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1:56: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古詩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古詩教學

古詩教學研究論文

古詩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比例雖然不太大,但是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語言文字學習材料。特別自新大綱頒步以來,古詩教學的地位越顯重要,不僅增加了課內教學量,而且規定了80篇推薦背誦篇目。那么,如何順應新大綱的要求,改變傳統的講—抄—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愉快、輕松地學習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感情,領悟詩的寫作方法,積累詩的語言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尋出以下模式:一、初讀,文通字順。即一看到詩后,要求學生自己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出詩的一般節奏與韻律。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睆娬{的就是反復讀的重要性。古詩更是如此,不大聲地讀出來是很難從整體上去感受到它的語言的。再加上學生對古詩這種文體本來就偏愛,所以,一接觸詩,他們就非常愿意去放開嗓門朗讀。此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反復讀,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把詩讀得通暢,既是乘學生興趣所致,也是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兩全其美。二、再讀,領悟詩意。即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借助插圖、字典等非直接說明詩意的工具書讀懂詞句,將能讀懂的批注在詩旁,將不能懂的作上記號。然后再通過小組或全班的交流領悟詞句的含義,從而理解詩寫了什么。許多老師對于這一步的處理方式或許有些懷疑,覺得這只能在城里的孩子中操作,鄉里的孩子是不可能自行讀懂些東西的,或者說只能在白話文中運用,在古詩中是很難的,或者只能在高年級學生中有效,在低年級學生中是行不通的。其實不然,只要每位教師相信學生,把學習、交流的機會和時間放給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獲,只是或多、或少罷了。古詩詞固然比現代白話文深奧些,但與現代白話文也有淵源的聯系,多數詞的變化是不大的,如“床前明月光”中“床前、明月”與現在的說法有什么區別呢?更況且,學生還可以借助插圖、字典等工具書,也可以借助相互的交流理解。當然,在最疑惑的地方,還需教師精當的點撥。三讀,體會感情。古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之以入情?!痹诹私饬嗽姷拇笠夂笤俜磸屠首x,就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雖然大綱對體會思想感情的要求僅放在高年級,但一般來說,入選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都是淺顯易懂的詩,只要孩子了解了詩意,就會自然而然地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到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情感。只不過從低到高年級在表達上越來越深刻,越來越生動。即使低年級在表達上有一定的難度,也是“跳一跳”就能摘得到“桃子”的。四讀,熟讀成誦。即在悟情的基礎上熟讀,指導有感情地讀,以達到成誦的境地。體會了詩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體驗與詩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聯系,將詩的外在語言表現形式內化為了自己的內心體驗,此時迫切需要再將自己內心的體驗通過一種形式表達出來,有感情地朗讀無疑是最好的形式。五讀,唱唱、畫畫、演演。讀完后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愛的其它藝術形式將詩再現,或是編成兒歌唱一唱,或是拿出彩筆畫一畫,如《畫雞》《鵝》,或是小組合作演一演,如《尋隱者不遇》,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語言描寫的形象,又易激發學生熱情,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傊旁娊虒W應以讀為主旋律,以讀促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唱唱、演演、畫畫中輕松地領悟古詩的魅力。

查看全文

語文古詩教學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筆者經過十余年的實踐,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學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古詩教學的課堂效率頗為有效。

一、課始“引趣”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學生興趣。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自缰魝愂且环胶朗?,便欣然前訪。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兩人結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這個故事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又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再如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可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課中“持趣”

