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00:00: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生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生問題

民生問題研究論文

一、民生和民生問題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辭海》中對于“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話語語境中滲透著一種大眾情懷。古人云:“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縱觀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凡百姓安居樂業,則天下太平;凡民不聊生,必社會動蕩。

民生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這四大問題都是民生的基本問題。民生問題就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是一脈相承的。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關注人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把發展的目的真正體現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只有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切實關注和解決他們關心的實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民生思想的分析

重視民生問題是馬克思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的哲學相比,它是最科學、最關注人的。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人道主義始終是資本主義的重要武器,是與唯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與之相對的,在馬克思主義之前的舊唯物主義忽視人、漠視人甚至敵視人,即便在自稱為人道主義者的費爾巴哈那里,所看到的也只是抽象的人,是理想化的愛與友情。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中,最關注的就是人的發展,最關注的就是人的生活,最關心的就是人的利益。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是必須能夠生活,而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歷史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中的展開。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那種脫離了人的活動和社會歷史、與人無關的物或自然,是不存在的。與舊唯物主義不同的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不是從“抽象物質”出發,而是從人的存在方式——實踐出發,揭示人的社會屬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樣,馬克思便把哲學的聚焦點從整個世界轉向人類世界,從宇宙本體轉向人的生存狀態,從而使哲學主題發生了根本轉換。因此,馬克思哲學抓住了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實踐,并從這一根本出發,形成一個思維整體。

查看全文

改善民生問題征文

今年3月8日,總書記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加快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6月7日,國務院同意**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中央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重大戰略舉措。選擇**作為試驗區,是中央對**黨委政府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體現了中央對**人民的殷切關懷。全市人民,歡欣鼓舞,信心十足,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眾志成城,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中央交給全市人民的光榮任務。

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是要通過改革,建立起統籌城鄉的制度體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模式。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解決民生問題。因此,建立統籌城鄉的制度體系的核心也要徹底解決民生問題,這是統籌城鄉的根本目的。

所謂民生問題,就是與國民的生計和生活有關的問題,具體內容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民生問題的多發期、高發期。民生問題是這個時期面臨的重大而又關鍵的問題,民生問題與國家的興旺和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社會發展得越快,民生問題向縱深發展得就越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生現狀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并不意味著舊有的民生問題已經得到全面解決,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新的民生問題正以全新的姿態日漸突出。如果不重視日益突出的民生問題并切實加以解決,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就會受到影響,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只有代表民意,傾聽民聲,關注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的黨和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社會才能長治久安,社會才可能和諧。針對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明確提出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適時出臺了一系列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和措施,內容涉及養老、社保、就業、教育、農村和農民等方面,這些政策和措施,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的科學發展觀。因此,抓住民生問題,積極化解和應對民生問題,也就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抓住了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市群眾最為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涉及教育、就業、社保、醫療等方面。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就不能說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成功的。改革只是手段,增加財富積累、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需求,才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目的和追求。為此,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和中央交辦的大事,緊緊抓住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機遇,創新制度,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實破解民生問題。

解決民生問題,必須推進制度建設和創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破解民生難題,切實推進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設和創新,對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免費義務教育、城鄉合作醫療、城鄉社會養老保障,以及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要通過地方立法或出臺政府規章的方式,使其制度化、法制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解決民生問題,必須深化改革。改革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解決民生問題和讓人民幸福快樂的根本途徑。**在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順應黨心和民心,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其核心就是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改革。重點是深化改革就業、分配、醫療、戶籍、養老等方面的現行制度,讓人民群眾滿意,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動力。

查看全文

兩會民生問題報告

敬愛的黨組織:

認真聆聽了總理作的政府工作演講,最近幾天里。各位代表委員的議案,其中大都提出了民生的各種議案。相關部委對代表委員民生建議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保證性住房用地: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表示,供應計劃本月內編制完成,月底前公布;遏制房價上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表示,時刻準備出臺下一步樓市調控政策;公立醫院改革: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探索上下聯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解決“入園難”財政部表示,今年中央財政投入30億元;每年3月的這個時候,中國的兩會時間”總是萬眾矚目中開啟—這里發生了什么,和老百姓有什么關系,為百姓解決哪些問題…民生視角看兩會,兩會更具不同尋常的看點。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演講中提出,必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證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并對以改善民生為支點的社會建設作出了明確安排。

