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08:49: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急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急診

急診內科死亡病患調研

急診室是患者就診的首要地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出現,急診室的就診人次增加,疾病譜發生改變,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種慢性病,且病情復雜、多變。為進一步了解急診室患者疾病譜的變化及病死率情況,總結急診急救的經驗,分析急救失敗的原因,探討醫院急救的最佳模式,本文對我院急診室經急救無效死亡的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院急診內科共對15876例患者進行急救,將死亡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本次研究,包括院前急救送到急診室呼吸、心跳已停止,經過急救無效而宣布死亡的患者,共計394例,急救成功率為97.5%。其中男274例,女120例,年齡14~96歲,中位年齡56歲。

1.2方法

對394例患者的年齡、性別、死亡年度、就診后存活時間以及死亡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

查看全文

急診專科護士培訓探討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急診科專科護士中選取20名專科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3~45歲,從事急診科護理工作3年至20年,其中主管護師1名、護師16名、護師士3名,學歷為本科者13位,學歷為大專者7位。

1.2方法

1.2.1設計急救模擬演練方案。(1)成立評委小組:由急診科主任、兩名護士長以及急救護理技術組的兩名護理骨干組成評委小組,負責急救模擬演練方案的擬定,進行人員配置,且負責考核評價演練的結果[2]。(2)模擬演練方案:所選取的病例涉及到的疾病均是急診科常見的危重癥,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做好護理記錄,使用規范性語言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1.2.2情景設置。四名護士組成一個搶救小組,其中一人作為搶救組長兼任主治醫生的角色[3]。(1)心源性猝死情景:病房患者突發意識喪失,護士A立即上前判斷意識,呼叫急救小組,同時擺好體位,行胸外按壓。另三名護士攜搶救儀器及用物到場,護士B站于患者頭端,取下床頭,打開氣道,連接氧源,簡易呼吸器控制呼吸,同時作為組長,下達醫囑:“除顫儀監護,建立靜脈通道”;護士D轉至患者左側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護士C推除顫儀至床旁,檢查患者有無起搏器,清理除顫部位皮膚,開機至監護位后,報告B“除顫儀到位”;B下醫囑:“停止按壓,電極板監護”,“心電示波室顫,非同步200J準備,繼續按壓”;護士C涂導電糊,選擇能量,調至除顫位后,報告:“非同步200J準備完畢”;護士B指令:“停止按壓,準備除顫,請所有人離開”;護士C給予除顫,除顫結束,護士B指令:“繼續按壓,心電監護”;護士C給予心電監護,護士D此時建立靜脈通道完畢,口述:“通道建立完畢”,護士B指令“腎上腺素1mg靜注”;護士D給藥并復述醫囑,此時,護士C報告:監護完畢,護士B指令:“準備氣管插管”,護士C準備插管用物,護士D準備吸痰用物,后兩人協助護士B行氣管插管,確保插管成功后護士A與護士C交換位置繼續按壓,如此5個循環后,檢查患者心跳呼吸是否恢復,經檢查,患者頸動脈搏動可觸及,恢復竇性心律,呼吸尚未恢復,搶救小組共同將患者送往EICU進一步治療[4]。(2)重度顱腦損傷情景:“120”送入一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呈深昏迷狀,呼吸不規則。搶救小組到場,護士A(醫生的角色)判斷意識,觀察瞳孔,判斷有無腦疝的發生;觀察呼吸,下達醫囑:“準備插管”;護士B準備插管用物,吸痰,清理呼吸道,協助護士A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護士C建立靜脈通道;護士D心電監護,記錄,聯系相關科室會診。(3)急性有機磷中毒情景:一位患者自服甲拌磷50ml,由家屬送入,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搶救小組到場,護士A判斷意識,詢問病史,護士B吸痰,準備插管用物,協助護士A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護士C心電監護,準備洗胃用物,等護士A插管成功后,給予患者洗胃;護士D建立靜脈通道,采集血標本,遵醫囑給予阿托品、氯解磷定等藥物并做好搶救記錄。

1.3評價方法

查看全文

急診科見習感想

半個月的急診見習結束了,雖然僅有十幾天的時間,但所獲頗豐,心得體會也不少。我所在的醫院急診不能真正的稱之為急診,接來的病人直接抬到住院部搶救,所以在這間不到任何重癥病人。老師說這醫院的急診更像門診,因為在這的病人都是打針、輸液的。我在這的半個月不是很忙,正因為這樣才讓我有了上手的機會,讓我學會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

