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增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22:37: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收增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稅收增長

稅收增長和稅收政策選擇論文

一、對當前稅收超常增長的因素分析

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的稅收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年均增收1400多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從1994年的5126億元到1999年的1萬億元,用了5年的時間;而到2001年稅收收入突破1.5萬億元僅用兩年時間。不難看出,我國稅收增長呈現出加速之勢。

從理論上來講,在實行比例稅率的流轉稅制下,稅收(T)等于稅基(Y)乘以稅率(t),即T=Y·t,從而稅收增長取決于稅基和稅率的變動,即ΔT=ΔY·Δt。因此,稅收增長無外乎以下三種可能途徑:

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如維持現有稅制和征管水平)的情況下,隨著經濟的增長,稅基或稅源(Y)自然擴大導致稅收增長,我們稱之為稅收的“自然性增長”。由于在實行比例稅率的流轉稅制下,通常稅收彈性系數小于1,因此這種自然性增長盡管導致稅收的增長,但不會導致稅收的超常增長。

第二,通過調整或改變現有稅制,如提高稅率(t)、增加稅種以及擴大征收范圍(Y)等,實現稅收增長,我們稱之為“制度性增稅”。它可能會導致稅收的超常增長。

第三,在既定的稅制框架下,由于加強稅收征管、政策等因素變化而引起稅基(T)的擴大,從而實現稅收增長,我們分別稱之為稅收的“管理性增長”、“政策性增長”。它們通常會導致稅收的超常增長。

查看全文

我國稅收增長的分析

【摘要】自1994年來,我國稅收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這種稅收超越于經濟增長的態勢,使得稅收超速增長是否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問題受到普遍關注。本文從實證角度分析稅收超常增長的原因,并驗證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進而對稅收與經濟協調增長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稅收增長經濟增長稅制回歸分析

一、我國稅收收入增長現狀

1994年的稅制改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規模最大、內涵最深、范圍最廣的一次結構性稅制改革。而此次稅制改革后的一個最突出的現象,就是在稅制基本未作大調整背景下中國稅收持續15年呈高速增長態勢,尤其是自1997年后,稅收增幅一直處于超經濟增長的狀態,這也直接導致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994年的11%竄升至2008年的18%(見表1)。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07年《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發生在過去13年來的中國稅收收入持續高速增長現象,不僅在中國,而且是世界上的一個特例。對于這一特例發生的緣由,難以用一般規律加以解釋。”通常認為,稅收的高速增長是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產業結構不均衡、稅收征管的強化以及進出口不平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不管是哪種因素的作用,在經濟增長既定的前提下,稅收增長連續的超經濟增長,即意味著經濟資源更多的向政府部門轉移,由政府機構進行了新的配置。也就是說,它事關GDP在政府與非政府部門的分割格局,牽涉有關中國宏觀稅負問題的判斷,故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有重大影響。

二、稅收超常增長的判定

1、稅收彈性角度判斷

查看全文

稅收增長成因分析論文

一、稅收增長原因

從總量看,08年上半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31425.75億元,同比增長33.5%,增收7890.94億元。

從增收結構看,國內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分別增長22.6%、18.4%和25.6%,流轉稅合計增收2781.35億元,占增收總額的35.25%;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41.5%和27.2%,所得稅合計增收2776.60億元,占增收總額的35.19%;海關代征進口產品稅收、關稅分別增長34.7%和40.2%,進口稅收合計增收1288.76億元,占增收總額的16.33%。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我國的稅收在08年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稅收增長過快的呢?我認為主要是累進稅制下的經濟增長和稅收監管水平的提高。前者解釋的是正常稅收增長部分。后者解釋的是超過正常部分的增長。

1.累進稅制下的經濟增長。由于稅收是按現價水平計算的,而GDP是按不變價格計算。中間的差值就比較明顯。因此實際上經濟增長可以更大程度解釋稅收增長的因素。同時,在我國累進稅制下,稅收增長必定要快過經濟增長。這些都可以解釋預料中的稅收增長部分。

