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0 05:58: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科院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科院校

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摘要:西部工科院校作為培養各種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基地,應加快創新創業步伐才能響應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本文對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構建了新時代背景下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體系、組織環境體系、課程體系以及實踐平臺體系。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西部工科院校

引言

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西部工科院校作為培養各種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基地,應加快創新創業步伐才能響應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近年來,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因此,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畢業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企業改制而引起的勞動力市場人力需求的變化,都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廣為興起,尤其是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西部工科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利用其獨特的本土優勢和專業優勢,使得其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內容和重點與其他地方高校有所不同,也使得西部工科院校對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本文就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構建了新時代背景下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這對于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改革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西部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創新創業教育觀念及思想狹隘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是文化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工科院校在我國高校中占有較大比重,就整體而言,這類院校人文課程較少,藝術教育更是薄弱。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藝術教育的獨特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在藝術教育較為薄弱的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作為多年從事高校藝術教育的教師,我想就這一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斧正。

一、工科院校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受顯在或潛在的因素影響,不少工科院校往往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見到效果的專業教育及科研等方面,而對收效較慢的藝術教育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還是在思想上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教育對促進科學教育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工科學生接受藝術教育可以和本專業形成互動,達到“雙贏”

生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左右兩半分別側重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的一大優點是可有力地啟動思維,增強想象力,消除疲勞壓抑的情緒,有利于學生成長為開拓型、開創型人才。工科學生固然主要運用抽象思維,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完美結合起來,便如虎添翼。眾所周知,牛頓、達爾文、愛迪生、居里夫人,分別在詩歌、繪畫、音樂中得到過啟發。而以畫家著稱于世的達·芬奇,同時又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并在物理學中有不少重要發現。著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從小受到良好的中國書畫藝術熏陶,奠定了其形象思維的基礎。在研究物理學時,他甚至將中國書畫藝術要素融入論文及設計中。他的感悟是,“藝術和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清華大學注重對理工科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倡導他們每天8小時的本專業學習中,拿出1小時進行藝術素質培養。實踐證明,他們的學習效果比8小時都在進行抽象思維好得多。他們的體會是,“沒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養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p>

(二)藝術教育是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內容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青年教師論文

1工科院校青年教師的優勢

與老教師相比,工科院校青年教師雖然入職時間短,但是他們也有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第一,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絕大多數的青年教師面對自己新的人生和未來,都充滿著美好的期盼和想象。他們精力充沛,戰斗力強,有不服輸的精神,會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使教學效率顯著提高。第二,具有創新的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由于青年教師受教育階段接受的是本專業最新知識,他們往往在具有除扎實的本專業學科知識外,還對其它知識領域如外語、管理、計算機、心理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涉及,使得他們較年長教師更加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善于創新并接受新鮮事物。在教學與科研中,這種智能構架更有助于他們開闊學生學習思路,引導學生科研思考,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三,具有良好的親和力。由于青年教師具有與學生相似的成長環境,他們能夠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與學生更好地進行心理上的交流溝通,從而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和效果,改善教學行為與教學效率。

2工科院校青年教師的不足

工科院校青年教師雖然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和種種客觀因素,他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第一,教師的師德修養不足。教師的師德修養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并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品質。青年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修養,才能真正實現高等教育“德為魂”的價值。然而,目前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師在對大學的基本精神認識、自身的職業道德觀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敬業精神遠遠不夠,表率作用意識不強,從而嚴重影響了青年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第二,對教師的角色認識不足。許多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師進入院校工作之前,一直從事讀書或科研活動,基本沒有任何的社會工作經驗。因此,這部分青年教師在走上講臺的一兩年時間,很難完全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遇到問題,還是習慣于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來處理。另外,這些教師在學生階段主要從事相關專業的學習,對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知識涉及很少,對教師角色的認知缺乏,實現角色的轉換還需要自身努力和不斷學習積累。第三,對工作滿意程度較低。在工作初期,工科院校對青年教師的工資福利、崗位津貼等激勵性待遇往往較低。然而,剛剛走出校園的青年教師本是滿懷生活熱情和幸福向往的,較低的高校待遇讓他們不免失落。與此同時,他們剛好處在安家與結婚生子的階段,較大的生活壓力和內心的不平衡往往導致他們對自身工作的滿意程度較低。這種潛在的認知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長此以往會導致他們工作不能安心積極,做事情容易敷衍了事,態度不夠端正認真,缺乏戰斗力,甚至對工作前景和個人發展產生困惑。第四,教學功底薄弱。青年教師由于入職時間較短,參加高校的教師培訓機會相對較少,培訓時間也有限,授課經驗和知識儲備明顯不足,這些都會導致青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思路較為狹窄,知識構建單一,教態、板書與教學語言等教學基本功薄弱,主要表現為教學機智和教學語言不夠靈活,難以控制語速的快慢及語調的抑揚頓挫,對授課教材難以充分挖掘,授課缺乏深度。這些都是青年教師在授課中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關鍵問題。另外,科研能力也是評價工科院校教師水平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然而,由于青年教師在入職高校前一直是在導師的指導和監督下完成科研工作,因此,其獨立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及完成項目報告的能力都相對薄弱,尚有待提高。

