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16:29: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胃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胃癌穿孔研究論文
【關鍵詞】胃癌穿孔
胃癌穿孔是胃癌的一種嚴重并發癥,是胃癌發展到相對晚期的結果。由于其發病急、變化快,且病理惡性程度高及潰瘍和穿孔的直徑較大,臨床上處理比較困難。現回顧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診手術治療的胃癌穿孔18例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8例,占同期胃癌手術的2.86%(18/629),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齡32~81歲(平均56.4歲)。
既往有上腹部不適、食后飽脹、食欲減退等癥狀8例,近幾月明顯消瘦、貧血或黑便6例,近期上腹疼痛加重并變為不規律4例。穿孔誘因:胃腸X線鋇餐檢查引起1例,胃鏡檢查所致1例,酗酒引起2例,飽餐后引起9例,化療期間發生1例,無明顯誘因4例。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翻閱近十年來的胃癌中醫藥治療方面的有關報道,對從痰論治、從瘀論治、從毒論治、從虛論治、分期與分型論治以及內傷發病等不同學術角度進行歸納與展望,得出中醫藥治療胃癌取得可喜進展。
【關鍵詞】胃癌;中醫藥研究;綜述
胃癌屬于中醫“胃脘痛”、“噎膈”、“痞滿”、“呃逆”、“積聚”、“反胃”等范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2]。近年來眾多專家學者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摸索與實踐,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醫對胃癌的病因病機以及治療方面的許多新學說、新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中醫藥在胃癌臨床治療上的理論依據。
1各家學說
1.1從痰論治
在中醫經典理論中,痰是疾病發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產物。外感六淫、內傷情志、飲食勞逸均可導致痰的產生。痰滯成積既是胃癌的表現又是胃癌形成和進一步發展的病因。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正與胃癌易于浸潤轉移的特點相類似。手術以后,正氣受戕,脾失健運,水濕運化失司,容易促進痰濁的再次生成,恰好又為胃癌的復發及轉移創造了物質條件。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從痰論治”是中醫辨治胃癌的一個重要法則。有眾多專家學者對此持有相同觀點。魏品康[1、2]認為“痰”是胃癌產生的重要病理基礎,并以此提出“痰-污染學說”。強調“痰”對于局部細胞的浸淫,導致細胞突變,是胃癌產生與發展的關鍵。對于“痰”形成的有形包塊,提倡以“消痰散結法”為治療大法。自擬消痰散結方治療胃癌及抗轉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錢彥芳[3]認為胃癌因痰濁瘀噎胃絡而成,治療當以導痰和胃,開瘀散結。以丹參飲加旋復代赭湯加減治療。黃萍等[4]認為,痰滯胃腑,痰瘀互結,腫塊內生,阻隔胃氣,發生胃積。強調治痰重在調和氣血、重在調補脾腎、疏肝散積、治痰即為解毒。
胃癌圍手術期護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胃癌;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胃癌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對80例胃癌患者的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結果:全部病人安全渡過圍手術期,術后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加強對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是防止術后并發癥的關健。
[關鍵詞]胃癌;圍手術期;護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療方法是行根治性手術。我科從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對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術,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使手術及術后恢復順利,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
1臨床資料
本組80例胃癌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最大84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58.5歲。胃體癌38例,胃竇癌28例,胃賁門癌14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細胞癌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術。術后7d~12d拆線。
