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1:55: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中小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方案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食宿條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根據省政府關于實施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工程的要求,現提出如下實施辦法。
一、建設目標和要求
自2005年起,農村中小學宿舍、食堂凡屬危房和質量安全不保證的破舊房都要通過拆、擴、遷建等方式進行全面改造。各地要按照這一要求,結合新一輪中小學布局調整,重點實施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工程。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實現生均宿舍建筑面積3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積1平方米的目標,使我市農村中小學寄宿學生的食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學生宿舍做到1人1床(高低鋪),集中設置盥洗間,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采光,學生食堂做到實用、衛生、清潔。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制定實施規劃,切實做好建設工作。
二、建設任務
2005年全面改造現有學生宿舍、食堂中存在質量隱患的存量部分;2006年起主要實施原有寄宿制學校中尚未達到生均宿舍建筑面積3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積1平方米標準的學生宿舍、食堂缺額部分以及布局調整后新增寄宿學生所需的宿舍、食堂增量部分;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全部食宿改造工程。
三、經費籌措
農村中小學遠程互動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遠程互動教學在農村中小學中的建立有利于農村師資職業技能的培養,提升農村學生的學習素質能力,最終實現民族地區城鄉學校間優質資源的協同和共享。文章介紹了“互聯網+”條件下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遠程互動教學模式,并對改善農村教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現代遠程教育;遠程教學
1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彌補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師資結構薄弱,教學手段老化等問題,這一舉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針對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搭建起“互聯網+”背景下的遠程互動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化發展,起到教育公平化的作用。以遠程互動課堂為突破點,將城市中優質的教育資源與農村中小學的內生發展相結合,從而來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在城市的學校間的教學資源合作已經是相當普遍,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的各階段的學校和城市優質學校間的資源共享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現象還很明顯。遠程互動教學形式在城鄉學校間的建立,打通了城鄉師生間的教學空間,讓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空間范圍更加的廣闊,時間上更加的靈活,讓受眾更廣泛,授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給農村兒童帶來了新的學習視角和渠道。借助這一信息技術手段,也可以搭建起一個各學校間教師共同學習探討的網絡平臺空間,為農村中小學教師提供一個與城市優秀教師、專家等人員間溝通的信息橋梁。
2遠程互動教學平臺建構及基本框架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正式提出,對于促進我國信息化教育的可持續、協調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目前農村各個教學點都陸續配備了衛星電視接收機、視頻播放設備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并通過網絡逐步實現了農村中小學和城市學校間的課程教學聯系,做到了遠程同步互動課堂的搭建。近年來,面向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遠程同步互動課堂建設備受關注,相應的試點工程也在國內許多省市相繼啟動[2]。
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論文
摘要:學校教育機體的基本組成要素是班級,而且班級也是學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綜合發展的組織載體,同時更是老師在專業教學水平上不斷實踐與發展的基地。有關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則是一項由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三者共同作用與影響的實踐性教育活動,更是當前中小學教育工作的重點。但當前有關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文獻理論研究主要側重于對一線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的簡要概括和總結,不具有管理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因此,重點探討的是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內容,以及如何有效做好其班級管理工作。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基本內涵;具體策略
有關中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其主體主要包括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三者,并通過這三者之間的配合與寫作來達到一種教育管理實踐的效果。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內涵的核心在于圍繞學生為管理的根本,將管理的內容集中于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這種關系處理上,并最終實現中小學班級管理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質。所以要將這些理論內涵真正貫徹落實到具體的班級管理中,則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一、關于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內涵
