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切口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17:55: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手術切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手術切口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診治與預防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的效果與預防措施。方法將本院婦產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婦產科下腹部手術的患者共計1000例選為研究資料,其中有30例患者出現了切口脂肪液化的情況,對患者進行了及時的診治,并提出預防措施。結果在全部的患者中第一類患者經過換藥治療之后均痊愈出院。第二類患者經切口換藥之后,在局麻下為患者實施清創縫合術,并配合支持治療,7-9天之后患者痊愈出院。全部患者沒有形成竇道和出現院內感染的情況。結論對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要及時地進行對癥治療,并積極預防,療效較好。

關鍵詞: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預防

在臨床婦產科中有些疾病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其中下腹部手術是應用比較頻繁的手術方式。比如:剖宮產等都是下腹部手術。當前我國醫療水平不斷進步,在臨床中抗生素普遍應用,使得下腹部手術切口發生感染的幾率顯著降低[1]。但是,因為婦女肥胖等問題的影響,切口脂肪液化問題已經凸顯出來,引起了臨床的重視。本文探討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的效果與預防措施。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材料

將本院婦產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婦產科下腹部手術的患者共計1000例選為研究資料,其中有30例患者出現了切口脂肪液化的情況,其中,婦科手術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患者為10例,剖宮產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患者為20例。患者的年齡為14歲-70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歲。在30例患者中,婦科手術患者有10例,其中主要包括的情況為:子宮全切術、子宮次全切術,有部分患者為肥胖患者,還有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中度或重度貧血等。剖宮產術患者為20例,其中,有5例患者為二次剖宮產切口,15例為橫切口;有些患者為肥胖患者,另外為妊娠水腫、貧血、滯產等等。全部患者手術持續時間都較同類手術延長20-30min,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平均是151.3mL。

查看全文

手術切口感染護理綜述

病人術后切口感染是常見的醫院感染,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明顯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影響了病人的預后,還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費用,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引起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我們通過從手術室管理的角度分析與手術切口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減少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

1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1.1患者方面

因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患有基礎疾病的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可造成患者機體的抵抗力下降;過度肥胖的患者因體壁脂肪組織過多,使手術切口過大,均易造成切口感染;患者術前住院時間越長,醫院內耐藥菌株在患者體內定植就越多,也增加了術后感染的危險性。

1.2手術方面

1.2.1備皮方式及時間

查看全文

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對策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及手術室護理對策。方法將680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切口是否感染分為感染組(37例)與未感染組(643例)。對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性質、手術類型、手術地點等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感染組急診手術、非層流室手術、有參觀人員、手術時間>3h、接臺手術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手術、非層流手術室、有參觀人員、手術時間>3h、接臺手術為手術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在手術室護理的過程中應積極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手術;切口感染;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手術切口感染是外科常見的并發癥,可導致切口愈合延緩、住院時間延長、加重家庭負擔,甚至造成全身感染等嚴重并發癥[1-2]。因此,探討分析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手術室護理措施,對獲得良好療效及促進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10—2015-10間我院手術治療的680例患者。男344例、女336例;年齡18~69歲,平均43.5歲。急診手術205例,擇期手術475例。骨科手術198例,婦產科手術124例,胃腸手術122例,泌尿系統手術119例,肝膽手術117例。

查看全文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手術切口的效果

[摘要]目的:觀察手術室護理干預對Ⅰ類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方法:將近期收治的100例Ⅰ類手術患者,根據先入院的50例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設置為對照組,后入院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手術室護理設置為試驗組。對照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切口疼痛評分,切口愈合情況與切口感染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評價。結果:在術后的24h、2d、5d、7d時相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試驗組切口甲級愈合率(100.00%)高于對照組(84.00%),而試驗組切口乙級愈合率(0.00%)、丙級愈合率(0.00%)及切口感染率(2.00%)均低于對照組(8.00%、8.00%、14.00%),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90.00%),試驗組糾紛率(0.00%)低于對照組(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Ⅰ類手術患者中,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明顯的減輕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感,提升甲級愈合率,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減少術后糾紛,提升滿意率,效果理想。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干預;Ⅰ類手術;切口感染;預防效果

