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保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23:44: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三農問題下政策性農保推廣困境

1三農問題綜述

“三農”指的是農村、農業和農民。而我國三農問題是指在一定條件和制度下,由農民、農村和農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的總和。農村問題、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民生、國家穩定等密不可分[1]。雖然這三個問題的焦點似乎不同,但卻三位一體,相互影響,我們必須進行綜合性的考慮。1.1我國三農問題的成因。三農問題不是無根無據產生的,而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整體來看,我國農業發展是曲折的,階段性的,自然災害可能導致農民有時甚至顆粒無收。同時,長時間政策體制的缺失對三農問題的產生也有很大影響,農民承受著比城市居民更重的負擔,能拿到手的收入卻十分微薄[2]。1.2我國三農問題的現狀。1.2.1我國農業現狀。目前,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較不合理,農產品品種較為單一,農業經濟規模難以形成,無法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求。與此同時,落后的生產方式與我國貧乏有限的自然資源存在著矛盾。例如:長期大量地使用農藥致使土壤受到污染,進而土地板結,土地資源減少;而我國人口眾多,土地從某種意義來說一直是一種“稀缺資源”。因此這兩者間存在著矛盾。1.2.2我國農村現狀。首先,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劇,洪澇旱澇頻頻發生。其次,農村耕地面積急劇下降,大量耕地被開發,用于工業和住宅建設,農民失去土地只能外出謀生,從而造成良田荒蕪,農村人口流失。而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同樣突出,二元結構阻礙了農村人口流動,農民進城難,子女教育問題也日漸凸顯。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偏低,就業困難,農村難以維持良性發展[3]。1.2.3我國農民現狀。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只能從事一些以簡單勞動為主的工作,又沒有固定住所,收入遠低于城鎮居民。同時農村的醫療條件和社會保障方面仍存在諸多欠缺,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交通不便,教育條件和醫療條件都較低,農民得不到社會保障,且值得注意的是,精準扶貧仍沒有惠及所有農民,很多農民仍然處在貧困之中。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的當務之急。目前,我國已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和解決有關農民的社會問題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本文以政策性農保為切入點,將農業大省江西作為調查對象,提出了以推廣及發展農業保險為途徑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的可行性建議。

2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提出的背景

2.1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性。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對于我國各方面的發展均有重大意義。但在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中存在著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影響農產品的產量、農戶的收入等各項指標,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4]。作為高效轉移風險的金融工具,農業保險沒辦法抵御不可抗力因素,但是在之后的農業恢復及消除后續影響階段卻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力度在抵御農業不可抗風險、穩定農業生產、保護農戶利益等方面都有著深遠意義。2.2我國基本國情對“三農問題”發展提出挑戰。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支撐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農業受災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我國均有超過70%的農田受到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這些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元,直接影響了農戶來年再生產時的生產規模和投入力度。因此,每年全國的糧食產量能不能得到宏觀的保證,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我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的情況下,2015年公布的經濟工作首要任務便是確定國家糧食安全總戰略。此外,我國人口基數不斷增加,也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對于鞏固經濟平穩發展具有很大的助推力。相反地,若糧食安全沒有得到保障,那么我國經濟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我國其他戰略的實現也失去了最大的助推力[5]。2.3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需要政策性的助推力。黨的報告明確表示,我國從2020年到2050年將分兩步走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國家現代化需要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和支撐力。當前環境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內外部環境都十分復雜,部分農產品出現供求兩端的失衡、農業競爭力不強、發展方式粗獷等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其發展受到了諸多因素的阻礙,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各方面訴求,這兩者關系的不協調會減緩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的速度,同時也極大地影響著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因此,我國必定需要逐漸提高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重視程度。

