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00:28: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混齡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混齡教育分析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①[研究者認為,混齡教育不是這樣的一些班級:出于方便而將兩個年級隨意放置在一起;實施呆板的能力編班;不關注兒童的興趣或兒童進入更高年級的動機;只強調智力領域(抽象的、學術性的、學科的技能)的學習;期望兒童學習時一個人安靜地、單獨地做練習,或者參與教師主導的小組活動;教師作為“講臺上的圣人”,每天站在講臺上指揮一切;學習的科目相互獨立,各個科目概念間的聯系甚少;把每天劃分成用于學習每個科目的單獨學習時間,未把學習看成一個整體等(AnnBingham,1995,AASA,1992)。②[混齡教育是和同齡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世界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倡導的混齡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兒素質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鑒,對我國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混齡教育是美國、德國、日本、丹麥、英國等國家的學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組織形式,③[是在批評同齡編班的基礎上得出混齡教育這個概念的。在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后,人們普遍采用同齡編班,使受教育的對象數量擴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約了師資,便于組織、領導和實施。這些優點使同齡教育一度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④[但是,同齡編班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同齡編班無視幼兒的個別差異,沒有反映兒童是如何學習和成長的,排斥了那些不具備相同經驗的兒童,導致了兒童在班級組織中的不同地位,存在培養兒童獨創性和信息反饋不足等問題。
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南京的張赤華在提出混齡教育的意義和如何開展混齡教育活動時,他認為混齡教育有以下三個意義:一是彌補家庭生活的不足,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的形成;二是提供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的發展;三是滿足幼兒成功的需要,促進幼兒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華愛華也提出了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分類。西南大學的劉云艷認為混齡教育有三個實踐價值:一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二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情感。華東師范大學的武建芬還專門討論了混齡教育中的間斷性混齡在我國學前教育中的意義。綜合他們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到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是很大的,我們有必要把他進一步的深化,從而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使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價值。
二、混齡教育的分類
我們在談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之前,還應該了解一下混齡教育有哪幾種類型。混齡教育通常是分為兩類:連續性混齡與間斷性混齡。⑤連續性混齡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齡教育,從幼兒入學開始就實行。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對教師的要求是相當高的,而且很多幼兒園的硬件也達不到這個要求。所以,連續性混齡在我國幼兒教育中采用得很少,也不是很適合我國的國情。間斷性混齡是指每天一個時段或是一周一至兩個時段之內采用混齡教育。現在凡是嘗試混齡教育的幼兒園,大部分采用的都是這種分段的混齡教育。但這種混齡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時間的間隔,異齡伙伴之間的熟悉程度難免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幼兒的學習需要刺激重復出現并且時間間隔不能太久才可能習慣化、敏感化,從而產生高效的學習。
小議幼兒混齡教育必要性
隨著近年來學界對混齡教育探究的關注,我國開展混齡教育的幼兒園逐年增多。然而,人們并未充分意識到混齡教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通常只是將混齡教育看成是同齡教育的補充或點綴。本文嘗試從幾個角度闡釋混齡教育的重要意義,并結合教育實踐討論幼兒園開展混齡教育的必要性。
一、幼兒異齡交往的必要性
(一)動物學探究的啟示
動物學探究者認為,生物以群體的方式生活在一起,不同個體之間能夠相互交流信息,由此形成的聯系對于群體中的個體成長均有益處。在自然界中,沒有哪種生物是分年齡段獨自生存和發展的。在和不同年齡同類的交往和互動中,年長和年幼的個體都獲得了發展。從年幼個體的角度看,年長同類為它們的行動作出了榜樣,向它們展示了更高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年長同類是年幼個體成長的動力。