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堅持把學生作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過去傳統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學生主要是從成人的視角和權威標準作為出發點,并按照統一而標準的辦法來塑造和管理學生。而當前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教育理念逐漸發展到以學生為發展主體,促進學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諧發展,并逐漸讓學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來進行管理,充分發揮教育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并實現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中圍繞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還有一個核心關系即是師生關系,要求在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應從價值理念出發,平等、公平的“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流與相處。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主要是體現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中,即作為老師,應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重視學生并向著學生。為了讓老師行為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那么老師應該立足于與學生相處的師生關系中,通過恰當的行動融入學生的發展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虞城縣5農村所小學、5所農村初中為研究對象,5所小學分別是杜集中心學校、鎮里固小學、芒種中心小學、賈寨鎮中心小學、沙集鄉中心小學,5所初中分別是杜集一中、杜集二中、利民一中、城關鎮中學、喬集初中。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北京體育大學電子閱覽室瀏覽閱讀大量關于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相關網站和資料,為該文的分析研究做好良好的基礎與準備。
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現狀探究
摘要:教師考核是激勵教師努力工作,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目前農村中小學對教師的考核存在考核內容不全面、考核方法不規范、考核主體單一、考核結果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要科學合理地對教師進行考核,就必須保證教師考核制度的規范執行。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考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考核是教師隊伍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及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農村中小學教師是我國教師中最龐大的一支隊伍,因此,對他們的考核至關重要。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實施的現狀如何?本文對西部某省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現狀作相關調查進行分析,希冀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二、數據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對西部某省農村基礎教育調查的一部分數據,獲得農村中小學教師樣本801個和學校樣本128個。在分析時,采用教師問卷和學校問卷數據相結合的方式。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研究
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規模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不僅是改革的范圍擴大,還包括改革的方向擴大。正是由于處于新課改的背景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便做出了相應的改進,以迎合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在我國農村的中小學中,音樂教育的普及度還不是很高,在農村中小學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教育在我國總體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極大的。
(一)教師隊伍建設不夠強大、優秀
在教師方面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點:教師資源不足、教師素質低下,這兩個方面對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進行十分不利。教師資源不足。在農村中小學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資源不足,尤其是專門的音樂教師,一般,就算是農村中小學有音樂教師也無外乎是兩種情況:一是音樂教師是從市里來的,參加“走教”活動,另一種則是半路出家。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反映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資源的不足。教師素質低下。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資源不足使得音樂教育無法正常開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村中小學便出現了“兼任”現象,所謂兼任就是指從事非音樂教育的教師兼任音樂教師。兼任教師最明顯的不足就是不夠專業,音樂實力不強,水平有限,嚴重制約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傳統觀念限制,各級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
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研究
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對人才有了更多的要求,這對學校尤其是信息較為封閉、資源較為匱乏的農村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為農村中小學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而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形勢下,應該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于班級管理當中,全面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擬在“互聯網+”背景下對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加以研究。
一、互聯網技術手段應用于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農村中小學建立新型溝通模式
