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10:26: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軟實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軟實力哲學思索

近年來,“軟實力”概念已經成為國內學術界、各級政府部門和廣大群眾耳熟能詳的術語;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它的使用者已經非常明了它的基本含義、實際載體和具體表現形式——只要看一看國內迄今為止有關研究論述所得出結論的眾說紛紜狀態,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而這顯然意味著,國內學者對“軟實力”進行的學術研究尚處于未經嚴格和徹底的哲學反思的表面層次上,沒有也不可能得出既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又具有比較充分的理論解釋力的研究結論;此外,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要想真正通過嚴格的學術探討和研究來促進一個城市的“軟實力”的不斷提升,就完全有必要對這個概念進行嚴格和徹底的、哲學上的批判反思。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在三個方面對“軟實力”進行幾點簡單的哲學反思:第一,進行反思的必要性;第二,“軟實力”的基本內涵究竟是什么?第三,如何通過切實考察“軟實力”的實際生成路徑,有效推進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建設?

一、對“軟實力”概念進行哲學反思的必要性

有必要對“軟實力”進行學術研究進行嚴格和徹底的哲學反思嗎?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從現實背景和具體的學術脈絡角度來看

這個概念的主要使用者,美國當代著名國際關系學家小約瑟夫奈(JosephNye),雖然首次比較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軟實力”的方方面面,但他并沒有對這個概念所具有的基本內容進行過嚴格的學術界定,因而并沒有提供準確的定義,只不過提出了下列基本觀點:隨著各民族國家間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已經不再限于傳統的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實力競爭,亦即并不限于“硬實力”(hardpower)的競爭,而是進一步擴展到由社會制度、發展模式、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等所具有的吸引力方面的競爭,亦即擴展到了“軟實力”(softpower)的競爭。[1-2]因此,他所謂的“軟實力”指的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并沒有單純強調文化抑或學術所具有的、作為“軟實力”而存在并發揮作用的“吸引力”。這顯然表明,“軟實力”這個概念既具有非常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它所指對的完全是當代民族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同時也具有特定的學術脈絡——它實際上完全處于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研究領域,而非國內研究者通常所涉及的、一般的人文精神培養與建設領域抑或文化研究領域。這樣一來,下列問題自然會鮮明地顯現出來,即人們究竟有何種可靠的現實依據和學術合法性,能夠直接把它應用于既無國際競爭色彩,又非國際政治領域的日常人文精神培養和文化建設之中呢?而在我看來,要想對這樣的問題做出確切的回答,研究者就需要進行嚴格和徹底的哲學層次上的批判反思。

(二)從概念本身所涉及的內容范圍角度來看

查看全文

提升文化軟實力研究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提升連云港文化軟實力,是弘揚新時期連云港精神、發展先進文化的具體實踐,是加快建設國際性海濱城市的題中之義,是實現連云港跨越發展、崛起騰飛的重要載體,具有重大而長遠的戰略意義。

一、我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特別是市委九屆六中全會以來,伴隨著國際性海濱城市、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戰略決策的實施,全市文化建設得到空前重視,文化建設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設施大量出現,文化發展的大環境不斷優化和改善,這些,無疑為我市的文化軟實力提升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國際性海濱城市的文化建設框架初步拉開,適合創業人居的良好人文環境正在迅速形成

連云港處于中國萬里海疆中部,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在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大局當中,承擔不可替代的責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城市建設的迅速擴張,為建設一個具有鮮明濱海城市特征的文化連云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提供了持久、強大的動力和活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濱海城市文化建設,努力塑造具有鮮明時代氣息、地域特色的一心三極城市文化形象。重視城市的規劃設計工作,積極推進城市的環境綠化和生態建設,城雕、社區廣場、旅游景點、城區綠化注重特色,充分體現人文內涵,城市品位、文化價值和文明程度切實提高,城市公共空間和居住環境的文化含量不斷增加,連云城區和新海城區正在成為全市文化事業的示范和輻射源。

(二)新時期連云港精神已成為共同的精神認同和文化認同,發揮著其特有的凝聚力、親和力作用

查看全文

提升文化軟實力研究

軟實力,這個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西方詞語,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表述形式,首次被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實際工作中,不難看到一些建筑企業重經濟效益,輕企業文化,將其視為"雞肋";有的僅僅把企業文化看作是組織職工開展一些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這是對企業文化的狹隘理解。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種凝聚人心、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無形力量和無價資本。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經營、企業風尚、企業員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為規范,能夠促進員工對企業、企業品牌和企業代表人物產生感情和崇尚心理。這是企業文化成為企業內生動力的重要基礎。

