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科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06:23: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科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科技

農村科技論文:農村科技建設及發展芻議

本文作者:孔祥育工作單位:安徽省長豐縣陶樓鄉農村經濟文化發展中心

通過全方位的載體和深層次的宣傳,使農村形成懂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二是要把科學技術的“雙刃劍”效應,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負面作用告訴廣大農民,防止科學技術被濫用帶來的負面影響。而要完成農村科技文化的任務,首先要提高認識。作為起引導和培育作用的基層政府,應轉變只搞經濟建設的政績觀,把農村科技文化建設提到工作日程上。不僅要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證各個環節資金的到位,還要落實行政監督問責制,在科技文化部門實行獎懲機制和行政問責制,實現科技文化工作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保證農村科技文化建設健康進行。

開展科普教育,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農民的科技文化意識和科技文化素質直接影響農村建設進程,農民文化素質的高低,必然會影響農村的建設與發展。目前,我國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已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2]。農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及目前農戶的實踐表明,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越發展,就越需要科技文化型人才。發展農村經濟要特別重視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而振興農業需要依靠科技,科技進步依賴科技人才,人才建設必須依托教育。所以,大力開展農村科普教育,不斷增強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培育農村科技文化底蘊尤為重要。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必須高度重視并大力開展農民科普教育。普及農村科學文化知識,充分發揮科技文化知識的作用;二是要優化農民科普教育內容。在科普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加深農民對科技文化建設的認識,增加農村科技文化建設的投資,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和增加農民科技文化知識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并以市場經濟作為科普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農村經濟發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文化進步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軌道上來;三是要營造農民科普教育環境。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村采用現代化傳播手段已成為必然趨勢,注重采用現代化手段,形成迅捷通暢開放的信息環境,是提高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保障。

創新科技文化服務機制,優化科技文化機制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信息化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民對科技文化有了新需求[3]。但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因受到現有體制、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等影響,原有的科技文化服務機制存在著體系欠缺、功能單一、手段落后等問題,使農村的科技文化進步困難。因此,尋求科技文化發展新模式,創新農村科技文化發展之路是目前農村建設的當務之急:一是創新科技文化服務方式。針對農民對科學技術要求綜合性、實效性的要求,調整現有的發展思路,在服務載體上進行創新,以網絡為紐帶,以示范基地為基礎,以培訓為手段走出新路子;二是要不斷拓展科技服務領域,以信息為載體,建立綠色通道,大力實施農村科技信息化發展工作,拓展信息網絡覆蓋面積,充分利用農村通訊資源,搭建實時更新、信息共享的網絡化服務平臺。同時,大力深化農村科技文化體制改革,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科技文化發展新機制。要通過科技文化體制改革,消除影響和制約農村科技文化發展的各種因素,著眼于長遠發展,加快農村科技文化市場體系、科技文化主體建設以及農村科技文化市場的培育,不斷優化農村科技文化主體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系統工程。各地區農村科技文化發展水平顯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特征,但對科技文化進步的追求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共同目標[4]。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建設豐富而健全的新農村科技文化體系,從而為農村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更好地造福于廣大農民。

查看全文

農村信息科技化管理研究

1農村社會管理的主要內容

農村社會管理主要指的是農村相關政府和一些相關團體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整體的協調運轉,從而對農村社會相關系統的組成部分以及農村生活中的不同領域進行各方面組織、協調,起到一定的監督管理和控制的過程。農村社會管理在大的方向上,指的是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進行的專門管理。

