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結構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05:42: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競爭結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競爭結構

外資銀行競爭結構提升

一、引言

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規模的持續增長、投資環境的日趨完善、金融產品與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加等因素加速了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步伐,而2001年的加入WTO更是使得中國對外資銀行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中國銀監會2010年年報》顯示,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從1998年的2829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7423億元,年均增長約43%,營業性機構數和法人機構數在同時期內也分別增加一倍。外資銀行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動因主要是服務母國企業的海外經營和利用東道國的發展機遇獲取利潤(Yamori,1998;Claessensetal.,2001),其對發展中國家銀行系統的影響則是個有爭論的問題。支持者認為能促進銀行系統的競爭,提高經營效率,降低金融服務的價格,并最終通過提高資源分配效率來促進經濟的增長(Crystaletal.,2002;Demirguc-Kuntetal.,2004)。而另一方面,反對者則指出外資銀行會挑選高質量和低風險的借款人,而將高風險的客戶留給國內銀行,這會使得國內銀行利潤下降,效率低下而且缺乏競爭力(Barajasetal.,2000)。其次,外資銀行的母國遭遇的經濟沖擊會傳導到東道國,這會破壞東道國銀行系統的穩定(Levy-YeyatiandMicco,2007)。最后,憑借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高效的經營管理技術,外資銀行的進入必將威脅到國內銀行的生存和發展(Moguillanskyetal.,2004)。總體來看,對于外資銀行進入對發展中國家銀行系統的影響而言,實證研究并未取得共識。近年來,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也開始引起學術界的關注,但更多地是基于理論分析,實證研究相對較少。田國強和王一江(2004)指出,中資銀行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有助于打破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形成穩定的國有、民營和外資的三方制衡體系。張紅軍和楊朝軍(2007)強調,外資銀行網點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等三大經濟區域。朱曉艷和徐光(2007)認為,外資銀行的業務重點是具有比較優勢,不依賴分支機構網絡的中間業務;并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的需求設計和銷售金融產品,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殷孟波和石琴(2009)利用1999—2008年16家銀行的數據發現,隨著金融業全面開放,我國銀行業競爭度迅速上升,同時伴隨著銀行的規模效益下降和風險傾向的增加。張金清(2010)利用14家主要商業銀行2001—2008年的數據,發現外資銀行進入水平與我國商業銀行效率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即所謂的“闕值效應”,但該效應并不因商業銀行產權性質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作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對外資銀行的吸引力逐年增加,外資銀行進入的步伐也顯著加快。實證研究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系統競爭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提出若干應對外資銀行進入的政策建議,有助于中資銀行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也有助于監管層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管政策,促進中外資銀行的協調發展。

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伴隨著1978年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銀行業的對外開放也開始啟動。30多年來,中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逐漸實現經營地域從經濟特區到沿海城市再到內地中心城市,業務范圍從外幣業務到本幣業務,服務對象從外國居民到本國居民的轉變。在此過程中,外資銀行的資產、人員和機構數量均不斷壯大,其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總體來看,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1979—1993:進入經濟特區和沿海城市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設立代表處,拉開了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序幕。外資銀行早期僅允許在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等四個經濟特區設立營業性機構。隨著銀行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外資銀行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營業網點也從經濟特區擴大到沿海城市。

(二)1994—2001:走向內地中心城市1994年,《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頒布并實施,外資銀行經營地域進一步擴大,開始從沿海走向內地。1995年,武漢、西安、成都、重慶、杭州等11個內地中心城市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1996年,開放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所有中心城市,并于年底允許外資銀行在上海試點人民幣業務。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WTO的成員國,自加入之日起即取消外資銀行辦理外匯業務的地域和客戶限制,并允許其設立同城營業網點。

查看全文

我國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研究論文

人們常常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來思考中國的國際服務貿易問題,但往往不能系統把握其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新特征,并相應制定科學的競爭戰略。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中的確有一定的“比較優質”,然而,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互聯網、衛星、數碼技術進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動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擴張對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研究與開發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服務貿易結構正在全球性優化、升級,像金融、保險、房地產、商務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迅速,在服務貿易進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從長遠來看,中國服務企業如果不注重高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不注重提高勞動生產率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現有的“比較優勢”將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國際化而喪失殆盡,甚至轉變為“比較劣勢”。本文對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進行了實證性國際比較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思路與建議。

一、中國高等服務要素稟賦狀況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02年11月12日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2002-2003年的微觀經濟競爭力在80個國家中排名為38,比2001年上升了5位。據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制度環境有所改善。然而影響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子指標國家技術水平的排名,中國從第53位下降到第63位,主要因為中國在人均專利數量、人均的信息技術投資、公司購買技術專利等方面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并落后于發展中的印度和巴西。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從發展前景看,一國服務貿易能否構建國家競爭優勢,關鍵取決于它是否擁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優越的要素生成機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訊網絡、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機構和領先學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給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競爭力還較弱,如1998年中國每千人擁有電話主線70條(注:世界銀行.2000年世界發展數據手冊[I].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66.),僅相當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67條)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146條)的48%;另外中國每百萬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只有高收入國家的14%,發表于科技刊物的論文只有全世界的1.4%,高技術出口只有全世界的2.8%(詳見表1)。