首先,我學會了寫輸液通知單。只要心細這個是比較好寫的。一定要把醫囑看清寫對,包括藥的劑量、滴數、給液方法、等等都要看好,還要簽字,每操作一步都要在上邊打勾,以免到時候不知道是否用了此藥,知道了這些以便接下來的工作更好的進行。

其次,就是配藥。在急診皮試液是最常用的。藥有好多種,你不可能把每一種藥的配制都記住,況且死記的東西容易忘,其實配藥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好規律,操作起來也就簡單了很多,當然特殊的配制時需要記的。破傷風的配制很好記,只要抽0.1ML的原裝藥品加上0.9ML的生理鹽水,搖勻,便可以備用了。青霉素是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一種藥,現在醫院多用80萬U原裝藥品配制成200U/ML或500U/ML的試敏液,取80萬U原裝藥品加4ML生理鹽水則為20萬U/ML,第一次從上液中抽0.1ML加0.9ML生理鹽水則為2萬U/ML,第二次從第一次1ML中抽0.1ML加0.9ML生理鹽水則為2000U/ML,第三次從第二次1ML中抽0.1ML加0.9ML生理鹽水,則為200U/ML,第三次從第二次1ML中抽0.25ML加0.75ML生理鹽水則為500U/ML。有規律可循的藥品要看原裝藥品劑量,每0.5G的藥品加2ML的生理鹽水,第一次從上液中抽0.2ML加0.8ML生理鹽水,第二次從第一次1ML中抽0.1ML加0.9ML生理鹽水,第三次從第二次1ML中抽0.1ML加0.9ML生理鹽水,便配制成功了。公務員之家

再次,就是打針輸液了。打針、輸液這些也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先說說打針,打針前要消毒皮膚,現在常用碘伏,需要注意的是皮試時不可用碘伏,以免影響到結果的判斷,所以皮試可以用酒精,如果病人對酒精過敏就不用消毒了;還要掌握進針的角度,皮內注射與皮膚呈5度角進針,皮下注射與皮膚呈30度~40度角進針,肌內注射與皮膚呈90度角進針;還有就是進針、拔針速度要快,推藥時要搖勻速、要慢,稱之為“兩快一慢伴勻速”,這樣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便減輕病人的疼痛。輸液,首先要選擇穿刺靜脈,要選擇粗直、彈性好、相對固定的,要避開關節和靜脈瓣,然后在穿刺點上方約6CM處扎止血帶;進針時與皮膚呈15度~30度,見回血后將針頭再平送進少許;最后還要調節滴數,小兒每分鐘20~40滴,成人每分鐘40~60滴。

最后,我有幸看到了洗胃。現在科技發達了,洗胃都用自動洗胃機,又省事又方便。首先要像病人解釋取得其合作,安置臥位,意識清醒的病人采用坐位、中毒較重的病人采用左側臥位、昏迷病人采用仰臥位頭偏向一側。接下來插胃管,證實胃管在胃內后用膠布固定。開動吸引器,將胃內容物吸出,必要時送檢。夾住引流管,開放輸液管,使洗胃液流入300~500ML后夾住,再開放引流管,開動吸引器,吸出灌注液,如此反復灌洗,直至吸出液澄清、無味為止。灌注完畢后,迅速拔出胃管,協助病人漱口,整理用物。

這就是我在急診看到學到的東西。急診的每一位老師都很好,只要你想學,她們都會熱情的教你。在急診半個月唯一遺憾的是沒能跟著老師出過診,不過我想以后機會會很多的。馬上我要向下一個科室進軍了,我會更加努力的學一些新的東西老的經驗,為自己加油。

查看全文

急診專科護士培訓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某院急診部依據功能區域劃分為:①急診病房:下設急診內科、急診神經內科、急診外科三個病區;②急診監護室;③急診門診:設預檢分診區、搶救區,留觀輸液室。某院急診部共有護士82名,其中男性2名,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26歲,其中科護士長1名,各功能區域分設5名副護士長,國家級急診專科護士4名。