動物行為學家康諾認為,幼兒在其生物結構上或許有一種先決性的布置,必須借著和不同年齡同伴的互動,才能達成身心各層面的健全發展。美國動物學家、心理學家哈羅通過“恒河猴剝奪實驗”(H.F.Harlow,1958)證實了親子依戀關系和同伴關系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意義。哈羅發現,同伴關系對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輩之間的群體經驗對個體行為的正常發育有關鍵性功能,這種經驗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親子交往的缺失。反之,假如被剝奪了和同輩相互功能的機會,個體即使營養充足且親子交往良好,仍然會顯示出嚴重的病態行為。這些個體在成年后會表現出很多不成熟的行為,如過度的攻擊性和懼怕以及缺乏合作等;而雌性個體成為母親后也有異常的表現,她們不理睬、甚至攻擊自己的孩子。
康諾、哈羅等動物學家在動物身上所做的實驗和觀察對于我們理解人類的(包括幼兒的)行為有所啟發。好群是人的一種本能,幼兒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和其他動物種群一樣,其生長離不開整個種群環境。在心理上,幼兒需要成人或年長兒童協助他們進入社會,需要和有權威的人一起學習、成長。兒童生活的世界越寬廣,接觸到的異質物和刺激越多,他們獲得交流、學習的機會就越多,社會性得到發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將單齡幼兒群體和整個兒童群體割裂開,必將影響單齡群體的發展,進而影響整個兒童群體的發展。從尊重人類和兒童生物本性的角度講,“按年齡實行隔離是一個人能夠做的最慚愧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
混齡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本文對混齡教育的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特別是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旨在使人們認識到混齡教育的作用并指導學校教育,使我國的幼兒教育發展得更快,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混齡教育幼兒
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①[研究者認為,混齡教育不是這樣的一些班級:出于方便而將兩個年級隨意放置在一起;實施呆板的能力編班;不關注兒童的興趣或兒童進入更高年級的動機;只強調智力領域(抽象的、學術性的、學科的技能)的學習;期望兒童學習時一個人安靜地、單獨地做練習,或者參與教師主導的小組活動;教師作為“講臺上的圣人”,每天站在講臺上指揮一切;學習的科目相互獨立,各個科目概念間的聯系甚少;把每天劃分成用于學習每個科目的單獨學習時間,未把學習看成一個整體等(AnnBingham,1995,AASA,1992)。②[混齡教育是和同齡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世界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倡導的混齡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兒素質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鑒,對我國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混齡教育是美國、德國、日本、丹麥、英國等國家的學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組織形式,③[是在批評同齡編班的基礎上得出混齡教育這個概念的。在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后,人們普遍采用同齡編班,使受教育的對象數量擴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約了師資,便于組織、領導和實施。這些優點使同齡教育一度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④[但是,同齡編班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同齡編班無視幼兒的個別差異,沒有反映兒童是如何學習和成長的,排斥了那些不具備相同經驗的兒童,導致了兒童在班級組織中的不同地位,存在培養兒童獨創性和信息反饋不足等問題。
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南京的張赤華在提出混齡教育的意義和如何開展混齡教育活動時,他認為混齡教育有以下三個意義:一是彌補家庭生活的不足,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的形成;二是提供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的發展;三是滿足幼兒成功的需要,促進幼兒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華愛華也提出了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分類。西南大學的劉云艷認為混齡教育有三個實踐價值:一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二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情感。華東師范大學的武建芬還專門討論了混齡教育中的間斷性混齡在我國學前教育中的意義。綜合他們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到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是很大的,我們有必要把他進一步的深化,從而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使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價值。
試探混齡教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