3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現狀及分析—以江西省為例

江西省是一個農業占比較大的欠發達省份,同時也是一個受自然災害影響較為嚴重的省份,每年都因水旱災害、病害蟲害、雨雪冰凍等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這已成為制約全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因素。在2009年,江西省出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總體方案,經過10年的發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同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宣傳渠道、農業保險機構體制、險種設置、農民保險意識等方面仍有著一定的缺陷,這幾方面的缺陷共同促成了“供求雙冷”現象的產生。3.1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少,道德風險高。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很多省份的農業保險覆蓋面已經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擴展,各地的特色產業也開始發展起來,針對特色產業的農業保險產品層出不窮,對促進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多數地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多達20種以上,有的地區除了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外,還把蘋果、核桃、大棗、花椒、獼猴桃、仔豬、種公豬、奶山羊、農房、森林等都列入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范圍。相比之下,江西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在最開始的能繁母豬、奶牛、林木3個險種的基礎上,僅增加了水稻、棉花、油料作物、柑橘、育肥豬、花生這6個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險種依舊比較單一,目前主要還是圍繞水稻、油料作物等糧食作物的“成本”保險,體現地方特色的險種也只有柑橘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業性質保險公司的目標,但是由于少量的農業保險產品匹配著高運營成本、高索賠率等風險,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能力不足以提供農業保險產品,這是江西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種類單一的主要原因。同時,無論是哪類保險,都存在著現道德風險。由于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購買農業保險后,部分農民會通過不作為的方式,減少或根本不實施防災減災的措施,任憑減產或絕收的情況出現,甚至故意制造災害來騙保,將風險轉移到了保險公司身上,導致理賠率大大提高,超過保險公司所能承受的金額。以上因素均提高了保險公司進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市場的門檻,最終導致有效供給不足的局面。3.2農民投保意愿低,投保意識薄弱。對于江西省這樣一個農業大省來說,農業保險本應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目前的實際情況卻是有效需求不足。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江西省,我國農民在農保投保方面積極性普遍較低,并且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缺乏應有的認識,同時對保險機構缺少信任。為了研究江西省農民對農保投保不積極的問題,我們在江西省幾個縣市進行了走訪調研。問卷數據顯示,大部分農民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甚至有農民完全沒聽說過政策性農業保險。即使是聽說過的農民,也都普遍具有僥幸心理,認為災難一般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還有部分農民只從事小規模種植養殖,遇到了災害也不會有太多損失。相較之下,保險成本就顯得過高了,賠付金額也無法覆蓋自身的損失。也就是說,小的經營規模使農民對收益預期較低,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導致農民們的需求意愿不足。除此之外,我們通過調查發現,以往在發生災害時,我國政府常常會給予受災農民直接的農業補貼,這導致農民在防災減災上產生了某種程度的“惰性”。部分農民認為,若自主投保,不僅會損失保險費,保險賠償還可能會比政府的救濟金低,或者因為投保而得不到政府的救濟。這同樣是農民需求意愿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6]。同時,從保障水平的角度來說,與部分地區的保障水平相比,江西省的農業保險的保障程度較低。江西省的能繁母豬、奶牛、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的農保賠付金額大致分別為每單位1000元、2000元、200元、200元、150元、300元。而其他省市相應的農保賠付金額幾乎為江西省的兩倍。近年來,物價一直保持著上漲的趨勢,農業生產成本也逐年增高,若農民遇到災害,在保費水平穩定的情況下農民的損失就更加得不到彌補,這實際上進一步降低了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農民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自然得不到提升。3.3政府宣傳力度小,宣傳方式單一。農民投保意愿低,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單一。江西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已經實施了10年,但某些縣市的政府并未按照文件認真貫徹和宣傳,各級政府傳達不到位,導致農民對政策性農業保險依舊不是很了解,分不清政策性農業保險與其他保險的區別。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許多農戶都是通過政府下發的文件或者親朋好友的口述才了解到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此外,大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有限,無法對文件進行充分解讀,致使政策性農業保險缺失了民眾基礎,很多農民僅僅知道有這樣一類保險存在,卻不知道“政策性”具體為何意,這直接影響了政策的運行效果,使當地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舉步維艱。