手術室(OR)是醫院重要技術部門,切口感染為最主要并發癥,在手術過程中比較常見,誘發原因較多[1]。疾病類型多,手術種類較多,圍手術期護理方式不同,也是影響外科傷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手術療效。基于此,選擇我院收治Ⅰ類手術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獲得滿意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2]:Ⅰ類手術;年齡≥18歲;機體可耐受麻醉及手術;圍術期可接受護理干預;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手術禁忌證;術前嚴重感染;重大臟器損傷及重大出血;認知、溝通障礙者。將在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時期收治100例Ⅰ類手術患者,根據先入院的50例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設置為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19~73歲,平均(42.8±5.4)歲。后入院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手術室護理設置為試驗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19~75歲,平均(43.5±4.6)歲。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常規護理,術前宣教、禁食水、備皮等,術中各人員的配合工作,術后手術室護理做好交接等。試驗組:①術前:手術室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囑禁煙酒、禁辛辣刺激;完善手術室相關器械準備與消毒,強化空氣凈化管理,嚴格控制溫度與濕度,動態檢測室內空氣凈化情況。②術中做好保暖工作,傷口沖洗液和輸入庫存血都可以適當加溫;外來植入器械統一消毒處理,術前嚴格檢查。③合理應用抗生素,于術前0.5~1.0h應用,若術中患者失血量>1500ml或手術時間超過藥物半衰期,需提醒醫生適當追加抗生素。④術后護理:與病房護士交接,確保其了解患者情況,方便密切觀察。1.3評價標準對照:對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切口疼痛評分,切口愈合情況與切口感染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評價。疼痛狀況RNS評分從0無痛~10最疼痛;愈合情況[3]分為甲級愈合(愈合良好)、乙級愈合(切口有紅腫、硬結)、丙級愈合(切口裂開或化膿),并統計感染率。采用院內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包括護理內容、態度、技術等,滿分100分,90~100分為滿意,60~89分為基本滿意,除外為不滿意[4],并統計糾紛率。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以軟件SPSS20.0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應用效果。方法:從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來我院開展胃腸道手術的患者中選出92例,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作為對比組;對另外一組則強化手術室護理干預,作為研究組。分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情況和愈合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中切口Ⅰ級愈合率為63.05%(29/46)、Ⅱ級愈合率為34.78%(16/46)、Ⅲ級愈合率為2.17%(1/46);對比組患者切口Ⅰ級愈合率為36.96%(17/46)、Ⅱ級愈合率為36.96%(17/46)、Ⅲ級愈合率為26.08%(12/46)。由此可知研究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顯優于對比組。同時研究組切口感染率為6.52%(3/46),明顯低于對比組28.26%(13/46)。兩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胃腸道手術過程中加強手術室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并提高切口愈合效果,降低患者病痛。

關鍵詞:胃腸道手術;手術室護理干預;切口感染;臨床效果

在外科手術當中不論開放式手術還是微創手術,其均會在人體相應部位做切口,而術后切口感染也就成為了主要并發癥狀,導致患者局部組織疼痛、紅腫等,如不有效處理或預防則可能引發其它臟器損傷[1]。本文即是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在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預防中的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從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選出的92例胃腸道手術患者,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對比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齡從23歲至67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21±12.03)歲。研究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齡從25歲至64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8.71±12.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沒有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查看全文

手術室護理對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手術患者應用手術室護理配合對其切口感染的影響效果。方法擇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骨科手術的50例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劃分為常規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接受手術室護理配合,包括術前訪視、術中配合、術后回訪。對比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況、護理滿意度。結果對照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況、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常規組患者,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針對骨科手術患者給予手術室護理配合,相較于常規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配合;骨科手術;切口感染;影響效果