傳統的師生溝通模式受到時間、空間及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溝通效果有限。比如,班主任無法通過有效的渠道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與其溝通,引導學生順利解決問題;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只能在工作日溝通,且由于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課,溝通的時長受到限制,就很難實現深度溝通;部分學生在面對班主任時,會表現得十分局促不安,擔心班主任不理解和責備,從而不敢跟班主任說真心話,導致溝通不暢。而在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幫助下,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學校的各類通知及學校上傳的各種教學資源,而且班主任和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保持聯系和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瑣碎時間,積極地與家長、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同時縮短自己處理突發事件的反應時間[1]。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班主任還可削弱與學生溝通的距離感,弱化班主任的威嚴感,與學生進行更友好、更平等、更有效的溝通。在網絡環境中,學生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時,少了許多約束感,更容易說出自己平時不敢說的心里話。同時,社交昵稱的隱蔽性也更有助于減少學生的壓迫感,讓他們說出真心話,從而讓班主任能夠知悉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而實施“生本化”管理。概括來說,將互聯網技術手段應用于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有助于新型溝通模式的建立,班主任可通過共享機制學習城市學校先進的班級管理模式,建立高效、及時的溝通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實現“生本化”管理。
(二)有助于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數據化、科學化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校園”工程的不斷深入,許多農村中小學已經建立起學生信息的大數據系統。即將學生的學籍、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信息記錄下來并整理,收錄在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當中,并生成電子檔案;建立班級危機干預平臺,根據系統統計功能與評測功能,對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檢測和預警。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這一信息系統獲取全面的、動態化的大數據,及時而準確地了解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與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借助大數據系統,班主任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實施針對性教育[2]。另外,農村中小學學生大多數屬于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上老一輩的家長(爺爺奶奶等)教育模式傳統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甚關注,班主任理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精力。而實現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數據化、科學化,借助班級危機干預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農村中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成效[3]。
關于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規劃的報告
市教育局、市計委、市財政局、市扶貧辦: 澠池縣地處豫西丘陵山區,全縣總面積1368平方公里,總人口33.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67萬人。2003年,全縣財政總收入15572萬元,財政總支出31167萬元,其中教育支出6663萬元,占21.38%。全縣中小學240所,在校學生55871人,其中農村中小學212所,在校學生42914人;中小學校舍建筑面積362974平方米,其中農村241650平方米。截止2003年11月25日,全縣中小學校舍危房面積40939平方米。其中B級4717平方米,C級7561平方米,D級28661平方米,涉及項目學校97所。 一、總體規劃及分年度實施計劃 按照2006年全部解決我縣農村現有中小學危房的總體目標,從2004年至2006年全縣計劃改造完成現有的40939平方米危房,規劃建筑面積51522.63平方米,危改工程總投資測算2261.0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50萬元、省級專款127萬元,縣級專項資金300萬元,其它渠道籌資1584.05萬元。擬改造B級危房4717平方米,總投資194.03萬元,其中縣級專項30萬元,其它164.03萬元;改造C級危房7561平方米,總投資325.78萬元,其中縣級專項123萬元,其它202.78萬元;改造D級危房28661平方米,總投資1741.24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50萬元、省級專款127萬元,縣級專項147萬元,其它1217.24萬元。分年度實施計劃如下: 2004年規劃建筑面積22676.63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積17423平方米,其中B級2372平方米,C級2495平方米,D級12556平方米,總投資1000.7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80萬元、省級專款43萬元,縣級專項100萬元,其它677.75萬元,危房改造工程項目學校39所。 2005年規劃建筑面積19073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積15410平方米,其中B級1216平方米,C級3026平方米,D級11168平方米,總投資765.6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70萬元、省級專款31萬元,縣級專項100萬元,其它564.65萬元,危房改造工程項目學校39所。 2006年規劃建筑面積9773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積8106平方米,其中B級11292平方米,C級2040平方米,D級4937平方米,總投資494.65萬元,其中中央、省級專款53萬元,縣級專項100萬元,其它341.65萬元,危房改造工程項目學校19所。 分年度實施計劃按危房等級分類情況見附表。 二、危房改造規劃總體思路 我縣現有農村中小學危房面積40939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28661平方米,占70%。改造D級危房是我縣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縣危房改造的總體思路是:以D級危房改造為重點,兼顧改造B、C級危房,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部消滅農村中小學現有危房。 在時間安排上,2004年、2005年是全縣危房改造的攻堅年,將集中解決急需解決的32833平方米危房,占危房面積的80.2%,其中D級危房23724平方米,資金投放總量達1766.4萬元,占全部危改資金2261.05萬元的78.1%。2006年我縣農村中小學危改工作將全部結束,安排改造任務8106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4937平方米。 三、工程總投資測算依據的說明 由于全縣B、C級危房所占的比例小,而且大部分是D級危房的附屬設施,只能和D級危房一并拆除改造,因此改造B、C級危房的平米造價并不能降低。