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12:01: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信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信貸需求下的信貸變革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在信貸創新
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特別是在經營取向上對農村企業、經濟組織與農戶的金融需求存在著較強的金融排斥性,使其信貸創新的能動性與適應性大打折扣,并出現了信貸產品單一、產銷不對路、服務方式陳舊等問題,導致了農村信貸創新與農村多元化需求相脫節,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如何切實有效地加快農村信貸創新步伐,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現實課題。
現階段農村信貸需求與信貸創新的現狀
(一)農村經濟結構轉型,信貸需求呈現多元化特征
1.信貸需求主體多元化,貸款需求面日益擴大。隨著農村二、三產業快速發展,農村信貸資金需求對象日益多元化。調查發現,目前農村信貸需求主體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各類農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生活消費需要貸款。二是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其他鄉鎮、個體、民營企業發展生產經營需要貸款支持。三是各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生產經營和相關服務活動也需要資金支持。據對郴州市轄內200戶農戶、100戶農村企業和50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抽樣調查數據測算,全市農村貸款市場的需求面達62.5%,每年信貸需求量在100億元以上。其中,農戶需求面51.8%,信貸需求量51億元;農村企業需求面77.1%,信貸需求量42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需求面42.4%,信貸需求量7億元。
2.信貸需求用途多樣化,貸款需求量快速增長。一是農民返鄉創業資金需求旺盛。以郴州市為例,自2008年下半年來,全市返鄉農民工約21萬人,其中回鄉自主創業者8.8萬余人,創辦各類企業1.2萬家,其中60%以上急盼銀行貸款。二是土地流轉規模種養大戶信貸需求旺盛。以該市嘉禾縣為例,近年通過租賃、集體發包、返租倒包等形式,實現農村土地流轉18.4萬畝,涌現200畝以上農場、養殖場、花果山、農業科技示范園110多個,發展集中連片10畝以上種植專業戶1480多戶,其信貸需求總量達1.6億元。三是農村個體工商戶、運輸戶的資金需求增加。以該市臨武縣為例,目前從事個體工商、運輸的農戶達1.3萬戶,其信貸資金需求量達2億元。四是農村消費信貸需求大幅上升。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國家擴大內需、鼓勵農村消費等多項政策的實施,農民要求改善住房條件、購買彩電、冰箱、摩托車、農用車等各類消費信貸需求不斷增加。據抽樣調查,有40%的農戶需要消費貸款,其戶均需求量達2萬元以上。
信貸監管促進信貸結構完善
1.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現實需要
2009年以來,由于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從根本擺脫了以次貸為代表的金融危機的干擾,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在較好的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飛漲和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脹,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使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銀行業而言,急速擴張的信貸無疑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增加。這使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成為當前迫切的任務。信貸結構不合理是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銀行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改變這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各銀行需不斷根據區域經濟的變化調整信貸經營策略和管理方式,在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快自身信貸結構的優化,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益條件下全行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本文從分析行業風險為信貸的主要風險入手,以行業分析和行業評級為手段,敘述如何加強信貸管理來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并以行業信貸管理為管理工具,論述推動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的思路。
2.銀行信貸風險來源
信貸風險在個體上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效防范個體性的風險,各家銀行的方法相對較完備,但從近二十年來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看,對銀行造成較大沖擊的并非個體性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各家銀行均注意個體風險的分散控制,對個體風險能較好地把握,而行業的波動導致的大面積違約的對銀行而言是致命的,往往較長時間無法恢復元氣。銀行的風險偏好是指根據戰略規劃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所確立的愿意承擔的風險類型和水平,它會直接體現在信貸結構上。從我國的情況看,行業的每一次波動,客戶的違約率會大幅度提升,在一段時期有普遍性。這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中國特殊的國情,二是我國的產業結構,三是政策體制。我國經濟一直是強政府經濟,而且帶有明顯的周期性。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信貸存量客戶的角度分,可分為:非市場化板塊;工業板塊;其它板塊。公司貸款風險主要來自于工業板塊。
3行業信貸管理體系框架
行業分析是行業評級的基礎,行業評級又是信貸戰略性優化的基礎,因此行業分析必須站在宏觀到中觀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行業之間、行業與宏觀之間的運行關聯關系。
信貸退出探索