查看全文

古詩詞教學設計與教學藝術之研究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標準,不僅增加了需要背誦的詩詞數量,并且對于古詩詞教學當中的審美以及情感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因此,可以說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長的比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基于這一背景,加強對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概念以及方式還有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均有著十分重要的實現意義。下面主要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教學的經驗,針對新課標環境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以及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古詩詞屬于古代人文墨客智慧結晶所在,具有韻律以及情感以及哲學之美。同時擁有強大的審美作用,能夠使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對于激發學生們對于語言文學的濃厚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古詩詞屬于我國的文化寶藏,詩中涉及到畫和情以及理,不只是讓學生們感受到語言的美,同時還有深刻的人文關懷以及情感啟示。因此,能夠有效的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對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人生理想方面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另外,古詩詞語言表現以及書法情感具有含蓄以及內在的美,一般是讓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富裕到詩中的情境和事物上面,并且不是將其直接的表達或者闡述出來。要求學生必須要對其進行細心的鉆研體會,并且認真傾聽教師所將的內容,不錯過任何細節,同時采取自主探索以及聯想的方式,才可以對古詩詞所含有的思想感情進行正確的把握。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及良好的審美體驗。所以說,學習古詩詞這個過程比較重視學生自主探究以及思維的不斷深入,使學生們的探究以及思維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同時古詩詞在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方面也發揮著有效的作用,古詩詞屬于古代文人墨客對于社會現象以及人情世故還有自然哲理的細細配位以及深入探索所得出的產物,聚集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及知識分子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智慧,富含了豐富的哲理。而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古詩詞是通過很多教研工作人員以及編輯們細心挑選的,含有積極向上的情感,可以使學生們體會到生活和勞動以及祖國的美,讓其能夠更加積極的生活與學習,為人處世更加圓滿,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道德以及綜合素養。

二、古詩詞教學設計策略

(一)品味課文感受語言藝術

古詩詞具有十分優美的語言,并且十分精煉,雖然言簡意賅,但是富含了十分濃厚的思想感情,通過閱讀古詩詞,可以讓學生對語言藝術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審美情趣也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讓學生們學會怎樣間接又富有詩意的將思想感情抒發出來十分有必要。所以,在教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仔細的閱讀,并且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示,讓學生們感受到古詩詞當中那些優美的語言,體會古詩詞中含有的韻律及意味。例如,在講解江雪這一古詩詞的過程中,雖然全篇只有二十個字,但是對一個幽深地環境進行了整體的概括,同時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對于千山和萬境選擇了靜態的描寫方式,給欣賞者展現了幽深寂靜的環境,而詩中絕和滅這兩個字更能體現出環境的寂靜,全詩中只有一個釣字是采用的動態描寫,這種描寫不僅含有用詞和字地語言之美,同時通過語言的意味更能夠將作者別致的情懷表現出來。

查看全文

幼兒古詩詞教學探究

【摘要】基于古詩詞的意境、情感流露具有豐富多彩的特性,從古詩詞特性的角度開展幼兒教學,對幼兒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以及豐富情感等方面有推動作用。以古詩詞的韻味為基礎,從古詩詞特點以及情感意境的角度,分析古詩詞的語言美、節奏美,以古詩詞實踐教學的方式,對教學方式、古詩詞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此實現古詩詞教學對幼兒創造能力、審美觀等方面的綜合培養。

【關鍵詞】幼兒;古詩詞教學;韻味;審美

情趣,注重古詩詞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思維創造以及人為素養等方面的培養有積極作用。兒童古詩本身具有語言精煉、特殊意境等特點,幫助幼兒學習古詩詞,可以增加幼兒教學的韻味及趣味,可以引導幼兒對古詩詞進行有感情朗讀、意境體會等方面的了解,在利用聽說讀寫等不同形式下,實現對幼兒情感表達、語言鍛煉等方面的綜合培養。

一、古詩詞的語言美激發幼兒創造力

詩歌是以精煉的詞語對不同意境的場景進行描述,引導幼兒感受古詩詞中的語言美,可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幼兒本身的思維、知識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古詩詞的精煉、通俗易懂恰恰是幼兒可理解、可認知的基本表現形式。例如,在對古詩詞《絕句》進行講解時,其內詞語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從字面的角度進行分析,是以黃鸝、白鷺為主語,充滿童趣的文字,可以促使幼兒產生古詩詞簡單的心理,幼兒在理解及掌握的同時,可以激發幼兒對古詩詞的探索興趣,這對幼兒的創造力培養方面有積極作用。古詩詞本身是以小而精煉的文字描述景色、故事、人物或情感為核心,幼兒本身的理解能力、探索興趣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所以,以古詩詞的意境為主線,營造故事內特有的畫面感,對教學節奏、幼兒學習興趣培養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在帶動幼兒學習古詩詞興趣的前提下,鼓勵幼兒對古詩詞進行創作,可以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文字創作能力。