D級危房大多需推倒重建,重建面積均大于原危房面積。基于以上考慮,再加上原材料漲價等因素,我們測算的全縣農村中小學B級危房改造平米造價411元,C級危房改造平米造價431元,D級危房改造平米造價為608元。 四、建立中小學危房改造投入保障機制的重要措施 根據測算,我縣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總投資需要2261.05萬元,除中央資金250萬元、省專項資金127萬元之外,剩余1884.05萬元,縣財政將安排300萬元。為了確保危改資金到位,我們將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一)根據澠政【2004】4號文件《澠池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縣財政從2004至2006年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將安排100—120萬元資金,用于危房改造專項資金。 (二)對于當年新增加的中小學危房,將根據一事一議的原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動用機動財力,做到新增多少,消除多少。 (三)縣財政局、計委、扶貧辦、教體局四部門將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按時到位,并管好用好這部分資金,充分發揮上級資金的帶動效應。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四)在確保各級政府投入資金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在不增加群眾負擔的前提下,積極開辟其它渠道,動員各方力量,捐資助學,廣泛籌集社會閑散資金,彌補危改工程資金的不足,加快中小學危房改造的步伐。 (五)縣政府成立了全縣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相應組織,以加強對全縣危改工作的領導。同時,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目標責任書,建立危房改造督查機制,確保我縣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任務得到落實。 特此報告,請予審核。 附:危房改造工程項目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
農村中小學創造力教育思考
【摘要】隨著素質改革的發展,對教書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農村中小學教學現況存在著教學理念的保守,缺乏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以及教學條件的落后陳舊,使教學的發展受到了局限,同時,也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利的影響,尤其傳統單一的教學觀念和方式束縛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亟待教育工作者重視起來,剖析原因,尋找到改善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創造力;教育
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教育資源匱乏,教學觀念也相對落后等,使得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受到影響,尤其是創造力的發展。本文立足于制約農村中小學創造力教育的瓶頸視角進行探討,以期從農村教學現狀入手思考,并究其原因,從中探尋到相應的有效對策與方法。
一、農村中小學創造力教育發展的瓶頸及解析
1.落后陳舊的教學理念。由于應試教學的實施,教師受到長期的不良影響,應試成為教師教學的指揮棒,教師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著這個指揮棒團團轉,使得教學內容單調枯燥。在新課程改革下,倡導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外,還蘊含著更豐富的人文思想和教學意義,其包括培養其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個性修養及思維品質等教學內容。雖然教育改革近幾年不斷推進和深化,但是農村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始終“堅守”著陳舊保守的教學理念。2.教學模式循規舊守。不少農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講解理論知識和課后習題為主要內容。每堂課都千篇一律地進行程序化的教授。為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以應對考試,教師盡可能地將語文知識灌輸給學生,一堂課堂下,幾乎都是教師在“一堂課”“滿堂灌”的一味解說,導致教師教學方式陳舊死板。長此以往,學生思維在單一授課模式下,不但無法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思維習慣也會變得僵化,嚴重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3.教育經費不足,教學設備滯后。農村中學的教育經費不足,這就使得現代信息技術無法成為教學的有效手段,現代教學設備的薄弱,對于現代新興教學模式多以多媒體輔助技術作為支撐,使得創新教學的環節無法進行和正常開展。同時,現代信息時代帶來的豐富信息資源,教師也無法在課上拓寬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教學條件落后,教學設備跟不上時代,這絕非是個別現象,而是農村中學的一種較普遍的教育現象。
二、農村中小學創造力教育發展的瓶頸的突破對策
農村中小學教育管理策略
摘要:農村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相對匱乏,且農村地區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因此,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惑,提升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是教育工作者深思且重點考慮的問題,中小學要通過不同方式完善環節、更新策略,基于國家不同政策以及教學改革需求,對教育管理實施方法和策略進行完善,通過不同角度為農村地區中小學學校管理提供相應的策略支撐,讓學生能夠增強認知,使農村地區中小學生接受良好教育。基于此,主要分析農村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育管理;策略;嘗試;分析
一、農村中小學在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呈現的現狀分析
農村地區在經濟和科技發展方面相對落后,因此在辦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基礎教育環境無法與城市教學環境相媲美。但是,農村地區仍然具備自身獨特的優勢,如運動場天然面積較大,自然資源和獨特教學資源豐富。在辦學過程中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學校各功能室缺乏,甚至部分學校沒有功能室,不能夠滿足正常的教育教學需要。在農村地區的師資力量調查過程中,發現主要問題呈現在農村地區教師的年齡較大,年輕具有活力的教師普遍在城市地區工作,因此農村地區教師呈現老齡化。年齡稍大的教師主要受到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在日常教學和管理過程中采用傳統模式,致使學校管理過程難以與先進思想和教學改革思想接軌,阻礙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綜合進步。老齡化的教師隊伍難以完成高質量、高強度的教學,使農村地區的教學成果逐步降低。
二、農村地區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更新基礎農村中小學日常教育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