弘揚人本文化,促進和諧發展

目前,我國大約有12萬家建筑企業,4000萬從業人員。建筑業的繁榮,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幸福安康。從這樣的高度來看,弘揚人本文化促進建筑企業的和諧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弘揚人本文化,必須重視人才工作。建筑企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必須把培養和造就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斷加大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通過"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積極營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面向社會招聘優秀的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要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大膽選拔素質好、年紀輕、發展潛力大的人員充實到企業領導層。要以搞好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為重點,著力培養"多面手"的復合型人才,加速造就一支講大局、懂經濟、會管理的建筑企業管理干部隊伍。

弘揚人本文化,必須關心愛護員工。要實實在在地為職工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讓他們充分感受企業的溫暖。要推進企業民主政治建設,讓員工有發表意見的場所、解決問題的途徑、取得回報的權利、實現發展的舞臺。要認真實施工資協商制度,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和要求。要特別重視安全生產,把關愛員工生命提升到"頭版頭條"的高度。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方面的工作絕不能有疏漏。2007年11月14日,江蘇南通二建在無錫發生了一起死亡11人的重大事故后,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及時向各分公司發出了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基層單位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把安全生產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公司主要領導還寫信給各分公司經理、黨支部書記,提醒和敦促他們認真檢查各自的安全施工情況,不管設備是否在用,不管施工人數多少,只要設備安裝在現場,哪怕只有一個人在施工,都要逐項仔細檢查,將一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員工生命安全。

查看全文

互聯網軟實力思索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其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越來越重大。無庸置疑,互聯網作為技術手段,是一個國家硬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互聯網加速和加強了文化、制度、價值觀、意識形態和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在塑造國家形象,提高社會凝聚力,影響一國國民對另一國國民的好惡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互聯網能夠產生軟實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同志在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時就曾強調:“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學術界對互聯網中存在的軟實力已有涉及,吳瑛[1]、陳江寧[2]、李智[3]等主要是從媒體傳播的視角探討網絡媒體的軟實力功能。第七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也以“國家文化軟實力與網絡媒體新發展”為主題[4]。約瑟夫•奈近年來對互聯網中的軟實力保持了高度的關注,在其新作《權力的未來》(thefutureofpower)中,他重點闡述了信息網絡時代對權力性質的影響,提出了網絡權力(cyberpower)的概念并對網絡權力的軟硬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5]。此外,他還在紐約時報、CNN等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談論互聯網對軟實力的影響??偟目磥恚鲜鲅芯窟€基本停留在現象的描述層面,對于互聯網為什么會產生軟實力,互聯網如何產生軟實力等基本理論問題還沒有系統論述,本文擬對此問題進行嘗試性探索,力圖探尋互聯網與軟實力的內在聯系。

一、軟實力的概念及其內涵

國家實力包括有形的物質性因素和無形的非物質性因素兩個方面。關于國家實力的非物質要素層面,學者早有論述[6]。但第一次明確提出軟實力(softpower)概念的則是美國著名國際問題學者約瑟夫•奈。在約瑟夫•奈看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應該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方面。所謂硬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的資源、經濟、軍事和科技等有形實力。它是一種直接的指示性和命令式的權力方式,主要通過誘惑或威脅來實現;軟實力則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等非物質性因素產生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同化力(co-optivepower)。這種吸引力、影響力和同化力能夠讓B國自覺自愿地跟隨A國或遵循A國所制定的行為標準或制度,按照A國的設想行事[7~9]。自1990年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概念以來,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軟實力及其理論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在國際上的影響也不斷增加。用約瑟夫•奈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很高興看到這一概念進入公共話語,被美國國務卿、英國外交大臣、政治領袖、社論作家和全世界的學者廣泛使用。”[8]在中國國內,相當一部分學者從不同視角和層面論述軟實力問題。目前在中國知網上,輸入關鍵字“軟實力”和“軟權力”,有約4000篇相關文章。國內的國際問題學者對軟實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進行評介;二是開展軟實力的國別研究,尤其是挖掘中國的軟實力資源,為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建言獻策;三是進行軟實力的比較研究,探討不同國家之間軟實力的優劣勢。此外,在國內的軟實力研究中,還有一種把軟實力內涵泛化的趨向,提出所謂的某個城市的軟實力,某個企業的軟實力、某個高校的軟實力等,這與約瑟夫•奈所說的軟實力已經相去甚遠。秦亞青教授非常精煉地概括了軟實力的三個基本特征:“權力資源的非物質性、權力手段的非強制性以及權力受動者的自愿性?!盵10]本文所探討的互聯網中的軟實力,主要關注的是國家層面的軟實力問題。