2.不斷增強的稅收監管。只有人曾提出94年稅收的設計本來就是“廣種薄收”的類型。就是稅收框架的設計比較廣,實際是考慮到了稅收監管比較松散的問題,因此留給稅務機關自由發揮的余地比較大。現而今稅務機關充分挖掘潛力,努力增收,導致在稅收框架廣的情況下稅收監管又嚴格,納稅人就吃不消了。我認為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政府部門在稅收設計時必定不會忽視我國稅收征管水平極其低下的現狀的。而在2000年以來,由于稅收技術的進步,在稅收激勵機制的鼓舞下,我國稅務機關人員從嚴征稅,當然能顯著增加稅收收入了。而且,這方面的潛力還沒有發揮到極致,我國的稅收征管水平依然比較低下。可以預見,這一因素對今后稅收增長還會做出很大貢獻。當然,隨著提升征管水平難度的加大和成本的降低(邊際效用遞減),這部分因素的作用將逐漸減少,使得稅收增長回歸到應有的水平上來。另外,外貿出口、GDP結構等都是一些學者認為稅收高強度增長的原因。

查看全文

稅收增長成因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近年來稅收收入形勢和稅收政策變化的考察,分析了稅收收入超常增長的原因,并且指出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的嚴峻,特別是就業人口眾多的中小企業,提出減稅的必要性。最后闡述了進行綜合財稅體制改革的觀點。

【關鍵詞】累進稅制稅收監管財稅體制改革

一、引言

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符合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稅收體制就基本建立起來,伴隨而來的是稅收收入的高增長,面對不斷發展的經濟形勢,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稅收能否依然保持高增長呢?是否有減稅的必要呢?更長遠的說,能否乘此機會進一步改革財稅體制呢?本文就此展開詳細的論述。

二、稅收增長原因

從總量看,08年上半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31425.75億元,同比增長33.5%,增收7890.94億元。

查看全文

淺析稅收GDP增長誤解

日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針對減稅大討論中的焦點問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認為稅收增長絕對不能高于GDP增長是一種誤解。

賈康說,實際上,只有在管理體制和稅制結構相對穩定、成熟的時期,稅收占GDP的比重才不會發生明顯的波動。而我國經濟發展尚處于轉型期,體制和稅制均處于轉軌過程中,很多因素都在劇烈變化,所以實事求是地說,不宜簡單地用稅收收入占GDP比重相對穩定的框架來套中國的現實。

他認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稅收的持續增長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它在一定意義上是前十年稅收占GDP比重下降過頭之后的正常回調。從80年代開始的分權改革和減稅讓利安排,使我國稅收占GDP的比重下降至90年代前期的10%以下。而從國際經驗看,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重大至為20%以上,發達國家更要高得多。經過近年來的回升調節,我國目前稅收占GDP比重也僅達到16%,所以說宏觀稅負并不高。

其次,1999年稅款征收總量超過萬億元,與加大清欠力度有直接關系,這也是以前的欠稅大戶感到沖擊很大的原因。但是要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就應將彈性征收減少,加強征管力度,硬化以法律為依托的稅收約束。打擊走私而增加的稅款,更是完全合理的。

當然,作為具體案例,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蠻橫征收、“征過頭稅”的現象,所以提高征管隊伍執法水平,加強對其監督也是當務之急。此外,也發現有“列收列支”、“貸款空轉”等單純為保證稅收達標而弄虛作假的扭曲現象。

因此賈康建議,在承認需要進一步健全法治、加強征管的前提下,創造配套條件,將稅收指標轉為像GDP一樣的預測性、指導性指標。在依法納稅、依法征稅的基礎上,屆時可以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用短期國債調節稅收預測數與實征數的差額可能形成的財政收支缺口。

查看全文

房產稅收管理增長地稅收入論文

摘要:房地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房地產稅收逐年大幅增長,已成為地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客觀分析房地產業稅收管理現狀,強化房地產業稅收管理,對促進地稅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房地產業稅收管理強化

一、山西省大同市房地產稅收發展現狀

大同市房地產行業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06年全市房地產投資為21.42億元,環比增長46.6%,其中住宅投資為15.44億元,環比增長21.3%。2004年至2006年房地產投資平均增速為50.47%,住宅投資在房地產投資的比重保持在55%以上,住宅建設是大同市房地產投資的主要方向。

隨著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房地產稅收收入大幅增長,已逐漸成為大同市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只有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才能“保”住經濟稅源,才能保證地方稅收持續、穩步增長。