改善民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質要求。民生所指,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質屬性。民心所向,國運所系。黨的十七大演講把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單獨列篇,用相當多的篇幅論述改善民生問題,飽含愛民情懷,彰顯執政為民理念,黨的歷史,第一次,也是這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演講的顯著特征,以次為標志,每年的兩會代表都在提出了力求改善民生的提案。充分說明黨中央對民生問題的認識達到新高度,充分體現我黨足一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黨。

也是共事經濟社會發展效果的基本條件。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講,作為研究生的就業是賴以生存、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手段。就業關系到勞動力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結合,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就業關系到億萬勞動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新時期的研究生,作為國家的相對高級的知識分子的就業就事管社會,家庭的大局。大學生就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高等教育健康發展。黨的十七大演講指出,黨章網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這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地方黨委、政肘更是責無旁貸。要大力發展經濟,努力增加就業崗位,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各種就業指導服務活動.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供求信息網絡。積極協助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給予最低生活保證或臨時救助積極鼓勵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為到基層守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有針沖比的服務,發明良好條件。

鍛煉自身能力,作為研究生的也要注意加強自身素質。為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做好準備!為祖國人民早日作貢獻!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查看全文

民生問題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再一次向全省發出了解放思想動員令,這是新一屆省委順應時代潮流,推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更為我們實現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經過30年的發展,我省民政事業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當前,我們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抓住發展機遇加快發展各項民政事業,還是應對挑戰實現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都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只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關于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新決策、新部署上來,把力量凝聚到服務和保障好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和優撫群體基本生活和各項權益上來,才算是抓住了解放思想的本質核心。具體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必須在革新思維觀念上下功夫,理清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思路。目前,我們思維觀念不新集中表現在“四個習慣”上,即執行上級指示時,習慣于領導交辦什么就做什么,缺乏主觀能動性;落實工作時,習慣于一線平推,缺乏攻堅破難的毅力;指導工作時,習慣于在具體事務上陷得太深,缺乏理性思考、宏觀把握;評估工作時,習慣于就事論事,看單項成績,缺乏對綜合效益的提煉總結。為此,一是要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出擊。新形勢賦予了我們民政很多新職能,新情況要求我們必須前瞻未來,主動思考、超前謀劃。比如,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我們就應積極思考應急預案該如何修訂完善,救災基礎設施建設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如何整合資源、發揮社會整體功效;再比如,隨著城鄉低保制度的逐步完善,低保邊緣群體的困難該怎么解決,等等。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主動研究,潛心探索。二是要變單純務實為務實與務虛相結合。作為省廳一級的機關,更多的責任在于確定方向、明確目標,制定政策、把關定向,檢查指導、發現糾正問題,而不是在細枝末節上下功夫、花力氣。一個優秀的領導干部也會實干,但應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思考問題上。三是要變平均用力為集中財智攻堅破難。從目前情況看,要著力解決制約民政事業發展的三種問題。第一是多年積累的根本問題,這也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主陣地。比如,基層無人、無設施、無錢辦事問題,政策不配套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解放思想就是舍本逐末,但我們應該看到這些問題既需要用先進的思想觀念引領創新實踐,還需要用階段性成果來強化認識鼓舞信心,既不能避重就輕搞應景做秀,也不能急功近利搞催生速成。第二種是影響發展的瓶頸問題,這是解放思想的大舞臺。比如,農村低保對象危房的改造、低保邊緣群體的救助、城市三無對象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克服平均主義、按部就班的機械認識,樹立“發展需要突出重點,重點突破引領發展”的思想。第三種是常規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是解放思想的最經常性的現實課題。比如,低保對象的家庭收入核算、低保動態管理問題,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全局問題,但也必須重視。

二、解放思想必須在改進工作方式上有作為,拓寬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路徑。民政工作具有無序性、多元性、社會化的特點,民政工作中最不可取的方法是:“婆婆”管得太多,“媳婦”放不開手腳。為此,一是要樹立統籌兼顧的思想,確立全面發展的理念。民政部門是政府應對社會問題、解決社會矛盾的應急部門,這就要求我們隨時根據變化了的實際及時調整思維,改進工作方式,扎實完成好急難險重任務。同時,我們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有明確的業務和職責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按照“圍繞中心工作、遵循全局要求、依據客觀實際、突出自身特點、有效發揮作用”的原則,牢固確立“一盤棋”的思想,防止和克服“只抓一點、不及其余”的傾向,做到既抓中心又帶全盤,不能顧此失彼,單項冒尖,確保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整體提高。二是要樹立統籌協調的思想,確立聯系互動的理念。各項民政業務雖然具有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的特征,但彼此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因此,對內協調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做到時時處處謀大局、想整體,擺正本職工作在大局中的位置,不斷強化統一號令、協調一致,共謀發展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顧全大局,自覺做到當“主角”不忘協調共事,作“配角”積極盡職盡責,甘作民政事業發展鏈條上的“螺絲釘”。對外協調,要以開放的、合作的、包容的理念,積極主動的姿態,密切與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地取得支持理解配合。三是要克服大包大攬的思想,防止越俎代庖的傾向。當前,在抓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竿子插到底”的現象,管了一些不該管、管不好的事情,事無巨細,導致基層出現“你不放心、我不用心,你不放手、我不動手”的傾向,弱化了基層的功能,影響了基層積極性的發揮。糾正這種現象,需要強化按級負責和區分層次抓落實的觀念,大力倡導“統攬不包攬、幫帶不替代、到位不越位”的工作方法,站在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有區別、有重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從不同角度指導基層。

