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特色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11:17: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特色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特色產業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大會講話詞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由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和農業特色產業帶頭人參加的特色產業發展大會,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經濟規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個發展特色產業的新高潮,力爭把特色優勢做到最大化,早日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討論的意見,我講四個問題。

一、為什么要發展特色產業

我市既是一個農業大市,又是一個農業弱市。加快科學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加,沒有農民和農村的富裕,的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實現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改變農村的貧窮落后面貌,必須從的實際出發,必須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現實依據,必須把光熱水土資源的比較優勢發揮到最大。可以說,發展特色產業是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

首先,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鮮明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是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依據。發展經濟必須深入地研究比較優勢,科學地把握比較優勢,充分地發揮比較優勢。到工作幾個月來,給我最深刻的影響就是獨特的自然條件。既有山高溝深,立地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條件嚴酷的一面,又有光熱水資源豐富,海拔低,全省無人能比的上江南一面。復雜的自然稟賦構成了資源的多樣性,天然地構成了發展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是唯一的產茶區,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國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在全國具有唯一性,的花椒色澤之艷品質之優,同樣無人可比。因此,在我看來,滿眼都是特色和優勢,到處都是財富和潛力。無論是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還是光熱資源、生物資源來看,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在全省獨一無二,無人能及,在全國也是得天獨厚,優勢明顯。發展經濟就必須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規律,依據比較優勢,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特色產業做到最大化。

其次,廣大人民群眾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是全省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長期位列全省十四個市州之末,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強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實現這一愿望,不僅關系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而且關系到我們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鞏固,是對我們的執政能力、發展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考驗。在幾個月的工作中,所到之處,我深深地感到,廣大人民群眾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而且已經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禮縣雷王鄉山坪村、康縣陽壩鎮宋溝村、武都區城郊鄉渭子溝村、成縣陳院鎮大埡村、文縣尚德鎮、武都區馬街鎮等一批依靠特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小康目標的典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通過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大發展。千百年種糧貧窮依舊,但發展特色產業,才實現脫貧致富,這個道理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深思。面對落后的現實,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面對資源優勢和特色,作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擔負起發展特色產業的組織領導責任,把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轉化為我們抓特色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轉化為抓好特色產業的政策和措施,轉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行動。我們的各級干部都要有這樣一種認識,不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一方山水,不會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自己的崗位,特色產業發展不起來,我們就愧對一方百姓。

查看全文

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由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和農業特色產業帶頭人參加的特色產業發展大會,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經濟規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個發展特色產業的新高潮,力爭把特色優勢做到最大化,早日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討論的意見,我講四個問題。

一、為什么要發展特色產業?

我市既是一個農業大市,又是一個農業弱市。加快隴南科學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加,沒有農民和農村的富裕,隴南的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實現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改變農村的貧窮落后面貌,必須從隴南的實際出發,必須充分認識隴南加快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現實依據,必須把光熱水土資源的比較優勢發揮到最大。可以說,發展特色產業是隴南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

首先,隴南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鮮明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是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依據。發展經濟必須深入地研究比較優勢,科學地把握比較優勢,充分地發揮比較優勢。到隴南工作幾個月來,隴南給我最深刻的影響就是獨特的自然條件。隴南既有山高溝深,立地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條件嚴酷的一面,又有光熱水資源豐富,海拔低,全省無人能比的隴上江南一面。復雜的自然稟賦構成了資源的多樣性,天然地構成了發展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隴南是甘肅唯一的產茶區,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國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在全國具有唯一性,隴南的花椒色澤之艷品質之優,同樣無人可比。因此,在我看來,隴南滿眼都是特色和優勢,到處都是財富和潛力。無論是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還是光熱資源、生物資源來看,隴南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在全省獨一無二,無人能及,在全國也是得天獨厚,優勢明顯。發展隴南經濟就必須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規律,依據比較優勢,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特色產業做到最大化。