1房地產業稅收發展主要特點。一是稅收總量逐年擴大,增長速度逐年加快。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房地產稅收總量逐年擴大。2004年,大同市房地產稅收總量僅為4484.07萬元;2005年達到6140.42萬元,同比增收1656.35萬元;2006年達到9935.41萬元,同比增收3794.99萬元。與此同時,房地產稅收的增長速度也逐年加快。一是房地產稅收歷年同比呈高速增長態勢,2004和2005年的增幅分別為36.94%和61.80%;二:是2005年由于在建工程較多,峻工面積和銷售面積回落,房地產稅收比上年增長36.94%,而地方稅收比上年增長55l88%,低于同期地方稅收總體增幅18.94個百分點;2006年房地產稅收比上年增長61.80%,遠高于同期地方稅收增長。二是所占比重較小且小有起伏,貢獻份額整體上呈逐年加大的趨勢;三是各稅種普遍增長但增幅不一,所占比重差異懸殊;四是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增幅比重涇渭分明。從2006年全市情況來看,該市房地產業稅收在縣(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一是各地房地產稅收的增長幅度不平衡。全市房地產稅收增幅為61.80%,高出地方稅收增幅40.03個百分點,城區、南郊、開發區和市級等市中心區房地產稅收增幅為55.98%,高出地方稅收總體增幅31.82個百分點。其他縣(區)雖基本趨于增長態勢,但增幅較小。二是房地產稅收占當地地方稅收的比重不平衡。2006年城區、南郊、開發區和市級組織房地產稅收8876.05萬元,占到全市房地產稅收的89.34%,也就是說全市房地產業的發展格局是以市區為中心,其中城區、南郊、開發區和市級組織的房地產稅收占全市房地產稅收的比重分另為15.57%、30.68%、16.01%和26.89%,而其他9個縣(區)僅10.66%,像大同縣、靈丘縣、左云縣房地產稅收占其地方稅收的比重不到1%,而占全市房地產稅收的比重也不足1%。

查看全文

依法納稅避免偷稅實現稅收增長

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基礎、靈魂和立足點,并貫穿于組織收入的各個方面及稅收工作的全過程,是完成稅收任務的核心手段。江西省地方稅務局核心工作理念之一便是“堅持把依法治稅作為地稅工作的靈魂”。本文試著從依法治稅與組織收入的角度作一簡要探討,力求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達到良性互動,最終實現加快地稅收入增長的目的。

一、面臨的現實矛盾

(一)政府稅收行為。

由于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職能的財力不足,在組織收入過程中,采取各種手段,千方百計挖中央稅收、保地方財力。在稅收問題上,地方本位主義嚴重,不少地方保護、縱容偷稅,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有些政府急于發展地方經濟,體現政績,違反經濟規律,急功近利,以權代法,干預稅收工作,揠苗助長,不利于稅收的可持續發展。

(二)稅收潛規則。

1.稅收計劃大于法律。雖然近幾年,全省各地以計劃為導向的考核模式日趨規范,但由于地方財政的支出比較剛性,導致各地稅收計劃仍然采取基數法,“以支定收”,即按照上年完成量加增量來確定的,而不是根據地方經濟實際發展情況下達,兩者之間存在較大偏差。由于在實踐工作中稅收計劃的剛性非常強,依法治稅的地位會屈從于保任務,導致“寅吃卵糧”,收過頭稅等行為的發生。

查看全文

我國稅收收入增長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中國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對其給予全面否定也是值得商榷的。通過歷史地分析中國稅收收入增長中的合理性,有利于加深對稅收增長的理性認識,把握今后稅收增長的正確方向。

關鍵詞:中國,稅收增長,理性認識

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甚至“超速增長”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如果我們將研究的視野放寬,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建國以來中國稅收收入不管從絕對額、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還是占GDP的比重,總體上都在不斷增長,因此,近年來的快速增長作為這種長期增長趨勢的一種延續和集中體現,似乎也無可厚非并有其合理性。但是,隨著中國稅收比重步人“最佳”區間,對于其未來走向我們應當有理性的認識。

一、對中國稅收收入增長趨勢的歷史分析

(一)中國稅收收入的增長趨勢:絕對值角度

從表1和圖1不難看出,建國以來,中國稅收收入增長迅猛,從1950年的不足50億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30000多億元,增長了600多倍。盡管這一期間中國稅收收入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但并不能說其增長過程是一帆風順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全國稅政實施要則》,規定全國共設14種稅收,為此后建國初期稅收收入的穩步增長奠定了基礎。1958年,隨著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簡化了工商稅制,僅設9個稅種,稅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受到削弱,導致此后數年間稅收收入不增反降。“”期間,已經簡化的稅制仍被批判為“繁瑣哲學”。1973年,對工商稅制進行了進一步簡化,僅剩7種稅。這一時期盡管稅收收入仍有所增長,但顯然不能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相匹配。