二、古詩詞的節奏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查看全文

古詩教學新談論文

80年代以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豐富和語文教學理論研究的發展,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其教學方法顯示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心理學化的色彩越來越濃。小學古詩教學尤為突出,筆者作如下闡述。

一、形態為手段

古詩言簡意賅,富有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為基礎,因此教者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加強視、聽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強化表象的建立、組合、轉換,其教學手段形態化。

1圖畫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詞語形體化,更易于學生清晰理解詩意,深刻領悟蘊含的哲理。如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教者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讓學生觀看、比較;再誦讀詩句,圖文結合揣摩、推敲,使學生體味出多角度、多視野觀賞廬山,其面目確是各不相同.

2悅耳有時比悅容更重要,不能悅耳就不能悅容。特別是古詩教學,教者語言要繪聲繪色,生動形象,并恰當地使用態勢語言。教者的語感、態勢給學生以聲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號活化,學生獲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時,教者娓娓動聽的描寫以及遮眼遠看,低頭細看的動作,似乎使學生看到在絲絲微雨中,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看見一大片一大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細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纖細的針狀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顏色。學生進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機。電化教學的直觀性、形聲化,表現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對小學古詩教學心理學化具有很大的優勢。如《示兒》中的“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詩的詩眼、詩魂,如何使學生進入意境,升華情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難點。教者在學生意讀全詩后,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投影,再仿談遐想推敲,一遍兩遍……學生與詩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深切體味:這“悲”字是詩人悲自己終生的意愿沒能實現,沒能親眼看到國家的統一;悲祖國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形聲組合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學生升華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查看全文

古詩教學作用論文

摘要:針對當前詩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文提出意象捕捉法,旨在拯救詩歌的衰亡局面和恢復古詩的文學地位。文中首先分析什么是意象/意象捕捉,接著詳細論述意象在古詩教學中的三個作用。為當代青年教師和學生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意象古詩教學作用

詩歌發展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尤其是古詩取得的成績,對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響。然而,詩歌走到今天呈下坡趨勢,不能不令人擔憂,看看現當代詩,數量是不少,而質量和讀者量卻遠遠不如過去。人們非但對自己的幼稚做法不為恥,反而對古詩采取冷漠的態度,說長道短,妄加評論。對于這點,又以當代青年教師和學生表現最為突出。在古詩教學時,有的青年教師頭疼不好教,而大部分學生則干脆認為,社會都進步了,還要去.學那些陳舊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況且聽不懂。

學古詩有沒有用?回答是肯定的。它不僅僅在文化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先進的傳統文化,而且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時代和社會的寫照。那么,古詩在他們之間發揮著橋梁的作用。至于會出現上述問題,涉及到態度和能力因素。應該指出并非所有當代青年教師和學生都是這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中的大多數受這個新社會的影響,對古詩寫作背景及舊社會知之甚少,換句話說,古文根基不扎實,難教難學是可理解的。

既然是能力問題,我們總會有辦法解決的。關鍵態度是否正確,如果端正了教與學的態度,并正確掌握教與學的方法,那么,問題也就不攻自破。據此,我們提倡古詩教學中的意象捕捉法。

闡釋:意象/意象捕捉法

查看全文

語文古詩教學論文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不僅歷史悠久,作者眾多,而且作品豐富,題材廣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學史上堪稱一絕。古詩以意境清新,含義深刻,語言生動,韻律優美而著稱,是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的一座寶庫。古詩自然成為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蹦敲?,作為蘊涵著豐富中華文化傳統的古詩在教學中該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下面淺談四點:

一、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和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

1、熱愛祖國的教育?!拔槐安桓彝鼞n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熱愛家鄉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弊阋妼亦l的熱愛。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自己對家鄉的戀戀不舍。教學時,我們可抓住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

