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3:47: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蔬菜生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蔬菜生產通知
各縣、區農委、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各蔬菜生產重點基地:
近幾日我市已遭遇持續的強降水過程,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內澇和洪澇。當前蔬菜供應進入“伏缺”期,為確保市場供應萬無一失,特制定以下抗災保生產、保供應等七項技術措施,請各地抓好落實,確保蔬菜安全生產。
一是加快搶收受災蔬菜。受災較重的菜地要加快搶收尚未完全浸死的蔬菜,如瓜類、茄果類、豆類等,把損失降到最低點。
二是清理菜地,分類處理。受災嚴重的菜地要立即清理爛菜死菜,沙質土壤的菜地可馬上整地起畦搶播搶種或移植菜苗,粘土為主的菜地待水退后稍微曬干再整地起畦播種或移植菜苗。
三是抓緊時間直播一批速生早熟葉菜類蔬菜,如莧菜、小白菜、空心菜、木耳菜等。這些蔬菜宜采用直播,不移植,20天后可以上市,豐富市場供應,增加經濟收入。
四是加強肥水管理。災情較輕的菜地要加強現有蔬菜的肥水管理,種植葉菜類蔬菜以氮肥為主,薄施勤施;種植瓜類、茄果類、豆類蔬菜應該氮、磷、鉀肥配合使用。
蔬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
摘要:總結了天水市蔬菜生產現狀,分析了該市蔬菜生產存在的問題,從調整種植結構、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降低蔬菜生產成本、推動蔬菜產業融合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當地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生產;現狀;問題;發展對策;甘肅天水
目前,天水市蔬菜生產面積8.9萬hm2,產量達373.8萬t,產值80.1億元。蔬菜標準化生產面積和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6.8萬hm2和2.4萬hm2,分別占全市蔬菜播種總面積的76.40%和26.97%。全市蔬菜產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增加,蔬菜產業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28.6%,蔬菜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本文針對天水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以供種植戶參考。
1天水市蔬菜生產現狀
1.1產品質量逐年提高。通過推廣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為提高全市蔬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舉措,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和商標注冊,全市共認證蔬菜品牌134個,其中無公害產品認證30個,無公害產地認定21個,有機認證3個,地理標志認證9個,綠色食品認證71個。武山縣韭菜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是全國第一個同類產品認證。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產地蔬菜樣品檢測合格率均在98.0%以上,蔬菜產品質量顯著提高。1.2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針對天水市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類型,總結提出了設施多層覆蓋、麥后復種菜瓜、二陰山區菜豆、設施一年三茬等新模式。引進設施蔬菜和高原夏菜新品種共18類380個,篩選出了適宜天水市推廣的新品種112個,成功育成航椒系列辣椒、航豇系列豇豆、航宇系列番茄、航育系列黃瓜、天椒系列辣椒、天鮮系列甜糯玉米等新品種,重點推廣了以“春提早、秋延后”為特色的大棚蔬菜復種、套種高產高效技術和模式等一批新成果,水肥一體化、滴管、防蟲網、殺蟲燈、新型鋼架大棚等一批綠色高產高效蔬菜栽培技術和設備設施得到普及和推廣,蔬菜種植水平顯著提升。1.3市場經營主體逐步完善壯大。全市共建成各類蔬菜專業市場95個,年交易量240萬t,交易額51億元。其中,農業農村部定點的武山洛門、天水瀛池、麥積東部、甘谷冀城、秦安北大蔬菜果品批發市場5個,產地批發市場55個,中型蔬菜批發市場11個。以5個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建設為引領,全市建立健全了縣鄉蔬菜市場體系,同時全市已建立38個蔬菜價格信息監測點,按期上報各縣區蔬菜價格信息,為蔬菜生產和營銷提供參考。現有蔬菜貯藏加工龍頭企業17家,擁有天水眾興菌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甘谷全錄王辣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天水種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年經銷蔬菜25萬t以上。蔬菜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增強了產業發展活力。
2蔬菜生產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蔬菜生產技術分析論文
1生產條件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選擇在遠離工廠、醫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質、大氣、土壤無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離帶更為理想。農田灌溉水、土壤、大氣、生活飲用水、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基地面積應大于5hm2,土地連片便于輪作,運輸方便。基地選定后還應合理規劃,完善排灌設施,健全田間道路網絡,培肥土壤等,創造一個優質、高效、低耗的無公害蔬菜生產生態環境。