中藥復方治療胃癌論文
1抑制胃癌細胞增殖
腫瘤的惡性增長是腫瘤無限增殖的結果,大量研究證明中藥可通過干擾DNA合成、影響細胞周期調控因子的表達等多種方式抑制胃癌細胞的增殖。郭曉冬等[2]發現,消痰散結方可通過抑制胃癌細胞核中PCNA表達,干擾DNA合成并影響細胞表面生長因子受體表達,降低細胞增殖活性,抑制移植瘤生長。細胞周期調控因子CyclinE,CDK2,CDK4的過度表達和(或)其抑制因子p27的表達降低或缺如,均能縮短細胞周期的G1期時間或者加速G1/S轉換,帶有惡性表達型的DNA不能檢查和修復,使細胞分化出現異常,這是腫瘤細胞,包括胃癌細胞分裂增殖的重要機制[3]。李相勇等[4]發現消痰散結方抑制細胞過度增殖的重要機制之一就是通過降低胃癌組織中細胞周期調控因子CDK4的表達而實現的;闞方巨等[5]的研究表明,中藥胃康寧可抑制胃癌細胞的增殖,其機制之一可能是減少細胞周期因子CyclinE,CDK2及其mRNA的表達,促進細胞周期抑制因子p27及其mRNA的表達。尹麗慧等[6]的研究顯示,黃芪、人參、溫莪術、藤梨根、露蜂房、蘇鐵葉、八月扎、白毛根、徐長卿等藥物組成的中藥方劑1號生藥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細胞的增殖,且呈時間劑量依賴效應。40mg/ml中藥方劑1號作用48h后,G+M期細胞比率高達41.92%,增加了29.22%,G0/G1期的細胞比率降至43.25%(兩者與對照組相比,P<0.01),提示中藥方劑l號能夠抑制人胃癌細胞SGC7901的體外增殖,且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干擾細胞周期有關。
2誘導胃癌細胞凋亡
細胞凋亡(apoptosis)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一種受基因控制的主動的細胞死亡過程。在腫瘤的發病和增殖過程中,由于促凋亡基因的失活和抑制凋亡基因的過度表達,使腫瘤細胞凋亡減少,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研究證明,中藥復方可通過調控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阻滯細胞周期等多種方式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趙愛光等[7]發現中藥復方胃腸安(WCA)能通過活化caspase9和caspase3而誘導人胃癌SGC7901細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細胞的凋亡,其機制可能與下調stat3和bcl2的mRNA表達,抑制Pstat3和bcl2蛋白在細胞內的表達有關。余志紅等[8]用裸鼠建立原位移植人胃癌MKN45細胞模型,隨機分為模型組,金龍蛇顆粒高、中、低劑量組和5FU干預組,分別灌服不同劑量的中藥金龍蛇顆粒和5FU,結果金龍蛇高、中、低劑量組的的抑瘤率分別為68.13%,55.94%和50.31%,呈劑量依賴效應,與5FU干預組抑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金龍蛇顆粒各劑量組腫瘤細胞凋亡率為22.81%~38.54%,亦呈劑量依賴效應,說明促進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MKN45細胞凋亡是金龍蛇顆粒抗腫瘤的作用機制之一。蘇勉誠等[9]研究表明,癌寧可誘導人胃癌SGC7901細胞的凋亡,其機制與下調癌基因及細胞因子TGFβ1,Fas,FasL的表達有關。
3誘導胃癌細胞分化
誘導分化(inductionofdiferentiation)是指惡性腫瘤細胞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細胞方向分化逆轉的現象[10]。誘導腫瘤細胞分化是腫瘤治療的新途徑,其特點是不殺傷腫瘤細胞,而是誘導腫瘤細胞分化成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細胞。研究證明,中藥復方也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分化的作用。李寶園[11]等采用高壓氧化亞氮(笑氣)加胸腺嘧啶脫氧核苷(TdR)雙阻斷法將MGc803細胞分別同步化于G1,S,G2,M4個時相,用中藥紫龍金和環六亞甲基二己酰胺(hexamethylenbisacelamide,HMBA)分別處理各時相細胞,結果發現紫龍金與HMBA對不同周期細胞都具有顯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對各周期細胞集落生長都有抑制作用,反應了生長抑制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且除M期以外,各時相細胞無論中藥組還是HMBA組都顯著地促進微絲的組裝,且排列有序,形成顯著的應力纖維(stressfiber)結構,說明惡性細胞不同程度的向良性細胞分化。朱國福等[12]用錢氏消瘤口服液藥物血清溫育人胃癌SGC7901細胞4d后,能使該細胞形態上呈現再分化趨向,平板集落形成數顯著低于對照組,進一步研究發現,其誘導分化的機制與該方能升高SGC-7901細胞內的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從而升高cAMP/cGMP比值有關。細胞與細胞之間形成的間隙連接細胞間通訊(GJIC)功能異常可促進正常細胞轉化和癌細胞生長,在腫瘤細胞中,多數缺乏縫隙連接結構和細胞間通訊功能,陳華等[13]發現,中藥癌平口服液能通過增加人胃癌BGC823細胞間的連接通訊,使其再分化。
胃癌術后飲食護理探討論文
【關鍵詞】胃腫瘤情志導引法護理膳食療法