1.2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2010—2011年取得護士資格證書,經醫院崗前培訓合格分入急診部的20名護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齡20~23歲,學歷:大專7人,本科13人。傳統組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19~24歲,學歷:大專8人,本科9人。兩組護士在年齡、性別、學歷及入院考試成績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培訓方法傳統組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即由高年資護士帶教年輕護士。年輕護士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給予相應班次工作。新培訓模式組即采用對急診專科護士建立科學的分區域、分階段專業培訓體系。根據工作年限及掌握專業技術能力要求,按急診病區、急診監護室、急診門診三個區域,分崗前護士培訓、急診病區護士培訓、急診監護室護士培訓、急診門診護士培訓四個階段。護理部建立系統的專科培訓、準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訓小組,由科護士長任組長,其成員由副護士長、國家級急診專科護士(科室每年選派1~2名護士參加國家級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組成。采用集中授課和操作演示,保證培訓統一規范。科室制定培訓計劃、目標,組織實施,對急診護士進行系統化、有目標、有計劃的崗前和在崗培訓。特殊護理單元:急診監護室、急診門診還需接受準入培訓,經考試考核合格后方能獨立上崗。考核中理論考試成績80分以上,操作考試成績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遲3個月進入下一階段的培訓,離崗(病假、產假、哺乳假等)3個月以上者,需經科室對其從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規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崗位。各階段的培訓、考試考核成績記入本人護理技術檔案。

1.3.1第一階段:新職工的崗前培訓。新職工上崗前由醫院人力資源部和護理部對其進行集中崗前培訓,經醫院考試合格后進入急診部。到急診部后,先分至急診內科、急診神經內科、急診外科病區。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由科室培訓小組成員按照分工進行培訓。要求知曉急診各項核心制度,科室規章制度、各班職責、急診患者入院出院流程、護理文書書寫、急診科的感染知識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養良好的醫德,強調工作中的“慎獨”精神。3個月后進行相關理論、操作考試,合格后方可在急診病區獨立值班。

1.3.2第二階段:在急診病區護士的培訓。新上崗護士分別在急診內科病房輪轉一年、急診神經內科病房、急診外科病房各輪轉半年,并通過科室的考試考核,熟練掌握病房常用儀器如:除顫儀、心電監護儀、輸液泵的使用及維護保養知識,具備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觀察能力、常用藥物知識。掌握急診疾病護理知識,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做好急診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導,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及嚴謹的工作態度。

查看全文

急診科護士培訓策略

自然災害不能完全避免,尤其是我國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護理學是災難救援醫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災害護理,即系統、靈活地應用有關災害護理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與其他專業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1]。護理人員災害救護知識總體掌握水平不高,應加強護理人員災害救護能力的教育與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災害救護能力的整體水平[2]。研究顯示[3]急診醫護人員災害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我國災害醫療救援水平。急診科作為參與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災害發生后,成批的傷員往往會很快轉入急診,這就要求急診護士要經過良好的專業培訓,對突然出現的災害事件以及災害后的成批傷員能做出良好的應對。重視災害護理教育培訓至關重要,科室根據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針對護士存在不足,進行系統培訓提升災害救援及應急救援能力。

1急診科護士對災害救護及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

1.1護士缺乏系統的災害醫學專業培訓臨床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中堅力量,護理人員缺乏災害護理知識,導致被救人員生存質量較低。相關研究顯示,在突發事件的處理方面,大部分護士沒有有效的應對技巧,嚴重的缺乏災害應對的相關教育,缺少災害醫學的相關訓練和緊急醫療知識[4.5]。因此對護理人員進行災害護理教育與培訓可以強化護理人員的防災意識,提高救災管理,最大限度減少災害發生后的損失。1.2護士在災害救援中的職責感不強護士在災害突發情況中,對自身需要完成和擔負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強,在實際救援工作中,他們需要協助醫生進行傷情評估、分類,在醫生短缺的情況下需獨立完成此項工作;護士要在現場開展急救工作、轉運傷員,對災難現場人員和醫療物資進行組織、管理;對災區民眾進行疾病預防知識宣教、心理疏導,承擔傳染病防治工作;在災害救治結束后,護士還需針對救治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制訂災害傷員救治指南,為以后的災難救護提供參考。1.3護士工作延伸性認知不夠急診護士往往在工作范圍認知上存在誤區,認為個體工作范圍僅在該科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急診工作的特殊性,應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應急能力強,災害護理救援知識豐富和技能熟練的全科護士,適應災后救護的需求。1.4護士身體素質薄弱急診科護士工作強度相對較大,護士人員組成以女性為主體,災害事故現場救援往往需要有一定體力和較好的體魄,這對急診護士也是一種挑戰。1.5護士缺乏心理疏導方面的知識在災害救援中,不能只關注傷病員的創傷護理,而忽略了對傷病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方式對傷員進行心理安撫,如理解的眼神,關愛的肢體行為,使其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獨無助的,很多人都在幫助他。