表1中國部分高等要素供給狀況的國際比較

附圖

資料來源:根據《2000年世界發展指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為世界銀行出版)數據整理。

查看全文

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分析論文

摘要:銀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分析

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信貸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存在,農村金融市場與城市金融市場從市場需求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結構以及市場競爭主體所采取的競爭戰略與城市金融市場存在明顯的不同。根據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M.E.Porter)的行業競爭理論,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因此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1]對于各個金融機構而言,要制定正確的競爭戰略,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深刻理解行業競爭的決定因素。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動力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一、農村信貸市場及競爭力量分析

(一)農村信貸及信貸市場的概念界定

信貸市場是指運用借貸方式,以信貸合同為工具融通資金的金融市場。農村信貸市場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農村票據市場、農村同業拆借市場、農村證券市場以及農村外匯市場一同構成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本文分析的信貸是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包括民間金融等其他信貸融資方式。本文分析的金融產品是農村一般性的信貸業務,不包括對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以及糧棉油收購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部分的分析。一般的信貸業務包括農戶為滿足生產需求而產生的貸款需求,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農村經濟組織或個體工商戶為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產生的貸款需求。

查看全文

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論文

摘要:銀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分析

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信貸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存在,農村金融市場與城市金融市場從市場需求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結構以及市場競爭主體所采取的競爭戰略與城市金融市場存在明顯的不同。根據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M.E.Porter)的行業競爭理論,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因此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1]對于各個金融機構而言,要制定正確的競爭戰略,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深刻理解行業競爭的決定因素。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動力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一、農村信貸市場及競爭力量分析

(一)農村信貸及信貸市場的概念界定

信貸市場是指運用借貸方式,以信貸合同為工具融通資金的金融市場。農村信貸市場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農村票據市場、農村同業拆借市場、農村證券市場以及農村外匯市場一同構成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本文分析的信貸是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包括民間金融等其他信貸融資方式。本文分析的金融產品是農村一般性的信貸業務,不包括對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以及糧棉油收購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部分的分析。一般的信貸業務包括農戶為滿足生產需求而產生的貸款需求,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農村經濟組織或個體工商戶為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產生的貸款需求。

查看全文

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探究論文

摘要:銀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分析

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信貸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存在,農村金融市場與城市金融市場從市場需求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結構以及市場競爭主體所采取的競爭戰略與城市金融市場存在明顯的不同。根據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M.E.Porter)的行業競爭理論,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因此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1]對于各個金融機構而言,要制定正確的競爭戰略,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深刻理解行業競爭的決定因素。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動力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一、農村信貸市場及競爭力量分析

(一)農村信貸及信貸市場的概念界定

信貸市場是指運用借貸方式,以信貸合同為工具融通資金的金融市場。農村信貸市場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農村票據市場、農村同業拆借市場、農村證券市場以及農村外匯市場一同構成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本文分析的信貸是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包括民間金融等其他信貸融資方式。本文分析的金融產品是農村一般性的信貸業務,不包括對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以及糧棉油收購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部分的分析。一般的信貸業務包括農戶為滿足生產需求而產生的貸款需求,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農村經濟組織或個體工商戶為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產生的貸款需求。

查看全文

產品內貿易競爭升級產業結構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產品內貿易的內涵;進制、我國產品內貿易發展現狀;我國產品內貿易發展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際競爭已經由最初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產品內貿易是新的國際分工模式的產物、產品內貿易分工所研究的生產形式必須滿足三個特點、我國參與國際產品內貿易的主要形式為加工貿易、我國加工貿易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在華的外資企業已然是我國參與國際產品內貿易的主體、加工貿易的商品結構變化推動著整個貿易商品結構的優化、積極參與國際產品內分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整合全球資源,從而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等,具體請詳見。

內容摘要:我國已經深入參與到這種國際貿易體系中。本文通過對我國產品內貿易發展現狀的分析,力圖找到實現我國產品內貿易競爭優勢及產業結構升級的對策。隨著國際貿易競爭的加劇,國際分工模式及國際貿易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品內貿易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貿易模式。

關鍵詞:產品內貿易價值鏈國際分工模式

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跨國公司經營活動不斷擴張,國際競爭已經由最初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歷經產業內競爭、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發展為產品內的競爭,這就導致國際分工模式由最初的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發展到現在的產品內分工,與此相應的是在國際貿易中,貿易模式也由產品貿易逐漸演化為產品內貿易模式。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直接投資的重要引進國,已經逐漸融入國際產品內貿易體系之中,并且這種貿易模式對我國的貿易余額和貿易結構優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國際分工模式和國際貿易模式的演變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進而實現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將有效的增強我國產品出口競爭力。