信貸退出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授信退出能收到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客戶結構和收益結構的良效;另一方面,授信退出中的片面做法也誘發了經濟金融運行中深層次問題的集中暴露。
一、實施主動性信貸退出必須把握的時機
信貸退出的最佳時機是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時期。確定最佳的信貸退出時機沒有統一、固定的方法,必須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一事一議。
1.準確把握行業經濟周期,適時進行信貸退出。按照經濟周期的影響程度,行業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即: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程度小、抗衰退能力強、其預期贏利高于其他行業平均水平的“成長性”行業;發展狀況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小、一般保持勻速發展的“保持性”行業;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大、與經濟周期同方向或反方向變化的“周期性”行業。在搞清楚企業所處的行業特征之后,應根據自身信貸結構、風險承受能力,決定信貸退出的具體策略。對于成長性行業,可以大力營銷,積極進入,提高行業貸款增長率;對于保持性行業,可以適度進入。但應注意選擇客戶,合理控制融資總量;對周期性行業,要依據經濟周期的節奏,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在選擇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進行支持的同時保證信貸適時退出。
2.準確把握產業結構規律,適時進行信貸退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實質是各種生產要素在產業間重新配置的過程,信貸資金作為資源要素之一,產業結構演進規律無疑是確定最佳信貸退出時期的重要依據。在進行信貸退出時機選擇時,對于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應作為信貸退出的首選目標,其次是將行業競爭力弱、替代品眾多等特點的企業作為信貸退出的重點客戶,也可依據行業標準指標,來判斷企業在所屬行業中的地位,如果企業指標與行業標準值有較大偏離,則說明企業的財務管理或生產經營存在一定問題,銀行應實施信貸退出。
3.準確把握企業生命周期,適時進行信貸退出。銀行信貸資金退出的最佳時機應是企業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拐點。從基層農行近年的實踐看,信貸退出往往選擇在企業銷售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凈資金流量等財務指標日益惡化的衰退階段。這一時期實施信貸退出潛在風險已顯性化,上下容易達成共識,但企業資金流不充裕。也不容易從其他渠道獲得融資,信貸退出只能采取再融資、置換、重組等被動的退出措施,信貸退出成本加大,信貸資產風險加劇。企業成熟期為現金流量和信貸風險變化的拐點,在成熟期進行信貸退出,銀行可以通過現金清收、貸款出售、資產證券化等方式主動退出貸款,這一時期財務指標亮麗,容易從多種渠道獲得融資,信貸風險可控。但在成熟期實施信貸退出上下很難達成共識,因為企業由成熟期蛻變到衰退期之前存在不同的發展方向,退出決策要難于增加融資的決策。因此,應準確把握企業所處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生命周期。對于“朝陽產業”的企業,應在其由成熟期蛻變到衰退期之前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多種途徑實施信貸退出;對于“夕陽產業”的企業,無論企業處在生命周期的什么階段,都應高度關注,適時部分或全部退出。
綠色信貸考慮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放任污染,一些環境政策工具的效果不明顯,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能源資源大量消耗,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勢在必行。2007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被稱為“我國現階段綠色信貸的基礎文件”,這正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綠色信貸政策后,得到了大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和環保部門的回應。但綠色信貸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階段性的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綠色信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想全面有效地推行綠色信貸,還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一、國家出臺綠色信貸政策的原因
(一)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必然要求。環境污染違法現象突出,但因為環境資源是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又由于其產權不明晰,市場機制在這一領域顯然是失靈的,同時,存在外部不經濟效應。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利用行政管制和外部性的內部化的辦法。對于行政管制,政府通常采用事后處罰為主的手段,并且會因其辦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調控范圍有限等原因導致“政府失靈”。而綠色信貸政策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是這是建立在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基礎之上的,造成了資源的短缺與環境的惡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資源優化配置、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勢在必行。而信貸結構必須與產業結構相適應,因此,綠色信貸的實施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
(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必然要求。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總存在一些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在2005年就已提出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綠色信貸是以保護環境為核心的,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綠色信貸是一種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機制。