3工科院校青年教師的提升途徑

通過自身實踐及名師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實現工科院校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高等院校教育逐漸呈現出了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等教育要求。尤其對于工科院校來說,面對著復雜的市場競爭形勢,應當與時俱進,加快對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課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對接,以此來培養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優秀人才。本文從創新創業內涵分析著手,明確了創新創業教育下工科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工科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并進行了具體的實例分析,旨在為相關工科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提供參考,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工科院校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對接。

關鍵詞:創新創業;工科院校;教與學模式;改革創新

0前言

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熱點。作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主干,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1-2]工科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應當積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利用相關工程技術知識來進行產品創新和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并能夠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產品向商品的轉化,從而實現自主創業?;谝陨?,本文結合實例,簡要探討了創新創業教育下工科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世界各國積極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美國哈佛大學早在1947年就開設了面向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程,政府、高校及社會機構聯合建立了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體系;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則實行“導師制”教學模式來實現差異化教學,以此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相較于國外來說,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為了促進經濟轉型和發展,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上做出了重要努力。2002年,教育部對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進行了創新創業教育試點,2008年,教育部建設了多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試驗區,2012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3]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包含了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兩個層面,其主要目的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創業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舉辦一些創業參觀活動,更重要的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一種轉變和革新,將高校教學模式與創新創業教育實現無縫對接。工科院校肩負著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重任,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在創新創業教育下,工科院校應當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形勢,從教學模式的改革著手,促進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對接,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積極提升工科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這對于擴大大學生在就業、促進社會經濟創新發展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是文化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工科院校在我國高校中占有較大比重,就整體而言,這類院校人文課程較少,藝術教育更是薄弱。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藝術教育的獨特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在藝術教育較為薄弱的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作為多年從事高校藝術教育的教師,我想就這一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斧正。

一、工科院校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受顯在或潛在的因素影響,不少工科院校往往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見到效果的專業教育及科研等方面,而對收效較慢的藝術教育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還是在思想上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教育對促進科學教育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工科學生接受藝術教育可以和本專業形成互動,達到“雙贏”

生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左右兩半分別側重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的一大優點是可有力地啟動思維,增強想象力,消除疲勞壓抑的情緒,有利于學生成長為開拓型、開創型人才。工科學生固然主要運用抽象思維,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完美結合起來,便如虎添翼。眾所周知,牛頓、達爾文、愛迪生、居里夫人,分別在詩歌、繪畫、音樂中得到過啟發。而以畫家著稱于世的達·芬奇,同時又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并在物理學中有不少重要發現。著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從小受到良好的中國書畫藝術熏陶,奠定了其形象思維的基礎。在研究物理學時,他甚至將中國書畫藝術要素融入論文及設計中。他的感悟是,“藝術和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清華大學注重對理工科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倡導他們每天8小時的本專業學習中,拿出1小時進行藝術素質培養。實踐證明,他們的學習效果比8小時都在進行抽象思維好得多。他們的體會是,“沒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養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p>