二、互聯網產生軟實力

自上個世紀計算機網絡誕生以來,伴隨計算機網絡在全球的擴展和普及,形成了整個世界互通互聯的全球互聯網絡。這種全球互通互聯的計算機網絡對人類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互動方式產生了日益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一方通過網絡對另一方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甚至是行為方式施加影響,使對方從己所愿,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和重要的。正如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所說:“世界已經離開了依靠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強權的人手里,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權,達到暴力與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盵11]因此,互聯網產生軟實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問題是互聯網是如何產生軟實力的,其內在邏輯何在?不管我們如何去定義軟實力,它存在的一個前提是所有研究者都必須接受的,即認同。不管是把軟實力看成是吸引力、影響力和同化力,還是看作對內的凝聚力和對外的輻射力,都必須以認同為前提和基礎。沒有認同,這一切便無法發生。所謂認同,是指體認與模仿他人或團體之態度、行為,使其成為個人人格一部分的心理歷程。它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一般根源于文化傳統和經驗事實并內在于意識結構之中,成為判斷的前提或不言自明的公理。從對象來分,認同可以分為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從認同的形式和來源來分,認同又可分為合法性認同、拒斥性認同和計劃性認同[12]。從國內來說,國家凝聚力提高的前提是該國國民對本國主流價值觀、國家主要行為、重要制度和政策的認同;從國際來說,要讓B國自覺自愿地跟隨A國或遵循A國所制定的行為標準或制度,按照A國的設想行事,必須要有B國對A國文化、價值觀、行為、制度和政策的認同。認同又是如何發生的呢?一般是主體先要接觸某種信息、思想、觀念,經過主體的體驗和過濾,從而達成認同。一個人或團體要對某種思想或觀念形成認同,首先必須要接觸這種思想或觀念,因此認同的首要前提是接觸。國家也是如此。日益普及的互聯網絡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其交流的超時空性,便利了各種信息、思想和觀念的交流與傳播。正是互聯網絡為人們提供了接觸原先無法接觸的各種新信息、思想和觀念的無限機會,在打破人們舊有認同的同時,又為人們提供了建構各種新的認同的可能,催生了各種新的認同。正如紐曼兒•卡斯特在《網絡星河》中所說:“互聯網可以把利益和價值觀完全不同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人匯聚到一起?!盵13]這就是互聯網絡的意義所在。除了提供接觸、塑造認同,為軟實力的產生創造可能之外,互聯網交流的平等、自由、開放特點也很好的切合了秦亞青教授所說的軟實力的非物質性、非強制性和受動者的自愿性的要求。首先,非物質性。雖然互聯網中的內容紛繁復雜,讓人眼花繚亂,但本質而言,互聯網上流動和傳播的是知識、信息、思想和觀念。這些顯然都具有非物質性特征,符合軟實力資源的特征要求。其次,非強制性。交流的平等、自由、開放既是互聯網的重要特點,也是其魅力所在。任何一個個人、團體或國家,在不違背基本網絡協議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自由信息(這是一種理想情況,現實中當然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等的制約),但并不能強制信息的接收者接受該信息及其背后的思想、價值等。當今世界,即使是在互聯網中處于絕對優勢的美國,也不能在互聯網上強制另一個國家接受其思想和價值觀。在2010年的中美谷歌事件中,美國也只是提出要么中國完全開放互聯網,要么谷歌退出中國。它無法做到強制中國接受它的要求[14]。最后,受動者的自愿性。在互聯網中,受動者的自愿性是與施動者的非強制性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因為施動者不能強制受動者接受或不接受某一信息,使得受動者能夠自主選擇,因此,受動者接受某一信息就是出于自愿。

三、互聯網產生軟實力的三個維度

查看全文

中日軟實力實證分析

「內容提要」作者對軟實力的理論特征進行了抽象概括,提出了其"非契約性交換"的特征以及國家間軟實力的相對論關系,并通過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指出提升對"人"的認知程度在構筑國際形象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論證日本軟實力主要來源于日本戰后經濟復興,作者建議中國仍然需要積極推進企業"走出去"戰略,同時強調了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制度化建設的戰略在中國提升軟實力中所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軟實力;非契約性交換;凈依賴;替代依賴;軟實力形成過程