(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續發展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出發點,以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謀求社會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但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環境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成為必須,綠色信貸政策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提出的。
農村信貸變革思考
近年來,各地農村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農村信貸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并取得了可喜成效。但是,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特別是在經營取向上對農村企業、經濟組織與農戶的金融需求存在較強的金融排斥性,使其信貸創新的能動性與適應性大打折扣,并出現了信貸創新產品單一、產銷不對路、服務方式陳舊等問題,導致了農村信貸創新與農村多元化需求相脫節的矛盾,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因此,如何切實有效地加快農村信貸創新步伐,業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現實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信貸創新的現狀
(一)農村金融機構信貸品種日益豐富。近年來,全國各地縣市涉農金融機構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拓寬信貸支農渠道,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多種形式的農村信貸產品,如“白銀質押貸款”、“公司+基地+農戶貸款”、“中介組織+農戶貸款”、“農戶存單質押貸款”、“保證貸款”、金穗“惠農卡貸款”、“好借好還小額信用貸款”等,極大地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以“白銀質押貸款”為例,是湖南省某縣市為有效解決轄內金銀冶煉企業融資難問題而推出的,該縣金融機構從2005年起推出了“白銀質押貸款”業務,幾年來深受企業歡迎。至今年6月末,該縣金融機構共計發放白銀質押貸款9.8億元,余額達3.96億元,占同期全縣貸款余額的21.57%,較好地滿足了金銀冶煉企業的資金需求,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農村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不斷發展。2008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意見》,決定在中部6省和東北3省選擇糧食主產區或縣域經濟發展有扎實基礎的部分地區組織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湖南省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從2009年起在部分縣市重點開展了“農戶聯保貸款+農戶貸記卡一卡通貸款”、“信貸+保險貸款”、“訂單農業貸款”與“農戶林權抵押貸款”等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試點工作。同時,還積極改進信貸服務方式,在合理調整農貸產品期限、對象、額度和利率的同時,對公開授信的農戶,憑授信等級證和身份證就可到當地信用社貸款,并在授信額度內周轉使用,從而極大地簡化了貸款審批手續,方便了貸款農戶。
(三)涉農貸款總量及需求滿足率有所提高。不斷發展的農村信貸創新,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金融機構支農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農貸覆蓋面和滿足率不斷提高。據相關資料顯示,2006-2008年,全國各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分別為1.85萬億元、2.36萬億元和2.93萬億元,年均增長幅度達2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國支農貸款繼續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新增貸款量大幅增加。以湖南省某市為例,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量達14億元,全市農業貸款余額達80.17億元。其中,農村金融創新類產品貸款余額7.6億元,比年初增加3億元,增長65%。與此同時,全市涉農信貸的申請筆數和金額的滿足率達41.7%和50.62%。
二、農村信貸創新存在的問題
中美消費信貸
1中美消費信貸政策比較分析
1.1美國消費信貸法律體系的歷史演變分析
美國政府通過法律的制定和監管的執行,為其消費信貸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為消費信貸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有關消費信貸的立法也是最先進、最完善的。
《公信信貸法》(TILA)是消費信貸法案中最早出臺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對貸方向消費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廣告)的內容、格式、語言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在TILA的基礎上,1971年開始實施的《公平信用報告法》(FCRA)對信用報告機構征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的行為進行規范,防止信用報告機構和使用者超出適用范圍濫用信用報告,同時賦予報告對象有核實征信內容等權利。其后為了解決信用卡結賬糾紛的問題,美國國會在1974年專門出臺了《公平信貸結賬法》(FCBA),確立了借貸雙方在信用卡信貸市場上的互動關系,而后又出臺了《電子資金轉賬法》(EFTA)以解決代幣卡、ATM卡、儲值卡等其他電子付賬工具在結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伴隨著信用卡的日益普及,獲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漸成為一種基本權利,為了保障這一權力的公平實施,美國國會于1975年通過了《平等信貸機會法案》,禁止在審批信貸過程中由于種族、性別、國別、婚姻狀況等因素產生的歧視。此外,1977年頒布的《社會再投資法案》(CRA)也使銀行業務不能避開那些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而1978年實施的《公平崔收行為法》(FDCPA)則是用于規范貸方或崔收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至此,美國的消費信貸法律體系基本完成。
