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信貸支持研究
時間:2022-09-07 09:20:23
導語:產業結構信貸支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針下,銀行信貸政策需規避過剩產能產業領域,積極引導地區及行業優勢產業發展,江蘇地方經濟基礎良好,在現階段需注重去除過量及劣質制造業產能,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及現代服務業產業,本文以江蘇省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歷年來面向各大行業信貸投放的情況,分析商業銀行與產業結構優化間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信貸政策;產業結構
國民經濟的發展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影響供給側的因素分別為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影響需求側的因素為投資、消費和出口。從歷史上來看,我國原先一直通過調節需求側來發展和穩定經濟,雖然一直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但由于各種原因,改革進度緩慢、改革不徹底,2003年后鋼鐵、煤炭、水泥、有色金屬等原先的支柱行業出現大幅度虧損,利潤下降幅度很大,產能過剩很嚴重。從2012年開始,調節需求側的“三駕馬車”出現失靈,中國經濟的供需關系出現了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失衡,供給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國民日漸增長的需求,另外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事件頻發,嚴重拖累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1月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出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對此商業銀行制定了一系列信貸政策,經過對信貸投向的調整,進一步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進程。
一、商業銀行信貸政策的演變
針對各行業的發展情況和國家政策,商業銀行一般將信貸行業投向分為三類:進入類、限制類、退出類。歸入這三類的行業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每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行業本身的發展等情況調整。
(一)由維持類提升至進入類的行業
歸入進入類的行業具有未來發展潛力大、政策支持明顯、綜合收益高等特點。比如:城市基礎設施,2016年之前,根據國務院、銀監會關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管理有關政策,某商業銀行一直將城市基礎設施行業列入維持類,甚至一度列入需整改退出的行列。直至2015年10月,政府開始大力推廣實施PPP模式的建設項目,將優質民營資本引入該行業,政府還款壓力得到了釋放,2016年該行業投向策略才被調整為進入類。
(二)由進入類歸入限制類或退出類的行業
歸入維持類或退出類的行業一般為傳統產能過剩行業,未來發展潛力有限。對該行業內的企業一般采取結構調整、控制總量、抓緊退出處于競爭劣勢的企業的政策。比如:金屬礦采選、煤炭、鋼鐵(含鋼貿)和紡織行業。2015年1月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出對產能過剩(高污染)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其中鋼鐵、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紡織等高污染虧損行業成為改革重點,要求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減輕資源環境壓力,提高生產效率。為了配合國家政策,某商業銀行將上述行業調入限制退出類。
(三)信貸政策較平穩的行業
對于某些與民眾生活休閑有關的行業,其信貸政策近幾年一直保持較平穩的狀態,如文化旅游和零售業。
二、江蘇省信貸投放對產業結構優化影響的現狀分析
產業結構優化指的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產業間結構變化和產業內結構變化。產業間結構變化是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變化和相互關系。產業內結構變化是指一個產業內部的結構演變和相互關系。
(一)江蘇省產業間結構比較分析
1、歷年產業間產值的變化情況。從三次產業產值構成來看,江蘇省第二產業領先于第一、第三產業,處于絕對優勢。就第一產業產值比重而言,從2000年的7.8%下降到2015年的3%。整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這和江蘇省持續推薦城市化、優先發展制造業的政策密切相關。就第二產業產值比重而言,這15年來,基本都在65%以上,幾乎占據本省一半的產值,但整體趨勢出現先升后降的現象,反觀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正好與第二產業相反,呈現先降后升的態勢。從變化趨勢來看,第一產業產值比重變化較平穩,15年間下降了4.8%,第二產業排在第二位,最高值比最低值變化了8.7%,第三產業變化最大,最高值比最低值變化了9.4%。這說明,江蘇省的產業間結構正在優化過程中,第三產業的持續發展給江蘇省的經濟增長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歷年產業間就業結構的變化情況。從三次產業就業結構來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呈逐年下降,這與其產值比重的變化趨勢呈一致性;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在2000年-2007年之間增長幅度較大,增長了將近10%,但從2008年開始趨于穩定,變化率在3%以內,但其產值比重卻在2008年開始逐年下降,由于江蘇省的制造業主要由外資企業和中小民營企業組成,這說明該模式下的制造業對吸收就業有著顯著的成效;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這與其產值比重的增加相關聯。另外還可以看出從第一產業的剩余勞動力正在逐步向第三產業轉移。這一變動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即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構成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但是還可以看到,第一產業產值占比僅3%,但就業比重卻占到了18%,勞動力轉移的速度遠低于產值下降的速度,說明勞動力結構仍需要進一步調整。
(二)江蘇省信貸投放比較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0-2015年間,第一產業的信貸投入占比不大,僅占2.4%,第二、第三產業的信貸投入分別占總投入的40.4%和57.16%,增速方面,第三產業的投入增幅明顯高于第二產業,5年來,第二產業的投入增幅為60.36%,而第三產業的投入增幅達77.26%。投放總量方面,5年間,共投放信貸資金254095.86億元,其中投向第一產業的資金量為1165.27億元,投向第二產業的資金量為102666.89億元,投向第三產業的資金量為145263.7億元,可以看出第三產業的信貸獲得量明顯大于第二產業,遠遠高于第一產業。歷年主要行業信貸投放的變化情況,該商業銀行近10年來對制造業的信貸投放額一直占據絕對地位,投放總量為442.95億元,占總投放量的32%,符合江蘇省為制造業大省的背景,而投放額變化最大的為租賃和商務服務,10年來從390.5億元增加至871.56億元,增長了221.99%。2007年第二產業(318.28億元)與第三產業(390.5億元)的貸款投放量基本持平,但到了2016年,第三產業的信貸投放量(871.56億元)較第二產業(494.04億元)翻了一番,這說明江蘇省的產業結構逐步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符合國家政策的導向。
三、江蘇省信貸支持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角度
加快經濟制度和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的改革,一方面破除“唯GDP論”,促進發展新興行業,一方面給予信貸政策傾斜,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擔保等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將更多信貸投放到國家重點支持行業和小微企業,促使信貸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二)銀行層面
進一步深化金融體系改革,整合信貸資源,優化信貸結構、推動信貸創新、防范信貸風險。完善風險管控技術,通過多渠道獲得企業信息,真實判斷企業情況,徹底改掉“唯抵押物”的信貸文化。
(三)企業自身
積極參與信用環境建設,近年來不良貸款頻發,有經濟衰退的作用導致,但仍有一部分為企業誠信缺失,故意逃廢債所致。企業應樹立誠信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努力提升信譽度,鞏固信貸支持策略。
作者:諸逸華 單位:山東大學
參考文獻:
[1]孫笑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中的信貸支持研究--基于東北三省的比較分析[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1
[2]韓俊瑩.我國信貸政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效應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4.5
[3]趙亞輝.金融發展與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基于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威海)2015.5
[4]李成,袁靜文,黃順緒.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地區差異研究[J].統計觀察,2007,(8).92-93.
[5]袁青松.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信貸政策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1(5).51-52.
[6]張軍.中國的信貸增長為什么對經濟增長影響不顯著[J].學術月刊.2006(38).69-75.
[7]盈帥.中國農業銀行信貸與三次產業及產業結構升級的實證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6).65-71.
[8]劉梅生.我國銀行信貸與產業結構變動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方金融.2009(7).
[9]王小平,賈銳.西部地區信貸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的個案研究[J].金融研究,2003(1).
[10]鄧奇志.我國信貸投入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1(4).134-137.
- 上一篇:數學在經濟學中的運用
- 下一篇:產業結構調整如何發揮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