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4 22:36: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切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臟器切除治療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經手術治療的晚期胃癌36例。聯合臟器切除23例,男16例,女7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60±12.2歲;姑息性切除13例,男6例,女7例,年齡33~74歲,平均年齡54±13.5歲。

1.2病理類型及分期:全部病例治療前、后均有明確病理診斷,其中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4例,印戒細胞癌6例。術后病理檢查結果∶Ⅲb期18例,Ⅳ期18例。

1.3腫瘤部位及周圍器官侵犯情況:原發腫瘤位于賁門處8例,胃底部4例,胃體部16例,胃體―胃竇8例。周圍臟器侵犯例數:脾、胰體尾20例,脾5例,橫結腸4例,肝臟2例,肺轉移3例,發生脾、胰、肝多臟器侵犯2例。

1.4手術治療情況:依據術中具體情況實施聯合臟器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13例。聯合臟器切除組行全胃、脾、胰體尾聯合切除14例,全胃、脾聯合切除5例,全胃、橫結腸部分切除4例,均行食管、空腸Roux-y吻合;姑息性切除組行全胃切除6例,胃近端切除4例,均行食管空腸Roux-y吻合,胃遠端切除3例,行殘胃空腸Roux-y吻合。切除范圍常規包括大小網膜及橫結腸系膜前葉。在根治性切除病例中,區域林巴結清掃范圍達到根治工式(D1),根治II式(D2)、根治III式(D3)的分別為12例、8例和3例。

1.5隨診:截止至2005年5月,全組病例中36例均獲隨訪,隨訪率100%。

查看全文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產后出血;子宮切除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急癥子宮切除術的相關因素及手術指征,分析如何降低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的發生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的1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16例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主要指征為胎盤因素、子宮收縮乏力和子宮破裂。相關因素分析與孕產次、分娩方式等有關。結論子宮切除術是產科急癥子宮出血,搶救孕產婦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加強計劃生育宣教,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產前及時診斷等能有效降低產科子宮切除發生的可能,從而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產科出血是嚴重威脅孕產婦生命,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子宮切除術成為治療產科大出血,搶救孕產婦生命的一項有效措施和手段。過去一般都是在藥物治療、子宮按摩和宮腔紗條填塞等方法無效時實施子宮切除術,隨著新型宮縮劑的出現,血管栓塞技術及介入治療的成熟與應用,產科子宮切除率已明顯降低,但近幾年來,又有增多的趨勢。現對我院6年來因產科急癥行子宮切除術的16例做回顧性分析,并對其相關因素、手術指征及如何降低其發生率進行總結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的孕產婦6325例,其中產科行急診子宮切除術16例,發生率為0.25%,占陰道分娩的0.09%(4/4236),占剖宮產的0.57%(12/2089)。16例產婦的年齡為21~33歲,中位年齡26歲。初產婦4例,經產婦8例;平均孕次(3.6±1.3)次,產次(2.4±0.7)次;孕周為33~41周;有人工流產史9例,中孕引產史4例,剖宮產史3例。

查看全文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監護研討

膽結石、膽囊炎、闌尾炎等是常見的外科腹部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表現復雜。傳統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治療單純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方面,療效顯著;同時腹腔鏡下的闌尾切除術也在臨床廣泛應用。隨著腹腔鏡設備的不斷進步以及手術技術的提高,基本可在少量增加切口甚至不增加腹部切口的前提下,同時完成兩種以上聯合疾病治療方法,減少患者痛苦。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避免并發癥[1],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需在腹腔鏡下行膽囊或闌尾切除術的45例患者,男11例,女34例;平均年齡(45.2±3.8)歲。其中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12例,急性發作3例;膽囊息肉樣病變5例;存在慢性闌尾炎病史11例,急性闌尾炎5例,3例女性患者存在右下腹疼痛史;6例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

1.2手術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將特制穿刺導管插入到腹腔中,注入CO2,建立人工氣腹,采取3孔或4孔操作方法。結合患者膽囊及闌尾的實際感染程度,遵循手術規則,將膽囊或闌尾切除。在劍突下穿刺孔中,將膽囊與闌尾提到腹腔外,同時在右下腹位置放置引流管[2]。