2災害護理培訓的具體方法及效果

2.1災害護理學培訓內容制定理論課程內容包括重點學習急救醫學、院外現場急救中的管理、通訊、氣象、地質、運輸等學科知識。事實上,災害護理學已經伴隨救援醫學而發展起來[6]。讓護士了解醫學救援,無論從理論原則和運作內容,都離不開護理學。本科的災害護理培訓首先從概念上讓護士進行知識學習,方法安排每月1次業務學習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利用護士晨會時間提問,并制作了一本應急預案處理流程和災害相關救護護理知識口袋書,以及通過各種救援學習相關醫學救援知識或在遠程教育等教學方式中獲取災害護理學相關內容,即使護士足不出戶也可學習,從而使科室護理隊伍真正能夠成為災害護理實用性人才,逐步向“全科”型護理的方向邁進。2.2災害護理學實踐技能培訓2.2.1強化訓練急診急救技能定期組織各種急救演練,演練內容包括各種救援技術、搜救搜索技術、維護支撐技術、破拆技術、障礙物移除技術、傷員轉運技術等,使護士能夠充分認識和掌握各種災害救援技術。科室每季度進行1次災害應急預案模擬訓練,科室參加過災害理論培訓和災害模擬演練的護士災害知識理論得分均高于未參加災害理論培訓和災害模擬演練的急診護士;有災害救援經歷的護士災害知識得分高于無救援經歷的急診護士。這也充分顯示了災害培訓演練的重要性,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災害知識水平。2.2.2結合實踐經驗根據管曉萍[7]提出,培訓時應結合救援護理實踐經驗,由參加過救援工作的醫療隊員利用現場圖片、錄像、救援中的案例等講授救援中的經驗。結合實踐經驗開展救援護理培訓,可使護理人員更深入地了解救援護理工作的特點,激發其參與救援工作的熱情,強化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儲備。提高對救死扶傷職業操守的認識。2.2.3應用情景教學法根據包龍梅[8]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災害護理教學,以“5.12汶川地震”為素材,進行實戰演練,反復練習組織人員撤離、傷口的包扎、止血、固定、搬運和心肺復蘇等技術。2.2.4結合科室自身特點科室結合科室自身特點組織學習一些災害救援實踐的做法,進行傳幫帶學習,手把手指導,科室制定2名操作教員定期進行急救技能的實踐示范和考核,做到規范化、常態化有序進行。①科室急救設備相對齊全,在日常工作中各項急救技能也有所熟悉和掌握,通過強化培訓護士能獨立進行檢傷分類并協同轉運工具,掌握清創縫合及換藥、心肺復蘇、通氣、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創傷現場急救6大技術、中心靜脈置管術、環甲膜穿刺術、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術等,能配合醫生承擔其他專業的工作,從專科護士拓展為全科護士。②調查結果顯示病情觀察能力、清創換藥,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創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批量傷員轉運救護、批量傷員檢傷分類等護理技能是災害救援中應用頻率高、最基本的災害救護技能。目前急診科護士在每年醫院下部隊巡診工作中,她們都有戰救技術教學示范,為部隊官兵能夠在應戰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通過不斷地巡診指導受到廣大官兵的一致好評。2.3護士職業素養和身體素質訓練救死扶傷是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的使命神圣職責。高尚的職業操守要求護理人員在險惡的環境中,將自身利益置之度外,把災民的痛苦和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以積極穩定的情緒投入工作。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做好救援工作,更好的救治傷者。良好的身體素質是災害救援護士最基本的一項要求。體能訓練是災害救援護士培訓必不可少的內容,良好的體能是救援的基礎。因此,應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包括長時間徒步,野外生存訓練等。科室定期組織進行文體活動訓練,如打羽毛球、學校操作5公里訓練等。通過不斷地體能鍛煉,護士凝聚力和團隊意識也得到了很好提高。2.4心理干預能力培訓熟悉常見創傷后應急障礙及疏導措施,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后,災區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親人傷亡。救援護士能夠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在第一時間對災民的心理應激障礙進行疏導,將會大大降低災后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救援護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順利解決自己的心靈不適應,還可以給其他隊員做心理疏導,提高全隊的適應力和戰斗力。災民身體和心理由于受到巨大打擊,容易形成抑郁、焦慮、創傷后應激綜合癥、精神分裂等嚴重心理反應。這類心理反應的心理治療時間長,遷延難愈,給患者自己和家人甚至社會造成很大影響。護理人員若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心理護理知識以及簡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在生命救護的同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將不會錯過心理干預的最佳時機,最大限度降低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災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因此,應設置心理學相關課程,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干預師”[9]。我院有心理疏導小組,科室有心理疏導員,疏導員把學到的知識帶到在科內,并在課內進行授課講解同時讓其他成員參與學習討論,科室目前有2~3名同志在學習國家心理咨詢師,目的方便與人,提高自身,能為患者的心靈提供支撐。