查看全文

新農保推進難點問題

一、引言

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事業的探索已達二十余年.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曾選取五省市的部分地區進行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其中除山東、江蘇、上海、廣東為相對發達地區之外.河北省亦在試點省份之列。然而,舊有的1991年《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在實踐中歷經波折Ⅲ.因受多重客觀因素影響幾度在部分省市中斷或者停辦.其制度生命力幾近枯竭。另一方面.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5億.而農村老年人口占到老年總人口的70%t2J并且隨著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青壯年流入城鎮.農村老齡人口撫養比正在以超常規的速度逐年遞增。鑒于發展我國農村養老保障事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指示從2009年開始在各省、自治區10%的縣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通過試點。逐步推廣,在2020年之前,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河北省政府依照中央精神.于當年11月下達了開展本地新農保試點的相關文件.并確定了l8個縣(市)為首批試點,2010年10月確定了第二批19個試點縣通過37個試點縣(市)的政策實施.2010年2月全省登記參保總人數為175.1萬.實際參保率達到51.2%。在首批試點地區中。開始領取養老金待遇的農村老年人口達58.8萬.實現發放率75.9%。9月底.農村居民參保率上升至92.27%,基金累計結余突破12億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有83.59萬領取到了新農保養老金.基本實現了制度在試點區域的全覆蓋[31。至今.新農保已涉及農業人口1251.73萬人.占河北省農業總人El的25.24%.其中60周歲以上農業人口156.95萬人.占河北省6o周歲以上農業人口的23.98%.整體覆蓋面超過了24%的全國平均水平基于試圖進一步檢視和破解新農保試點運行中的現實問題及主要難點.筆者于2011年3月先后對河北省棗強縣、懷安縣、武安縣、唐海縣、邯鄲縣、大廠縣等第一批試點縣與廣陽縣、冀縣、萬全縣和獻縣4個第二批試點縣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這些試點縣(市)如果按照財政收人進行分級,遷安市、遵化市、武安縣、涉縣、邯鄲縣和唐海縣在總體37個試點縣(市)中的經濟發展水平屬于上等,肅寧縣、懷安縣、獻縣、大廠縣和冀州居中等,萬全縣、廣陽縣和棗強縣居下等水平,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試點調研.共發放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198份,有效回收率為94.28%繼取消農業稅、農業直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民生措施之后。新農保成為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對于逐步改變農民養老方式、擴大內需、縮小城鄉差距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正是在對河北省新農保試點縣(市)進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從制度內容的普及度、制度吸引力、制度執行力和制度公信力等多視角綜合分析試點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問題.提出旨在優化制度設計和提升可持續性的若干對策建議.從而為促進新農保制度的良性發展提供理性決策。

二、新農保試點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分析

1.制度內容普及度較低河北省新農保政策實施以來.民眾對新農保的理解認識程度依然不足。調查發現.對新農保非常了解的人群只占2.02%(4人).了解較少卻占到了43.94%,而了解較少和一點不了解者超過54%。對于養老方式選擇而言.希望社會籌資由子女照顧自己的人占63.13%.這一結果反映出農村居民的思想依然比較傳統,偏重家庭養老的保守觀念.對于完全的社會養老尚存顧慮。但是,隨著社會的工業化、城市化、家庭結構和家庭規模的急劇變化.昔日家庭養老的保障功能正在日漸衰減.制度化養老已是大勢所趨。

2.制度吸引力相對不足接受訪談的群眾中.有78.28%的人參加了新農保。而45歲以下調查對象共56人.其中未參保24人,參保率為57.2%.低于整體參保率水平21個百分點以上。同時,前者與45歲以上的群體相比(共計142人,未參保l9人),其未參保率遠高于后者相應水平,二者相差超過29個百分點通過深入訪談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新農保“自愿參保”的原則缺乏制度剛性的強制約束力:二是由于多數農民收入渠道狹窄且水平較低.其納費負擔能力受到相應制約:三是青年農民廣泛認為領取養老待遇的等待期超過l5年有些過長.政策改革的不確定性與非穩定性增加了他們的顧慮.同時也弱化了參保動機。

3.制度執行力急需改善調研結果顯示.未參保人員中有年輕農民24人、45歲以上人群19人.共計43人。未參保原因可細分為八類:有18.60%的受訪者表示“沒聽說過新農保政策”,占2.33%的人群“錯過了繳費時間”.選擇“由子女負責養老”的有9.30%.還有6人反映“不在參保范圍”.12人認為“自己還年輕”.4人表示“養老金太少無法養老”.7人選擇“參加了其他養老保險.不用參加新農保”,其余反映“交不起費”。其中.前三項原因都與政府宣傳和經辦工作有關。占未參保原因的30.2%。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農保制度的長遠發展與服務經辦能力緊密關聯.前者有賴于后者的潛在推動力.后者是前者的強勁加速器。總而言之.進一步強化新農保經辦服務能力已時不我待。理應成為制度后續改革中給予積極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

查看全文

農保科工作計劃

2013年,農保科將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市局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下,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承先啟后,務實重干,力爭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農保科今年的工作要點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全力做好城鄉居保工作,提升經辦管理服務水平。

城鄉居保的全稱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主要由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兩部分構成。該項工作是國家為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解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老有所養而建立的一項保險制度。全年計劃為:

1、4月底前完成對城鄉居保個人繳費的全年收繳工作。

針對城鄉居保的參保對象普遍為城鄉基層群眾的特殊性,計劃在3、4月份,采用百姓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懸掛橫幅、印發宣傳材料、召開社區或村民會議等,向基層群眾廣泛宣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做到使這項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今年4月底前,力爭完成全年征繳任務。做到兩個達標或超額完成:參保率達到96%以上,力爭超出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繳費額度超過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