其次,廣大人民群眾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隴南是全省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長期位列全省十四個市州之末,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強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實現這一愿望,不僅關系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而且關系到我們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鞏固,是對我們的執政能力、發展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考驗。在幾個月的工作中,所到之處,我深深地感到,廣大人民群眾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而且已經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禮縣雷王鄉山坪村、康縣陽壩鎮宋溝村、武都區城郊鄉渭子溝村、成縣陳院鎮大埡村、文縣尚德鎮、武都區馬街鎮等一批依靠特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小康目標的典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通過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大發展。千百年種糧貧窮依舊,但發展特色產業,才實現脫貧致富,這個道理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深思。面對隴南落后的現實,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面對資源優勢和特色,作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擔負起發展特色產業的組織領導責任,把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轉化為我們抓特色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轉化為抓好特色產業的政策和措施,轉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行動。我們的各級干部都要有這樣一種認識,不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一方山水,不會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自己的崗位,特色產業發展不起來,我們就愧對一方百姓。

查看全文

農業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現狀與策略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集中力量進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吉林省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東部地區的農村近年來在農業上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為我國的進準扶貧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案例和范本。本文對吉林省東部地區的農業特色產業的精準扶貧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討論和分析,指出了以市場化為基準導向不僅能夠實現構建起特色農業產業,同時也能夠促進和幫助當地的農民實現脫貧制度實現惠農利貧效益雙贏。本文以吉林東部地區的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為例,旨在為我國其他地區農村實現特色產業發展,實現精準扶貧提供一些保障性和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特色農業;產業化;精準扶貧;政府作用;東部地區

精準扶貧是實現我國全面小康的重要方法,吉林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都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基地,但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吉林省特別是東吉林省東部地區其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變現出了動力不足,發展落后的情況。近年來在黨中央指出的全面實現我國的小康社會的目標指引下,吉林省東部地區在農業特色產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初步探索和整理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情況的精準扶貧方法和策略。

一、吉林省東部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現狀和關鍵環節

吉林省東部地區城市,在發展特色農業以前是一個相對落后貧窮的地方。近些年來在黨中央和地方領導的領導下開始轉變思路,根據自身的地區優勢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探索和整理出符合自身發展現狀的精準扶貧的道路。眾所周知,吉林省一直都是我國的傳統工業和能源基地,為國家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吉林省特別是東部地區逐漸表現出了發展動力不足,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東部地區的農村依然存在著大量的貧窮落后的地區。自古以來吉林省東部地區就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近年來在黨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下,該地區開始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集中開展特色農業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吉林省東部地區已經初步發展成了涉及到農業的育苗、肥料、農藥、生產、銷售、運輸等各個環節的特色農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共生互利的良好局面[1]。

二、精準扶貧如何實現市場效益與惠農效果的雙贏

查看全文

農業特色產業補助獎勵方案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激勵調動全縣干部群眾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積極性,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向“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加大優勢主導產業培育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持續增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我縣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扶持獎勵重點和對象

(一)扶持獎勵重點:

(1)藥材產業;(2)畜禽水產養殖;(3)馬鈴薯產業;

(4)瓜菜產業;(5)林果產業;(6)蠶豆產業;

(7)產品加工營銷;(8)農產品物流業;

查看全文

揚生態農業優勢  走特色產業之路

興化是農業大市,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當前,在全黨全社會強調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發展生態農業對建設現代農業的極端重要性。現在可以這么說,對一個地區而言,生態是基礎、是品牌、是發展、是后勁,而這些在農業上則表現得更突出、更直接。下面,主要結合興化實際,在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討。

一、發展生態農業是興化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

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現代化不管搞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丟掉這個基礎。興化位于江蘇里下河地區腹部,有著2393平方公里的面積,155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達133萬之多。作為歷史上的農業大市,其優勢和特色一直是較為明顯的。多年來,我們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實踐加快做強農業,建設現代農業。2002年我市被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江蘇省生態農業示范縣后,我們進一步堅定了揚生態農業優勢,走特色產業之路,切實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已有的實踐、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都充分表明,興化農業要不斷突破,發展生態農業是必然選擇。