2信息科技化在農村社會政治管理方面發揮的作用

2.1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在農村政治管理方面,一直存在著一種“做給別人看做給上級看”的思想,在當下,很多農村相關的政治建設管理方面的專員都只是盲目注重外在的形式,忽視了農村精神建設中真正的精神文明建設內涵。比如在一個時間階段,上級要對著一個區域進行精神文明方面的檢查,這時候,農村建設專管人員可能就會“趕鴨子上架”,組織一些所謂的文化活動,比如組織一些農村老黨員進行練字活動、讀書活動等,不可否認的是,這一系列的團體活動也會為農村的社會管理貢獻一定的輿論作用,也是農村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這些形式上的活動是最容易形成不好的形式主義之風氣的。事實上,真正的農村思想政治建設工作應該從根本上進行,具體來說應該包括全體農村人民的為了共同的目標進行積極向上的建設的綱要。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設最容易落入俗套、走形式主義,所以相關的管理人員一定要盡量避免這個問題,從根本出發,為農村的各項發展工作提供積極向上的、健康穩定的思想后盾。另外,有一些農村領導者認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很多農村領導樂于利用村內的喇叭等進行演講傳播、教育等等。他們大多數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思想教育和思想制約,管理者沒有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而是以領導人的身份進行相關的硬性規定甚至命令。從這個角度來說講,農村管理方面的基礎就不穩固,管理者沒有擺正自己的心態,很多村民對此有不滿或者不同的意見也不敢說,這極大地阻礙了農村社會管理中的政治文明建設進度。

2.2信息科技化在農村社會政治管理方面發揮的作用

查看全文

農村科技因素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引進各種新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注入新的生產要素。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農村建設已成為當前重要課題,本文擬在這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討。

【關鍵詞】科技新農村建設資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鄉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發揮科技的作用。

一、科學素質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

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來實現,這就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體性和創造潛力,用科學技術去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只有培養了一批素質優良的新型農民,才能切實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總體看來,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接受復雜技術難度較大,對農業推廣配合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農民接受農業科技信息渠道較少,主要靠口頭傳播,造成農業科技成果難以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因此,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加強農民科學意識顯得迫切而必要。

查看全文

農業科技助推農村精準扶貧探究

[摘要]在我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宏觀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的創新,同時也是大力開展科技扶貧的重要途徑。在扶貧攻堅這場重要“戰役”中,實施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新模式。基于此,文章以農業科技創新助推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為切入點,對農業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能夠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為我國實施精準扶貧道路尋求新方向、新路徑。

[關鍵詞]農業科技;精準扶貧;農村農業

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我國先后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發展方向,旨在促進城市與農村共同發展,推動我國農村地區脫離貧困。但是,目前我國在全面落實和推進精準扶貧的道路上依舊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一是目前我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相對偏遠的位置,扶貧工作開展難度較大。二是貧困人口訴求發生了重大轉變,逐步從以往“解決溫飽”向“鞏固溫飽,加快致富,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城鄉差距”等方面轉變。因此,如何利用農業科技,推進農村貧困地區繁榮發展是當前社會各個階層應當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1農業科技創新助推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

1.1是精準扶貧的核心內容。改革開放40年來,扶貧工作一直都是我國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任務,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脫貧致富,我國前后開展了一系列的扶貧工作,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認可。黨和國家先后頒布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等,為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全面落實做好了制度保障,對新時期創新科技,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做出了重大部署,使得科技扶貧成為了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1.2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方式。作為貧困地區的基礎性產業,農牧業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也是當地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受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我國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科技水平匱乏,農民文化素質不高,農村產業發展遲緩。推進農業科技扶貧,加快精準扶貧從被動的政策實施逐步向引導農民增產增收轉變,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文化素養,教會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來改變生產方式,改善生活條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牧業的生產效率,加快地區農牧業發展。1.3是精準扶貧的瞄準器。近幾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極大地提升了精準扶貧的有效性、針對性以及前瞻性。農業大數據的應用,能夠提高貧困信息識別的精準度。而精準識別作為精準扶貧的核心,其主要任務就是對我國貧困地區的貧困人群以及貧困程度進行正確的識別。自2014年以來,我國已經對全國31個省市區832個貧困縣、7017萬貧困人口實施了建檔立卡,初步對全國貧困縣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幫扶情況進行了識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貧困人口的結構特征、教育水平、就業情況以及養老比例、經濟收入、醫療衛生等數據信息進行提取,從而為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持[1]。

2農業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

查看全文

農村科技致富的意見

、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搞好“兩示范一帶動”活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開展“兩示范一帶動”活動,培育一大批農村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示范戶,并發揮他們在帶動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中的作用,是落實黨的*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民群眾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農村黨員保持先進性、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措施。農村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認真學習中央、省市委關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的有關文件,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充分認識開展“兩示范一帶動”活動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參與意識和使命感。要從提高認識入手,切實解決部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認識不高、重視不夠,個別縣區目標任務不明確、工作覆蓋面偏小,一些地方幫扶體系不健全、扶持力度不大,少數示范基地和示范戶創建質量不高、示范帶動作用不強等問題,對這項活動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明確目標任務,增添創建措施,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的熱情,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到這項活動中來。