摘要: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本文對混齡教育的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特別是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旨在使人們認識到混齡教育的作用并指導學校教育,使我國的幼兒教育發展得更快,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混齡教育;幼兒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研究者認為,混齡教育不是這樣的一些班級:出于方便而將兩個年級隨意放置在一起;實施呆板的能力編班;不關注兒童的興趣或兒童進入更高年級的動機;只強調智力領域(抽象的、學術性的、學科的技能)的學習;期望兒童學習時一個人安靜地、單獨地做練習,或者參與教師主導的小組活動;教師作為“講臺上的圣人”,每天站在講臺上指揮一切;學習的科目相互獨立,各個科目概念間的聯系甚少;把每天劃分成用于學習每個科目的單獨學習時間,未把學習看成一個整體等(AnnBingham,1995,AASA,1992)。混齡教育是和同齡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世界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倡導的混齡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兒素質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鑒,對我國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混齡教育是美國、德國、日本、丹麥、英國等國家的學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組織形式,是在批評同齡編班的基礎上得出混齡教育這個概念的。在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后,人們普遍采用同齡編班,使受教育的對象數量擴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約了師資,便于組織、領導和實施。這些優點使同齡教育一度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但是,同齡編班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同齡編班無視幼兒的個別差異,沒有反映兒童是如何學習和成長的,排斥了那些不具備相同經驗的兒童,導致了兒童在班級組織中的不同地位,存在培養兒童獨創性和信息反饋不足等問題。
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南京的張赤華在提出混齡教育的意義和如何開展混齡教育活動時,他認為混齡教育有以下三個意義:一是彌補家庭生活的不足,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的形成;二是提供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的發展;三是滿足幼兒成功的需要,促進幼兒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華愛華也提出了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分類。西南大學的劉云艷認為混齡教育有三個實踐價值:一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二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情感。華東師范大學的武建芬還專門討論了混齡教育中的間斷性混齡在我國學前教育中的意義。綜合他們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到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是很大的,我們有必要把他進一步的深化,從而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使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價值。
幼兒學前混齡教育模式發展論文
〔摘要〕學前混齡教育是對多種學前教育理論的生動實踐。學前混齡教育符合我國國情和幼教改革的要求,應把握學前混齡教育幾種基本形式并了解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混齡班學前混齡教育學
前混齡教育(以下簡稱“混齡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齡的學齡前兒童按一定的比例組織起來開展游戲、生活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教育者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具備科學的兒童發展觀、課程觀,通過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教育生態環境,促進兒童富有個性、生動地發展。學前教育機構本是一個多年齡、不同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兒童群體生活、游戲、學習的場所。年齡相同的兒童可以在其中一起生活、游戲、學習,年齡不同的兒童也同樣可以。且異齡間的互動為幼兒創造了多年齡層次、多種發展水平、多種能力的同伴相互作用的機會,這對不同年齡幼兒各自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一、混齡教育是多種學前教育理論的深刻實踐混齡教育是學前教育的一種形式,因此一切有關學前教育的理論,既是同齡教育也是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實際上,混齡教育是這些理論更積極、更深刻的實踐。
(一)踐行了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混齡教育是蒙氏“兒童之家”的活動形式。它為兒童提供了彼此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帶動的成長環境。在蒙臺梭利看來,教育的意義在于幫助兒童發展生命,為此,兒童自身的發展規律必須受到尊重。兒童對外部環境信息有吸收的心智,要充分信任兒童自己的力量,他們是自我的教育者。混齡教育使兒童在活動中獲得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擁有更多不同層級的學習和交往的伙伴。