只有發展生態農業,才能進一步彰顯興化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興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生態環境好,農業資源豐富。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縱橫,雨量充沛,195萬畝耕地基本上是“噸糧田”,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米糧倉。好的生態資源是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用好資源優勢,必須處理好利用與保護的關系。現實生活中,因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而造成對環境的破壞不乏其例。現在有人提出,生態農業是農業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相統一的最佳載體,要更加重視發展生態農業。我們從興化的實踐看也確實如此。就興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言,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而言,水是首要的。水是興化之魂、興化之本。興化的水域面積占區域面積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們在建設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過程中,圍繞營造“藍天、碧水、綠色、清靜”的生態環境,始終堅持不懈地把護水、治水、養水擺在突出位置,由此夯實生態農業的發展基礎。我們從這一理念出發,注重農業結構調整觀念的轉變、路子的探索。比如在處理發展市場農業、效益農業與生態農業的關系上,我們尊重市場農業、效益農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但是離開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不行的。圍繞市場需求什么種什么,什么賺錢種什么之外,還要加上一條,生態保護是前提。只有有利于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長期得利,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現代農業。所以這幾年,我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對有損于生態環境的事,即使能取得一時的效益,也絕不容許干。比如在水產業養殖上,對滯澇區、行洪區進行嚴格控制,確保行洪滯澇的需要、水質的凈化;對那些宜林的濕地,積極發展人工濕地林,防止圖一時之利,造成對整體環境的破壞。現在興化的整個生態環境好,水環境的保護功不可沒。據省、市部門檢測認定,興化農田灌溉水質量和土壤質量達到AA級環境質量指標,地面水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水標準。依托豐富的水資源,興化農業始終保持了較好的優勢,得到了繁榮發展。糧食、棉花、油料等農產品常年產量在110萬噸、1.5萬噸、3.5萬噸,均居全國前列,水產品總量已連續13年居江蘇淡水養殖之冠。

只有發展生態農業,才能進一步提升興化農業的發展水平。當前,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得到人們關注和重視,綠色食品倍受青睞。受其影響,在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競爭中,綠色安全成為籌碼,“綠色壁壘”日趨嚴格。從興化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看,最走俏的是具有生態品牌的農產品。興化蟹田大米、紅膏牌大閘蟹、興化大青蝦供不應求的旺銷,充分表明了生態農產品強大的競爭優勢。興化蟹田大米生產采取稻漁共作模式,無污染,口感好。全市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6000萬公斤,市場價格比一般稻米高出20%以上。現在農民自己吃的是蟹田大米,客人來興化帶走的是蟹田大米,蟹田大米已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穩固的銷售渠道,行情日益火曝。活生生的事實告訴我們,新一輪農業發展的競爭是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要特征的。面對新的競爭,我們要戰勝挑戰,抓住機遇,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必然是要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食品。近幾年來,我市根據資源特點,著力優化農業結構的布局,已初步形成了“東部特種種養、南部生態工業、中西部蔬菜、北部水產”的四大生態經濟區,優質稻米、專用小麥、雙低油菜、蔬菜、特水特禽等主導產業也初具規模。詿蛟炻躺放粕希幸炎⒉岬羌歉骼嗯┎飛癱?40多個,“一禾”瓜蔬、“楚天”大米等15個農產品品牌獲準使用綠色食品標志,20個農產品被認定為省無公害農產品。新的實踐、新的成效、新的挑戰,這一切都激勵我們,在走向現代農業的道路上,要堅持以發展生態農業為突破口,努力追求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只有發展生態農業,才能更好地促進興化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代表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其本身的內涵要求我們要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產業的聯動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幾年,我們按照這些要求,樹立生態農業是大農業、大經濟的觀念,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努力做足發揮生態優勢的文章。在發展工業上,我們多年以前就提出農工接軌,近年來更是把農業的產業化作為主攻方向,取得了新成效。我市的糧食、脫水蔬菜、水產、棉花、木材加工等農產品加工業現已成為工業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占全市工業的比重已達到30%以上。在發展三產上,農產品交易市場在全市市場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共有這類市場70多個。戴窯糧食交易市場經有關方面評估,今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是近幾年來興化旅游業發展的新亮點。李中人工生態林、垛田“千島春色”、烏巾蕩生態公園等景區建設取得新的成效。李中鎮人工生態林面積約7000畝,是目前里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垛田水中有垛、垛上有田,地貌獨特,被稱為“千島之鄉”。今年我們進一步制定了這方面的詳細規劃。生態農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上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對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可低估。無論是在觀念還是在實踐上,生態農業的發展,都會使人們對在社會事業領域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啟發。所以在農業大市,實踐科學發展,發展生態農業這個題不僅要破,而且要做深做透,做出新的輝煌。

