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8:59: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科院院長先進事跡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放棄安逸,選擇創業,結緣油城;精誠所至,廣聚農業英才;以鐵人精神打造速度建設農科院;把科研成果變成農民朋友的“開心果”、“致富經”;立地生根,長入經濟主戰場;心中裝滿事業和百姓,唯獨沒有自己和家庭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二十幾年來,在農業推廣戰線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深受農民歡迎和信任的農業專家型領導干部,被譽為“農民兄弟的貼心人”、院初期,為了保證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她帶領全體科技人員,來到了條件簡陋的安達基地,住在四面透風,的宿舍里。沒有溫室,到農民那里去租;沒有大棚,到舊物市場買回廢舊鋼筋自己焊自己建;沒有機械,四處求援、先后審定推廣了五個耐鹽堿、抗孢囊線蟲大豆新品種,解決了我省西部地區鹽堿地大豆孢囊線蟲嚴重、單產低的重大難題,但由于種種原因使獲得國家發明獎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閣,先進的科研成果沒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由于連年種植,棚室病蟲害嚴重,產量和品質都大受影響。請教的很多園藝專家都沒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了農民的利益,她放棄了做微生物學家的理想,選擇了她深愛的三江沃土,選擇的是風吹日曬和微薄的工薪;還是為了農民的利益,她放棄的是天倫之樂,生活的安逸,選擇的是嘔心瀝血。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繁華所誘,不為親情所牽。她,就是黨的十六、十七大代表、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省十佳公仆……現**省農科院**分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同
志。
一、放棄安逸,選擇創業,結緣油城
**研究員是我省優秀的農業科技推廣專家,二十幾年來,在農業推廣戰線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深受農民歡迎和信任的農業專家型領導干部,被譽為“農民兄弟的貼心人”。
2005年底調入省**省農科院**分院以來,她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帶領**分院的全體干部和科技人員,用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人員調聘、學科搭建。項目申報、項目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幫扶工作等全面展開,實現了當年組建、當年科研工作全面鋪開。三年來,**分院全體員工在**院長的帶領下,以**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實際需求為切入點,初步形成以總部為核心,**市現代農業園區、安達封閉育種基地、富錦抗線大豆生態研究中心、**金谷原種業五位一體共同推進的發展格局。2009年是分院落戶**、服務**的第三年,分院人在大同區建立了特色果蔬研究所,在科研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選派20名專家到**市各區縣擔任科技副鄉鎮長,開展“支農”服務,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為農民做示范。
農科站年終總結
鎮農科站年的農科工作,面對今年嚴重的夏旱,農科站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農科站圍繞縣上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結合本鎮工作實際,采取各種措施,調動廣大農戶、干部的生產積極性,以市場為導向,以計劃產量為目標,以節令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以樣板為龍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品種布局,全力抓好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通過廣大干部職工真抓實干,農業科技人員扎實工作,農戶辛勤耕種,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圓滿完成了今年的各項任務。
一、攻堅克難,努力完成產量目標
年全鎮共完成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23099畝,實現糧食總產3862.1萬公斤,比上年3604.9萬公斤增257.2萬公斤,增7.13%。其中今年共完成糧食播種面積94519畝,比上年101559畝減7040畝,減6.9%,完成經濟作物28580畝。在糧食作物中,小春完成小麥播種面積3680畝,產量87.4萬公斤;大麥2060畝,產量30.9萬公斤;蠶豆15650畝,產量375.6萬公斤;薯類9120畝,產量328.3萬公斤;雜糧2650畝,產量31.8萬公斤;大春完成水稻播種面積30039畝,產量1951.6萬公斤;包谷11060畝,產量453.5萬公斤;薯類14500畝,產量493萬公斤;大豆2100畝,產量44.1萬公斤;其它雜糧3660畝,產量65.9萬公斤。在經濟作物中,完成油菜播種面積6180畝,實現產量123.6萬公斤;蔬菜22400畝,產量3200萬公斤,實現產值3600萬元。
二、加大力度,推廣實用科技
1、水稻育秧。今年共完成水稻育秧2983畝,其中旱育秧150畝,打孔薄膜育秧2843畝,秧田除草2740畝,小秧防蟲3460畝,防苗瘟2170畝。
2、水稻規范化栽培。全鎮共完成水稻移栽30039畝,其中推廣雙行條栽29300畝,推廣單行條栽1739畝。
Internet農科信息資源共享
隨著網絡在全球范圍的普及,基于Internet的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日益豐富。通過網絡,人們可以搜索全球上網的農業科技信息,也可以與世界各國的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院校及農業科技工作者交流與共享信息資源。但網絡環境下海量的農業科研信息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科技信息資源類型,給用戶得到所需準確信息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基于Intemet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的合理高效共享顯得越來越重要。