查看全文

闌尾切除術臨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小切口切除闌尾388例。結果:手術效果滿意,隨訪1年6個月均無近遠期并發癥。結論:通過小切口切除闌尾創傷小,恢復快,不失為一種微創技術。

【關鍵詞】闌尾炎;微創技術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3-1926-02中圖分類號:R6文獻標識碼:A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切除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和接受。但是一部分闌尾炎患者利用小切口(約1~2cm)切除闌尾,不但可使穿刺孔減少,同時也減少了因腹腔鏡穿刺以及氣腹引起的并發癥與意外情況,經臨床觀察療效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男212例,女176例,年齡3~86歲,平均35歲。其中壞疽性闌尾炎24例,合并穿孔12例,化膿性闌尾炎243例,淺表性炎癥18例。

查看全文

肺切除術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全肺切除術;護理;并發癥

[關鍵詞]全肺切除術;護理;并發癥

臨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傷性主支氣管斷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療手段。因手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術后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本文總結了我院1997年至2005年全肺切除共18例,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齡56歲~74歲,平均年齡63歲,均為肺癌患者,男15例,24歲~71歲,平均年齡51歲,吸煙者14例,其中12例為中心性肺癌患者,3例外傷后主支氣管斷裂,1例術后第5天出現支氣管胸膜瘺,于術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經隨訪1a都能達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護理

查看全文

子宮切除術論文

我們采用經過改良的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簡化了手術步驟,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其方法和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36例因子宮良性病變行全子宮切除的患者分為兩組:陰式全宮切除18例,年齡35~56歲,平均43歲;其中子宮肌瘤12例,子宮腺肌瘤4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例。常規腹式全子宮切除18例,為對照組,年齡32~52歲,平均45歲;其中子宮肌瘤10例,子宮腺肌瘤5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例。兩組患者均有一胎以上生育史,兩組子宮均<12周,活動度好,除術前常規婦檢外,所有患者均作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對于不規則陰道流血者,分段診刮排除子宮惡性病變。

1.2手術方法

1.2.1陰式全子宮切除手術操作:病人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導尿、暴露宮頸。在膀胱溝下與后穹窿與宮頸交界處中間粘膜下注射立止血1u加生理鹽水混合液20ml。于膀胱宮頸溝下方約3mm處環繞宮頸切開宮頸與陰道交界粘膜,深3~4mm達宮頸粘膜,電刀鈍銳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及宮頸直腸間隙,達前后腹膜反折,打開前后腹膜靠宮頸一次性鉗夾骶主韌帶,切斷后縫扎近端的斷端,宮頸側不縫。此時再次觸摸子宮,了解子宮大小,活動度,肌瘤位置等,視具體情況再進一步處理。子宮大難牽出者,可用宮頸紺紺夾宮頸兩側,自宮頸始將子宮對半切,如見瘤體影響子宮下降隨時將肌瘤挖除,同時結合行子宮分碎術,去核術等,可望有效縮小子宮體積后牽出。子宮不大者,則以食指觸摸附件拉出,直視下斷兩側卵巢固有韌帶。如附件有病變,則斷卵巢懸韌帶,亦可切下子宮后再處理附近件;各殘端線尾保留,但避免牽拉,檢查無出血后剪斷線尾,將腹膜與陰道粘膜一層連續交鎖縫合,陰道塞紗團壓迫止血。

1.2.2經腹橫切口全子宮切除術:按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步驟操作。

查看全文

肺葉切除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小切口肺葉切除的效果及技巧。方法:對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小切口肺葉切除8例病案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全部8例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患者無嚴重并發癥。結論: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是介于傳統后外側切口及胸腔鏡之間的一種亞微創手術,對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及美容、手術效果有很好的體現。

關鍵詞:小切口;肺葉切除;技巧

中圖分類號:R65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8)07-062-01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單滿足于治病的療效,同時對美容也有所追求,故微創手術逐漸成為外科手術發展的主要方向。1999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腋下小切口進行肺葉切除共8例,臨床及美容效果均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查看全文