骨科手術種類繁多,且性質特殊,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進而引發多種并發癥,延后患者的恢復,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1]。因此在臨床中需要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避免切口感染,保證患者的預后。本研究擇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骨科手術的50例患者,探討骨科手術患者應用手術室護理配合對其切口感染的影響效果,現做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擇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骨科手術的68例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劃分為常規組和配合組,每組各34例。常規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4歲,平均(40.8±3.4)歲,四肢骨折固定術17例、髖關節置換術8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4歲,平均(40.7±3.6)歲,四肢骨折固定術16例、髖關節置換術9例。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比較。1.2方法。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如術前健康教育、常規術中配合等。對照組患者接受手術室護理配合:(1)術前評估,手術前了解患者病情,若患者伴有糖尿病則要先控制其血糖水平,再行手術。手術前給予患者健康宣教:戒煙戒酒,術前注意防止感冒,將手術的步驟、手術體位、麻醉方式、手術的安全性等,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恐懼情緒,耐心細致介紹手術室環境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2)檢查患者手術部位皮膚的準備:手術當天備皮,對手術部分清潔,若患者皮膚有損傷要及時通知醫生。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外科手監測菌落數要求≤5CfU/CM2,手衛生對控制傷口感染起重要因素,能減低手術感染30~40%(3)準備物品:無菌物品不合格都可能會導致傷口感染,因此要嚴格無菌物品管理制度和無菌操作技術。如果是超過3小時的復雜手術,最好安排為當天第一臺,并安排在千級層流手術間,髖關節置換手術戴雙層手套,降低接臺數。與感染手術嚴格分開,手術前對手術間行濕式清理,手術期間也要保證整潔干凈。對外帶物品嚴格控制,如患者必須著病員服、按照外來器械管理標準執行,降低手術室污染概率。(4)縮短手術時長:控制人員流動和數量,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能進手術室參觀。盡量在術前準備好所有需要的物品,避免在手術期間進出手術室,如手術間內有觀摩人員,要與手術醫生保證至少30厘米的距離。手術持續的時間越長,切口出現感染的幾率也會越高,所以護理人員要協助醫生進行手術,盡可能縮短手術的時長,強化配合。(5)合理規范使用抗生素;如果手術時間大于3小時、超過了抗菌藥物半衰期、患者出血量超過1.5L,應當根據情況為患者追加抗菌藥物。在手術過程中注意保暖維持患者體溫,避免出現低體溫情況。1.3臨床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況、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分為滿意和不滿意。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切口感染情況、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表達為(n,%),接受x2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剖析手術切口感染防控對策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過對骨科2例術后切口感染病例進行分析、調查、病原學檢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臨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結果: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正確合理的抗生素治療,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結論: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果斷采取正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發的發生。

【關鍵詞】骨科手術;深部切口感染;防控體會

手術是救治病人恢復健康的重要手段。手術的成敗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手術后發生深部切口感染,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而且會危及患者生命和產生醫患糾紛。我院骨科2010年4月20日-2010年4月30日先后發生2例手術后陰溝腸桿菌深部切口感染患者,通過積極的對癥治療,患者痊愈出院,現將防控體會匯報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一;患者男41歲主因外傷致右脛腓骨中段骨折、右轉子間轉子下骨折。于2010年4月9日入院,4月10日、15日分別行兩骨折處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對癥治療,于2010年4月21日發現引流液每日達50-100毫升,血性,并有膿性分泌物。遂上報院感科進行病例討論。

病例二;患者男42歲主因外傷致左脛腓骨粉碎性骨折,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2010年4月22日行骨折固定術。術后抗感染對癥治療于5月1日發現切口處有長約3cm紅腫,有膿性分泌物,遂切開引流持續沖洗,上報院感科進行病例討論。

查看全文

手術室護理在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作用

摘要:國內外醫療手術中,針對骨科術后切口受到感染的調研發現,造成這類情況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手術環境、手術器械的使用以及手術的操作方式與患者切口感染息息相關。所以在手術中,積極采取骨科切口感染的預防護理措施非常關鍵。該文對通過手術環境、人員和器械設備等方面的規范管理來預防骨科手術后切口感染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骨科手術;切口感染;預防措施

近年來,伴隨著國內醫療事業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健康醫療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隨之增長,因此,骨科矯形、脊柱固定以及關節置換等重建、修復的治療也有了較大的進展,患者在手術完成以后,能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自身身體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但是由于骨科手術的特殊性(如常需放置植入物),稍不注意,可能會發生骨科手術后切口感染,且后果常較嚴重[2]。因此采取科學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有效地預防骨科手術后切口感染極為重要,現綜述如下。