三、解放思想必須在完善體制機制上求突破,搭建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平臺。政策制度既是解放思想的對象,也是解放思想的依據。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按照思想認識的客觀規律,確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基本規范,又要把那些滯后于時展的制度一一清理出來并結合實際逐步完善。只有這樣,思想觀念才能擺脫羈絆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當前,要抓好三項制度的建設。一是建立實績考核評價體系。強衛書記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要以實干論英雄,做到誰不干事誰讓位、誰干不成事誰下臺。要把省委的指示落到實處,就必須建立包括工作績效、工作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效益、群眾滿意度為主要內容的考核體系,形成靠實績進步,靠素質立身的良好環境。二是建立獎懲激勵機制。獎懲激勵機制缺失,帶來的嚴重影響,突出表面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挫傷了埋頭苦干者的工作積極性;另一個就是求穩怕冒,爭中游。因而,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三是建立督促檢查制度。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決策,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貫徹落實和嚴格執行,那也只能是廢紙一張,廢話一片。因此,必須把加強督促檢查狠抓落實作為一種水平來提高、作為一種品格來塑造、作為一種政績來看待。

四、解放思想必須在培育敢闖敢試的勇氣和膽識上見成效,凝聚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勇氣與才智。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無論干什么事,都要有一股闖勁,有一種‘冒險’精神,沒有一股氣啊勁啊,就闖不出一條新路、干不出一番新事業。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要闖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功之路。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倡導敢闖敢試的精神,堅決擯棄四平八穩的思想,始終保持一種奮發向上的進取意識和旺盛的斗志,做到在其位,思其責,謀其政。提倡具有“闖”的精神,并不是盲目亂闖,而是要仰仗科學思維,跳出本本的束縛、打破框框桎梏、殺出一條科學發展之路。要做到闖,就必須具有敢闖敢試的膽量和廣博科學的見識。形成闖的氛圍,作為一級組織一定要鼓勵、愛護、重用為發展民政事業敢闖敢干、敢于承擔責任的干部,對他們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失誤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體諒和幫助;同時也要對怕擔責任、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敢干事、干不成事、耽誤事的人給予嚴厲的懲處;一定要盡心盡力營造有利于解放思想、鼓勵敢干事、干成事的環境;一定要盡職盡責為想干事的創造條件,為能干事的提供舞臺,為干成事的爭取地位。

查看全文

農村民生問題報道分析論文

一、觀念有更新報道有創新

首先,是端正對民生問題的態度。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受媒體多元化的沖擊,一些媒體為適應市場需求,在確立辦報導向時,認為報紙的市場在于城市與經濟商業部門,農村中看報紙的人比較少,廣告來源也很少,所以,對農村民生工程問題報道流于形式。因此,農村中民生問題的熱點、難點等都無法及時、準確地反映出來。

其次,是克服在農村民生報道上的誤區。有的媒體只是停留于一般的圖解各級黨委有關民生問題的方針、政策,寫一些地方為農民修路、建房的經驗,就算達到預期目標了。報道中出現了“三多、三少”現象:會議的決議、指示多,農民的意見、聲音少;走過場與流通于形式的東西多,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少;單純的經驗多,反映特點的指導少等。出現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對農村民生工程問題報道的觀念、態度沒有確定好。第一線記者泡在農村采訪的也很少,即使跑在農村的也較少找準民生問題報道的主體到底在哪里。

如何及時、準確、深刻地報道黨和政府關于建設民生工程問題的重大方針、政策,這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應盡的重要責任。只有真正把目光投向最廣闊的農村、最廣大的農民。了解他們的困難、情緒、熱點、經驗和呼聲,結合實際解讀好、宣傳好黨對建設民生工程的政策,才能當好廣大農民的代言人和民生建設工程發展變化的記錄人。