查看全文

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隸屬于省市,全縣轄11個鎮(鄉),299個行政村,2890個社,幅員面積703平方公里,總人口56.67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農業縣。以傳統農業為主,將柑橘、生豬作為優勢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其中天保柚獲得國家商標注冊,喜幫生豬獲得國家級示范專業合作社,助推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二、產業現狀

(一)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產業規模及生產經營情況。

縣屬柑橘產業發展適宜區,盛產甜橙、檸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縣水果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甜橙種植面積6萬畝,以柑橘產業為重點,建設萬畝核心示范區3個。全縣現有盛產柑橘的鄉鎮5個,柑橘專業村25個。建成萬畝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個,2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5個,1000畝以上集中成片的7個;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銷售企業1家,縣城新老城區各有中型果品批發市場1個,有縣富鑫檸檬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2家、有益發種植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2家、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實行訂單生產和二次返利達到了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縣水果總產20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85%,助農人均增收810元。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與農業綠色特色產業發展思考

摘要:本文通過概括分析德宏食品安全和農業特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和當前面臨的問題,作者指出加強德宏食品安全生產和經營的監管,發揮區域優勢,培育和扶持德宏特色農業品牌,維護農業特色品牌權益是實現邊疆民生安全、建設美麗邊疆的必然之路。

關鍵詞:德宏;食品安全;特色產業;發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整體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市場秩序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德宏是多民族的邊境農業州,歷年來,德宏州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出臺各種政策采取多種措施以保證食品安全,把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加以關注。但受當地多民族、邊境互市等因素的影響,加之特色產業科技技術不足和從業人員素質層次不齊,特色產業轉化為食品中的安全度和健康度還沒有一個標準,食品安全與特色產業發展問題凸顯,由于沒有統一標準,特色食品在原料供給、生產環境、加工包裝及銷售等環節的安全管理都存在隱患。如何加強農業特色產業鏈管理,將食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系統地鏈接在一起,是解決德宏特色食品安全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德宏州三縣兩市(芒市/瑞麗/盈江/梁河/隴川)相關方面的工作調研,試圖分析德宏食品安全與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及德宏食品安全的現狀、存在問題,提出加強食品安全與發展特色產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德宏州食品安全工作與農業綠色特色產業工作情況

(一)德宏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現狀

截至2015年6月30日,德宏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6582個,其中:食品生產加工獲證企業19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96家,食品經營單位10623戶,餐飲服務單位5371戶。農資經營戶1095戶,規模養殖產906個,畜禽定點屠宰場71個,動物產地檢驗報檢點53個,生鮮乳收購點5個,飼料生產加工獲證企業10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227萬畝,畜禽198萬頭,全州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場)707個。除了大米和蔗糖等少數產業外,德宏州的食品企業呈小和散的狀態。

查看全文

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做好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暨產業扶貧成果意義重大。根據省、市有關文件及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現制定我市2021年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如下:

一、指導思想

2021年全市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決策部署,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深入實施脫貧地區“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提升園區(基地)建設水平、增強主體帶動能力、完善幫扶機制、提高項目實施效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底,全市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到戶項目覆蓋率穩定在80%以上(基數為具備特色產業發展條件、需要鞏固產業脫貧成果的脫貧戶);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達到5萬元以上的園區(基地)占比達到20%以上;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的帶動主體數量明顯增加,帶動脫貧戶12000戶以上;16個脫貧村發展“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產值達到村農業總產值30%以上;“三品一標”數量增加10%以上。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在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由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和農業特色產業帶頭人參加的特色產業發展大會,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經濟規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個發展特色產業的新高潮,力爭把特色優勢做到最大化,早日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討論的意見,我講四個問題。

一、為什么要發展特色產業?