與成人的指導相比,由于年長兒童更接近年幼兒童的心智,幼小兒童很容易理解這些指導,所以由年長兒童來指導年幼兒童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同時,年長兒童通過指導年幼兒童,不僅能進一步提高認知能力,而且能夠展示領導才能,產生成就感,體驗成長的快樂。總之,在蒙臺梭利“兒童之家”的混齡教育實踐中,混齡班的兒童之間更像是兄弟姐妹。混齡教育出現在“兒童之家”并非偶然,這與蒙臺梭利的兒童觀和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說混齡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在實踐上的一種體現。
混齡體育游戲對兒童發展的價值探討
摘要:游戲是兒童教育中的重點,貫穿于兒童教育教學活動始終,潘齡體育游戲對兒童身心、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針對混齡體育游戲展開探討,在簡單了解這一游戲模式對兒童發展的作用后,從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分析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兒童體育活動開展。
關鍵詞:幼兒園;泥齡體育游戲;兒童發展
混齡體育游戲將混齡游戲和體育游戲混合在一起,應用在兒轍育教學制J中,從JL童的個體錄出發,為JL*身體能力錄、1H4化和社會化鎌奠定基礎。現如今,國勢t個體差異教育、個性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髙,混齡體育游戲的優勢作用日益突出,在兒童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這一教學模式是必然趨勢。
一、混齡體育游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混齡體育游戲同時具備體育游戲和混齡游戲的優點,通過這一游戲模式,可以讓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首先,在混齡體育游戲中,年齡大、能力強的兒童成為年齡小、能力弱兒童的支架,通過這種“以大帶小”的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兒童身體能力得到提髙。而兒童能力發展的同時,自信心、責任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還能夠形成樂于助人、相互幫助等優秀品質。其次,混齡體育游戲讓兒童處于一個跨越年齡的群體環境中,兒童可以接觸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同學,學習、交往的機會大幅度提髙。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的同伴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同時學會理解他人想法、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品德。最后,混齡體育游戲在提高兒童認知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年齡差距問題,看待問題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這一游戲模式中會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而解決沖突、實現平衡轉化就是兒童認知能力提高的過程。
二、港齡體宵游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混齡游戲對幼兒的影響
摘要:當前,我國日益重視幼兒教育。游戲教學法是幼兒教育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改善幼兒教學效果,促進幼兒的良好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混齡游戲在幼兒教學中得到了日漸廣泛的應用。混齡游戲具有更強的趣味性,且游戲內容更為豐富,對幼兒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積極影響。該文簡述了混齡游戲的概念,淺析了混齡游戲對幼兒的影響,探究了幼兒園混齡游戲的實施策略,以期為幼兒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混齡游戲;幼兒;影響
混齡游戲是幼兒教學中常用的戶外游戲活動。混齡游戲能有效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并影響幼兒的行為習慣和身心發展,對于促進幼兒的身心良好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教學中,對混齡游戲進行采用,要充分尊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幼兒教師要深入考察并充分尊重幼兒對混齡游戲的意愿,合理選擇混齡游戲及相關游戲玩具,增強混齡游戲的自由化和趣味性。
1混齡游戲概述
混齡游戲,是指年齡在3~6歲范圍內的幼兒,基于自身意愿,選擇在一起開展游戲活動[1]。通常,幼兒教師可組織大中小班年齡各不相同的幼兒開展混齡游戲,并對游戲規則進行合理設置。大中小班年齡各不相同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開展相互交流和模仿。大班和中班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下意識地展示自己掌握的技能本領,并對小班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糾正指導;同時,小班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產生各類困惑后,會向大班和中班幼兒進行請教,還會對大班和中班幼兒的行為進行模仿。在潛移默化中,不同年齡的幼兒均能得到成長和進步。幼兒能從混齡游戲中獲得知識和生活經驗。混齡游戲能為幼兒帶來不同的游戲體驗和相關收獲。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意愿,注重提高幼兒對混齡游戲的參與度,并加強幼兒想法對混齡游戲的有效融入。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混齡游戲,并鼓勵幼兒對喜歡的混齡游戲進行自由選擇,在混齡游戲過程中與其他幼兒構建友好融洽的游戲關系,并收獲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2]。同時,幼兒教師要在混齡游戲過程中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實時引導,有效增強混齡游戲效果。
2混齡游戲對幼兒的影響
混齡游戲在幼兒園戶外游戲的作用