3小結

查看全文

急診創傷骨科患者護理研究

急診創傷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較急,且導致患病的原因較多而復雜,尤其是近年來交通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率也越來越高,而疼痛是該類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許多患者由于劇烈的疼痛而導致其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部分耐受性較差或身體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還可能因為創傷性疼痛威脅到生命安全[1]。所以,加強創傷骨科患者的疼痛治療與護理技術,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友好關系的升溫發展,避免發生醫療糾紛,促進患者快速康復[2]。本文通過分析強化疼痛護理對急診創傷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滿意度的影響,探討更佳的疼痛護理方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患者的標準:(1)年齡小于60歲;(2)住院治療,且沒有發生中途轉院的情況;(3)不存在較為嚴重的精神類疾病,能自主配合醫院的治療與護理[3]。根據研究的目的及患者的納入標準,對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98例急診創傷骨科住院治療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都滿足創傷骨科臨床診斷標準。采取隨機數字分配的方式將49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外的49例納入觀察組。對照組年齡19~57歲,平均(34.68±6.19)歲;男26例,女23例;普通摔傷4例,交通傷29例,器械傷5例,重物創傷6例,高空墜落傷5例。觀察組年齡18~55歲,平均(34.71±6.03)歲;男27例,女22例;普通摔傷6例,交通傷28例,器械傷4例,重物創傷6例,高空墜落傷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性較好。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的意義,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認可。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疼痛護理與基礎護理,其中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創傷處置、藥物鎮痛等措施。觀察組中的患者采取了強化疼痛護理與基礎護理,主要的內容如下:(1)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通過積極與患者家屬交流來提升護患的友好關系,從而便于采取語言安慰與鼓勵,交流過程中適當的肢體語言及為患者提供能力范圍內的幫助都能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并聯合病房與社會的支持與鼓勵的聲音,來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心理素質,使得患者心理上的疼痛應激反應得到充分降低[4]。(2)優化護理操作技術。在進行相關的護理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動作輕柔,且嚴格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防止患者的創面或創傷發生感染,與此同時,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與愛護,通過語言的方式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降低患者對護理操作可能造成的疼痛擔憂[5]。在對患者的創面或傷口進行接觸性護理時,應輕柔、有序地進行,盡可能降低護理操作給患者帶來的疼痛,例如在進行傷口的清洗與包扎、改變體位、病床用品的更換等過程中,都應該動作輕柔,控制好著力點與力度[6]。(3)疼痛感轉移法。正確應用疼痛感轉移法,能夠較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比如,通過在病房內播放舒緩、悅耳的音樂,與患者聊天或者播放患者喜歡的電視節目等,來緩解患者的注意力,從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7]。(4)科學使用鎮痛藥。在患者能夠承受的范圍內,鼓勵患者盡量不使用鎮痛藥物,但是對于疼痛過于劇烈,患者難以忍受的情況時,可使用適量的止痛藥來降低疼痛感;另外,用藥時,應嚴格按照藥物使用機制用藥,防止出現濫用止痛藥的情況出現,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其他損傷[8]。(5)開展疼痛教育。向患者介紹疾病知識與鎮痛知識,促進患者形成正確的鎮痛觀,并指導患者學習疼痛評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疼痛時的自我調節與控制技巧,告知患者急診創傷性骨疾病應注意的事項[9]。兩組患者出院前1天,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患者住院期間的疼痛程度進行綜合評價。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主要的觀察指標是患者的疼痛程度與護理滿意度。其中,疼痛程度采取視覺模糊評分法(VAS)進行評價,評價得分越低,說明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越輕。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調查表總分100分,由患者自主填寫,根據患者最終得分來評價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得分超過80分的評價為非常滿意,得分為60~80分的評價為基本滿意,得分低于60分的評價為不滿意[10]。護理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1.4統計學處理。將研究所得數據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疼痛程度觀察。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疼痛程度評分(3.28±0.9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1±1.1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價。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7.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急診危機管理在災難救援的影響