1基于Internet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共享現狀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資源,以最小的信息資源建設付出獲得最大的信息資源利用回報。多年來,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們一直在探討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問題。由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業運營方式進行運作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就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來說,雖然近年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探討,但是其實質性的實施工作尚未進行嘰
2基于Intemet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的類型
2.1電子出版物信息資源電子出版物類型有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和軟件讀物等。電子出版物資源擁有者將電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網站上,有些對讀者免費,有些需要付費后才能瀏覽或下載。如杭州市農科院編輯部發行的《杭州農業科技》電子期刊在杭州農業科技信息網上供讀者免費查閱下載。
2.2文獻型信息資源文獻型信息資源主要包括成果、圖書期刊、技術報告、會議論文、專著、專利、標準等。如通過中國專利信息網()可以進行中國專利信息檢索,也可以免費檢索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專利。
農科院分院院長先進事跡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放棄安逸,選擇創業,結緣油城;精誠所至,廣聚農業英才;以鐵人精神打造**速度建設農科院;把科研成果變成農民朋友的“開心果”、“致富經”;立地生根,長入**經濟主戰場;心中裝滿事業和百姓,唯獨沒有自己和家庭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在農業推廣戰線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深受農民歡迎和信任的農業專家型領導干部、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帶領**分院的全體干部和科技人員,用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人員調聘、學科搭建、知人善用,使每個人的潛力有充分展示的空間,極大地調動了每一位科技人員和職工的積極性、先后審定推廣了五個耐鹽堿、抗孢囊線蟲大豆新品種,解決了我省西部地區鹽堿地大豆孢囊線蟲嚴重、單產低的重大難題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了農民的利益,她放棄了做微生物學家的理想,選擇了她深愛的三江沃土,選擇的是風吹日曬和微薄的工薪;還是為了農民的利益,她放棄的是天倫之樂,生活的安逸,選擇的是嘔心瀝血。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繁華所誘,不為親情所牽。她,就是黨的十六、十七大代表、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省十佳公仆……現**省農科院**分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同志。
一、放棄安逸,選擇創業,結緣油城
**研究員是我省優秀的農業科技推廣專家,二十幾年來,在農業推廣戰線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深受農民歡迎和信任的農業專家型領導干部,被譽為“農民兄弟的貼心人”。
2005年底調入省**省農科院**分院以來,她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帶領**分院的全體干部和科技人員,用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人員調聘、學科搭建。項目申報、項目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幫扶工作等全面展開,實現了當年組建、當年科研工作全面鋪開。三年來,**分院全體員工在**院長的帶領下,以**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實際需求為切入點,初步形成以總部為核心,**市現代農業園區、安達封閉育種基地、**抗線大豆生態研究中心、**金谷原種業五位一體共同推進的發展格局。2009年是分院落戶**、服務**的第三年,分院人在大同區建立了特色果蔬研究所,在科研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選派20名專家到**市各區縣擔任科技副鄉鎮長,開展“支農”服務,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為農民做示范。
二、精誠所至,廣聚農業英才
農科類化學教改研討
一、我校分析化學基礎課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進一步推進,[1]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決定了高等教育必須不斷改革和發展,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化學一直以來是高等農科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現行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否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社會對各類分析測試技術的具體需求,對環境、商檢、藥檢、地礦、質檢等行業的調查,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紅外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等社會需求高。[2]我校現開設了生物科學(師范)、蠶學與生物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林學、土地資源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紡織工程、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包裝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動物醫學、草業科學、水產養殖學等二十多個近化學類農科專業。不同的專業對分析化學知識的要求不同、側重也不相同。特別是分析化學作為化學的重要分支,于20世紀90年代,在以人類基因組計劃作為代表的生命科學的激勵下,跨入了以生命分析化學為特征的新紀元。而流動注射分析法、酶、免疫等生化分析法在教學上還是空白。[3]分析化學基礎課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多,課時數卻越來越少;所涉及的專業越來越多,而開設的分析化學課程教材內容、實驗項目、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均相同。