一、產品內貿易的內涵

產品內貿易是新的國際分工模式的產物,與過去主要以產品為基本對象的國際分工模式相比,當代國際分工最顯著的特點是,某個產品生產過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環節,被拆散后分配到不同國家去進行,形成以工序、環節為對象的分工體系。產品內貿易分工所研究的生產形式必須滿足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產品的生產必須經過一個或者多個工序;二是產品生產跨越國界,兩個或者多個國家為產品價值形成提供生產服務;三是至少一個國家在工序生產中運用了國外進口投入品,并且一部分生產出的最終產品或者中間產品需出口到別國。因此,產品內貿易模式研究的經濟現象實質是生產工序跨國式的空間分離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效應,即生產鏈的全球鋪展對要素流動及其價格、生產和貿易模式以及各國及世界整體福利的影響。

查看全文

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試析論文

一、農村信貸市場及競爭力量分析

(一)農村信貸及信貸市場的概念界定

信貸市場是指運用借貸方式,以信貸合同為工具融通資金的金融市場。農村信貸市場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農村票據市場、農村同業拆借市場、農村證券市場以及農村外匯市場一同構成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本文分析的信貸是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包括民間金融等其他信貸融資方式。本文分析的金融產品是農村一般性的信貸業務,不包括對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以及糧棉油收購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部分的分析。一般的信貸業務包括農戶為滿足生產需求而產生的貸款需求,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農村經濟組織或個體工商戶為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產生的貸款需求。

(二)農村信貸市場競爭力量分析

按照波特的觀點,一個行業中的競爭,遠不止在原有競爭對手中進行,而是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他們是潛在的行業進入者、替代品的威脅、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2]

1.現有企業

查看全文

企業市場競爭結構分析論文

每一個企業都在特定環境下從事業務經營活動,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特定環境,所以,應該有不同的戰略。企業戰略環境是對特定企業發生作用的外部戰略因素,它既不同于對所有企業都發生作用的一般環境,也不同于對產業內所有企業都發生作用的產業戰略環境,它只對某一個企業或某一類企業發生作用,所以,它是具有個性的戰略環境。一般來說,企業戰略環境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特定市場的競爭結構,二是特定戰略群,三是市場占有率。

一、特定市場競爭結構

企業總是處于特定的市場。一個特定市場中的競爭,遠不止在原有競爭對手中進行,而是存在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潛在的加入者、代用品的威脅、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供應者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間的抗衡。

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狀況及其綜合強度,決定著特定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決定著特定市場中獲得利潤的最終潛力從戰略制訂的觀點看,五種競爭力量共同決定特定市場競爭的強度和獲利能力。但是,各種力量的作用是不同的,常常是最強的力量或是某股合力共同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

一個特定市場的企業,其競爭戰略目標應是在此特定市場中找到一個位置,在這個位置上,該企業能較好地防御五種競爭力量,或者說,該企業能夠對這些競爭力量施加影響,使它們有利于本企業。因此,企業在制定戰略時,應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分析每個競爭力量的來源。

1、潛在加入者的威脅

查看全文

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

一、農村信貸市場及競爭力量分析

(一)農村信貸及信貸市場的概念界定

信貸市場是指運用借貸方式,以信貸合同為工具融通資金的金融市場。農村信貸市場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農村票據市場、農村同業拆借市場、農村證券市場以及農村外匯市場一同構成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本文分析的信貸是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包括民間金融等其他信貸融資方式。本文分析的金融產品是農村一般性的信貸業務,不包括對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以及糧棉油收購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部分的分析。一般的信貸業務包括農戶為滿足生產需求而產生的貸款需求,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農村經濟組織或個體工商戶為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產生的貸款需求。

(二)農村信貸市場競爭力量分析

按照波特的觀點,一個行業中的競爭,遠不止在原有競爭對手中進行,而是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他們是潛在的行業進入者、替代品的威脅、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2]

1.現有企業

查看全文

企業資本結構與競爭戰略理論論文

摘要:企業資本結構與競爭戰略關系的研究是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本文主要分析了企業的三種競爭戰略與資本結構的關系,以期為決策者正確匹配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競爭戰略提供參考,以鞏固企業的競爭優勢,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

關鍵詞:資本結構;競爭戰略;關系;企業

1958年,莫迪格尼亞尼-米勒(Modigliani-Miller)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價值和資本結構》開創了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的先河,后歷經權衡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啄食次序理論、利益相關人理論而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成為現代財務理論的核心。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一些學者開始借助于產業經濟理論和博弈論的工具和模型,對資本結構理論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企業的資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戰略之間存在互動關系。

一、企業資本結構與競爭戰略理論

企業的資本結構理論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核心之一,主要研究資本結構的變動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理論分析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以資本成本分析為基礎,從技術上講,最理想的資本結構應是綜合資本成本最低,并且,財務風險最小,只有這種資本結構才能夠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企業的競爭戰略主要涉及企業如何在市場中競爭,其主要問題是開發哪些產品或服務以及將其提供給哪些市場;關心它們滿足顧客的程度,以達到企業的目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