胃癌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發病率較高,由于炎性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的釋放、疲勞、低氧等使能量失衡,進一步影響患者的食物攝入。據專家統計,40%胃癌患者死于術后營養不良而并非本身治療因素,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1],因此做好胃癌患者術后的情志及飲食護理極為重要。2006-01—2007-12,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83例,其中行胃癌根治術64例,術后通過加強營養、情志護理及營養藥膳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促進患者順利康復,現報告如下。
1護理措施
1.1情志護理
胃癌術后病病程長,預后差,患者身心受到雙重折磨,容易產生憂慮、緊張、悲觀、恐懼、失望的心理,此時我們應主動關心患者,針對治療方式展開形式多樣的健康知識宣傳,讓患者了解“憂思傷脾”、“恐則傷腎”的道理,向患者解釋五臟六腑相輔相成的原理。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不升,則胃不降,而出現納呆;肝主疏泄,喜條達,肝失疏泄則脾失健運,同樣會出現納呆,運用中醫理論知識指導情志護理,盡快康復。
1.2術后營養護理
氟尿嘧啶治療胃癌探討論文
【關鍵詞】多西他賽
200032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化療科(陳治宇)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由于臨床上胃癌的早期診斷率較低,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給手術切除帶來困難,加上術后復發,使得大部分患者主要靠內科治療,同時胃癌是對化療相對敏感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因此,化療對于晚期胃癌患者有重要的意義。2004年10月至2007年11月,本科使用多西他賽(TXT)聯合順鉑(DDP)及氟尿嘧啶(5-FU)方案(DCF方案),治療晚期胃癌,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腫瘤內科住院的21例晚期胃癌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齡31~65歲,平均48.3歲。病變部位:胃竇癌10例,胃體癌6例,胃底賁門癌5例;病理類型: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6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細胞癌2例,未分化癌、腺鱗癌各1例;未切除原發灶8例(未手術6例,姑息手術2例),原發灶根治切除術后復發轉移不能切除13例;有腹腔或淋巴結轉移16例,肝轉移9例,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骨轉移、胰腺浸潤各1例。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證實,有可測量病灶,KPS評分>70,預計生存期>3個月,無明顯化療禁忌證。治療前均停止其他化療4周以上。
1.2方法
胃癌臨床診療策略探究論文
摘要:近20~30年來,隨著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現代物理學等生命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腫瘤的認識越來越深入。目前,很多研究都說明原癌基因控制正常細胞的生長和發展,癌變是一個很長和復雜的過程。胃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關鍵詞:胃癌;發病原因;預防治療
第一節胃癌概述
1全球腫瘤發生的情況
惡性腫瘤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公布的數據,2000年全球共有惡性腫瘤患者1000萬,其中男性530萬,女性470萬;因惡性腫瘤死亡者高達62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12%,在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數字可達25%。在發展中國家,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飲食習慣及與之密切相關的腫瘤的發生均將逐漸轉變成經濟發達國家的類型。如果這一趨向得不到改善,預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發病例將達1500萬;腫瘤病人總數,在發展中國家將增長73%,而發達國家增長29%。這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結果。我國2002年公布的發病情況(全國12市縣1993~1997年登記資料統計),發病率男性為143.9/10萬~213.1/10萬;女性為112.9/10萬~157.2/10萬。面對這一嚴峻的局面,全球應當聯合行動抗擊癌癥,救治千百萬癌癥患者的生命,各國應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2人類對腫瘤的認識
早期胃癌的內鏡術后護理