我市既是一個農業大市,又是一個農業弱市。加快隴南科學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加,沒有農民和農村的富裕,隴南的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實現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改變農村的貧窮落后面貌,必須從隴南的實際出發,必須充分認識隴南加快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現實依據,必須把光熱水土資源的比較優勢發揮到最大。可以說,發展特色產業是隴南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

首先,隴南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鮮明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是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依據。發展經濟必須深入地研究比較優勢,科學地把握比較優勢,充分地發揮比較優勢。到隴南工作幾個月來,隴南給我最深刻的影響就是獨特的自然條件。隴南既有山高溝深,立地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條件嚴酷的一面,又有光熱水資源豐富,海拔低,全省無人能比的隴上江南一面。復雜的自然稟賦構成了資源的多樣性,天然地構成了發展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隴南是甘肅唯一的產茶區,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國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在全國具有唯一性,隴南的花椒色澤之艷品質之優,同樣無人可比。因此,在我看來,隴南滿眼都是特色和優勢,到處都是財富和潛力。無論是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還是光熱資源、生物資源來看,隴南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在全省獨一無二,無人能及,在全國也是得天獨厚,優勢明顯。發展隴南經濟就必須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規律,依據比較優勢,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特色產業做到最大化。

其次,廣大人民群眾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隴南是全省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長期位列全省十四個市州之末,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強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實現這一愿望,不僅關系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而且關系到我們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鞏固,是對我們的執政能力、發展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考驗。在幾個月的工作中,所到之處,我深深地感到,廣大人民群眾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而且已經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禮縣雷王鄉山坪村、康縣陽壩鎮宋溝村、武都區城郊鄉渭子溝村、成縣陳院鎮大埡村、文縣尚德鎮、武都區馬街鎮等一批依靠特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小康目標的典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通過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大發展。千百年種糧貧窮依舊,但發展特色產業,才實現脫貧致富,這個道理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深思。面對隴南落后的現實,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面對資源優勢和特色,作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擔負起發展特色產業的組織領導責任,把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轉化為我們抓特色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轉化為抓好特色產業的政策和措施,轉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行動。我們的各級干部都要有這樣一種認識,不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一方山水,不會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自己的崗位,特色產業發展不起來,我們就愧對一方百姓。

查看全文

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由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和農業特色產業帶頭人參加的特色產業發展大會,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起來,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經濟規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個發展特色產業的新高潮,力爭把特色優勢做到最大化,早日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討論的意見,我講四個問題。

一、為什么要發展特色產業?

我市既是一個農業大市,又是一個農業弱市。加快隴南科學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加,沒有農民和農村的富裕,隴南的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實現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改變農村的貧窮落后面貌,必須從隴南的實際出發,必須充分認識隴南加快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現實依據,必須把光熱水土資源的比較優勢發揮到最大。可以說,發展特色產業是隴南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

首先,隴南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鮮明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是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依據。發展經濟必須深入地研究比較優勢,科學地把握比較優勢,充分地發揮比較優勢。到隴南工作幾個月來,隴南給我最深刻的影響就是獨特的自然條件。隴南既有山高溝深,立地條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條件嚴酷的一面,又有光熱水資源豐富,海拔低,全省無人能比的隴上江南一面。復雜的自然稟賦構成了資源的多樣性,天然地構成了發展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隴南是甘肅唯一的產茶區,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國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在全國具有唯一性,隴南的花椒色澤之艷品質之優,同樣無人可比。因此,在我看來,隴南滿眼都是特色和優勢,到處都是財富和潛力。無論是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還是光熱資源、生物資源來看,隴南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在全省獨一無二,無人能及,在全國也是得天獨厚,優勢明顯。發展隴南經濟就必須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規律,依據比較優勢,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把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特色產業做到最大化。

其次,廣大人民群眾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隴南是全省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長期位列全省十四個市州之末,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強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實現這一愿望,不僅關系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而且關系到我們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鞏固,是對我們的執政能力、發展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考驗。在幾個月的工作中,所到之處,我深深地感到,廣大人民群眾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而且已經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縣碧口鎮李子壩村、禮縣雷王鄉山坪村、康縣陽壩鎮宋溝村、武都區城郊鄉渭子溝村、成縣陳院鎮大埡村、文縣尚德鎮、武都區馬街鎮等一批依靠特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小康目標的典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通過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大發展。千百年種糧貧窮依舊,但發展特色產業,才實現脫貧致富,這個道理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深思。面對隴南落后的現實,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面對資源優勢和特色,作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擔負起發展特色產業的組織領導責任,把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烈愿望轉化為我們抓特色產業的決心和信心,轉化為抓好特色產業的政策和措施,轉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覺行動。我們的各級干部都要有這樣一種認識,不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一方山水,不會發展特色產業,我們就愧對自己的崗位,特色產業發展不起來,我們就愧對一方百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