1.2我國消費信貸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總體經濟環境由供給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拉動逐步向需求拉動轉變。1994年12月12日,中央銀行了《個人定期儲蓄存款存單小額抵押貸款辦法》,允許儲蓄機構(自辦所、聯辦所)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準后,可辦理小額抵押貸款業務。1998年以前,央行先后頒布了《政策性住房信貸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商業銀行自營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和《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這幾個辦法的出臺,標志著以商業銀行自營性住房信貸業務和委托性住房存貸款業務并存的住房信貸模式基本確立。1996年,央行了《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并于4月1日起執行,規定了信用卡的業務管理規則、信用卡的使用和銷毀,以及法律責任等。1998年5月9日,央行頒布了《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允許經央行批準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1998年10月,央行下發《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試點開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同年,央行頒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國內汽車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獲準為本集團汽車用戶提供買方信貸。1999年2月,央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對境內中資商業銀行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重要意義、業務領域、職能機構、期限利率和相關服務管理工作第一次進行了全面闡述,明確提出“從1999年起,允許所有中資商業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2003年10月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并開始實施《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汽車金融業務、機構、從業人員、市場準入及金融監管作了具體規定。作為對1998年《汽車貸款管理辦法》的修正和完善,2004年8月17日,央行和中國銀監會聯合頒布的新《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已于2004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信貸營銷戰略
一、農村信用社實施信貸營銷戰略的緊迫性
1、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需要。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銀行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且呈現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是農村地區擴散的趨勢。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雖然在大多數中小城市沒有機構網點,但由于其輻射范圍廣、營銷力度大,市場份額正在逐步上升。調查顯示,截止2002年6月末,外地金融機構在浙某市的貸款余額超過18億元,占到該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7%左右,超過當地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而集資金、網點、人才優勢于一身的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信貸市場沉寂幾年之后,開始蘇醒過來,營銷力度絲毫不亞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不久,某國有商業銀行向一公路建設項目注入貸款2.46億元,導致所在地信用聯社的7000萬元貸款被提前歸還。這些新的情況的出現,要求農村信用社緊跟形勢,積極應對,作出回答。
2、適應信貸市場轉變的需要。近年來,信貸市場經歷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重大轉變,客戶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大。為降低成本、贏得時間、促進發展,客戶往往愿意選擇那些服務周到、手續簡便、產品多樣的金融機構。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講,必須承認自己是企業,是一類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必須認識到發放貸款既是對借款人的幫助,也是借款人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目前,一些地區出現的資金相對富裕,存貸比不斷下降,經營效益滑坡的情況,而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要遠遠高于商業存款、內部往來和國債利率,如何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水平不言而喻。因此,農村信用社只有通過樹立信貸營銷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信貸營銷戰略,變“等貸上門”為“送貸上門”,才能在支持客戶發展的同時,實現其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3、加快自身改革和發展需要。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監管指導下,農村信用社風險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仍存在不良貸款絕對額大、占比高,高風險社數量多、化解難,資本充足率低、抵抗風險能力弱等突出問題。而要從根本上防化風險,其前提必須是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因此,趁外資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沒有完全滲透到農村地區,部分國有商業銀行還沒完全清醒過來之機,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人緣、地緣、血緣的鄉土優勢,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搶先占領農村地區優質客戶市場,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為下一步的改革和發展作好準備。
二、農村信用社實施信貸營銷面臨的主要困難