(二)藝術教育是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內容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俄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一、工科院校大學俄語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科院校大學俄語課程教學現狀。隨著我們國家在國際上地位的提高,特別是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為我國與國際社會在諸多領域提供了國家保障。在此制度保障下,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各個領域應用型的人才。而現實卻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奇缺,不能滿足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需求。這種現狀也表現在高校的人才培養方面。如何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多元化人才是高校正面臨的新挑戰。以我校為例,有的學生是以個人興趣為學習動機,其俄語學習目標不過止于入門知識和簡單交流,有的學生是以適應工作需要為學習動機,這些學生并不渴望系統而全面地掌握俄語這門語言的知識與相關技能。這種傳統的學習現狀與大格局的國際型人才需求相悖。盡管大格局的國際社會對俄語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現實中各高校學習俄語的學生人數非常少。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學校每年大學俄語的學生也就是10人左右。并且這些學生集中在少數幾個系、幾個專業。上課時間常常安排在周三下午或周末,有時甚至還會安排在晚間。這種授課時間不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因為學生在上俄語課的時候,其他同學在進行課后業余活動,學生就會出現情緒不穩,上課靜不下來心的情況,甚至個別學生還需要請假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這樣就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高中畢業的學生雖然都具有一定的俄語基礎知識,但由于各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學生的俄語基礎參差不齊;而這些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與高中不同,學生在知識銜接上存在問題。我校大學俄語教學一直沿用2001年的全國統一大學俄語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規格與模式。雖然這種傳統的大綱、目標與授課模式曾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和促進了我校大學俄語的教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對不同種類人才的需求,不能突出我校是工科院校的特點。(二)教材的針對性不強。工科院校大學俄語教學現狀的另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沒有相應的工科俄語教材,凸顯的問題就是教材的針對性不強,并且大學俄語教材內容與高中沒有很好的銜接。大學俄語課程比高中難度大,很多大學一年級學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適應大學俄語的教學。多年來,大學俄語教材一直跟不上教學發展的實際需求,沒有全面系統適合新形勢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閱讀、聽說等配套教材。而且我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都使用同一種類教材也存在諸多問題。(1)忽視了實際技能的應用,理論不能聯系實際,教材與我校工科院校的特點脫節,統一的大學俄語教材無法與不同的專業相匹配。(2)教材改版更新的速度較慢,不能與時俱進,缺少時效性。(3)注重理論,缺少實際應用的訓練。(4)在聽力訓練方面,聽力的訓練課時分配較少,聽力內容更是與所學專業脫節。(三)缺少復合型的俄語教師。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方針的指導下,培養復合型語言人才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傳統的語言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各高校俄語教學應不斷改善傳統的教學培養方式,培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水平、高質量、復合型語言人才,以此推動俄語教學的不斷發展。為此要求我們俄語授課教師了解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目前工科院校的俄語教師大部分都是俄語專業畢業的,無論是俄語專業水平還是授課能力、科研能力都是無可挑剔的。但是那種既有俄語專業知識,又了解一些相關工科專業的復合型俄語教師普遍不足。眾所周知,工科院校大學俄語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把外語作為交流的工具,能夠與國外技術人員進行學術與技術交流,準確地看懂相關的俄文資料、說明書,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等。而承擔大學俄語教學任務的教師,由于缺乏相應的工科專業的知識,再加上教材內容與實際需要的脫節,勢必會影響大學俄語課程教學質量。(四)課程設置不合理,不利于學生就業需求。我校大學俄語課程開設三個學期,課時量少,難以滿足工科學生對大學俄語課程知識的需求。大學俄語課程的學生生源不同,學生俄語基礎參差不齊,造成基礎不扎實的學生直接學學俄語有時會出現銜接不上的情況。在短短三個學期內,大多數學生學好大學俄語的可能性相對比較低。導致學生大學俄語的學習達不到與專業要求相匹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另外,授課方式單一影響了學習效果。一直以來大學俄語課程的授課形式采用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老師站著講,學生坐著聽。這樣的授課方式有其有利的方面,如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課,有利于學生掌握連貫而扎實的知識。弊端是學生掌握的知識雖然扎實,但活用能力欠缺,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銜接不上,缺乏實際應用能力;再加上有的學生對俄語課程的認識不足,俄語的學習效果欠佳。