【摘要】目的研究急診危機管理在災難救援中對救治效果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急診科2018-01至2019-12災難救援中收治的200例患者臨床資料,依據采取的護理管理模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災難救援管理,觀察組采取急診危機管理,對兩組生命體征指標(心率、呼吸頻率、平均動脈壓)、動脈血氣指標(氧分壓、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氧合指數)進行對比。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生命體征指標、動脈血氣指標中二氧化碳分壓較對照組更低[心率(次/min):93.50±3.50比97.00±3.00,呼吸頻率(次/min):20.50±1.50比23.00±1.00,平均動脈壓(mmHg):88.25±2.35比93.60±2.40,二氧化碳分壓(mmHg):31.23±1.77比36.45±1.85]、動脈血氣指標中氧分壓、氧飽和度、氧合指數較對照組更高[氧分壓(mmHg):94.50±1.34比88.20±1.20,氧飽和度(%):95.10±1.15比92.50±1.25,氧合指數(mmHg):452.81±20.19比433.27±20.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災難救援中急診危機管理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救治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災難救援;急診危機管理;救治效果;存活率;生命體征

自然災害不僅會給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導致大量人員傷亡[1]。災難救援已經成為降低自然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的重要手段[2]。災害發生后患者普遍存在著多器官系統損傷,使其病情較重,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3-4]。以往所使用的常規災難救援管理并未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使得各措施在落實時缺乏足夠的前瞻性以及人文性,越發難以滿足工作所需。急診危機管理則是圍繞急診科工作特點以及災難救援中常見危機事件所實施的管理模式,旨在降低死亡率、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5]。將急診危機管理應用于災難救援中是否能夠促使患者獲益最大化目前尚有待于臨床研究證實,故本次研究圍繞急診危機管理在災難救援中對救治效果的影響展開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我院急診科2018-01至2019-12災難救援中收治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1.1.1納入標準(1)均為本地區自然災害醫學救援中收入我院的患者;(2)年齡18歲以上,80歲以下者;(3)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項者。1.1.2排除標準(1)由其他醫院轉入我院者;(2)植物生存狀態者;(3)生命體征指標和(或)動脈血氣指標缺失者。1.1.3倫理學本研究已經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1.2研究分組與一般資料依據采取的護理管理模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10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1.3方法1.3.1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災難救援管理,急診科醫務人員迅速接診,在抵達現場后迅速在管理機構以及功能部門的協調下開展救治工作,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于急救車內連接心電監護儀器并予以簡單處理,開放靜脈通路,返回醫院后做好交接并實施進一步的救治。1.3.2觀察組觀察組采取急診危機管理,由我科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師任組長,6~8名護士或者是護士為組員組建急診危機管理小組。結合本地區氣候、資源分布情況總結災難的具體類型、發生頻率、嚴重性、患者常見損傷類型、潛在的危機事件,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應急預案,并以以人為本-有限醫療資源-循證醫學-效益最優化為依據。根據每個組員的護齡、職稱、受教育水平等信息合理安排崗位,促使每個組員均能夠勝任。整個急診危機管理工作涵蓋患者的基礎護理、醫療器械及藥物的備置和核對、護理文書書寫、安全管理等。定期由組長組織所有組員集中學習培訓,以便于掌握最新的災難救援知識與技能。借助集中授課、情景模擬演練等形式傳遞和檢驗常見災害的救援知識、通用技能、專科知識、傷口處理(擦傷、開放性傷口、骨折等)、基本災難生命支持和高級災難生命支持、創傷后應激障礙護理、心腦肺復蘇、呼吸道管理、氣管插管、止血、包扎、傷員搬移等[6]。在接到急診電話后迅速明確患者信息,根據損傷類型實施分類管理,包括內傷、外傷、多發傷等,在患者收入急診科后迅速根據分類管理方案完善各項常規檢查,按照急診流程實施分診處理。1.4觀察指標1.4.1生命體征指標利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觀察指標包括心率、呼吸頻率、平均動脈壓。1.4.2動脈血氣指標利用血氣分析儀,觀察指標包括氧分壓、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氧合指數。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以獨立t檢驗,組內以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急診醫學質控會議的講話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您們好!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年度,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歡聚一堂,舉行2006年度急診醫學質控會議。首先,我代表市第二人民醫院對到會的各位專家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新年最美好的祝福,對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市急診醫學質控工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院始建于1897年,是地區最早的西醫院。經歷107年的風雨滄桑,已發展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醫院先后被授予省愛嬰醫院、衛生部國際急救中心網絡醫院、省示范文明醫院、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市交通事故急救綠色通道指定醫療單位。2002年至今,醫院先后和市醫藥科學研究所、市腫瘤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資產重組合并,成為市屬醫療單位首家“三院一所”格局的醫療集團。

