶結構的基礎上,現針對信貸結構調整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加強行業研究和市場監控,高度重視結構調整的規劃與執行
我們首先要認真分析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和宏觀調控政策對行業、客戶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對行業的分析,準確把握行業和客戶風險。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增強貸款營銷的有效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當根據上級行信貸業務結構調整政策,對所有存量信貸客戶進行梳理,確定支持類、維持類、限制類和退出類客戶名單,針對不同客戶分別制定不同的信貸措施,努力推動全行實現有質量的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我們還應當跟進客戶需求,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做好投資銀行業務等新產品的規劃發展工作。
二、細分信貸業務客戶,明確重點差別對待
從我行的現有客戶情況來看,一方面交通、電信等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對以特大型國有企業為主要客戶群體的我行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部分中等客戶受行業限額和信貸規模限制無法順利獲得信貸資金,給銀企合作關系帶來了負面影響;另外還有部分客戶的信貸業務風險與給我行帶來的收益不匹配。對于我行現狀,需要在了解客戶、把握市場、降低風險的基礎上,對我行客戶所涉及行業的信貸投向政策、未來發展趨勢、行業的成熟度和成長性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依據客戶需求的差異性和類似性細分貸款市場,確定目標客戶以及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因此我行認為,信貸業務轉型的重點是篩選客戶,然后為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1、首先,嚴格按照上級行有關信貸準入條件,在信貸投放中加大對我行熟悉和具備優勢的交通、電信、貴金屬等傳統優勢行業客戶的營銷支持力度,積極爭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資信狀況良好、發展前景廣闊、盈利能力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政府基礎設施項目、高速公路、能源等優質客戶的業務。深化融洽銀政、銀企關系,加大AA級以上優質客戶的比重,努力提高AA級以上信貸余額占比,進一步提升總、省行級重點客戶、AA級以上客戶的市場份額和貢獻度,從而達到信貸結構的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