2、做好參保人的退休、退保及“死亡清理”工作。

查看全文

農保局半年情況匯報

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局認真落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各項政策,通過廣泛宣傳,開展培訓指導,加強協調處理,強化督促檢查等措施,緊張有序、積極穩妥地推進了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各項工作,現將2012年1-6月份工作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及基金收支情況

1、任務完成情況:2012年1-6月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完成上級下達指標任務數(含待遇發放人員)共計109676人,參保率為92%。其中16-59周歲參保繳費人數為87559人,繳費金額共計1023.79萬元。60周歲以上待遇發放22117人,累計發放金額為759.36萬元。

2、基金收支情況:截止2012年6月我市中央基礎養老金補助收入1967萬元,省級個人繳費補助收入350萬元,市本級財政補助收入64萬元。養老金累計發放759.36萬元(其中基礎養老金757614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7504.96元)。截止6月30日,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5097.32萬元。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全面完成2011年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信息采集工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是全省“金保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各級經辦機構的共同努力,我市2011年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數據采集人數共完成115888人。其中采集16-59周歲繳費參保人數為91884人(城鎮居民4105人,新型農村87779),60周歲以上待遇發放人數為24004人(城鎮居民4372人,新型農村19632人)。全市已參保繳費無法導入共計39人(含重復參保繳費無法導入38人,身份證有誤無法導入1人)。已按照省廳要求在5月20日全面完成任務,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查看全文

農保理賠現場會講話文稿

各位領導、同志們尊敬的市長:

首先。代表全縣廣大參保農戶,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各位領導到縣檢查指導工作、舉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兌現現場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按照會議安排,就縣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工作匯報如下。

一、受災理賠基本情況

縣西傍北靠八公山。全縣國土面積2968平方公里。擁有農業人口118萬,轄25個鄉鎮、279個村(街道)總人口134萬。縣是農業大縣。耕地176萬畝。縣也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旱澇災害頻繁,每年非澇即旱,長期以來農業生產“靠天收”現象嚴重。由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難保障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此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市有關決定、加強糧食基礎產業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糧食“雙35億”工程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化解種田風險,讓農民吃下“定心丸”年秋季,全縣共完成午季作物參保面積138萬畝,其中油菜42.4萬畝,小麥95.6萬畝,占總參保任務的103%

去年入秋后。麥菜遭受嚴重旱凍,縣出現冬春連旱。受災面積達到45萬畝,其中小麥受旱30萬畝,油菜受旱12萬畝。面對嚴重旱情,縣一方面發動群眾迅速行動,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另一方面抽調專業人員查災核災。國元農業保險六安支公司的大力協助下,順利完成油菜旱凍災害查勘核賠工作。據統計,全縣符合理賠政策的油菜旱凍災害絕收面積5.74萬畝,共支付理賠款額745.47萬元。

二、受災理賠主要做法

查看全文

農保局上年工作小結

元月6日召開了全縣2013年城鄉居保啟動大會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下,以創新機制為切入點,以政策宣傳為突破口,以征收保費為主抓手,注重理順體制、強化管理,扎實推進了新農保工作的開展。現將2013年上半年工作情況小結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深入宣傳發動,高位推進全年各項工作。一是抓動員。元月6日和3月21日召開城鄉居保啟動大會和調度會,對今年各項工作進行了動員和部署,并下達了各項目標任務。同時,定期了召開鄉鎮勞保所長會議,緊鑼密鼓地布置和調度各項工作,為今年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二是抓宣傳。結合“三送”工作上門入戶抓好宣傳、咨詢服務,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充分調動群眾參保的積極性。還通過廣播、網絡、墻報、標語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濃厚參保氛圍。

(二)強化保費征收,續保擴面率全面提升。把續保擴面工作作為推進城鄉居保的重點來抓,鼓勵引導城鄉居民早參保、長期參保、高標準參保,促使符合參保條件、有參保意愿的城鄉居民應保盡保。截止目前,全縣參保人數達25萬人,參保覆蓋率達85%,收取保費3289萬元,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100.6%。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保費征收任務,為下半年抓好相關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創新工作機制,全力抓好社保卡發放工作。社保卡建設作為今年新啟動的一項工作,我局強化措施全力抓好社保卡發放工作。一是強化培訓。3月20日至21日召開了社保卡發放業務培訓會,組織鎮、村兩級經辦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從業務上保障社保卡發放順利進行。二是強化宣傳。通過以會代訓,利用宣傳欄、網絡媒體、上門入戶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大勢宣傳,確保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調動了群眾參保的積極性。2013年我縣社保卡發放任務數為254027張,截止目前已發放225191張,完成應發卡任務的100%,剩余的28836張還在省庫。