隨著內鏡診斷及治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早期胃癌被發現并在內鏡下進行治療。由于內鏡治療的微創性,掌握好適應證可取得與開腹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在內鏡黏膜下切除術(EMR)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技術,可免除傳統手術治療風險,成為治療早期胃腸道癌癥的有效手段,是一種創傷小、療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療方法。根據內鏡下治療的特點,在術前、術中、術后進行針對性護理是內鏡治療成功的必備條件,對提高療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6月—2009年11月筆者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進修期間對6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SD治療。現將手術配合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早期胃癌行ESD治療6例,超聲內鏡檢查,病變位于胃黏膜下層,應用頭端彎曲的針形切開刀進行ESD治療;1例術中出現出血,轉腹腔鏡中心行手術治療;1例術中消化道穿孔,返回病房經止血、制酸、預防感染等保守治療后好轉;其他均無術后出血、穿孔及并發癥;所有ESD剝離病變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緣未見病變累及。
1.2方法
插入胃鏡仔細檢查整個胃腔,行胃黏膜亞甲藍染色,再次確認病變部位,在病灶邊緣由注射針注入生理鹽水抬高病變局部使其完全隆起,使病變與肌層分離,再利用多種內鏡用刀切開病變周圍黏膜,沿著黏膜下層進行剝離。適用于胃任何部位的無淋巴結轉移的危險性癌癥病灶,操作簡便。
胃癌圍術期護理論文
【關鍵詞】胃癌圍術期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療是根治術,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對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術,通過圍術期護理干預,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80例胃癌病人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22~84歲,平均58.5歲。胃體癌38例、胃竇癌28例、胃賁門癌14例。病理檢查: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細胞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術,術后7~12d拆線。
1.2結果
胃癌手術治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進展期胃癌;根治術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進展期胃癌250例手術治療的經驗。方法回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施行手術治療的進展期胃癌250例臨床資料。250例中Ⅱ期115例行胃癌標準根治(D2)術,Ⅲ期135例行胃癌擴大根治(D3)術,135例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腸襻代胃Roux-en-Y術(PR),69例近端胃癌行聯合切除術,250例中均進行靜脈化療和腹腔內溫熱化療。結果術后190例(82%)隨訪1~5年,Ⅱ期Ⅲ期胃癌行D2,D3術后1、3、5年分別為88.5%、69.4%、45.3%、和82.1%、55.4%、33.9%。結論進展期胃癌實施胃癌根治術并術中應用化療,可以提高術后生存率。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雖然半個世紀以來,其發生率在部分國家呈下降趨勢,但在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有調查結果顯示,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63%,而胃癌死亡占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的37%[1]。胃癌組織侵潤達肌層或漿膜層成為進展期胃癌。本院自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實施胃癌標準根治(D2)術、胃癌擴大根治(D3)術250例,術中應用靜脈化療和腹腔內溫熱化療(IHCP),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50例患者,男性163例,女性87例,年齡26~80歲,平均47.5歲。250例中Ⅱ期胃癌115例;Ⅲa期胃癌87例,Ⅲb胃癌48例。病理類型:中分化腺癌119例,低分化腺癌62例,未分化腺癌39例,黏液癌30例。35例無淋巴結轉移,215例有淋巴結轉移。
1.2治療方法115例Ⅱ期胃癌行D2術,87例Ⅲa期行D3術,其中5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腸襻代胃Roux-en-Y術(PR),69例Ⅲb行D3+聯合胰體、胰尾、脾臟切除術。250例患者關腹前用430蒸餾水灌洗腹腔,30min后吸凈。再用5-氟脲嘧啶750mg溶入430200ml生理鹽水,保留腹腔化療。術中患者均進行常規靜脈全身化療,術后進行常規全身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