二、明確目標任務,選準選好創建對象

按照寶市組發*號文件的安排,從2003年開始,經過三年努力,全市擬建成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00個,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10000個,其中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市級示范基地100個、示范戶1000個。根據這一目標要求,在2005年底前,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眉縣、陳倉區要各創建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00個左右、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1000個左右,千陽縣、隴縣、鳳縣、太白縣、麟游縣和金臺、渭濱區要各創建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75個左右、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750個左右。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創建規劃和年度計劃,層層分解下達目標任務,把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的創建工作落實到村,把科技致富示范戶的創建工作落實到戶。

要認真調查摸底,逐級進行審查,選好選準創建對象。選好對象是培養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的前提。在培育農村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時,一是要堅持政治標準,以思想素質定位。選擇那些黨性強,綜合素質好,有科技意識、實踐能力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愿望的黨員,作為培養對象。二是要堅持科技標準,以發展前景定位。選擇那些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產業項目科技含量高,技術領先,經營項目有市場前景的黨員種、養、加工戶,進行重點培養和扶持。三是要堅持實事求是,以結構布局定位。根據本地生產條件、人口村落情況和當地的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地確定培養對象。確定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要堅持按照市場需求,選擇市場前景廣闊、科技水平領先、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勢項目;選擇產業結構調整快、黨員干部科技意識強、黨組織工作得力、科技推廣應用搞得好的村。同時,鼓勵支持廣大黨員發揮自身優勢,獨立創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在確定創建對象時,既要從經濟條件較好、有一定工作基礎的村組和黨員戶中選擇,又要善于做扎實細致的工作,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工作起點較低的村組和黨員戶中培養典型。創建對象確定后,要建立縣鄉村三級管理檔案,縣區委組織部要做到對每個示范基地和示范戶底子清、情況明。

三、建立激勵機制,實行動態管理

查看全文

市農村科技工作計劃

20*年是我市全面落實“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市科技局農村處將緊緊圍繞“富民強市、跨越發展”和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市新型工業化會議精神,積極支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突出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撐作用,全面服務農村科技工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突出做好科技富民工作。一是建立縣一級“送科技下鄉,促農民增收”活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上下溝通聯系,重點解決農民和農業生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推進東臺“國家級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建設,加強與蘇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農科院蠶研所和江蘇微生物研究所等的合作,解決桑蠶絲副產品循環利用的問題。繼續篩選、培育1-2個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對區域經濟發展支撐作用強的支柱產業所在縣,幫助申報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計劃,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三是做好我市“整村推進”幫扶單位和科技特派員的推薦工作。在濱海、響水、射陽、阜寧等縣的9個經濟薄弱村推廣一批“短平快”科技富民項目,探索“一村一品”的科技扶貧模式。四是以“高新、惠農、效益”為原則,面向全市征集、篩選5-10個農業重點技術開發應用項目,加強研發、產業化及培訓三類項目的有機結合,市級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將予滾動投入,重點支持。

二、積極支持農業企業自主創新。一是注重省農業科技項目特別是高技術研究計劃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抓好高油油菜、盆栽花卉、海水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及規?;a;支持建農、豐山、騰龍等企業開展新型農藥創制工作。積極組織濱海東罾村、大豐市斗龍村、射陽縣東南村、鹽都區仰徐村、東臺市甘港村申報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綜合示范項目,發揮科技對新農村建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二是加強農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加大食用菌、固體蜂蜜、秸稈等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力度。海洋生物化工重點開展低值產品轉化為藥物、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及添加劑的研究,促進海洋產業群的形成與發展。三是做好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申報工作,在成果引進、技術咨詢、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為申報單位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四是注重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輻射和引導作用于,抓好農業新品種培育和新技術集成示范,在提高農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延伸產業鏈等關鍵技術上求得突破,推廣應用優質專用品種、農產品深加工技術10項,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優良技術覆蓋率達95%

