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小學教育啟示
時間:2022-01-11 02:47:13
導語:澳大利亞小學教育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全科(包班)教學澳大利亞小學的學制一般為“1+6”年或“1+7”年,即學前班至六或七年級,年齡為5~12或13歲。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英語、數學、科學、歷史、藝術、體育、信息,還有一些學校的特色課程,如表演藝術、廚藝、第二語言等。小學全部采用包班制,每個班配一名班導教師,除音樂、體育、美術、表演藝術、第二語言等專業性強的課程由專任教師教學外,其他課程全部由班導教師教學。也就是說,從學生8∶30到校一直到下午3∶30前放學,班導教師基本和學生在一起。教室既是教學區,又是辦公室,班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及教育教學的需求將教室布置得十分個性化。2.混班教學筆者參訪的WestBeachPrimarySchool全部采用混班教學,跟崗的HawthordenePrimarySchool共13個班,有7個班為混班。有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各州公立學校中,混合編班的比例達到40%。之所以采用“混班教學”,一方面是與澳洲教育理念相關。他們認為,一個班級中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角色經驗,促進角色承擔能力的發展,同時可以學習與不同的人交往的正確態度與技能,為將來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學習上也可以采用“大教小”,互幫互助,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是從節約經費角度考慮。澳大利亞政府規定,小學每班班額不能超過30人。政府每年按照學校上報的各年級人數計算出班額數,然后按核定的班額數撥給學校相關教育經費。學校如果多開班,則多出來的班級所產生的費用需由學校承擔。HawthordenePrimarySchool校長Dian女士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該校七年級24人,六年級36人,如果按年級編班,須編3個班,混合編班則只需2個班。因此,學校有兩個“六七年級”混合班。這種編班方式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國內的復式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混班教學與復式教學有很大差異。混班教學中,所有學生一起上課,集中教學時教師講授的內容也是相同的,只有分組或個別學習時,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布置難度不同的個性化的任務。也許國內教師很難理解這一點,這與澳大利亞小學教育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關。在澳洲教師眼里,年級只是一個孩子年齡的區別,不是學習水平的區別,同年級的孩子和不同年級的孩子都存在學習差異,而他們要做的是針對每個孩子安排個性化的學習內容,這種安排與年級無關。3.課堂特色“玩”中學、“做”中學。澳大利亞小學教育沒有統一的教材,對知識掌握的要求比我國低很多。他們的教育理念是教會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因此,每節課知識點非常少,內容十分簡△澳洲小學課堂單。學生沒有課業的負擔,沒有學習的壓力,基本是邊玩邊學,在游戲和“做”中學,學得十分輕松快樂。此外,澳大利亞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多所學校開設IBPYP課程(國際文憑小學項目課程),包含語言、社會、數學、藝術、科學、體育六大學科。大多數學校都采用Project(項目)學習。無論哪個年級,教師每個學期都會給學生布置幾個“project”。如“中國年”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年”的來歷,設計中國“年”表演劇本,表演中國“年”等。在這樣的任務中,學生需要通過網絡查閱大量資料,撰寫劇本,還要練習表演技巧。整個任務完成下來,學生的歷史知識、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表演能力、資料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澳大利亞,“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孩子”不是一個理念、一句口號,而是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的具體行動。首先,政府、學校為每一個需要特殊幫扶的學生(自閉癥兒童、學習困難學生、新移民語言障礙學生等)配有相應資質的一對一輔導教師。課堂上,我們幾次見到教室后面或某個學生旁邊坐著一位成人,這就說明該班有一個需要特殊幫扶的孩子。其次,分組分層教學做得十分到位。通常20多個孩子,分成4-5組,每組人數不等,組內再分層。并且這種分組與分層會依據學生水平隨時調整。所以,同一個班級,不同的課分組不同,不同的學習內容分組也不同,基本依據實際學力制定個性化學習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反思與啟示
1.包班教學與分科教學———關于小學教育功能定位之思客觀地說,包班教學對于知識的掌握,特別是數學、科學等學科的學習是有一定制約的,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更高,澳洲教師教學難度和工作量均大于國內教師。包班教學有利于項目式學習、綜合性學習等探究性課程的教學。分科教學則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有明顯優勢,對教師而言,備課的難度相對也小于包班教學。包班教學與分科教學,兩種模式背后最本質的區別是兩國對于小學教育的功能定位的不同。澳大利亞將小學教育定義為啟蒙教育,認為小學階段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思維方法等,對于具體學科知識不宜過多過高要求。我國則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知識接受,強調學生的學習結果,強調掌握更多的知識。筆者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初步建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隨著心智的成熟,在他需要的時候,學習知識更重要。2.集中教學與個性化教學———關于教學效率與尊重個體之思從知識掌握與技能形成的角度而言,國內小學課堂的組織形式,教學效率遠高于澳大利亞小學課堂,尤其是大班額情況下,統一的節奏、統一的要求無疑能提高效率。弊端是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無法為每個個體提供合適的教育。筆者認為,理想的小學教育形態,應該是取兩國教育之長,即在小班化、個性化基礎上,適當提高教學效率,增加知識容量。3.教材與學材———關于“教之工具”與“學之工具”的思考相對無教材而言,教材可以規范教學內容,降低教師備課的難度,節省備課時間,其弊端是限制了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目前國內的教材尚不利于具綜合性、探究性的項目式課程的實施。學材可以直接為學生學習所用,是加強課堂教學的活動性、趣味性,增加學生學習參與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保障。如果每節課都需要教師想盡辦法準備各種學材,其難度、教學的豐富性、活動性和操作性也就可想而知。教材與學材的配備,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我們更多地考慮如何保障教師的“教”,而澳大利亞則更多地考慮如何促進學生的“學”。所以,他們的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豐富的學習材料。我們在保留教材的同時,有必要加強對學材的開發與設計,配備豐富的學材。教育方式沒有絕對的好與差之分。我們應有的態度是: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尋求最合適、最理想的教育形態,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學習與成長。
作者:陳曉燕 單位: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 上一篇: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幼兒幽默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