1、思想觀念轉變慢。由于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較少,金融競爭激烈程度不及大中城市,農村信用社沿襲的是幾十年承傳下來的根深蒂固的信貸觀念,認為客戶要貸款,必然會上門找農村信用社幫助解決,較多地存在“等客上門”思想。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危機意識和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暴露出的是一種安于現狀、保守求穩的心態。這種心態導致其經營核算意識不強,工作開拓性差,調查研究不夠,沒有樹立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經營理念,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信貸有效投入新的切入點,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應付上級的考核,對導入信貸營銷做法積極性不高。
競聘信貸主管講演
各位領導、評委、同志們,大家好: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和同志們給我這次竟聘的機會。先作一下自我介紹,本人,37歲,1989年7月參加信用社工作,專業工作年限18年,大專學歷,助理經濟師,先后在原城市信用社擔任過出納員、儲蓄員、信貸員、文書、辦公室主任等職務,自1999年在城區信用社擔任分社主任至今。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所知所學、體現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也為了我們合作銀行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決定參加信貸主管竟聘。
我這次竟聘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具有一名信貸主管應具備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能正確理解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法規和政策,熟悉掌握信貸政策、原則,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參加工作以來,很注重學習提高自己,多次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學習,并于1993年參加了教育學院組織的金融專業學習,利用三年的時間,系統的學習了金融理論知識,并取得了大專學歷。多年的工作經歷鍛煉了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一定的思維、分析計算能力,具備與信貸業務發展相適應的基本技能,且善于總結和學習他人先進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具有從事信貸工作的經驗和方法,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從事過內外部工作,多年的工作實踐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從中獲取了一些技巧及處事原則,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事業心,平時注重把份內的工作干細、干實。工作中堅持原則,嚴于律已,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多年來未發生違法違紀案件。
三、有較強的事業心,進取心和開拓創新意識。工作中充分認識到只有改革和創新才是合作銀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才能在激烈的竟爭中不斷壯大,才能促進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正因為有了這種認識,也更加堅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念。更加熱愛本職工作,珍惜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認真真地做好每項工作。
農村信貸述職報告
一、當年信貸工作業績
(一)信貸規模成倍擴張,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至本年末,全市貸款余額萬元,同比增加萬元,增幅為%。其中“三農”貸款余額萬元,三農貸款占比%,同比增加萬元,增幅為%;貼現貸款萬元,同比凈增萬元。全年累放各項貸款萬元,同比多投放萬元;全年累收各項貸款萬元,同比多收回萬元。當年貸款投放居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連續三年共投放額達到億元,支農力度逐年加大,有力地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二)清收盤活效果明顯,資產結構日益好轉
至年末,全社累計收回不良貸款萬元(其中收顯性不良貸款萬元,收隱性不良貸款萬元),賬面不良貸款年末余額為萬元,占比%,同比減少萬元,比20*年末的65.8%下降了%;正常貸款中非正常貸款萬元;抵債資產余額萬元,處置抵債資產萬元。20*年、20*年、xxxx年度,全社新增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到期收回率分別為96.7%、95.19%、%,連續三年保持在95%以上,信貸資產結構明顯改善。
(三)創收渠道不斷拓寬,經營效益逐年提升
至本年末,各項收入萬元,其中貸款利息收入萬元,同比增加萬元,增幅%,貸款利息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的良好勢頭;中間業務收入萬元,同比增加萬元,增幅%;各項支出萬元,同比增加萬元。收支扎差實現賬面盈利萬元,同比增盈萬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信用社增盈、政府滿意”的“四贏”良好局面。
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研究
一、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現存問題分析
(一)農村居民認識度不夠
由于農村受教學水平有限、教學設備不齊全、師資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制約,使得農民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一定的認識,再加上小額信貸機構宣傳力度的不足、缺少政府的支持等,導致了他們對小額信貸保險的認知度非常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額信貸保險機構在農村的開展。
(二)缺乏政府支持
農村居民在經濟上面臨的主要困境就是用錢困難,而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等金融機構主要面臨的是金融風險,這兩方面問題的解決需要依靠政府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然而針對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農民們償還貸款的風險很大,農村的小額信貸保險也缺少相關的優惠政策,促使小額信貸保險機構無法規避這樣的風險,進而導致農村開展小額信貸保險業務的積極性很低。
(三)信貸保險產品缺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