(四)加大工作力度,確保2012年繳費信息錄入工作如期完成。為確保按時完成2012年繳費信息的錄入工作,從今年2月份起至5月份,我局組織經辦人員加班加點,分工協作,按照核票、制作、導入系統的流程做好各項工作,對2012年約4500本票據逐本與各鄉鎮、各村的參保信息、開票金額與上繳資金進行認真核對,并通過收據與電腦數據核對、銀行存款總額核對、縣與鄉鎮核對,確保業務落實與財務上解一致,順利完成了2012年繳費信息錄入共,為2013年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查看全文

市長在農保部署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業保險工作會議是市政府決定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農業保險工作視頻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全市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經驗,安排部署今年試點工作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措施,推進全市農業保險工作健康有序向前發展。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總結試點經驗,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做好全市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較全省其它地區開展的較早。2011年,省、市政府在舒蘭、樺甸兩市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2007年,我市5個縣(市)全部開展農業保險試點。三年來,全市種植業參保面積達39.34萬公頃,其中玉米26.82萬公頃,水稻8.7萬公頃,大豆3.82萬公頃。參保農戶近50萬戶次,占農村總戶數的45.2%,保費總金額達11662萬元,為參保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26億元。按照《條款》規定的保險責任,經省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復勘確定,全市共獲得賠款6168萬元,是農民自籌保費的2.4倍。同時,全市還有效地開展了能繁母豬和奶牛等養殖業保險。總體來看,各縣(市)區政府和農業、牧業等代辦部門對農業保險工作比較重視,保險各經辦機構積極主動、密切配合,在承保、現場查勘、理賠等環節均按照省領導小組的要求開展工作,切實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我市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農民參保意識較弱。有的農民對農業保險的意義、作用及保險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對農業保險是降低農業風險、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徑缺乏應有的認識。二是農業保險業務風險大、責任范圍難界定。農業受自然界影響因素比較大,如洪澇、干旱、風雹災害等每年都在一定范圍內發生,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賠付率也很高。從目前農業保險理賠案件中反映的問題看,受災方與賠償方在損失范圍、損失程度上很難達成一致意見,特別是農業的災害損失程度界定比較難。三是農業保險法律不完善。我國農業保險體系缺乏立法支持,至今尚無一套完整的法律對種植業甚至整個農業保險的運作及國家扶持政策做出明確規定。由于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政府在農業保險中的職能和作用,致使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的隨意性很大。四是地方財政補貼存在一定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各保險公司一定要站在服務“三農”的高度,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密切合作,把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惠農利農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三年來的試點實踐證明,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發展農業保險,有利于發揮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降低農業風險隱患,分擔政府部門在防災、救災方面的負荷,輔助政府部門做好農村的風險管理;有利于農民在市場機制下防范、轉移和分散農業生產中的災害風險,有效保障在受災之年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穩定,消除農民的后顧之憂;有利于調動農民增加農業投入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新技術的推廣,提高我市農產品的競爭力;有利于豐富農村金融產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防范農村金融風險,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是金融支農的具體舉措和機制創新。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發展農業保險在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對農業保險工作的領導,切實增強做好農業保險工作的責任感和主動性,促進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查看全文

政策性農保建議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若干意見》(政發〔2009〕26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確保災后生產能力恢復為出發點,以保大災、保大戶、保主要品種為重點,深入貫徹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總戰略,堅持政府推動、農戶自愿、市場運作,按照廣覆蓋、多品種、高標準的要求,采取共保經營為主、互保合作為輔的運作方式,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到年底,力爭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品種大戶參保率達到60%以上,并通過3至5年的努力逐步達到70%以上,為我市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有力保障。

二、保險品種

在做好水稻、能繁母豬、奶牛、油菜、公益林等必保品種和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樹、林木、生豬、雞、鴨、鵝、淡水魚等選保品種參保工作的基礎上,鼓勵各地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和抗風險需要,探索開辦特色保險品種。