【摘要】戶外混齡游戲是為增進幼兒交往互動而開展的新型游戲形式,依照幼兒年齡、身心發展層次、游戲難度等設計出所有年齡班孩子都可參與的戶外游戲,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透過實際戶外混齡游戲的案例對該理論進行論述。
【關鍵詞】幼兒教育;混齡游戲;戶外游戲
混齡教育最初是為獨生子女模擬出近似大家庭的生活學習環境,幫助兒童在情感、社會交往上得到充分發展。兒童們在戶外混齡游戲中分散在不同群體、多種活動中盡可能擴大其交往環境,提高兒童社會性心理、獨立性的發展。本文將通過案例分析法對我國現階段幼兒園混齡游戲教育進行研究,分析其對兒童發展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一、混齡游戲對戶外游戲的功能完善
將教育融入到游戲中,為兒童創造豐富的游戲類型是學前教育者們重要的職責[1]。同時幼兒教育也應滿足兒童自我生成的高級心理需求即特殊社會性活動需求,混齡教育則彌補戶外游戲的局限性。首先,擴展了兒童的接觸面,自主地與不同年齡、能力、性格的幼兒相互交往,為幼兒積累豐富的社交策略;其次,成熟的游戲環境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社會歷史學派教育家維果斯基認為,創造兒童“最近發展區”的最佳手段就是游戲,游戲會激發兒童超越現有發展水平的表現,在游戲互動中大齡兒童便是低齡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最為關鍵是提供了自我發展空間,使幼兒在互動環境中找到自我優勢,例如在“以大帶小”的戶外體育拓展訓練中,教師可讓一大一小的兒童組合為一隊,進行組別競賽,如“舞動乒乓球”競賽,在桌子兩側搭建積木“球門”,將球置于桌子正中間,兩隊隊員分別蹲在兩端,哪方將球吹過對方球門則獲勝。在相互協作中,教師可觀察孩子表現,及時發現孩子優點提出明確表揚,如有些孩子善于利用策略,通過調整“球門”寬窄增加難度,而有的孩子則善于體貼、照顧對方。而混齡戶外游戲這一形式也推動了戶外游戲教學的優化,提供靈活、多樣化的游戲組織形式,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充分利用,為幼兒留下多彩快樂的童年記憶。
二、混齡游戲對戶外游戲的優化作用
農村幼兒園混齡班保育工作研究
一、完善農村教學點幼兒園混齡班保育管理制度
在目前農村教學點幼兒園混齡班保育工作中,要注重不斷完善保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保證教育人員能夠在實際的保育實踐中深入思考,不斷提升自身的保育理念,有效提升農村教學點幼兒園保育工作的整體質量。因此在農村教學點幼兒園混齡班保育工作中,要不斷提升保育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給予其足夠的鼓勵和認同,積極創建良好的校園風氣。在混齡班的保育工作中,要注重結合每個幼兒的特點,給予幼兒足夠的關心,設立實際的保育目標,從而促進幼兒園混齡班保育工作的發展。
二、有效提升保育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在農村教學點幼兒園混齡班保育過程中,要注重不斷提升保育管理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使其積極參加一些培訓工作,積極走入省、市示范的幼兒園中去學習,注重借鑒優秀的保育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保育人員的專業素養,從而有效地提升幼兒園整體的管理和保育水平。比如,在教育混齡班建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以讓其熟悉幼兒園的健康常規,了解個人清潔衛生的內容,愿意接受清潔的要求,學習如廁和安靜入睡。而對于年齡較大的幼兒,可以教一些餐飲和盥洗的禮儀和方式,在理解幼兒園作息安排的健康意義之上,形成幼兒健康的生活規律等。
三、注重合理分配保育人員的工作量
幼兒園混齡班的保育工作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合理分配保育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保證工作人員能夠始終處在適當的壓力中,不斷地創新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另外,在對教師的日常保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的過程中,要注重不能一味地找差錯、扣分,要注重對保育人員進行發展性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村教學點幼兒園混齡班保育工作的創新、完善和發展。
澳大利亞小學教育啟示
一、澳大利亞小學教育的特點與印象
1.全科(包班)教學澳大利亞小學的學制一般為“1+6”年或“1+7”年,即學前班至六或七年級,年齡為5~12或13歲。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英語、數學、科學、歷史、藝術、體育、信息,還有一些學校的特色課程,如表演藝術、廚藝、第二語言等。小學全部采用包班制,每個班配一名班導教師,除音樂、體育、美術、表演藝術、第二語言等專業性強的課程由專任教師教學外,其他課程全部由班導教師教學。也就是說,從學生8∶30到校一直到下午3∶30前放學,班導教師基本和學生在一起。教室既是教學區,又是辦公室,班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及教育教學的需求將教室布置得十分個性化。2.混班教學筆者參訪的WestBeachPrimarySchool全部采用混班教學,跟崗的HawthordenePrimarySchool共13個班,有7個班為混班。有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各州公立學校中,混合編班的比例達到40%。之所以采用“混班教學”,一方面是與澳洲教育理念相關。他們認為,一個班級中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角色經驗,促進角色承擔能力的發展,同時可以學習與不同的人交往的正確態度與技能,為將來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學習上也可以采用“大教小”,互幫互助,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是從節約經費角度考慮。澳大利亞政府規定,小學每班班額不能超過30人。政府每年按照學校上報的各年級人數計算出班額數,然后按核定的班額數撥給學校相關教育經費。學校如果多開班,則多出來的班級所產生的費用需由學校承擔。