二、工科院校大學俄語課程教學改革

(一)與時俱進轉變師生觀念。隨著經濟的發展,就業形勢的變化,高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也從傳統的應試能力的培養轉變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注重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作為高校的教師就要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在教學理念上,要把培養學生能力放在首位,把單純講授知識放在次要的位置,培養學生的俄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在教學方法與模式上,改變之前一直以來以授課教師為核心,授課教師一言堂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力圖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授課內容上,教學應由句子為中心轉變到語篇為中心;由單純重視語言運用的精確性轉變為既重視語言精確又重視語言流利性,同時教師還要處理好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轉變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觀念的轉變。1.學生必須明確大學俄語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懂得大學俄語課的學習和專業課學習是相輔相成、互相提高的,同樣是為就業服務的。2.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由依賴性學習轉變為自主性學習。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各種課堂活動,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潛力。3.讓學生意識到學會利用多種途徑獲取知識、鍛煉能力的重要性。如:利用圖書館,網絡平臺等??傊?,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成,提升自己專業知識的高度。(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俄語能力的培養。2014年11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創業教育”概念,這對大學俄語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聽說語言實踐能力,為社會服務。這就要求大學俄語課程的教學必須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實踐內容引入到課堂中,使教學必須將知識、交際、創新和創業能力等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例如,教師上課時可有意識地、有目的地穿插帶有專業性且十分重要的知識內容,如傳真、進口設備的俄文使用說明書、俄文合同書、俄文邀請函、委托書等,以此來使學生自然融入大學俄語學習的語境;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將課堂搬到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把大學俄語的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思考,提高俄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三)注重工科院校大學俄語課程教材的選擇。目前在許多先進的國家重點本科院校都開設了俄語專業課程,俄語也是我國最早開設的外語專業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擴大與蘇聯的經濟合作,培養俄語人才,使我國的俄語教育跟上時代的發展需求,很多高校開設了俄語課程。十年浩劫再加上后來的中蘇關系惡化,俄語教育受到了致命的沖擊。各高校紛紛取締了俄語課程,俄語教師也紛紛改行從事其它工作。造成的后果就是俄語教育停滯不前,俄語方面的人才不足,學生使用的教材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中俄關系發展迅猛,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中俄邊貿活動的增加,推動了對俄語人才的需求,學習俄語的人數急劇增加。這種俄語教育的需求與現實脫節的矛盾尤其顯得突出。以我們學校為例,開設了大學俄語課程,也有選擇大學俄語課的學生,但矛盾的突出點就在于教材的選擇方面。我們在選擇教材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內容要有針對性。教師盡可能選擇有針對性的、配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含有技術資料、設備操作規范及工廠的工作場景等內容的教材。(2)教材內容要與時俱進。在選擇應用型教材時還要注意教材內容的時效性。一定要選擇出版日期新、內容先進、正規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3)教師還可根據教學需要,拓寬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此外,為了能盡快讓學生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大學俄語課程教師還應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走出去,請進來,以此來提高學生學學俄語的質量。(四)強化工科院校的特點,注重俄語教師能力的培養。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到來,以及“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新工科”建設應運而生。這個理念的提出,對于工科專業來說,是一場時代變革。大學俄語教師應該不斷地與時俱進,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養,強化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了解相關專業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促進工科院校大學俄語課程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才能使工科院校的大學俄語課程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這種體系下培養出的學生的大學俄語水平才能有質的飛躍,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實踐中提升適應力和競爭力。

三、結束語

大學俄語課程的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創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文化精華,進一步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重視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斷地去探索、去完善、去實踐。

查看全文

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對策

1理工科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1.1適應國家發展要求

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初步展開,各行業領域對于實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有了較大提升,為了滿足各行業領域的人才需求,必須從教育改革入手,對面向社會輸送工程科技人才的理工科院校提出全新的人才培養需求[1]。可見,對于實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已經逐漸成為未來理工科院校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