海南日報在報道民生工程中,十分注意更新觀念,創新報道。不僅設立了相關的民生版面,又相對集中一段時間有針對性報道全省農村民生建設工程問題,這些“戰役性”的報道,主題各異,突破口也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把握住了當時的“脈搏”,即克服了過去民生報道表面化、簡單化現象,把民生工程進一步融化到如何幫助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如何闖市場,如何實現增收等,反響很大。跑農村一線的記者,觀念更新,還就農村民生中涉及到農村中有關基層組織建設問題,分配不公問題、土地問題、村務公開問題、社區建設問題、發展后勁問題等納入民生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取得比較顯著的社會效果。

二、既要“熱臉面”又要“冷屁股”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研究論文

【摘要】今年的兩會,民生問題越來越得到全國城鄉居民的廣泛關注,老百姓對黨的政策更加關心,得到實惠的中國老百姓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加擁護。我們結合這次兩會的報道,開展了百姓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調查。

【關鍵詞】兩會民生調查

為了解我地區城鄉居民對全國十一大二次全會有關民生問題的關注程度,我們走訪了**、**、**、**、**等鄉鎮城區有關街道的40戶農戶和20戶城市居民。調查結果表明:今年的兩會精神深入人心,群眾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改善民生方面的問題關注度達到100.00%。

一、基本情況

被訪問的農戶,從性別上看,男性占71.67%,女性占28.33%;從年齡上看,18-29歲的占6.67%,30-40歲的占28.33%,41-50歲的占35.00%,51-60歲的占20.00%,61歲及以上的占10.00%;從文化程度上看,小學及以下占26.67%,初中占50.00%,高中占20.00%,大專及以上占3.33%;從職業看,農業占85.00%,非農業占15.00%;從家庭月總收入看,1000元以下的占45.00%,1000-2000元的占41.67%,2000元以上的占13.33%。因此,被調查對象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

查看全文

媒體在解決民生問題論文

[論文關鍵詞]知情權;話語權;公共參與式新聞;民生新聞

[論文內容提要]民生同公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息息相關,媒體可嘗試以“公共參與式新聞”實現民生新聞的實質性突破,在解決民生問題中發揮告知與預警、質疑與監督、代言與反饋、參與與整合等方面的作用,創新公眾參與方式、搭建社會善治平臺。

高度關注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中發揮媒體作用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因為“傳媒的作用對于整個社會轉型的方向及轉型的質量都曾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亟需充分發揮媒體在解決民生問題中的積極作用,以創新公眾參與方式、搭建社會善治平臺,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和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一、民生與公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

民生事關民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其要件在于民眾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用孫中山先生的話來說,即“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曾經有力地證明:饑荒不可能在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度出現,因為饑荒并非食物總體上的缺乏所致,更主要的是由于貧窮地區的特困人群缺乏獲得食物的途徑,而言論自由可以將這些問題曝光。問題一旦曝光,輿論和公眾的壓力將迫使問題得到解決。我國“非典”前期SARS迅速蔓延并導致公眾恐慌,同媒體失語、公眾知情權遭到破壞密切相關。

(一)民生與知情權

查看全文

領導在政協民生問題提案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主要有幾個鮮明特點:一是選題好。大家圍繞教育、食品安全、公共交通、環境保護、新農村建設、民族宗教等幾個方面發言,都是市民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很有實現意義;二是情況了解得清楚,講得透徹;三是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委員們帶著濃厚的感情關注民生,不辭辛勞,深入調研,積極開動腦筋,下了很大功夫,費了很多心血。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希望有關部門和單位會后要向主要負責同志匯報,認真研究、及時辦理落實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把議政會的成果落到實處。下面,我就人民政協如何進一步關注民生,發揮履職為民作用,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充分認識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民生問題,就是人民群眾的生計與生活問題,也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勞動就業、衣食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它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問題向來就是關系國家民族和諧穩定、經濟社會繁榮昌盛的頭等大事。