卵巢囊腫切除護理管理分析

卵巢囊腫切除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婦科手術,術后患者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因此,術后要注意患者的護理情況。一般情況下給患者采用的是常規護理管理,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其臨床效果不明顯,患者的恢復時間較長。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圍繞患者展開護理措施[1],對患者疾病進行全面的了解,給出可預見性的護理方法,具有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等作用,具有深刻的臨床護理意義。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患有卵巢囊腫患者進行術后臨床路徑護理管理,具體研究報告在以下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按照手術次序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符合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的標準,患者年齡在23-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2±3.8)歲,病程為3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8±0.2)年,兩組患者之間的基礎資料相比沒有差異性和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臨床路徑護理管理,具體措施有:成立臨床路徑護理管理小組,制定科學可行的臨床路徑管理表,包括有醫療方法、評估、檢查和化驗、治療、活動、飲食、護理、監測、宣教以及出院計劃。臨床路徑表不是固定的,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加強對全科人員的護理培訓,要求全部熟悉其護理模式。①入院前:給患者進行臨床檢查和輔助檢查,在門診簡歷上詳細記錄患者的情況,檢查患者各項指標無異常后通知患者次日入院,早上禁食水。②入院后:護士對患者的資料進行評估,給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健康宣教,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給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講解疾病的手術方式、治療效果、麻醉方式等,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指導患者有效咳嗽以及床上使用便器,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將患者安全送至手術室,并核對姓名、床號等信息,做好交接工作。手術室護士觀察患者的臨床體征,指導患者臥位,術中配合醫師做好對患者的護理。術后指導患者開始小范圍活動,提供健康飲食,提醒患者按時服藥,給患者靜脈滴注抗感染藥物,對患者的切口以及引流情況進行觀察。然后拔掉患者的引流管,及時更換切口敷貼,給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通知患者出院。③出院前:給患者進行出院指導,調查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對護士的健康知識進行考查。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好相應的數據記錄。

1.4統計學方法。本文中的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對比使用/t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表示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查看全文

膽囊炎膽囊切除護理思索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臨床常見,成人中膽石癥的患病率4%~10%。傳統的膽囊切除術手術創傷大、術后痛疼重、住院時間長、恢復慢。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逐漸被外科醫生和患者所接受[1],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多。本研究通過對5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取得不錯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齡19~62歲,平均48.35±8.47歲;首次診斷為結石性膽囊炎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或中專11例,大專16例,本科及以上19例。對照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齡19~63歲,平均48.17±8.61歲;首次診斷為結石性膽囊炎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專10例,大專14例,本科及以上17例。兩組各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方法:①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執行醫囑,做好術前準備及術后處理。②觀察組:采取全方位護理。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宣教、必要的心理疏導和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情況,預防并發癥發生。于患者出院前請患者或家屬參與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查看全文

膽囊切除術術期監護

伴隨微創外科的逐漸推廣,現在90%以上的膽囊切除都可經過腹腔鏡來實現[1],總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干預護理經驗及體會十分必要。現將本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20慢性膽囊炎患者,男57例,女63例,年齡最大為85歲,最小為17.3歲,平均47歲。其中,合并肝內膽管結石的有37例,合并膽管結石的有74例,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有102例。

1.2護理方法

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并隨時監測生命體征,如果患者有腹痛加劇、腹痛范圍增大、寒戰高熱,要立即報告值班醫生,給予積極處理[2]。患者產生腹痛癥狀時應囑其絕對臥床休息,選用舒適體位。必需時應按醫囑使用鎮痛藥,患者有高熱時要4h測體溫1次,同時要物理降溫,必需時按醫囑使用降溫藥物。患者嘔吐時應確保呼吸道暢通,避免誤吸。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嘔吐或禁食頻繁者要補充足夠營養,維持水電解質穩定。術前要全面進行肺、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的檢查,并化驗血型、血常規、凝血功能等,評估患者的手術耐受能力。手術前要備皮,術前1d晚上進流質食物,手術前12h禁食,術前4~6h禁水。術后患者采取平臥位,生命體征平穩,麻醉蘇醒后采取半臥位,病情平穩后,囑患者下床適當活動。手術后要觀察病情變化及監測生命體征,通常手術后要觀測到麻醉蘇醒后,若有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3]。手術后要禁食水,同時要靜脈給予營養支持,胃腸道功能恢復以后要進流質食物,逐漸改為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