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類化學教改研討

時間:2022-08-01 09:06:51

導語:農科類化學教改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科類化學教改研討

一、我校分析化學基礎課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進一步推進,[1]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決定了高等教育必須不斷改革和發展,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化學一直以來是高等農科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現行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否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社會對各類分析測試技術的具體需求,對環境、商檢、藥檢、地礦、質檢等行業的調查,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紅外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等社會需求高。[2]我?,F開設了生物科學(師范)、蠶學與生物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林學、土地資源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紡織工程、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包裝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動物醫學、草業科學、水產養殖學等二十多個近化學類農科專業。不同的專業對分析化學知識的要求不同、側重也不相同。特別是分析化學作為化學的重要分支,于20世紀90年代,在以人類基因組計劃作為代表的生命科學的激勵下,跨入了以生命分析化學為特征的新紀元。而流動注射分析法、酶、免疫等生化分析法在教學上還是空白。[3]分析化學基礎課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多,課時數卻越來越少;所涉及的專業越來越多,而開設的分析化學課程教材內容、實驗項目、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均相同。這種不考慮學生專業特點,“一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模式,使對分析化學要求高的專業學生“吃不飽”,要求低的專業學生“嚼不爛”,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怎樣在有限的課時中,從廣度上介紹分析化學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術,有利于“向學生展示21世紀分析化學生龍活虎、立體多維的圖像”,(3)同時也能在深度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按學科大類招生”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招生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宗旨是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校的資源環境學院已改革為按環境生態大類招生,在前2年完成環境生態大類課程結構體系中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學習,后2年學院根據國家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志愿情況分專業。為此,該學院對學生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設置做了相應的調整,依據各專業對分析化學的不同要求層次,部分專業必修,部分專業選修。在今后的幾年里,我校的部分學院可能還會有類似的調整和改革。在這種大類招生體系的新形式下,現行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分析化學的教學目標難以真正實現,從而阻礙了分析化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教師白費力,學生不受益”的尷尬局面屢見不鮮。像我校這種情況,在農林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里較為普遍存在。如何針對各個專業對分析化學知識的要求而做到教學的有的放矢?我校為此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分類教學模式。

二、分類教學的可行性

分類教學模式以人本主義、素質教育為理論基礎,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培養,通過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求得最佳教學效果。它的目標是為具有不同的文化基礎、不同的專業學科、不同的職業去向的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準備,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1.農科類專業對分析化學知識的需求情況。以我校為例,有二十多個專業開設了分析化學課程,從培養目標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來看,他們的大類專業特征明確,對分析化學的要求各有側重。①環境類。主要培養目標具備環境資源分析與測試、環境污染與防治、環保產品開發、資源利用與保護等知識和能力。對分析化學的要求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原子吸收光譜法。②醫藥類。生物藥物分析對分析化學有較高要求,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紅外光譜法、氣液相色譜法。③食品類。食品質量與安全與分析化學息息相關,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氣液相色譜法。④生物類。涉及植物化學保護,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致病因素分析、檢驗,藥物正確使用與開發,農業生物學,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及基因資源的保護、發掘與利用研究,水產動物病原診斷,水產動物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機理,水產動物營養生理、營養需求與代謝,營養與品質,營養與免疫,營養與環境以及重要經濟水產動物人工全價配合飼料的配方和加工,品質分析,生理生化等,均對分析化學有相應的要求,側重于各類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譜法、電位法、氣液相色譜法、酶、免疫等生化分析法。由此看來,分析化學在各類專業的應用中是廣泛的,但各專業由于分析的對象和要求不同,對分析化學的要求各有側重,依據不同專業要求進行分類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分析化學教師團隊的情況。農林院校的分析化學教師,一般都來自于化學專業,專業知識扎實,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在學校內部很容易與其他專業融合。在自我素養方面,通常都在碩博學位進修中,分別于藥物分析、環境化學、食品化學、生物化學領域深入學習和研究,對于分析化學在其他各領域的應用有很深的認識和理解,為分類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支撐。

三、基于大類招生下農科類專業的分析化學課程分類教學的設計思路

1.大類學科分類的劃分。根據農科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各類專業對分析化學的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地劃分出大類學科。這需要在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地深入研究、調整、合理化。

2.教學課程體系的完善。在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注重體系完整、簡約實用。通過改革,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社會性、生活性、新穎性更強。在教學內容確定后,組織相關教師編寫新的更為合理的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和完善。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為了深入、高效地開展分類教學改革,必須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形成課程分類教學梯隊。結合我校實際,分析化學教師大部分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較強的老教師,每位教師都具有不同研究專長。這樣的授課群體,集眾家之長,利于分類教學的實施。分類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在分類教學改革中,應充分發揮老教師的主體作用和傳幫帶作用,組織任課教師的分類專業知識背景培訓和教研活動,使新教師能很快勝任教學工作,建立起穩定的分類教學教師團隊。

農科類專業的分析化學基礎課實施分類教學的改革思路符合教育規劃新綱要強調的育人為本、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教育理念,適應我國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公共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農科類專業的分析化學基礎課實施分類教學可使分析化學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適應,讓學生能夠盡量得到適合其自身發展需要的教育。因此,探索在大類招生新形勢下農科類專業的分析化學基礎課的分類教學模式,對近化學類專業分析化學基礎課的教學將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