2細化栽培
細化栽培技術就是要根據蔬菜病蟲無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長發育的規律、環境調控與產量形成規律,研究無土栽培、設施栽培、節水灌溉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病蟲消長的關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間輪作技術、茬口安排技術、清潔田園技術和引種試驗推廣抗病蟲品種技術的綜合,因地制宜制定(設計)出一套適合當地不同類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種的生產技術規范,供基地生產應用。
3強化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
隨著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的不斷演進,保護、利用天敵,蘇云金桿菌、Bt與病毒復配的復合生物農藥、愛比菌素、農抗120、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的應用,燈光誘殺、氣味誘殺,利用害蟲對顏色趨性進行誘殺及防蟲網、特種性能膜防病蟲等生物、物理防治技術已日益受到重視,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今后要充分應用已有的技術成果,進一步開發、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力爭擴大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面。
鎮無公害蔬菜生產情況調研
綠色的收獲
——xx縣能禹鎮無公害蔬菜生產情況調研
初春二月,筆者來到xx縣能禹鎮,一位農民欣喜的告訴筆者:“今年蔬菜價格好,今年我種了1畝茄子,除去種子、化肥、農藥,純收入在3000元以上,這都是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帶來的好處。”
能禹鎮是xx冬早蔬菜的主產區之一,全鎮6300多戶農戶,每年種植冬早蔬菜10000多畝,蔬菜外銷量達20000多噸,蔬菜收入占全鎮農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去年以來,能禹鎮黨委、政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政府《關于加快綠色產業建設的決定》精神,把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作為促進財政增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首要任務,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抓好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傳發動,努力提高群眾認識
蔬菜生產的現狀和對策(區)
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拓展新優勢,創優新環境,共建新城區”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和載體,就城區蔬菜產業如何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的,筆者帶領技術人員在對全區蔬菜生產基地進行生產指導的同時,就我區蔬菜生產如何發展做了些調研,共走訪了一鎮兩辦十余個村百余戶菜農,通過面對面交談、服務意見表格調查等形式,掌握了一些基層的一手資料。現結合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談一下自己對城區蔬菜發展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一,城區發展蔬菜產業的意義
城區發展蔬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城區位于德城市腹地,是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市區人口密集,集體經濟基礎相對較好,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高,這為我區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最大優勢。巨大的消費市場,是其它縣市無可比擬的先決條件。市區人口現有33萬多,按每人每天消費0.6公斤蔬菜計算,全市一年則需7727萬公斤。而我區現在實際產量僅1400萬公斤,僅占其18%,可見發展空間之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蔬菜的品種花樣、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區隨著藍天碧水工程的推進,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再加上我們科學規范種植,就地銷售,無公害、新鮮的蔬菜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城區蔬菜產業的發展,是解決農民增收、居民就業的有效途徑。一畝園十畝田,蔬菜生產是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高效農業。據調查,就目前的生產水平,城區溫室大棚年收入平均每棟收益在8000元左右,露地菜每畝年入也在6000元左右。城區農民人均收入2008年是5506元,可見種菜收益并不比外出打工差,而且不離鄉不離土,特別是40歲到60歲年齡段就業的很好選擇。近年來,城區因環保等原因,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相繼關閉,至少7000人因此而失業。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二產、三產經營困難,打工返鄉的農民增加,城市下崗人員增加。試想,如果城區新發展1萬畝蔬菜,那就會解決1萬人就業,而且收入也絕不少于其它行業。這個群體人員素質較高,接受新科技,適應新市場能力強,如果選擇發展蔬菜再就業、再創業,為城區蔬菜生產注入更大活力,這對城區發展和穩定的意義不言而喻。