三、大力培植星火支柱產業。進一步加大蘇北星火產業帶*區域的建設水平,集成實施各類科技計劃,增強產業持續升級能力。組織新一輪星火支柱產業考評工作,大力培植海水蔬菜、高油油菜、水產加工、環保設備等優勢特色產業,淘汰一批技術水平落后的星火支柱產業,對新培育的星火支柱產業實行動態管理,擇優扶持。做好市域范圍內紡織支柱產業的科技潛力調查工作,掌握現有紡織產業的技術水平、市場贏利能力和關鍵技術需求,提出紡織支柱產業整體推進措施,加強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工作。加強與張家港市科技局溝通聯系,積極支持我市企業與江蘇澳陽集團共同申報“溫控纖維產品開發”項目,推動南北科技合作。大力培育星火龍頭企業,重點支持省、市二級相關龍頭企業創建品牌。今年國家、省星火計劃項目原則上要圍繞現有支柱產業進行申報,全年星火支柱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利稅41億元。星火計劃立項數及爭取貼息金額繼續名列全省前列。

四、認真組織實施星火培訓。圍繞支柱產業和星火計劃項目實施搞培訓,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突出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增強農村勞動者就業技能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星火培訓工作。全年新增國家星火學校2所,新認定市級星火學校8所。星火培訓堅持為星火計劃服務,干什么就學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針對性要強。全市重點培植機械加工、服裝、電子電工、生物工程、建筑等五大品牌專業,努力形成適應市場需求、區域領先的特色專業。20*年,全市計劃舉辦各類培訓班200期,培訓各類技術人才2萬人次,其中:科技管理培訓班40期,培訓人員960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140期,培訓人員18500人;星火科技帶頭人培訓班20期,培訓人員540人。

查看全文

新農村科技服務調研報告

市1986年在市率先成立老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開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實踐與探索。到2011年,全市22個鎮(辦事處),982個行政村(居委會),已全部建立了關工委,市直部門和重點企業,也相繼建立了關工委組織,現有8000多名“五老”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近幾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上級關工委的指導下,在全面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老農業專家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幫助農村青年走上富裕道路提供科技服務,取得了明顯成效,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

一、把科技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順民心、合民意的重大戰略決策。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各級關工委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我市全面展開后,我們就如何為建設新農村盡關工委之能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并形成了共識。我們認為,關工委不僅要向農村送教育、送法制、送文化、送關愛,更要向農村送科技,為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創業致富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科技服務。這樣做原因有三:一是符合各級黨委、政府的明確要求,體現了關工委所遵循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原則。二是順應農民的心愿。從總體上看,農民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比較弱。他們急切盼望科技服務。2011年市關工委科普教育工作團去農村調研時,所到之處,農民兄弟紛紛反映自己創業、生產、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鎮一位農民,承包了80畝蘋果,連續六年只見開花不見結果,辛勤汗水付東流,因交不上承包費被村里收回了40畝,守著剩下的40畝整天發愁。黃山經濟區多個芋頭種植專業村,由于治不了突然遇到的腐爛病,嚴重減產減收。六汪鎮一個村,村民們栽了3萬多棵大棗,樹齡在三至十年不等,大小棗樹開花很多結棗少,類似的情況不少。面對農民的損失,令人十分痛心,農民急盼有明白人給予技術指導的呼聲,猶如重錘擊鼓,激蕩著我們這些“伏櫪老驥”的不已壯心,促使我們出征上陣,盡最大努力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和幫助。三是關工委具備開展科技服務的條件。市關工委于2004年成立的科普工作團,團長宋成謙同志退休前任市農業局局長,從事農業工作30多年,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先后聘請了19位老農業專家為工作團成員,這些老專家理論造詣較深,實踐經驗豐富,工作熱情高漲。據此,我們確定把為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提供科技服務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作為關工委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每年都列入工作要點,及時進行階段性檢查總結,確保措施落實,工作到位,取得實效。