查看全文

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的思考

我國經濟在經歷了20年高速增長后,已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稅收增長速度也呈逐年遞減的態勢。西方經濟學歷來認為,稅收是有極限的。如今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可避免地制約著稅收的過快增長。那么我國稅收的極限在哪里,如何才能在當前的經濟形態下確保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呢?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我國當前稅收收入現狀

(一)稅收計劃分配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現在:①是“以支定收”、“基數遞增”的分配方法不合理。每年國家下達的收入計劃任務都以國家和地方政府所需支出為基礎,以上年實際完成數為基數,然后確定一定的增長比例,以此作為當年的稅收計劃任務分配數。②是層層分配下達的方式不合理。目前,稅收計劃一般層層分配下達至省轄市局、縣局,直至基層分局。為了確保收入任務的完成,有的甚至落實到分局內的股室乃至個人。③是地方政府對稅收任務層層加碼的方式不合理。地府政府每年往往都要根據地方財政支出的需要,在稅務系統內部下達的年度收入計劃基礎上,再追加一塊任務指標。

(二)政府行政行為過重,稅收執法秩序混亂。主要表現在:①地方政府對稅收的干預。稅務執法是依法治稅在稅收工作中的具體實踐,它代表國家行使權力、執行公務。但在一些地區,地方越權干預稅收的情況嚴重妨礙了稅收執法。特別是當稅務機關清理欠稅和查處偷漏稅案件時,有些政府領導便會出面干預,甚至施加壓力。②稅務干部業務素質不高。當前隨著經濟發展,大量企業轉為私人所有,偷稅與反偷稅,避稅與反避稅的斗爭日益激烈,有些企業甚至不惜重金聘請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做假帳,進行所謂的“合理避稅”。而如今稅收干部從總體上看,業務能力、法治意識仍達不到現代經濟的要求,加上有些企業對稅收檢查工作不予配合,給稅收執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③稅收執法隨意性大。有些干部對稅收政策、稅收規定重視不夠,加之工作責任心不強,在稅收執法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隨意性,有些稅務干部甚至濫用職權,越權執法,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嚴重打擊了納稅人的積極性,影響了稅收收入的持續增長。

(三)公民納稅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①各地稅法宣傳流于形式。目前的稅法宣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仍停留于城市,停留在每年的稅法宣傳月,而且形式單一,內容單薄,很難與快速的經濟發展相適應。②納稅人納稅行為不夠積極。我國沒有經歷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稅收意識的發育先天不足。一些企業負責人(尤其是中小企業)文化層次較低,對國家稅法理解不夠,對納稅存在抵觸情緒,個體工商戶不向消費者開具發票偷逃稅款現象仍比較普遍。③利用管理漏洞進行犯罪的行為仍不容忽視。稅務機關稅源監控手段不多,極大地束縛了稅源管理的手腳。今年我省發現的一系列大要案,就是不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進行犯罪的表現。

二、制約稅收收入可持續發展的成因分析

查看全文

地稅局稅收增長論壇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納稅人、各位來賓、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再過22天,第*奧運會就要勝利召開了,今天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溝通,我們感覺到特別高興。最近,我們組織了一系列表彰會、座談會,區縣分局也在陸續召開各種表彰、座談活動,但是就某些重點行業召開專門的座談會,今天還是第一次。今天,我們邀請一些教育、醫療、科研和中介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納稅人朋友過來,借助座談會的形式,聽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年,*和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有了在座各位的誠信納稅,才有了*的發展變化,這些功勞是納稅人的。你們不但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且為國家創造了稅收,首先我代表*地稅向你們多年來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這個會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圍繞“誠信促進稅收”進行研討,提高首都各行各業對誠信稅收重要性的認識;二是通過交流,進一步聽取納稅人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三是借此機會,我們也介紹一下*地稅已經形成的稅收文化和治稅理念,增進稅企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加強互信,進一步營造誠信稅收環境。

一、非物質生產部門為首都經濟發展和奧運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財力支持

根據我們對首都教育、醫療、科研、文化體育、金融、中介服務以及公共行政管理等七大行業非物質生產部門進行統計的數據,目前*市共有非物質生產部門10.25萬家,其中教育機構5900多家,科研機構3200多家,醫療機構2800多家,金融機構3900多家,文化體育機構1600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64000多家,公共行政管理部門6700多家。這是*得天獨厚的巨大資源,其快速發展帶來稅收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個人所得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