一、導言

隨著當今世界全球化的進展,"相互依賴"下的國際機制構筑思維日臻成熟。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德服人"、"不戰而屈人之兵"式的所謂的"軟實力(softpower)"成為國際關系研究以及國際協調政策中的新焦點。

雖然"軟實力"這一概念頻頻見諸報刊,逐漸成為人們熟知的詞語之一,但它本身所包含的理論性內涵并沒被明確化。由此而產生的所謂的"提升軟實力"往往陷入一個經驗主義的誤區。比如,軟實力的倡導者約瑟夫。奈把"軟實力"定義為"一個國家對另一國的價值觀念產生憧憬、并以該國的先例為模式、企圖達到該國的繁榮與開放水平"的"權力的第二個側面".奈又把其來源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擁有使其他國家感到魅力的文化資源;二是擁有使人向往的國家政治價值觀;三是能獲得尊敬的外交政策。這種"通過讓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獲得預期結果的能力",無疑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迫獲得預期目標的能力".

查看全文

軟實力的狀況及策略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世界各國正積極利用這一戰略發展機遇期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世界競爭力。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等重大基礎性工程紛紛破土動工,國防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軍隊戰斗力水平不斷提升。國家各項“硬實力”發展水平較新中國成立之初有了質的飛躍。但是我國“軟實力”建設長期以來受重視程度低,相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約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在西方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04年奈在他的著作《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中對“軟實力”作出了進一步規范,他提出“軟力量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來達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ZW(]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吳曉輝,錢程,譯.上海:東方出版社,2005(2).

[ZW)]奈把文化看做是“軟實力”最重要的來源之一,認為文化是一種可以和政治、軍事相提并論的,可以對國家的政策和發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體現了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的特殊地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在世界各領域的多邊合作和磋商中逐漸占據了重要地位。一時間,世界各國掀起了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潮,人們正熱切地想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國。我國文化“軟實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不斷的提升和增強,對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中國雖然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但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還尚未達到應有的水平。因此我國雖是文化大國,但卻不是文化強國。下面筆者將就目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現狀,以及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進行闡述。

1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取得的成績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的身份。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歷史上曾經占據過重要地位,對世界產生過深遠影響。由于受近代戰亂所致,中國文化的自身實力和影響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時期,我們再度揚帆起航,依托先輩們留下的文化寶庫,結合本國的發展,使文化軟實力有了大步提升。

查看全文

旅游文化軟實力綜述

1旅游軟實力的定義與功能

“軟實力”一詞來源于英文“SoftPower”,20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約瑟夫·S·奈教授在研究國際關系時首先提出了這一概念。他認為,一個國家擁有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可稱為“硬實力”,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種“軟實力”,即“國家通過自己的吸引力實現國家目標的能力”,這種軟實力來源于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對外政策的吸引力,可細分為文化軟實力和體制軟實力。這一見解,特別是文化軟實力概念的提出,刷新了國情、國力和競爭力的研究方法,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很快受到各學科學者的青睞。

國內在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研究中引入軟實力概念“始于2004年,研究重點集中于從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發展的宏觀視野評價軟實力的構成和作用”,其著力點在于如何以區域和產業的軟實力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問題。在旅游學界,陳雪鈞和李莉研究了“旅游企業的軟實力問題”,楊積芳和陸林研究了“飯店的軟實力比較”。綜觀這些研究,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發展焦慮,即以區域、產業和企業的經濟發展為目標來研究相應的軟實力問題,忽視了約瑟夫·s·奈的理論體系中,經濟發展所隱含的硬實力增長與軟實力之間存在復雜的交互關系,軟實力是目的,硬實力為軟實力服務,軟實力具有獨立性和整體性的理論邏輯鏈條,影響了研究的進路設計;二是尺度模糊,忽視了軟實力起源于國際關系理論,是一種大尺度研究工具,其中文化軟實力應應用于可標簽的文化區域,體制軟實力應應用于獨立的政治與政策區域的事實,將其等同于一般競爭理論,甚至用于單個企業的競爭研究,造成了研究的空疏。因此,以建設國家或區域軟實力為目標,從旅游產業的總體層面來研究旅游中的軟實力問題,是比較恰當和可行的。