這種不考慮學生專業特點,“一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模式,使對分析化學要求高的專業學生“吃不飽”,要求低的專業學生“嚼不爛”,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怎樣在有限的課時中,從廣度上介紹分析化學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術,有利于“向學生展示21世紀分析化學生龍活虎、立體多維的圖像”,(3)同時也能在深度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按學科大類招生”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招生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宗旨是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校的資源環境學院已改革為按環境生態大類招生,在前2年完成環境生態大類課程結構體系中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學習,后2年學院根據國家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志愿情況分專業。為此,該學院對學生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設置做了相應的調整,依據各專業對分析化學的不同要求層次,部分專業必修,部分專業選修。在今后的幾年里,我校的部分學院可能還會有類似的調整和改革。在這種大類招生體系的新形式下,現行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分析化學的教學目標難以真正實現,從而阻礙了分析化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教師白費力,學生不受益”的尷尬局面屢見不鮮。像我校這種情況,在農林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里較為普遍存在。如何針對各個專業對分析化學知識的要求而做到教學的有的放矢?我校為此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分類教學模式。
二、分類教學的可行性
分類教學模式以人本主義、素質教育為理論基礎,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培養,通過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求得最佳教學效果。它的目標是為具有不同的文化基礎、不同的專業學科、不同的職業去向的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準備,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1.農科類專業對分析化學知識的需求情況。以我校為例,有二十多個專業開設了分析化學課程,從培養目標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來看,他們的大類專業特征明確,對分析化學的要求各有側重。①環境類。主要培養目標具備環境資源分析與測試、環境污染與防治、環保產品開發、資源利用與保護等知識和能力。對分析化學的要求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原子吸收光譜法。②醫藥類。生物藥物分析對分析化學有較高要求,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紅外光譜法、氣液相色譜法。③食品類。食品質量與安全與分析化學息息相關,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氣液相色譜法。④生物類。涉及植物化學保護,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致病因素分析、檢驗,藥物正確使用與開發,農業生物學,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及基因資源的保護、發掘與利用研究,水產動物病原診斷,水產動物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機理,水產動物營養生理、營養需求與代謝,營養與品質,營養與免疫,營養與環境以及重要經濟水產動物人工全價配合飼料的配方和加工,品質分析,生理生化等,均對分析化學有相應的要求,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氣液相色譜法、酶、免疫等生化分析法。由此看來,分析化學在各類專業的應用中是廣泛的,但各專業由于分析的對象和要求不同,對分析化學的要求各有側重,依據不同專業要求進行分類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分析化學教師團隊的情況。農林院校的分析化學教師,一般都來自于化學專業,專業知識扎實,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在學校內部很容易與其他專業融合。在自我素養方面,通常都在碩博學位進修中,分別于藥物分析、環境化學、食品化學、生物化學領域深入學習和研究,對于分析化學在其他各領域的應用有很深的認識和理解,為分類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支撐。
農科站工作述職報告
我在20*年12月競爭到大橋任站長。三年來,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帶領站上干部職工務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對照崗位職責,將本人三年以來的從政情況述職如下:
農科站的各項工作均有很大起色,雖然沒有驚人的壯舉,但無私奉獻卻貫穿于整個歷程,平凡的崗位閃爍著不平凡的亮點。本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做人原則,恪守著“公生明,廉生威”的人生信條。在辦事時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一心為公,廉潔自律,以服眾人。我常常深思:“當干部為什么?”當干部最簡單的就是在黨和國家安排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多勞多得的事要干,多勞少得的事也要干,甚至是勞而不得的事,只要是工作需要更要帶頭干。在工作中就應該為站著想,為大家著想,不能講享受,更不能講攀比,如果攀比就要攀比人之所長,人之所優,強化學習業務知識,熟練掌握管理技能。在享受方面,我總是低調處理,在用權方面,我更是如此,一切以能發揮集體的整體效能作用為前提,從不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別人頭上,凡事三思而后行,帶頭做出表率。
為了切實履行好職責,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十分注重學習。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擺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使自己的世界觀得到了更新,政治素質得到了加強,使自己在政治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認真學習農業等業務知識和相關政策,做到不懂就問,既當部門干部職工的領導,又當他們的學生;堅持學中干,干中學,很快熟悉了農業農村的政策業務知識,為搞好農業農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注重實際、講求實效、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三年來,按照鄉黨委、政府的要求,從大橋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出發,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務。