市第二人民醫院現分為東、西兩個院區,占地面積78.1畝,職工總數1393人,核定床位1000張,28個病區,35個臨床專科。各專科設置齊全,并形成專科特色明顯,學科建設突出的辦院特點,消化內科、泌尿外科、兒科、腫瘤放療科、神經內科、腫瘤外科、臨床藥學、急診醫學是市重點學科。醫院設有市腫瘤放射治療中心、市急診醫學質控中心、市產前診斷中心、市新生兒救治中心、市兒童生長發育中心、市藥事管理質控中心、市放射質控中心、市病歷質控中心、市臨床醫師繼續教育分中心、市牙病防治辦公室、市心腦病防治辦公室、伽瑪刀治療研究中心等機構。

醫院現代化診療設備齊全,擁有省首臺體部伽瑪刀和頭部伽瑪刀、高壓氧艙、直線加速器、最新一代瓦里安醫用電子加速器、多功能后裝治療機等一大批先進醫療儀器設備,總價值過億元,是地區設備配套完善、技術力量雄厚的腫瘤治療的"航母",多方位地治療各種惡性腫瘤,為廣大的腫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機會和場所。

查看全文

急診護士人文素養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階梯式培訓對急診科護士人文素養及能力的影響。方法將本院急診科護士46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對護士進行急診專科常規的職業培訓和人文關懷教育,而實驗組的人文關懷則按先易后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分階段和層次的模式進行培訓,其他培訓內容同對照組,并以護士人文關懷品質量表和護士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對干預前后進行測評,并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結果經階梯式模式培訓,實驗組人文關懷品質和人文關懷能力呈上升趨勢,且在各維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階梯式培訓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診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增強人文關懷素養。

關鍵詞:階梯式培訓模式;急診;人文關懷;護士

人文關懷也尤為重要[1],其在臨床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有研究表示:急診護士的人文水平較低[2],護患溝通較少而差,醫患糾紛發生率高[3],因此提高急診護士人文關懷素養成為當務之急。本次研究旨在將階梯式培訓模式運用于急診護士人文關懷培養上,并觀察其是否切實可用。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急診科從事臨床工作的注冊護士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本科室護士、輪轉護士以及其他醫院的進修護士。根據護士主觀意愿和納入排除標準(包括:注冊護士;未參加其他相關實驗性研究;自愿參加)招募護士46人,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護士均為女性,一般資料(年齡、學歷、職稱、急診工作年限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1.2方法。階梯式培訓方法:培訓小組由我院附屬醫學院人文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任課教師、急診科護士長和院內護理部成員組建人文關懷培訓小組。階梯式人文關懷培訓安排表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階段:詳述人文關懷、整體護理理論,培養護士仁愛、關懷之心。集中授課(2周1次課程,共2節課)。內容:由培訓小組自行設置人文問關懷知識問卷。第二階段:護理倫理知識,增強護士識別工作中人文關懷需求。集中授課、小組討論(2周1次課程,共2節課)。內容:由培訓小組自行設置護理倫理知識問卷。第三階段:將人文關懷理論和護理倫理應用于臨床護理操作操作、練習(2周1次課程,共4節課)。內容:臨床實際操作隨機抽考(總分100)。合格標準:考評成績達85分及以上。評分原則:①以人為本原則;②充分的護患溝通;③遵守護理倫理原則;④操作合理規范。第四階段:學員自行分享所學知識,以共同學習,查缺補漏,小組討論(1節課)。內容:心得體會一篇。1.3評價指標。采用護士人文關懷品質量表和護士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對培訓前后護士進行測評。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實驗前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人文關懷得分采用t檢驗。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人文關懷得分的比較再次采用t檢驗。