二,城區蔬菜生產的歷史與現狀
由于城區特殊的地理位置,緊依城市,服務城市,自建區以來,歷屆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菜籃子工程建設,曾經掀起三次發展蔬菜產業的高潮。建區前,僅有原西關、西巷兩個商品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2500畝。保護地建設當時還不成規模,只有少量的小拱棚、土溫室和2棟老式連棟溫室大棚,面積不足20畝,溫室不足30棟,主要用于大田蔬菜育苗。86年掀起了第一次蔬菜發展的高潮,新發展了西呂匠、連川、北石店、東謝匠等10個村的商品蔬菜基地。90年,從石家莊“185”所引進溫室設計生產技術,首批在東謝匠、西呂匠、連川、等村建造了100棟煤火加溫溫室,20棟蔬菜大棚,結束了城區不能生產反季節蔬菜的歷史。但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展,城內西關、西巷兩個老蔬菜基地大面積被占,到95年底,大田菜縮減至2300畝。1996年—1998年,掀起了第二次蔬菜發展的高潮,又先后開發了牛山、郝匠、閆莊、東上村、七嶺等12個商品生產基地,種植面積恢復至3500畝。96、97年連續新建大棚605棟,全區大棚增至723棟。隨著全國農業形勢的發展,中央國務院在1999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的農業結構性調整。借此東風,我區制定了“縮糧擴經、增特創精”的農業調產方針,迅速掀起了第三次蔬菜產業大發展高潮,發動了2000年、2002年兩場攻堅戰,當年新增大田菜面積分別是2210畝、1850畝,新建日光溫室大棚分別是446棟、529棟。到2003年底,蔬菜基地村發展到61個,大田蔬菜面積9342畝、日光溫室大棚1415棟,總產量7750萬公斤,產值7800萬元。
蔬菜生產三蟲防治若干提議
據、兩塊菜地定點測報調查,月日-月日斜紋夜蛾、小菜蛾、甜菜葉蛾三種主要害蟲的日燈發生量分別達到26.73只、17.5只、3.17只。當前蔬菜生產植保工作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重點防治斜紋夜蛾、小菜蛾和甜菜夜蛾
1、防治斜紋夜蛾:選用3%阿維菌素2000-3000倍(安全間隔期7天);選用15%杜邦安打4000倍(安全間隔期7天);選用10%除盡1000倍(安全間隔期7-10天)。
2、防治小菜蛾:選用3%阿維菌素2000-3000倍(安全間隔期7天);選用5%銳勁特1500倍(安全間隔期3天);選用2.5%菜喜1000倍(安全間隔期1天)。
3、防治甜菜夜蛾:選用15%安打4000倍(安全間隔期7天);選用10%除盡1000倍(安全間隔期7-10天)。
二、建議農藥合理使用的時間
國家蔬菜生產弱化論文
新一輪農業結構的調整使蔬菜生產面臨兩種機遇,一是糧改、棉改為蔬菜發展提供了空間,二是加入WTO可極大地推動蔬菜的出口。
近幾年來,全世界蔬菜年貿易額不斷增加,亞、歐、美發達國家對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以日本為例,近20年蔬菜進口逐年遞增,1996年已達209.4萬噸,其主要原因:
一是人們飲食結構改變。目前,經濟發達國家都進入了以保健型食品為主的時期,美國和歐洲各國迅速改變飲食結構,由過去以肉食為主轉變為以素食為主。據專家預測,21世紀的主要食品,將是綠色食品。
二是發達國家蔬菜生產弱化。由于蔬菜品種繁多,其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低,絕大部分田間作業靠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致使發達國家種菜的勞力不安心種菜,不少菜田荒蕪,蔬菜生產嚴重弱化。另外,加入WTO后,各國將取消農產品補貼,實行世界農業貿易自由化,其結果必將促使各國按比較效益的原則重新安排農業生產,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必將減少不具備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發展一些機械化程度高,規模效益高的作物如稻谷,而讓出生產成本高的蔬菜等農產品的市場份額。
我國是世界上蔬菜種類最多、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具有較大的出口潛力。例如去年我國蔬菜出口量是進口量的30多倍,出口金額是進口金額的50多倍,在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優勢。江蘇省出口蔬菜1991年為2.78噸,1995年達到4萬噸,1998年提高到14萬噸。出口成倍增長,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1998年江蘇省蔬菜等農副產品年出口約為6億美元,而其他沿海地區,如福建省、山東省和廣東省蔬菜出口規模更大,其創匯總額分別為江蘇的2倍、2.5倍和3倍,存在著極大的出口潛力。
蔬菜是我國農產品中出口值最大、比較效益最高的產品,在價格方面存在著3個反差:
全鄉蔬菜生產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鄉蔬菜生產主要以劉家巷蔬菜基地為主,該基地現有蔬菜種植面積680余畝,其中大棚蔬菜面積20畝,其余為季節性蔬菜,主要以種植韭菜為主,兼種豆角、瓜果、辣椒、茄子及葉類蔬菜,是縣城居民菜籃子的主要供應基地。為保障蔬菜生產,基地建有小型抗旱井30處,排灌設施5000多米,有大棚12個,中棚50多個,小棚上百個。村小組成立了蔬菜種植協會,指導農戶種植蔬菜,幫助群眾銷售蔬菜。基地可年產蔬菜150萬公斤,產值240萬元,實現純收入170萬元,僅次項農民人均可增收3000余元。
2011年,鄉引進縣新綠蔬菜公司承包劉家巷140畝土地發展蔬菜生產,公司投資100多萬元,種植上海青、豆芽苗、芥菜、廣東菜心、奶白菜等新品種,并與廣東溢鑫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聘請廣東種菜師傅做技術員,引進種植新理念,推廣規模化種植新技術,進行公司化運作,免費培訓當地菜農,指導蔬菜病蟲害防治,開展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帶動農戶發展蔬菜產業,菜農生產的蔬菜,公司全部以市場價收購,使菜農真正得到實惠,極大地促進了劉家巷蔬菜產業的發展,解決了農戶蔬菜銷售不便的問題,確保了農戶穩定增收。