1、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以“雙強雙新”為主線,以構筑高效農業為抓手,科學整合生產要素,牢牢抓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根主線,切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全面實施品種、技術、知識更新,不斷形成特色優、規模大、效率高的農業經濟發展新格局,發展品牌、建造基地,推廣秋薯反季節,多季節是增加農業投入,調優農業結構,組裝適新技術,提高農業效益的重要措施。三年以來已落實小春、秋馬鈴薯2.4萬畝,進而引導廣大農戶以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為重點,按照優質化、多樣化、實用化的要求促進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品種結構的調整優化。
農科院見習工作報告
不僅僅是將理論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實習。不僅僅是專業的領域擴充自己,不僅僅是體驗工作的感覺,更是學習跟社會的人和事打交道,學習做人。只有知識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真正達到實習的目的想這份寶貴的經歷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會是一份財富,會好好珍藏著,希望未來的路我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和另外兩位同學來到廣州市農科院進行暑期實習。所在部門的全稱是農業環境與農產品檢測中心。被安排到楊敏老師身邊,從2011年7月16日開始。負責食品、土壤、水等的重金屬(主要是Hg和As檢測工作。正常上班時間為8:0012:00a.m.;14:0017:00p.m.實習到2011年8月27日圓滿結束。
里面滿滿的記著好幾頁,如今翻開筆記本。那都是這一個多月以來的工作,幾乎每天都有事做,每都有樣品要檢測,這讓我感到很充實,學到不少東西,雖然每次下班都挺累的會造成慢性中毒,過量的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重金屬在人體中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所以對于與人生命息息相關的物質,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通關,才能放行于市場,得到使用于生產生活的批準。這些檢測的物質一般有食品、土壤、灌溉水、飼料、肥料等。
老師只讓我做預處理的部分,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包括土壤的研磨,隔水消解、食品的微波消解、灌溉水的加酸處理等。其中,土壤的前處理,主要是將各地的土樣先經過研磨,按20目和100目的規格分裝到播磨薄膜袋中,接著就是消解的部分,一般土壤稱量0.2g左右,加5mL硝酸和5mL鹽酸,過夜預消解,待到第二天再進行水浴消解3小時,然后就是定容,這樣在靜置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上機測汞,而測砷就要從定容液中取5mL加5mL5%硫脲,再定容上機;食品的消解不同于土壤,一般是使用微波系統來消解。預處理相對麻煩點,要用消解罐裝好放于微波系統中消解半個小時。灌溉水的處理相對簡單多了汞直接就可以上機,而砷就要加(1+1HCl和硫脲。
楊老師經常會跟我討論實驗中的問題和操作規范,日常的工作中。這讓我獲益匪淺,學習到不少新知識,也改正了一些不良的實驗習慣。而我也在日常中,經常觀察老師對原子熒光光度計的操作,并通過詢問和查看書籍,慢慢學習該儀器的使用方法,這樣之后,第二周,就有機會自己參與儀器的操作。而且在星期五開始獨立負責整個實驗,雖然有點緊張,但還是自信地做完了AFS-9130原子熒光光度計的原理是氣態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輻射后,原子的外層電子躍遷到較高能級,然后又躍遷返回基態或較低能級,同時發射出與原激發波長相同或不同的發射即為原子熒光。原子熒光是光致發光,也是二次發光。當激發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再發射過程立即停止。儀器的操作比原理簡單多了因為是全自動的所以我需要做的也就是操作軟件。
稍微點風吹草動,原子熒光光度計由于所檢測的濃度小到ppb所以靈敏度要求很高。對儀器的測量結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短短的一個多月里,基本都是研究它由于問題不斷出現,麻煩不斷,沒少花精神在上面,但是最終問題都被我團隊給解決了這讓我感受到探索的過程,探索的過程,戰勝困難的過程是多么讓人難忘。
農科站站長年度述職報告
我在20*年12月競爭到大橋任站長。三年來,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帶領站上干部職工務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對照崗位職責,將本人三年以來的從政情況述職如下:
農科站的各項工作均有很大起色,雖然沒有驚人的壯舉,但無私奉獻卻貫穿于整個歷程,平凡的崗位閃爍著不平凡的亮點。本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做人原則,恪守著“公生明,廉生威”的人生信條。在辦事時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一心為公,廉潔自律,以服眾人。我常常深思:“當干部為什么?”當干部最簡單的就是在黨和國家安排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多勞多得的事要干,多勞少得的事也要干,甚至是勞而不得的事,只要是工作需要更要帶頭干。在工作中就應該為站著想,為大家著想,不能講享受,更不能講攀比,如果攀比就要攀比人之所長,人之所優,強化學習業務知識,熟練掌握管理技能。在享受方面,我總是低調處理,在用權方面,我更是如此,一切以能發揮集體的整體效能作用為前提,從不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別人頭上,凡事三思而后行,帶頭做出表率。
為了切實履行好職責,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十分注重學習。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擺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使自己的世界觀得到了更新,政治素質得到了加強,使自己在政治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認真學習農業等業務知識和相關政策,做到不懂就問,既當部門干部職工的領導,又當他們的學生;堅持學中干,干中學,很快熟悉了農業農村的政策業務知識,為搞好農業農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注重實際、講求實效、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三年來,按照鄉黨委、政府的要求,從大橋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出發,扎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務。