要充分認識民生問題的重要性。民生問題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馬克思寫《資本論》,立論的基礎就是人首先是要吃飯的。人們必須首先解決衣食住行的基本問題,才能從事其他各種社會活動。社會發展到今天,人不僅要吃飯,還要吃好飯、穿好衣、住好房、開好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資本主義的弊病: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少數私人占有,以及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等等。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規律。為什么現代資本主義“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呢?因為資本主義吸收了、采納了社會主義的合理因素,如增強了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實行了一系列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政策等等,使國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緩解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成功,就在于始終抓住了土地這個億萬農民最關切的民生問題。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也是從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產到戶開始的。當然,現在的民生問題就不只是個農民問題、土地問題了。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關注民生,不但把改善民生明確寫進十七大報告中,而且寫進了新《黨章》,強調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突出了改善民生的重大意義。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民生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民生問題不僅是關乎人民群眾福祉和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同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問題。民生問題不解決,社會就不可能和諧,發展就不可能科學。民生問題已經成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交匯點和落腳點。

查看全文

民生問題心得體會

為響應上級號召,近一段時間,我部按照要求積極組織“學、樹、求”大討論活動,本人積極的參加了學習討論活動。本人通過學習討論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產生了一點想法,認為當前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要著重抓好兩個問題,一是發展經濟,二是解決民生。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個觀點為大家普遍接受,并付諸具體的工作實踐中。然而,在發展的具體思路和方法上可謂是仁者見人,智者見智,方法各異。但是,筆者認為,無論采取怎樣的方法推動經濟發展,仍然要結合實際,按照一定的理論模式,進行具體的工作實踐。眾所周知,對于一個國家和地區來說,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是一個理論層面的話語。我們可以將這一理論層面的東西,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可以這么說,無論是對于一個國家、省、市、縣或者是鄉鎮,都可以這三種方式作為基本的助推經濟發展的方式,都可以圍繞這三個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發展措施,把理論具體化。實際上,現在無論是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增加政府的公共消費,還是進行適當的房地產開發、經營城市,增加居民消費;無論是進行招商引資,引導民間資本的投入力度,還是增加公務員等群體的收入,增加消費;無論是一個國家產品出口,還是一個更小區域的產品外銷,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遵循了這一拉動經濟發展理論。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地域的大小,都可以用投資、消費和出口(產品銷出本地)作為開展經濟工作的理論指導,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方法。

下面談談解決民生的問題。實際上民生問題即是個經濟問題,又是個政治問題,因為其關系到民心的向背。關于民生的具體定義,我未作深入的研究,但是用“關系到群眾基本的生產和生活問題”來解釋,可能不會錯。如果這種解釋能夠成立的話,那么要解決民生問題,除了解決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社保等問題外,還要解決我們認為是小事,而對于個體的家庭來說是天大的事、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問題和干部工作方法問題。為什么要提出這幾個問題呢?因為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對于家庭這一個體來說往往會因經濟上難以承受或是外在因素的影響,放棄法律方面的訴求,近而造成對他人的不滿甚至是對社會的不滿。同時,在實踐中我們也會發現,因代表政府或某個組織的執法、執紀的工作人員的方法不當,行為粗暴,有恃無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群關系的緊張,客觀上影響了民心的向背和社會和諧。

綜上,我們可以說,必須把發展經濟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關鍵點,切莫輕視民生,兩者并重,那么和諧社會定會指日可待。

查看全文

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著力改善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緊迫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氣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對解決民生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用真心、動真情、下真功,努力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堅持科學發展夯實民生基礎

改善民生,歸根結底要靠發展來實現。只有不斷發展,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才能為改善民生提供物質基礎。近年來,四川省經濟社會成就巨大,經濟總量增長了1.4倍,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四川作為欠發達省份的基本省情還沒有根本改變,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等仍然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發展的相對滯后制約著人民生活的改善,目前全省仍有167萬絕對貧困人口,每年就業崗位缺口90多萬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亟待加強。因此,著力改善民生,必須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謀劃民生大計,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針對四川實際,通過調查研究,確立了“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四川”的工作主題。同時,著眼于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夯實民生物質基礎,提出了“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跨越、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目標任務。這“四個跨越”,統籌一、二、三產業,抓住了四川發展的關鍵,是強省之策、富民之舉。當前,全省上下正在認真貫徹落實這些決策部署,科學求實謀發展、聚精會神抓發展、心齊勁足促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實施惠民行動解決民生難題

實施“十大惠民行動”。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重點實施就業促進、最低生活保障等“十大惠民行動”。“十一五”期間,規劃投入財政資金超過千億元,努力辦好群眾急需、群眾受益的實事。“十大惠民行動”,件件關系民生、事事體現民意,關鍵在抓好落實。為此,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層層分解落實責任,使惠民之舉進村入戶,落實到社區、落實到村組、落實到人頭,讓惠民行動成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載體,成為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