查看全文

古詩教學探析論文

一、課始“引趣”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學生興趣。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自缰魝愂且环胶朗浚阈廊磺霸L。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兩人結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個故事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又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再如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可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課中“持趣”

古詩距離現在畢竟時代久遠,兼以“文約而意豐”,課堂教學時間一長,多數初中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不由得會淡化,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進入暫時抑制狀態。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贝藭r,教師如果注意學生心理、態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查看全文

小學古詩審美教育教學方法探究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本文在審美教育視域下探究“講解法”“解讀法”“賞析法”“練習法”以及“誦讀法”等教學方法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賞析、品味古詩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以提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審美教育;視域;小學;古詩;教學方法

古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審美教育視域下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而審美教育就要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教育視域下的語文教學需要具有美感的教學材料,古詩語言精練,蘊藏含蓄美;字句平仄押韻,具有音樂美;詩人真摯的感情使詩句流露著情感美。因此,古詩是審美教育視域下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推薦優秀詩文背誦篇目中古詩文有136篇(段),其中1-6年級有75篇。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審美教育視域下開展古詩教學,會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采用“講解法”,講授相關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初探古詩美

教師采用講解法講授古詩的相關背景知識,能讓學生對古詩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可以是詩人簡介、詩作創作背景、詩作中相關意象的象征含義等。學生掌握古詩的相關知識,將為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意、體會詩人情感奠定基礎。古詩教學要貫徹審美教育的理念,學生要對古詩內容有充分的理解,進而才能體會古詩的美感。1.講解古詩背景,讓學生熟悉古詩大意。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古詩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熟悉古詩大意,為學生感受古詩美奠定基礎。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這一天游子會回到家鄉,和親人一起佩戴茱萸,登高飲酒。了解了古詩的背景后,學生就理解詩人為何會在重陽之日“倍思親”了。教學《江雪》時,教師可以講解詩人創作之際恰逢被貶,心中感到失落與壓抑,于是借描寫山水景物來歌頌在寒江中獨自垂釣的漁翁,以此來抒發自己在政治上的苦悶,因此詩作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孤傲精神。2.講解古詩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古詩內容。教師講解與古詩相關的基礎知識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學生掌握了古詩中相關概念的基本含義后,才能把握古詩內容,感知意象與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例如,教師只有讓學生了解意象“柳”既象征美好的春天,又與“留”同音,代表留戀,有傷感送別的意味,學生才能真正體會“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濃濃春意;才能感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詩人送朋友出使安西時的離別感慨。教學《別董大》時,教師可以介紹詩人高適因為常年漂泊邊塞,熟悉邊塞生活,所以他的詩作多慷慨而蒼涼。學生就不難想象“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邊塞之景,不難感受詩句渲染的離別愁緒。這些基礎知識是理解詩意的基礎,更是感受古詩美的基礎。

二、巧用“解讀法”,引導學生解讀古詩美

查看全文

小議當今教學手段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唐詩宋詞欣賞中來,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課本中的詩詞名篇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能形象地表現“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教學手段古詩詞教學情境形象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它以完美的藝術特色、豐富的思想內涵、廣闊的社會生活,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這些優秀的古典詩詞,像一位長者,訴說人間的滄桑,熏陶著,豐富著學生的情感,增加了他們的文本閱歷。而且,這些深藏在學生心中的詩,隨著學生生活經驗的增加,會慢慢成為他們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對于他們的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個人的修養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閱讀優秀古詩詞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性情,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但由于古詩所反映的內容、思想、情感與當代學生生活之間存在客觀距離,古詩的語言與當代語言表達系統之間的客觀差異,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加上現代快餐文化對學生的閱讀心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不高,鑒賞能力也比較低。傳統的詩詞教學只是讓學生背誦、記憶和理解意思。其實,科技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將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唐詩宋詞欣賞中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課本中的詩詞名篇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從而提高詩詞鑒賞能力;形象表現教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大是許多口頭表達所不能企及的,這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么,現代教學手段在古詩詞教學方面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可創設情境,增加直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的詩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