2結果

查看全文

急診分診護士培訓應用分析

急診區域擁擠、嘈雜、環境混亂是目前大多數醫院的普遍現象。急診分診是指醫護人員快速評價患者的病情,并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合理安排就診順序,可以最大限度地為患者爭取搶救的時間[1]。但目前我國關于急診護士的培訓體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診的工作質量[2]。所以,著重探究有效的分診護士的培訓模式對于急診分診的質量和效率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將筆者所在醫院32名急診分診護士設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運用分診培訓模式進行理論知識、交流技巧等標準培訓,對照組不進行相關培訓,由護士根據自身臨床經驗進行分診。探究急診分診護士的培訓中運用分診培訓的方式對分診效果、治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筆者所在醫院32名急診分診護士設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均具有2年以上的急診科臨床經驗。(2)排除標準:臨時輪轉到急診科工作的護士。根據隨機數字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護士為16例,試驗組中,女16例;學歷:本科8名,大專6名,中專2名;平均年齡(23.43±1.26)歲。對照組中,女16例;學歷:本科7名,大專6名,中專3名,平均年齡(24.63±1.12)歲。兩組護士的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筆者所在醫院選取2018年3-9月就診的患者共1600例,試驗組和對照組護士各分診800例。對照組中,男334例,女466例;年齡14~64歲,平均(40.27±3.19)歲。試驗組患者中,男364例,女436例;年齡15~64歲,平均(40.68±3.39)歲。試驗組、對照組分診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人員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且自愿參與研究。1.2方法。對照組不進行相關培訓,由護士根據自身臨床經驗進行分診。試驗組運用分診培訓模式進行理論知識、交流技巧等標準培訓。方法如下:(1)組建核心小組共同制定急診科分診護士臨床培訓的標準,明確培訓指標。(2)挑選符合要求的培訓老師,由主管及以上級別的老師擔任[3]。(3)培訓共分為五個階段,前三個階段主要進行急診分診理論知識的培訓,如急診患者的4級分診標準、患者的檢傷分類及急診分診工作流程等,并對護士進行定期知識考核[4]。第四階段主要進行交流技巧的培訓,再通過結合日常場景進行模擬練習,培養護士現場應急的能力。第五階段主要培訓護士的專項技能,注重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根據之前學習的內容設計相似情景,將積累的理論知識統統與實際結合,加以運用到實踐當中,如快速測量并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快速處理患者傷口、開放氣道和心肺復蘇的基本操作等[5-6]。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根據北京協和醫院制定的“三區四級”分診標準,統計兩組護士的分診準確率及分診的時間。通過核心小組共同制定的問卷讓患者對分診、治療的質量進行評分,以分診環境、工作態度、分診效率、護理熟練度等四項作為評分依據,通過對比上述指標衡量兩組護士分診的質量和效果,滿分為100,分數越低說明患者滿意度越差[7];本次共收回1600份問卷。1.4統計學處理。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分診滿意度評分、分診時間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分診準確率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護士分診滿意度評分對比。對比兩組患者對護士分診滿意度評分,試驗組護士分診環境、工作態度、分診效率、護理熟練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護士分診準確率對比。試驗組的分診準確率為82.25%,高于對照組的7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護士分診時間對比。試驗組的分診時間為(4.16±1.97)min,對照組的分診時間為(5.89±2.05)min,試驗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2105,P<0.05)。

3討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