二、四措并舉,增強科技服務實效

1、抓科技培訓。我們本著量力而行、拾遺補缺、多辦實事的原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農村青年的科技培訓上,讓他們在家門口即可學到農業科技知識。近幾年來,已舉辦農、林、果、菜、茶和畜牧獸醫、毛皮動物養殖等培訓班108期,聽課人數達6200多人次。在培訓形式上靈活多樣,堅持農閑季節集中培訓,農忙季節分散培訓。在培訓內容上,系統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按照農民需求設置培訓內容。農民反映,專家講課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針對六汪鎮夏家莊有3萬多棵棗樹多年很少結棗的問題,我們組織科普教育工作團成員研究員等老專家于去年三月和七月兩次到該村講課,圍繞棗樹的管理要求和不結果的原因進行講解,讓果農采用環剝、巧用肥、藥等技術進行管理。凡是按照孫研究員傳授的技術進行管理的,棗樹都比往年掛果多。村民劉長錫有棗樹近800課,前幾年基本不結果,他采用了孫研究員巧用肥、藥的技術,加強了管理,2012年收獲3000多斤,收入1.5萬余元。今年,孫研究員又先后四次到該村進行現場指導,全村3萬多棵棗樹碩果累累、豐收在望,電視臺《鄉村季風》欄目對該村棗樹夏季管理進行了專題報道。還積極參加了西瓜、蔬菜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并編寫出版了8本100多萬字的農業科技書,深受農民歡迎,被稱為“良師益友”、“科技扶貧之花”。

2、送科技“進村入戶”。近幾年來,我們組織科普工作團的老農業專家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果園、蔬菜大棚、養殖場等,面對面的實施技術指導530多人次,提供技術信息100多項,解答急、難技術問題80多個。他們把技術難題作為起點,實施跟蹤服務,直到產生效益。芋頭是黃山經濟區徐村等幾個村莊的重要經濟作物,產量高、效益好。但近幾年由于連作重茬,出現了腐爛病,造成減產減收,成了當地農民的一塊心病。我們得知這個情況后,組織有關老專家深入到徐村等幾個村,召集農民座談,實地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資料等,弄清了導致芋頭減產的病因,提出了實施芋頭與其他作物輪作換茬、石灰氮太陽能土壤清毒處理、秸稈還田生物反應堆技術和土壤及作物農殘的生物降解等綜合技術。經過兩年的治理,效果十分明顯,種植戶非常高興。承包80畝果園因多年不結果交不上承包費,被村里收回40畝的鎮村王德磊在徐本榮農藝師的幫助下,制定了生產管理技術方案。經過精心管理,2012年,蘋果園總產達10萬多斤,純收入5萬多元,六年不見收入的蘋果園終于見到了收益。

查看全文

全縣農村科技年度匯報

一、2012年農村科技工作總結

一、認真做好農村科普宣傳,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我局認真安排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全年共組織、協助實施科技三下鄉活動6次以上。今年年初冰凍災害期間,由省科技廳高新處譚處長帶隊,省農業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團對我縣進行了技術扶持,探訪了受災農戶,召開了座談會,現場為群眾解決冰凍災害所產生的生產難題。在“科技活動周”活動中,我局會同農、林、水、衛生等部門,組織各類科技人員30余人,在梓埠、石鎮、湖云等鄉鎮,舉辦了大型科普宣傳活動,受教育面達到10000人次,共印發科技宣傳資料1萬余份,為群眾義務診病200多人次,負責提供藥品價值1500余元,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技術難題100多項。端午節期間,我局結合病蟲的高發期,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農村、農戶、田間地頭進行調查、技術培訓,發放各類科技書籍500余冊,印發了《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操作規程圖》、《主要農作物施肥要點》等宣傳單12000余份,指導農民進行科技管理,為農民排憂解難,既方便了群眾,又加速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二、全力組織科技攻關,推進農業科技項目實施。我縣針對特色、優勢產業,狠抓主導產業建設,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h江南甜竹實業有限公司的“萬畝甜竹種植與深加工技術開發”項目已獲省級星火計劃資金支持,該公司克服冰凍雪災的影響,已種植細葉甜竹8000余畝,部分產品已投入市場。在縣級項目中,我局力爭做到公平、科學、合理,提前制定了“關于組織申報2008年度縣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進行網上公布,優選出的5個農業項目進展良好。市科技局組織有關農業專家對我縣貢米集團實施的“貢米有機綜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項目進行了現場測產,并形成了驗產報告;縣農技推廣中心實施的“旱育保姆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項目,已示范推廣4萬畝,并連續三年組織市農業專家進行了測產,3個試驗總結報告已在《農業學報》上發表;省縣鳳珠實業有限公司已繁殖各類池蝶蚌500萬只,被批準為國家農業部池蝶蚌良種場,并獲得“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稱號;綠湖林果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在周邊范圍建立了多個種植點,逐步形成了萬畝林果基地;縣農科所“草莓試驗項目”完成了品質對照、高產栽培試驗,畝創產值可達6000元,現已進行了小范圍推廣20畝,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狠抓科技培訓工作,促進科技人員入戶。一是我局會同組織部、科協、農業局等單位,先后舉辦了還舉辦了生豬、珍珠、林果等培訓班16期,其中邀請農業企業負責人參加省市辦班2期,直接培訓農村青年1720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科技素質。二是通過在全縣實行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選派了29名科技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且今年繼續考錄了80余名大學生擔任村級干部,充實了農村科技發展提供了人才基礎。