HawthordenePrimarySchool校長Dian女士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該校七年級24人,六年級36人,如果按年級編班,須編3個班,混合編班則只需2個班。因此,學校有兩個“六七年級”混合班。這種編班方式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國內的復式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混班教學與復式教學有很大差異。混班教學中,所有學生一起上課,集中教學時教師講授的內容也是相同的,只有分組或個別學習時,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布置難度不同的個性化的任務。也許國內教師很難理解這一點,這與澳大利亞小學教育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關。在澳洲教師眼里,年級只是一個孩子年齡的區別,不是學習水平的區別,同年級的孩子和不同年級的孩子都存在學習差異,而他們要做的是針對每個孩子安排個性化的學習內容,這種安排與年級無關。3.課堂特色“玩”中學、“做”中學。澳大利亞小學教育沒有統一的教材,對知識掌握的要求比我國低很多。他們的教育理念是教會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因此,每節課知識點非常少,內容十分簡△澳洲小學課堂單。學生沒有課業的負擔,沒有學習的壓力,基本是邊玩邊學,在游戲和“做”中學,學得十分輕松快樂。此外,澳大利亞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多所學校開設IBPYP課程(國際文憑小學項目課程),包含語言、社會、數學、藝術、科學、體育六大學科。大多數學校都采用Project(項目)學習。無論哪個年級,教師每個學期都會給學生布置幾個“project”。如“中國年”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年”的來歷,設計中國“年”表演劇本,表演中國“年”等。在這樣的任務中,學生需要通過網絡查閱大量資料,撰寫劇本,還要練習表演技巧。整個任務完成下來,學生的歷史知識、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表演能力、資料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澳大利亞,“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孩子”不是一個理念、一句口號,而是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的具體行動。首先,政府、學校為每一個需要特殊幫扶的學生(自閉癥兒童、學習困難學生、新移民語言障礙學生等)配有相應資質的一對一輔導教師。課堂上,我們幾次見到教室后面或某個學生旁邊坐著一位成人,這就說明該班有一個需要特殊幫扶的孩子。其次,分組分層教學做得十分到位。通常20多個孩子,分成4-5組,每組人數不等,組內再分層。并且這種分組與分層會依據學生水平隨時調整。所以,同一個班級,不同的課分組不同,不同的學習內容分組也不同,基本依據實際學力制定個性化學習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反思與啟示
1.包班教學與分科教學———關于小學教育功能定位之思客觀地說,包班教學對于知識的掌握,特別是數學、科學等學科的學習是有一定制約的,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更高,澳洲教師教學難度和工作量均大于國內教師。包班教學有利于項目式學習、綜合性學習等探究性課程的教學。分科教學則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有明顯優勢,對教師而言,備課的難度相對也小于包班教學。包班教學與分科教學,兩種模式背后最本質的區別是兩國對于小學教育的功能定位的不同。澳大利亞將小學教育定義為啟蒙教育,認為小學階段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思維方法等,對于具體學科知識不宜過多過高要求。我國則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知識接受,強調學生的學習結果,強調掌握更多的知識。筆者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初步建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隨著心智的成熟,在他需要的時候,學習知識更重要。2.集中教學與個性化教學———關于教學效率與尊重個體之思從知識掌握與技能形成的角度而言,國內小學課堂的組織形式,教學效率遠高于澳大利亞小學課堂,尤其是大班額情況下,統一的節奏、統一的要求無疑能提高效率。弊端是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無法為每個個體提供合適的教育。筆者認為,理想的小學教育形態,應該是取兩國教育之長,即在小班化、個性化基礎上,適當提高教學效率,增加知識容量。3.教材與學材———關于“教之工具”與“學之工具”的思考相對無教材而言,教材可以規范教學內容,降低教師備課的難度,節省備課時間,其弊端是限制了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目前國內的教材尚不利于具綜合性、探究性的項目式課程的實施。學材可以直接為學生學習所用,是加強課堂教學的活動性、趣味性,增加學生學習參與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保障。如果每節課都需要教師想盡辦法準備各種學材,其難度、教學的豐富性、活動性和操作性也就可想而知。教材與學材的配備,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我們更多地考慮如何保障教師的“教”,而澳大利亞則更多地考慮如何促進學生的“學”。所以,他們的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豐富的學習材料。我們在保留教材的同時,有必要加強對學材的開發與設計,配備豐富的學材。教育方式沒有絕對的好與差之分。我們應有的態度是: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尋求最合適、最理想的教育形態,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學習與成長。
作者:陳曉燕 單位: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