旅游產業的國際和區際競爭歸根結蒂是國家和區域影響力的競爭,國家和區域硬實力和軟實力在旅游產業中都會有所反映。在組成軟實力的文化軟實力和體制軟實力中,文化軟實力與旅游產業系統的邊界基本重合,屬于旅游產業的可控因素,將文化軟實力與旅游產業組成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極有學術生長力的新概念;而體制軟實力的系統設計高于旅游產業的控制范圍,一般只能將旅游產業放在對外政策中的對外旅游政策下研究;因此,本文討論的旅游軟實力特指既定旅游對外政策下,與旅游產業相關的國家和區域文化軟實力,它包括相應的心理、制度、器物和習俗。

旅游具有招徠遠人的力量,是可以產生國際和區際影響力的產業。旅游產業可以利用人的三種深層欲望及其組合來獲得元發性的社會、文化與心理影響力,它們分別是脫序的誘惑、懷舊的傷感和追慕的欣喜。一個地方一旦凸顯了某種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常常會在相應旅游細分市場上自我完形、持續積聚。

旅游軟實力并不等同于旅游影響力,盡管它是旅游影響力的來源之一。筆者認為,旅游軟實力是旅游目的地在主客雙方的文化對比、形象營銷和旅游產品競爭中形成的,使旅游者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它能對接旅游者的深層欲望,并將其導向旅游目的地充滿魅力的日常生活。而旅游影響力還可以來源于對旅游目的地文化空間和生活空間的割裂、誤讀、曲解、污化乃至隔離,這些對旅游者的單向度滿足,一旦干預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極可能激發主客雙方的反感與沖突,導致旅游產業的波動和旅游影響力的崩塌。旅游影響力中,只有旅游軟實力使各福利相關方趨向帕累托改善,是多贏協調可持續的一種。長久以來,有經驗的旅游目的地領導已經體會到由設置旅游宣傳議程和旅游文化言說框架而產生的旅游軟實力,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查看全文

文化軟實力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文化軟實力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一個新課題,中國文化軟實力本源研究是此課題的前提,它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以和諧文化為主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其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同時,文化產業是中國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的“硬性”特質。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中國文化軟實力本源

中國文化軟實力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一個新課題,中國文化軟實力本源研究是此課題的前提。

首先,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

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巴比倫文明乃至世界上所有其他古國的文明相比,是唯一沒有中斷,連續5000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炎黃子孫的生命基因,是我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

“軟實力”的提出者約瑟夫·奈2006年來華訪問時說,中國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例如:中國人對人與自然的理解,中國的書法、繪畫、中國功夫,甚至中國的飲食和傳統服飾等,在美國很受歡迎。他說,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查看全文

國家文化軟實力之議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實力的組成部分。因此,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本文對發展我國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怎樣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提升

自約瑟夫·奈(Joseph·S·Nye)在《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一書中提出“硬實力”與“軟實力”相結合的綜合國力論,時至今日,發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構建適合自己國家的意識形態,增強整個國家的軟實力,已經成為各國政要和政府的共識。

我國的文化建設,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①

第一,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在科學發展觀中,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基本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雹谕苿游覈鐣髁x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本質要求。因為,一方面,作為科學發展觀核心的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的基本權益,內在地包含了文化利益;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提升國家實力,在滿足人民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

第二,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的需要。所謂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它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所體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要素所體現的軟實力。兩者關系密切,軟實力可以對硬實力有滲透,影響硬實力。當今全球化時代,國家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了。

查看全文

民族軟實力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族崛起;民族軟實力;先進文化發展機制;根本途徑。

論文摘要:民族軟實力的成熟與否是一個關系國家、民族是否健康崛起的根本問題。加強成熟的制度文化、民族文化建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塑造強大民族軟實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崛起的思想源頭和強大動力。搞好民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打造民族文化發展機制是實現民族崛起之源,是每一個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崛起所應當擔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黨的十七大報告突出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全面部署。這是我們國家總結歷史、立足現實、著眼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充分反映了對當今時展趨勢和我國文化發展方位的科學把握,體現了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覺。加強中華民族軟實力建設,塑造強大民族之魂是擺在中華民族面前的重大歷史使命。

一、什么是民族軟實力?

“軟實力"是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其概念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約瑟夫·奈于上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以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所體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的吸引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而軟實力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外政策、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等。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紛紛調整文化政策,制訂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高地"進行戰略競爭的同時,又在"文化經濟高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與博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是這一輪文化軟實力競爭的積極推動者。

約瑟夫·奈教授認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存在于三種資源中:第一,它的文化,即對其他國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它的政治價值觀,特別是當這個國家在國內外努力實踐這些價值觀時;第三,它的外交政策,但這些外交政策需被認為合法且具有道德權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