1、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以“雙強雙新”為主線,以構筑高效農業為抓手,科學整合生產要素,牢牢抓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根主線,切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全面實施品種、技術、知識更新,不斷形成特色優、規模大、效率高的農業經濟發展新格局,發展品牌、建造基地,推廣秋薯反季節,多季節是增加農業投入,調優農業結構,組裝適新技術,提高農業效益的重要措施。三年以來已落實小春、秋馬鈴薯2.4萬畝,進而引導廣大農戶以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為重點,按照優質化、多樣化、實用化的要求促進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品種結構的調整優化。
農科檔案信息化構建
一、農業科研檔案的內涵
農業科研檔案主要是農業科技研究者在科研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科技價值和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載體材料的總稱,主要包括課題從立項、申報、總結到成果鑒定等一系列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檔案材料。農業科研檔案如同其他科研檔案一樣具有專業性強、系統性強、形式多樣等特點,同時,由于農業的基礎性作用,農業科研成果還有重要的戰略性作用,因此,農業科研檔案比其他科研檔案更具有重要性。農業科研檔案信息化對農業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可以提高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實施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后,檔案管理員可以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脫出來,不再是單純的檔案保管員。
(2)可以提高整個部門的技術水平。農業科研檔案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是發展的大方向,只有實現檔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農業科研的發展相協調,才能將信息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3)提高農業科研檔案管理的效率。有效的進行檔案的收集工作,有效的為科研服務。
二、農業科研檔案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遼寧農科發展趨向
目前,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正在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精神),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編制好“十二五規劃”必須全面深刻理解《建議》的精神實質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建議》明確提出“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所以編制“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首先要編制好農業科技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突出優先領域,確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筆者就遼寧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遼寧農業科技經歷的三個明顯發展階段
1、第一個階段是對自給自足基礎上產生的傳統農業技術的改造過程。主要是:良種繁育技術、施肥技術、灌溉技術和新式農機具應用技術,以及輪作倒茬、改良土壤,改混種為間種、清種等新的耕作技術。這個時期仍呈現典型傳統農業特征,農業產出嚴重受自然條件制約,科技貢獻份額只有20%左右,但科學種田深入人心,土地及勞動生產率均有一定提高,食品安全有了明顯改善。
2、第二個階段是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共存的“二元技術”發展時期。這是一個相對時間較長的時期,期間現代技術逐步取代傳統技術成為農業生產主體技術,使科技貢獻份額提高到40%以上。這一時期,良種普及、品種更新換代、利用雜種優勢、增施化肥、配方施肥、塑料保溫、地膜覆蓋、農藥防治病草蟲害、農業機械、優化栽培(飼養)等現代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使遼寧農業生產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了農產品由短缺到自給的歷史性跨躍。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遼寧省糧食總產量353億斤,居全國第13位;蔬菜總產量3764萬噸,居全國第5位;水果總產量600萬噸,居全國第5位;肉類總產量435萬噸,居全國第7位;蛋類總產量286萬噸,居全國第4位;奶類總產量130萬噸,居全國第8位;水產品總產量575萬噸,居全國第4位。但冷靜地分析這個時期的技術需求模式,土地替代技術發展較快,土地生產率顯著提高,但土地質量呈急劇下滑趨勢,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資本替代型技術發展緩慢,致使科技創新主體承載力弱,農業資源的配置無法有效地成為科技創新的動力。勞動替代型技術雖然也得到較快的發展,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幅度與土地生產率的提高幅度相差巨大,進而表現為增產不增收,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
3、第三個階段是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面向“多元技術”發展的需求,現代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的起步時期。這一時期的農業技術需求模式是多元化分布的,擺脫僅僅依靠提高土地生產率為目的單一生物技術改造模式,逐步形成多學科綜合性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大農業格局。隨之產生的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的形成逐步規模化、專業化等等,對現代農業技術形成強勢需求。但遺憾的是,科技的研發不能很好地與生產實際結合,甚至嚴重脫離實際現狀。特別是在部分欠發達地區實用技術尚存在供給短缺局面或覆蓋農產量不足的現象。這些均對發展現代農業科技照成嚴重的挑戰。
二、由不同因素形成的遼寧主要農業區域對農業技術需求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