1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手術環境管理

1.1降低手術室細菌指數,優化空氣質量

手術中空氣污染的外源性細菌是所有細菌的主體部分。對于手術中的空氣細菌含量而言,它與手術時間長短、手術間內人員多少密不可分。相關數據調查表明,在手術中沒有參觀人員的時候,它的手術感染率是相對較低的[3]。依據有關報道,手術室內如果出現細菌數量在手術過程中有顯著變化的情況,那么在手術初期階段細菌降落數量最大[4]。在手術結束以后,細菌指數會出現另一個高峰期。由此可見,人員流動是影響手術室內細菌指數增減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應切實規劃好手術室環境的管理模式,在每次進行手術之前,應提前對手術設備進行消毒處理,而手術器械的清理,應盡量放在手術完成以后[5]。相關研究表明,手術接臺場次越多,空氣中細菌數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長[6]。因此,醫院相關部門應該根據手術臺數的多少合理地安排手術室的使用情況,避免同一手術間短期進行多臺手術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查看全文

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分析

胃腸道手術是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一種微創手段,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多數胃腸道疾病患者普遍伴有各種基礎疾病,并且對手術應激不耐受,配合度不高[1],加上機體營養狀況欠佳,在術后容易出現切口感染,為保障手術的順利完成,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重視做好手術室相關護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中,本院在部分胃腸道疾病手術患者中實施手術室全面護理干預,現將護理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胃腸道手術的80例胃腸道疾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患者均由臨床系統檢查確診為胃腸道疾病,有手術指征。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在20~79歲范圍,平均年齡(55.11±3.55)歲;以隨機抽簽的模式進行研究分組,常規護理組與全面護理組各40例,采取統計軟件處理常規護理組、全面護理組間基線資料,P均>0.05,適合進行統計研究。1.2方法。常規護理組按手術室常規標準進行護理,包括定期清潔與消毒,術前指導胃腸道疾病病人做好各項輔助檢查,術中積極配合等。全面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組基礎上接受手術室全面護理干預,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1d,安排護理人員到病房訪視胃腸道疾病病人,綜合評估胃腸道疾病病人的病情與身心特點,為胃腸道疾病病人及家屬普及胃腸道疾病、腹腔鏡結胃腸道疾病切除術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病理知識、手術安全性、麻醉注意事項等,使胃腸道疾病病人全面了解自身病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向胃腸道疾病病人列舉成功病例,使胃腸道疾病病人增進治愈信心,調整身心狀態。另外,需要重點強調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和危害性,促使患者更好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術前遵醫囑給予患者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對于營養狀況差的患者需要加強營養支持。②術中護理:術中嚴密監測胃腸道疾病病人的心率、脈搏等基礎體征,監測血流動力學改變情況,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操作等。另外,為降低切口感染風險,盡可能提高操作的熟練度,以縮短手術的時間。術中各項操作嚴格按照無菌原則實施。③術后護理:術畢繼續密切觀察胃腸道疾病病人的生命體征,在胃腸道疾病病人生命體征平穩且恢復清醒后,將胃腸道疾病病人送返病房。術后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并加強換藥護理,保持敷料清潔干燥。盡早恢復飲食,給予豐富蛋白質食物,增強抵抗力。1.3評估項目。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以百分制記錄,同時觀察兩組下述指標:術后使用抗生素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感染率。1.4統計學方法此次課題研究選擇SPSS15.0軟件對計數資料、計量資料作處理,具體經卡方檢驗與t檢驗,P值<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滿意度評分顯示,全面護理組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使用抗生素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等記錄顯示,全面護理組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全面護理組的切口感染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1。

3討論

查看全文

手術室護理對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選取某院收治的14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70例。觀察組給予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2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切口甲級愈合率為71.43%,顯著高于對照組,丙級愈合率為4.29%,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4.29%,較對照組18.57%顯著下降(P<0.01);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胃腸道手術患者采取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防止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護理干預

胃腸道手術后切口感染是相對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切口感染發生后易引起切口開裂與滲液,使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如不及時處理甚至可使感染惡化,導致全身性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死亡[1]。臨床研究顯示[2],對于胃腸道手術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為進一步探討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后切口感染的應用效果,我們對我院收治的胃腸道手術患者分別給予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及常規護理干預,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70例。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6.2±7.3)歲。其中闌尾炎29例,急性腹膜炎14例,胃癌12例,結直腸癌8例,腹外疝4例,腸梗阻3例。對照組男42例,女28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5.8±7.6)歲。其中闌尾炎32例,急性腹膜炎12例,胃癌13例,結直腸癌9例,腹外疝2例,腸梗阻2例。排除其他臟器功能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疾病等。2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