1.2降低學生就業難度

從學生發展的視角來看,當前國內很多理工科院校雖然開展了新工科建設,能夠將新工科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來,但由于很多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仍存在明顯不足,其教學質量與實際教學效果往往會受到師資力量、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基礎設施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不強,在求職階段也很難從其他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職業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2]。有效的實踐教學改革能夠幫助高校改變各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現狀,通過各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對實踐教學的形式、內容、教學條件等加以優化,并在課時、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出合適的調整,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降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難度。

2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的物理教育革新

大學物理是工科院校的基礎課程,其研究對象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大學物理課是以物理學基礎知識為內容的,包括經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學在科學技術上應用的初步知識等,這些基本理論滲透力、熱、電等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應用于生產技術的各個部門,是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和工程技術的基礎.涉及到的知識都是一個高級技術人員所必備的,所以,各大工科院校都會把大學物理作為各專業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重視學學物理,可以使學生熟悉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及運動的基本規律,為自己所學的專業課奠定了必要的物理基礎,通過學習可以獲取掌握大學物理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思路,提升自主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開闊思路,激發探索和創新精神,提升其科學技術的整體素養.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這就要求工科院校必須培養出具有更高能力的大學生,使他們能夠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立足于各行各業的應用型人才.然而,傳統的大學物理教育的現狀給新時期的大學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改革刻不容緩.

1中國大學物理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大學都在不斷的擴招,勢必會引起生源的質量下降,而高等教育也逐漸轉變為大眾化的教育.同時,有些地區高中的時候不選物理,這也是大學物理教育現存的一個難題.再加上大學物理教育本身就存在一些弊端,必然就加深了大學物理教育的困難.

1.1教材內容陳舊,教材建設更不上時代的步伐.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一直強調理論體系的完備性與系統性,教材內容上也都是理論性和技巧性很強的公式的推導,即使是例題也是為了很好的掌握公式原理,而忽略了理論作為實際應用的這一特點.這種教材內容不適合應用性的工科院校的大學生,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內容枯燥、深奧.

1.2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陳舊.大學物理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目前大多數的工科院校仍以講解原理理論,分析固定的例題的形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絕對的主導作用,利用傳授的方式將所有的知識點按照重點難點等的劃分呈現給學生,有的教師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那些期末會考到等等.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機械的記憶知識點,重復做題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會做大量的習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體現,把考試當做目的,只要六十分就完成任務.在這一教一學中,忽略的是學生對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失去對自然科學規律和本質的探索與思考,時間長了,這種單調的教與學加上陳舊的教材內容使大多數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課堂紀律變差,更有甚者有的學生曠課早退,這有反過來影響到教師講課的積極性,講課質量下降,使得更多的學生厭學,成了惡性循環.

1.3考試形式單一陳舊,考試的內容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考試與課堂幾乎完全脫節,一學期的教學內容僅僅壓縮到一張試卷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考試內容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圍,因為教材陳舊,致使教學大綱沒有太多的變化,最終的結果是每年的考試內容雷同,試題換湯不換藥,學生有沒有能力都能過.這樣的考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扼殺了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我國迫切需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尤其應在工科院校中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文重點探討工科院校教學改革發展,不僅對高等院校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有參考作用,而且對新時期工科院校的快速發展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工科院校;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在促進我國教育公平和內涵發展的進程中,教學的改革是關鍵。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則是推動我國工科院校教學改革順利實施的關鍵,并是保證實現我國工科院校教學效能最大化的重要環節?!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實現我國21世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愿望,必須十分重視教學改革工作,把教學改革擺到事關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位置。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工科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重點。因為教學模式是在特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一方面反映出課程設計者與實施者對待“學習”與“教學”的態度,另一方面還直接影響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要保證工科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促進我國教育的內涵式和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工科院校的教學改革與完善,尤其是教學改革在實踐層面中的積極探索。