二、2013年的工作思路

2013年我們將以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前提,以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為手段,以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方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努力實施科教興農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農業朝著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方向發展。

查看全文

農村科技服務情況匯報材料

按照市、區政府有關農業科技工作的部署,我鎮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科技興鎮”戰略。一年來,在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區科技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我鎮以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發展新農業為工作目標,培育電子農民,大力推行應用實用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強了人民科技的意識,科技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推進科技服務工作過程中,我們主要做好如下三項工作:

一、加強農業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

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及時成立了“農業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領導擔任,組員從農業辦、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等部門抽調組成,同時建立健全了鎮農技“110”服務站,全鎮13個行政村也相應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組”,形成了兩級科技網絡。鎮委、鎮政府把這項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計劃”。年,召開全鎮科技工作專題會議4次,及時匯報、小結和布置科技工作,解決了科技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科技服務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抓好科普培訓工作

為了實施“科技興鎮”戰略,我鎮建立健全了鎮、村農業科技服務110服務點和電子農務服務站,并有專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協會,組成人員有80多人。我們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推行農業實用技術工作。為了科技服務工作抓落實,結合本鎮實際情況,我們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傳欄,定期出版宣傳科技內容。利用各村廣播站有線電視等大力開展科普宣傳。二是安裝“農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場信息,推進“三農”信息化。三是建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對農民進行知識、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專題、分階段進行科技培訓,如蔬菜種植、家禽飼養等技術。我們還聘請專家和農藝師為農民授課,進行農業實用技術指導,如防蟲害、科學施肥、土壤改良、家禽優良品種引進推廣等進行專門的現場講解指導,讓各農戶在各階段都能聽到和看到適合自己的可操作實用技術。一年來,我們開展專門種植技術培訓班5期(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班),參加的農民達525人,另是,以會代培訓7次,共培訓2090多人次,并印發農業技術資料3500份。九是在全鎮成立了九個農技協會,培養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運用科學技術發財致富。九是送書下村,為農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識、農業科技知識等精神食糧。九是發揮“農信通”和廣播作用,及時收播有關三農政策信息,宣傳鎮里的好人好事和運用科技發展經濟的典型事例。九是為了保證科技信息的暢通,我鎮充分發揮農村技術員的積極性,組成科技服務聯系人13名,深入到村、組為農民服務,使我鎮科學技術應用推廣工作得到順利開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訓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勵農戶遵守制度,使全鎮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

三、結合本鎮實際全面推進農業科技服務工作

查看全文

農村科技技術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的通知》(魯政發〔20*〕17號),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設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的重大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新農村建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省是農業大省,依靠科技解決“*”問題,實現由傳統農業科技大省向高技術農業強省轉變的任務緊迫而艱巨。建設新農村科技支撐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實現新農村建設與科技緊密結合的有效方式,是著眼于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問題、造福農民群眾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省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緊緊圍繞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改善生態的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現代農業、生態產業、鄉村社區化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以實施特色農業科技示范縣工程等六大工程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高技術農業,大力實施科教興農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強區域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實現農業科技大省向高技術農業強省的戰略轉變。

(二)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