2012年為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鄉、村組干部會議,確定把劉家巷發展無公害蔬菜作為鄉農業產業化重點產業發展。
一是成立了鄉蔬菜生產服務工作組。充分發揮蔬菜協會的作用,統一協調,相互協作,制定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政策、措施。同時為開闊視野、增強信心開拓市場,組織協會成員到周邊縣鄉外出考察,到實地學習取經,了解兄弟蔬菜基地和蔬菜市場的生產、銷售模式。
二是建立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為把蔬菜生產發展做大做優做強。鄉政府每年從財政中拿出2萬余元對蔬菜大戶進行扶持,國家對農戶購置農機進行補貼。同時,積極向上爭資,爭取上級部門的技術、資金的扶持,爭取把鄉劉家巷蔬菜作為政府“菜籃子工程”的重要項目來抓。
蔬菜生產技術研究論文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北方地區
無公害蔬菜是指沒有受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優質、營養為一體的蔬菜總稱。現根據北方地區進行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實踐經驗,將其生產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生產條件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選擇在遠離工廠、醫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質、大氣、土壤無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離帶更為理想。農田灌溉水、土壤、大氣、生活飲用水、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基地面積應大于5hm2,土地連片便于輪作,運輸方便。基地選定后還應合理規劃,完善排灌設施,健全田間道路網絡,培肥土壤等,創造一個優質、高效、低耗的無公害蔬菜生產生態環境。
2細化栽培
細化栽培技術就是要根據蔬菜病蟲無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長發育的規律、環境調控與產量形成規律,研究無土栽培、設施栽培、節水灌溉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病蟲消長的關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間輪作技術、茬口安排技術、清潔田園技術和引種試驗推廣抗病蟲品種技術的綜合,因地制宜制定(設計)出一套適合當地不同類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種的生產技術規范,供基地生產應用。
夏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探討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種植業一直是我國農業基礎,而蔬菜種植同樣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相關單位研發出了許多先進的蔬菜生產管理技術。從蔬菜品種選擇、菜地選擇、育苗、播種、水肥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等幾方面入手,分析夏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以此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蔬菜種植;生產管理;夏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水平生活日益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觀念也逐漸增強,這就對種植業栽培管理工作和相關種植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蔬菜種植方面,加強蔬菜生產管理,不僅可以滿足人們食用安全標準和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需求,還可以有效提升蔬菜的質量與產量,提高菜園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國家農業經濟的發展。
1品種選擇
不同品種的蔬菜生長規律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選擇蔬菜品種時,一定要結合栽培環境和種植區域內土壤、環境等因素,如果選擇不當,會導致蔬菜不能健康成長。現階段菜農在前期蔬菜品種的選取工作上,缺乏科學、合理、全面的選取技術,只能盲目的選擇一些所謂“高產”、“抗病蟲害”的品種,與其生長區域內的環境不相匹配,導致蔬菜長勢不好,影響蔬菜的質量和產量。而夏季氣溫較高,雨水量大,因此在選種時應盡量選抗熱、耐澇品種,例如芹菜選用青芹、玻璃芹、津南實芹;蘿卜選擇短葉13號、夏美濃;番茄選擇毛粉802、新綠豐雜交2號、卡特琳娜。蔬菜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蔬菜品種。這樣不僅有助于健康生長,還可以有效的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此外,為降低風險率,可以提前對蔬菜進行試驗種植,以確保所選蔬菜的抗病性、適應性都是最佳的。特別是選擇外來品種的情況下,進行試驗中種植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由于時間等原因未能進行試驗種植,為了確保蔬菜果實的品質,也應該對蔬菜進行急性檢驗檢疫,消毒除菌,盡可能的減小種植風險。
2選擇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