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是人們以多學科、跨學科的相關理論為指導,在真實、復雜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將一個復雜的概念形態存在的抽象教學變為一個以真實形態存在的、可視化和可操作的教學改革過程。由于其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做”和“如何持續改進”,而不單是“是什么”的問題,也可以將其視為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設計過程和一種真實、復雜的知識應用實踐教學活動。構建以設計導向、實踐導向的教學改革有助于檢驗工科院校教育理論知識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檢驗教育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生產力的效能,培養教學改革設計者和使用者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的專業技能和學習習慣。當前我國工科院校教學改革的整體發展緊緊圍繞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總目標,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宗旨,重視運用實踐合作、案例解析和現場教學等方法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和能力,但從我國教學改革的整體現狀來看,工科院校之間發展的不均衡現象目前變得尤為突出。因此,對不同領域或專業的教學改革方式和方向都需要進行進一步深入探討與研究。分析目前我國工科院校教學中發現,對創新能力的認識和培養存在著以下幾個誤區:1.混淆知識與創新力的關系。把基礎牢固等同于創新力高,導致學生向“書本知識高于一切”的方向發展。特別是以傳授書本知識、培養能力為著眼點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人才綜合能力的提高影響較小。2.創新思維的訓練缺失。創新力是創新思維充分發展、有效結合的產物,但我們創新思維的發展關注度較少。3.忽視對學生創新潛能的培養。教學模式中極度缺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課堂培訓,對學生的才能和興趣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僅僅以完成課程作業、成績考試達標為目的,深入探討、挖掘知識深度的意識不強。如何實施教學改革才能滿足我國對人才的需求呢?筆者認為,21世紀背景下的工科院校的教學改革必須依次經歷三個步驟才能有益于工科院校穩定和飛速的發展。首先,工科院校的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教學態度和教學的理念;然后,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適應新的教學改革,貫徹教學改革的目標定位,落實到實際的教學行為中;最后不斷反思新教學改革發展方向下的教學行為,實現從“傳統教學”向“新式教學”的有效轉變,從而保證教學改革的持續性、有效性和發展性。

綜合上述情況,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適合我國未來的發展需要,工科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采取措施,加快教學改革步伐:1.辦學思想上,改變大學僅僅是傳授基礎知識場所的傳統教學觀念,把現代化工科大學的培養目標定位在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積極探索培養新思路及新方法。2.人才培養方式上,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主要內容,并詳細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及培養細則。3.教學內容上,積極審核現行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材,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精簡和完善,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及其他教學環節。4.教學方法上,采用現代化教學方式,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為突破口,如微課、慕課等,大力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同時積極提倡主動學習、協作學習、研究學習和數字化網絡學習等。5.教與學的評判標準上,改變以往重點評價教與學填鴨式的教學效果,轉向著重評價其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6.學校管理制度創新,應重點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提出問題、自由大膽討論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新潛力與興趣愛好提供更好的平臺。7.創新現有的實踐教學環節,盡一切可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工科院校教學改革也不斷在發展變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高素質的、現代化的人才,已成為本世紀教育改革發展的未來趨勢。因此,工科院校的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將會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工科院校藝術教育研究論文

藝術教育是文化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工科院校在我國高校中占有較大比重,就整體而言,這類院校人文課程較少,藝術教育更是薄弱。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藝術教育的獨特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在藝術教育較為薄弱的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作為多年從事高校藝術教育的教師,我想就這一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斧正。

一、工科院校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受顯在或潛在的因素影響,不少工科院校往往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見到效果的專業教育及科研等方面,而對收效較慢的藝術教育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還是在思想上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教育對促進科學教育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工科學生接受藝術教育可以和本專業形成互動,達到“雙贏”

生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左右兩半分別側重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的一大優點是可有力地啟動思維,增強想象力,消除疲勞壓抑的情緒,有利于學生成長為開拓型、開創型人才。工科學生固然主要運用抽象思維,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完美結合起來,便如虎添翼。眾所周知,牛頓、達爾文、愛迪生、居里夫人,分別在詩歌、繪畫、音樂中得到過啟發。而以畫家著稱于世的達·芬奇,同時又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并在物理學中有不少重要發現。著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從小受到良好的中國書畫藝術熏陶,奠定了其形象思維的基礎。在研究物理學時,他甚至將中國書畫藝術要素融入論文及設計中。他的感悟是,“藝術和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清華大學注重對理工科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倡導他們每天8小時的本專業學習中,拿出1小時進行藝術素質培養。實踐證明,他們的學習效果比8小時都在進行抽象思維好得多。他們的體會是,“沒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養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

(二)藝術教育是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內容

查看全文