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手術切口感染防控對策
時間:2022-02-17 08:51:00
導語:剖析手術切口感染防控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過對骨科2例術后切口感染病例進行分析、調查、病原學檢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臨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結果: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正確合理的抗生素治療,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結論: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果斷采取正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發的發生。
【關鍵詞】骨科手術;深部切口感染;防控體會
手術是救治病人恢復健康的重要手段。手術的成敗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手術后發生深部切口感染,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而且會危及患者生命和產生醫患糾紛。我院骨科2010年4月20日-2010年4月30日先后發生2例手術后陰溝腸桿菌深部切口感染患者,通過積極的對癥治療,患者痊愈出院,現將防控體會匯報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一;患者男41歲主因外傷致右脛腓骨中段骨折、右轉子間轉子下骨折。于2010年4月9日入院,4月10日、15日分別行兩骨折處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對癥治療,于2010年4月21日發現引流液每日達50-100毫升,血性,并有膿性分泌物。遂上報院感科進行病例討論。
病例二;患者男42歲主因外傷致左脛腓骨粉碎性骨折,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2010年4月22日行骨折固定術。術后抗感染對癥治療于5月1日發現切口處有長約3cm紅腫,有膿性分泌物,遂切開引流持續沖洗,上報院感科進行病例討論。
1.2方法
1.2.1采樣:將兩例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用無菌方法取樣送檢。
1.2.2培養:進行細菌培養,并進行藥敏試驗。
1.2.3結果:兩例分泌物均培養出同一種菌即“陰溝腸桿菌”,遂診斷為陰溝腸桿菌感染。
二、病原學
陰溝腸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動物的糞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檢出,是腸道正常菌種之一,但可作為條件致病菌。隨著頭孢菌素的廣泛使用,陰溝腸桿菌已成為醫院感染越來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個器官系統,包括皮膚軟組織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敗血癥等。由于陰溝腸桿菌能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和AmpC酶,耐藥情況嚴重,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挑戰。
三、發病機制
陰溝腸桿菌為革蘭陰性細菌,內毒素起著致病作用。該菌對消毒劑及抗生素有強烈的抵抗能力,這是逐漸增多的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獲得對抗生素,尤其是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故引起足夠的重視。
造成感染的原因
宿主防御功能減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損:燒傷、創傷、手術、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膚、黏膜的損傷,使陰溝腸桿菌易于透過人體屏障而入侵。
(2)免疫系統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統發育障礙或后天性受破壞(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影響),如放射治療細胞毒性藥物、免疫抑制劑、損害免疫系統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機會感染。
(3)各種手術留置導尿管、靜脈穿刺導管內鏡檢查、機械通氣等的應用使得陰溝腸桿菌有了入侵機體的通路,從而可能導致感染。
(4)廣譜抗菌藥物可抑制人體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調。
對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耐藥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醫院感染細菌的傳播和引起患者發病。
四、易感人群
陰溝腸桿菌為條件致病菌。高齡、重癥疾病、激素應用、抗生素使用、免疫功能低下、機械通氣治療、侵襲性操作是導致其感染的危險因素。
以上兩例均為中年患者,手術時間長,創傷大,預防應用抗生素,故感染的機會存在。
五、防控措施
5.1保證手術間的空氣質量:手術間的空氣質量是導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因為手術時患者的組織器官暴露于空氣中,空氣中的浮游菌隨時可能沉降造成感染。具體要做到:
5.1.1清潔;每臺手術前1小時對所有手術間的物品的表面、臺面和地面進行濕式清潔,手術后再清潔一次,每周徹底大掃除一次,包括手術間所有的死角。
5.1.2消毒;術前30分鐘消毒。對隔離患者、特殊感染患者、急診患者術后做好終末消毒。
5.1.3隔離;不同切口類型在不同手術間進行手術,嚴格區分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不同手術間物品相對固定,清潔工具嚴格分開。
5.1.3監測;每月做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以保證符合環境衛生學監測標準。
5.1.4管理;加強手術室的管理,把好人、門、鞋三關。具體要限制參觀人數、控制人員流動、養成隨手關門的習慣。
5.2術前診斷與準備;
5.2.1術前準備:基礎疾病診斷、治療如:糖尿病的控制、合并癥如:貧血、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等及時糾正。
5.2.2患者準備;心里因素,配合程度。
5.2.3切口部位的準備;有效清潔、正確脫毛如:術前即刻退毛,減少組織劃痕。
5.2.4抗菌藥物應用;時間掌握(術前、術中、術后)。根據藥敏試驗用藥。
5.3做好手術切口的保護;切口保護是避免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手術操作的每一步都應嚴格的無菌操作,避免切口的人為污染。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5.3.1皮膚切開前的保護;如消毒時間、范圍等
5.3.2皮膚各組織切開后的保護;切口整齊、動作輕柔、盡量壓迫止血,以減少組織的損傷,從而影響切口的愈合。
5.3.3切口縫合時的保護;清除異物和積血、不留死腔、縫合密度和松緊度要適當,保證血液循環良好。
5.3.4術后切口的保護;術后3-4天或7天左右應密切觀察切口滲出、引流液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并要無菌操作更換敷料。
六、防控體會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院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對于醫院感染我們可以實行“零寬容”。所以一經發現感染病例,及時上報院感科,及時進行討論,及時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正確、合理、規范用藥。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會將感染消滅在萌芽狀態。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好各環節、各細節的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如:操作場所的消毒隔離及防護工作,醫務人員洗手的依存性,規范的診療護理操作,準確應用抗菌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調。出現感染時,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法與用藥是控制醫院感染基礎。
- 上一篇:黨員創先爭優活動感想
- 下一篇:建行老員工工作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