三、保費補貼

查看全文

縣新農保與醫保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到目前為止,我縣參加新農保113400人,征繳新農保基金1226.3萬元,參保率達90.1%,發放養老金人數18200人,發放金額600.6萬元,發放率達94.7%。2010年,全縣參加城鎮職工醫保13110人,征繳基金2062.6萬元,住院統籌支付1012.71萬元,統籌基金使用率87.3%;參加城鎮居民醫保23000人,征繳基金409.4萬元,住院統籌支付291.98萬元。統籌基金使用率85.2%;參加新農合212420人,征繳基金3186.3萬元,住院統籌支出2598.69萬元,資金使用率90.62%;大病醫療救助對象1862人次,支付醫藥費806.7萬元,次人均救助4332元。

二、主要做法

(一)新農保工作

1、加強領導,高位推動。我縣經國務院批準,被列為全國第二批新農保試點縣以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為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一是健全了組織機構,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副組長的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人社局。整合機構職能,將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公室更名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局,為副科級事業單位建制,定編7人,充分利用縣社保局對社會養老保險事業業務熟、信息基礎好的優勢,將其職能從民政局劃轉到社保局管理,與社保局合署辦公,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信息共建。二是落實了目標責任,制定了《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2012年要完成參保率90%以上的目標。將新農保試點工作納入各鄉鎮“民生工程”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實行“一票否決”。三是充實了工作隊伍,從縣民政局劃轉了兩名農保工作人員,并從縣有關單位選調4名文化程度高、業務能力強、年齡在35歲以下的工作人員充實到縣農保局。各鄉鎮也配備了2名以上農保工作人員,全縣157個行政村都配備了一名農保協管員,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農保工作經辦網絡。四是加強了基礎設施配置,縣政府要求縣財政撥付開辦工作經費10萬元,用于縣農保局新農保試點工作購置辦公設備、印制表格等。至此,實現了“機構、人員、責任、經費”四個到位,為推動新農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精心組織,措施到位。一是深入調查,摸清底數。組織新農保工作組進村入戶,通過印發調查摸底表、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全面了解農民群眾對參加新農保的意愿,充分掌握參保人員的基本情況,采集好參保對象基本信息,為建立個人賬戶奠定基礎。二是廣泛宣傳動員,把宣傳工作當作推進新農保的基礎性工作抓實抓好。。召開了由縣、鄉(鎮)、村三級干部參加的全縣新農保試點工作動員大會,對新農保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鄉鎮也及時召開了動員會議。加強新聞媒體宣傳,在縣電視臺開辟了“新農保政策解答”專題,利用農民回鄉過春節的有利時機,在縣電視臺連續播出。印發資料宣傳,先后印發了《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新農保養老金預測表》等宣傳資料10萬余份發到全縣各家各戶,并在縣城街道懸掛新農保宣傳標語,印發新農保工作簡報。以養老金發放儀式為契機進行宣傳,先后在、、、、、等鄉鎮舉行了養老金集中發放儀式。三是加強業務培訓,為提高新農保經辦水平,縣農保局對鄉鎮農保所工作人員以及村協管員組織兩次業務知識專題培訓,奠定業務基礎。四是加強工作調度,縣政府組織三個工作督導組,分片督導各鄉鎮新農保進度,并進行通報,對措施不力、落實不到位、工作進度緩慢的鄉鎮予以通報批評,促進了新農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查看全文

完善新農保體現國民待遇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前新農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新農保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解決新農保險財務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實行個人賬戶儲蓄積累式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保財務管理工作內容包括、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收繳與支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要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相關政策老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保值與增值達不到預期目標、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放管理不規范、借支基金弊端大、加強基金管理,探索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實現農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農保發放流程,實現新農保與舊農保的順利銜接、杜絕借支基金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作為一種正在推行中的保障制度,財務管理工作是其重要方面。本文從建立該項制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現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著重就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作相應的探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政府的一項重要社會政策,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農民享有國民待遇的體現。

【論文關鍵詞】新農保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新農保是以自愿為前提,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的原則,實行個人賬戶儲蓄積累式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我國于1991年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正式列入了社會保險基金的范圍,1992年開始啟動,農保是社會保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農保運行近二十年來,集體補助所占得比例非常少,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也基本是一句空話,至使農保發展比起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非常落后的,它已不能滿足中國農村養老的需要。

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開展新農保試點,決定2009年在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新農保制度的基本原則為“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新農保規定年滿16周歲、不是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農保。年滿60周歲、符合相關條件的參保農民可領取基本養老金。目前新農保管理工作的試點工作已經開始,本文作者有幸在試點區參與了新農保啟動工作,發現其財務管理工作并沒有變化,仍實行原來的財務制度,只是將新農保所收基金單獨存放,以此與舊農保區別。

一、當前新農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